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棉花之前,赵清虎带着人上山,重新割了一次崖蜜。
这一次得到的没有上次多,可也装了二十五个罐子,剩下一些自家留着吃。
驾着牛车,带着崖蜜跟猎物,赵清虎直奔王家。
王员外果然守信用,给出了十两银子一斤的高价。
也不知道他是要送给何等贵人,竟然舍得下如此血本。
二十五个罐子,三斤二两一罐,一共八十斤崖蜜,赵清虎得了八百两银子。
可惜崖蜂这东西不能人工养,否则,他真要把蜂群内那蜂王找出来。
割了两次崖蜜,虽然留下不少,也不知道那蜂王会不会警觉搬走。
这可是每年数千两银子的买卖,赵清虎只能在内心祈祷,那蜂王能继续待着。
他留下的蜂蜜,足够喂饱它们整个族群啊。
王员外得了崖蜜也开心,顺手把赵清虎带来的猎物也收了,说是家里面换换口味,给个一两银子。
赵清虎自无不可,自己带的猎物不多,送到酒楼也就是三五百文,能卖一两银子是他赚了。
去铁匠铺,拿走了预定的两口大铁锅。
这一次赵清虎没有急着走,而是看到了一样好东西。
“这是弓?”
“铁胎弓,有两石,用牛角牛筋加工的,试试?”
两石之力,按照大渊朝的计算,一石就是一百斤。
这两石弓,就是说拉开满弓需要两百斤力量。
自己穿越后力量有所增长,指不定真的能拉开这两石弓。
经常出没石隆山,有一张两石弓傍身,自保能力大大增加。
拿起那铁胎弓,入手赵清虎就吃了一惊,很压手。
尝试着开弓,别说,以他的力量拉起来虽然吃力,可是第一次就开了满弓。
“老弟好气力!”
那铁匠竖起了大拇指。
王权对这张两石弓颇为满意,“还有其他的吗?”
“我这一共四张弓,你看看,一个两石,三个一石的。”
“怎么个价?”
“都要?”那铁匠吃了一惊。
赵清虎点了点头,好东西,谁不想要,他们家可是有六个壮劳力。
这才四张弓,回去还不知道怎么分配呢。
“两石弓三十两银子,一石弓十两银子。”
“嘶!”赵清虎倒吸了一口冷气,是真的不便宜啊。
果然,不管什么时代,武器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的。
一咬牙,赵清虎收了四张弓,还花十两银子,弄回去两百根铁头羽箭。
回村后,先把东西放回家,之后把两口大铁锅送去了豆腐坊。
剩下的,就是把老牛交给三郎,让他在竹林旁边放放牛,吃些嫩草。
晚上,赵清虎给老三、老四分红,一人一百六十两现银,可把两人开心坏了。
那崖蜂真是他们的财神爷啊。
“明天二郎、三郎回来帮着种棉花,工地上的事情,三弟、四弟你们盯着点。”
“大哥,三哥一个人看着就行,我来帮忙。”
“是啊大哥,让钱氏带着小草、小花她们也来帮忙,家里面又没事。”
“家里忙的过来,人手够,每次都让弟妹带着侄女来免费帮忙,我也过意不去。”
“大哥你这话就生分了,咱们可是亲兄弟啊,爹娘又是不靠谱的,咱们三兄弟一定拧成一股绳。”
“是啊大哥,我们家田地有活的时候,大郎他们也去帮忙就是。”
拗不过他们,最后赵清虎还是点了点头,让明天早上早点来,在家吃饭。
不给工钱,一天三顿饭必须管啊。
移栽棉花不难,育苗已经完成,一个圆柱土块一根苗,挖个坑,埋下去就是。
赵清虎早就找王木匠打造好了工具。
前面的人拿着模子往棉花地的地垄上一踩,拉出来里面缺失的泥土跟育苗的土块一模一样,搁进去就好。
第一次种棉花,为了确保半米的间隔,赵清虎弄了一些半米的竹片,用竹片量,大丫、二丫、小花、小草四个丫头在前面,用竹片量好,两头做标记。
后面一个人拿着模子取土,第三个人就负责放棉花苗。
