“请监国示下!”
魏征带头,做了一次捧哏。
“请监国示下!”
众大臣纷纷应和……
“倭国,按我们的地理位置划分,的确属于东边的海外小岛,确切的说是群岛。
几个相对比较大的小岛,周围一些更小的小岛,组成了倭国。
倭国,是汉光武帝赐予它们金印,从而命名。
由于它们身材矮小,且表现卑微异常,从未被我中原大地放在眼里。
但诸位可知,那倭国地处海外小岛,并且处在地震带上,也处在火山带上。
哦,就是我们说的地龙翻身。
倭国三五几天,都有地方被地龙翻身侵袭。
地龙翻身有大有小,或不造成任何伤害,或造成巨大伤害。
同时,或许几年之间,它们就要遭遇一次火山爆发。
因此,其上生存的人危机感很重。
由光武帝赐予它们金印来看,它们在当时就已经大规模接触中原。
在这之前的记载模糊,或者毫无记载,并非代表它们不存在。
而在那之后,由于中原大地陷入乱世,没有了它们的记载,但不能代表它们没来过。
再往后,一直到我大唐年间,由于进入贞观盛世,它们又开始频繁接触。
众卿可曾想过,在这有记载的至少六百年间,它们为何频频接触中原大地?”
李道宗马上就说:“禀监国,他们是为学习我大唐文化,归服王化!
在圣人当政时期,他们就索要了很多典籍。”
李承乾满脸冷笑,俯视下方问:“众爱卿,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没有人回应,在这里站着的都不是蠢货。
不过他们心里面,的确觉得是这样。
不是大家都不聪明,而是时代、眼光、还有先入为主的想法,限制了他们深入去思考。
李承乾也知道,如果他不是多了九世的见识,他也跟他们一样的想法。
“众位爱卿,我们不妨反向代入一下。
如果是我们生存在那种恶劣的小岛上,由于长期遭受天灾侵袭,放眼四周全是大海,小岛犹如随时会沉没。
偏偏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了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巨大无比的土地。
那么,我们是什么想法?”
众大臣继续沉默,但他们的脸色却变了。
这样反向一代入,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入侵。
“众爱卿为何不说?
是因为儒家的礼仪教条吗?
那孤来说!
孤的第一想法,一定是杀光那片土地上的人,占据那片庞大的土地!
这个想法,绝对是第一个冒出来的。
可冒出来之后,孤知道做不到。
因为生存在小岛上,本身就什么都少,甚至可能做兵器的铁都没有。
更何况,不管比兵器还是比人,以及比文明,我和那片土地上的人差远了。
那怎么办,当然是学习,偷窃,甚至是悄悄的抢,无所不用其极!
孤会表现得极其卑微,就算对方把孤当牲口使唤,把孤看成一段笑话,完全看不上孤,孤也必须要咬牙忍受!
心中想着,总有一天,孤要杀光那片大陆上的卑劣种族,成为那片大陆的主人!”
李道宗打断道:“监国,臣承认您说得有道理!
可就凭他们,完全是山野之人一般的状态。
因此,监国是否多虑了?
只因为有此疑虑,就要杀光他们,是否会让周边其他国家心寒?
我天朝大国,自该有容人雅量,不可以无端猜测来给未有之事定罪,还请监国斟酌!
监国,请勿要堕我天朝上国之名!”
贞观时期的海运并不差,已经运用到了军事上。
往后几年,打高句丽的时候,就曾经用五百艘‘战舰’,运送粮草以及兵甲。
只能说,这个时期的大臣们,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没准备睁眼看世界。
只不过是因为处的时间点还早,也没有被别人打而已。
但,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也的确说不上先进,只能说是启蒙。
无法远洋航行,甚至都摸不准天气,只是沿着海岸行走。
李承乾感觉有点头痛,这就是他想要把宗室给撇开的真正原因。
宗室,无论他们原本是不是老古板,终究都会成为老古板。
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并且是最想要守着不动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怕任何动静,更恐惧任何变化。
一旦有任何动静,他们都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宗室虽然是皇权的保障,但在某些时刻,也会成为皇权的囚笼。
“天朝上国?”
李承乾发出了一句疑问,但语气里是满满的嘲笑。
“周边各国,谁都有资格称呼我们为天朝上国!
唯独我们自己,不能称自己为天朝上国!
天朝上国何义?
自周朝起,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太狭隘,以为中原地区为天下中心,周边除了蛮夷就是天之边。
于是,渐渐形成天朝上国的概念。
若真是天朝上国,前些年为何会被突厥打?
若真是天朝上国,更往前些年为何连高句丽都打不过?
魏晋之后,八王之乱,异族入侵,中原差点被灭绝。
你们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促成,比如说昏君等等。
孤只想问,既是天朝上国,为何还有国度敢于挑衅,甚至敢于把天朝上国踩于脚下?
都说知耻而后勇,诸位爱卿难道连认都不敢认吗?”
群臣顿时一阵骚动,李承乾的话说的太直白了。
没有人喜欢被提及伤疤,放在国度上也一样。
可不提及伤疤,人就会越来越沉溺于虚幻中。
“我等若自认天朝上国,必将固步自封,看不上天下人!
倭国自认渺小卑微,努力学习,努力追赶,绝不甘于人后。
长此以往,孰优孰劣?
在孤面前,从今以后,谁都不得再提自古以来。
在孤面前,从今以后,除外国使臣,谁都不得再提天朝上国!
人若常听阿谀奉承,必将不识好歹。
官若常听阿谀奉承,必将罔顾国法。
国若常听阿谀奉承,必将国破家亡。
文明若常听阿谀奉承,必将自取灭亡!
唯有奋勇进取,放眼观天下,取长补短,才不至于停下脚步,被人所灭。
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诸位爱卿,可明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