四组人十二个配套好,钱氏、小李氏、还有他跟五郎负责放棉花苗,是轻松活。
二郎、三郎、四郎、老四负责用模子取土。
大朗、带着五郎,拉着牛车,从山坳里面把棉花苗运过来。
其他小的,都在家里面,秦氏在家看着。
三丫几个丫头也不小了,还能帮着洗菜烧火,帮着秦氏做饭。
都是农户家的丫头、小子,从小就会干活,何况是从老赵家成长起来的孩子。
十亩地棉花,大半天时间就种完了,还剩下一片地,都起了垄,赵清虎也不打算平,反正今年刚刚开垦的荒地,用来种上黄豆、绿豆就行。
一笼足够种上两排。
种好棉花后,赵清虎又开始种南瓜、丝瓜,还有茄子、豆角、苦瓜这些,全部种在多出来的旱地上,大概种了四分地。
丝瓜跟南瓜,没有种进地里面,而是在棉花地一条边沿上种下,方便它们野蛮生长。
不管是南瓜还是丝瓜,大家都喜欢种在房前屋后,这样不仅方便,而且不用占用耕地面积。
也不知道没有经过种子优化的南瓜跟丝瓜,到底能结出多少瓜果。
现代的大南瓜,一个十几斤,大的几十斤,就算是他们家人口多,也能吃上一天。
完成棉花栽种后,他们家的春耕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没什么大项的农活,都是日常照顾。
山坳里面,新的肥堆开始出现,查看了下竹席覆盖堆肥的情况,赵清虎感觉有些慢了,让大郎他们也挖了两个大坑,还增高了地势,防止被雨水倒灌。
他们家的砖瓦房,也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赵清虎没忙别的,开始在工地上逗留,也增加了伙食标准。
杂工的炖菜多了些油花,就是郑师傅他们的餐桌上,每天伙食增添一只野鸡,或是一只野兔。
酒水也弄了一些过来。
宾主尽欢中,前后经过一个月零四天,宅子封顶完工,豆腐坊也建好了,连后面的猪圈都围了起来。
猪圈是内部木质结构,外面用土坯墙垒上,避免冬天太冷,寒风呼呼,把里面的猪冻死。
赵清虎跟着郑师傅,查看了全部房间,连养兔子的地方都看了,很不错。
兔子爱打洞,可也不能全都用青石板封住,这东西打洞是本能,除非放在笼子里面养着,否则必须让它活动活动,不然容易把自己憋疯。
养兔子赵清虎也不在行,就摸着石头过河。
他给兔子们设置的圈养地,外围用青砖搭建的围栏,以青砖为中心,往里面延伸一米,都用青石板盖上,最中心就是草地,旁边弄上躲雨避寒的小房子就行。
整个牲口棚区域,用高围墙围起来,最大限度避免冬天的冷风吹进去。
如此一来,里面的牲口围栏,就能降低,不用全都遮起来,这样夏天也不会太闷热。甚至都不用青砖砌墙,只需要用木头搭栏杆就行,四面透风也没事,天冷的时候,多放些稻草就是。
最前面,留了半亩地晒场。
绿竹村有一个大晒场,可上百户人家,每年抢晒场也是热闹。
赵清虎留下了半亩地晒场,郑师傅带着工人们用大木桩子夯土,砸的结结实实的,不仅耐用,还有一定防水性,完全可以用来晒稻谷。
原本,宅子里面的空地跟房屋内,都是用青砖铺地,或是打地板,用木板的。
后来,赵清虎给了郑师傅一些建议,外面的空地就用鹅卵石,这东西便宜,河滩上四处都是。
如此一来,还给他节省了不少青砖,都堆积在宅子后方厕所旁边,用青瓦盖住,可以日后用来修补房屋,或是建造新房用。
就是前面的院子,虽然是夯土,可赵清虎还是让郑师傅用鹅卵石夯进泥土之中,弄了一条从大门直达正厅的正路,屋檐下,也用了鹅卵石。(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