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五郎喜欢上了读书

    “对了,给我弄些树根,要不大不小,要有些奇特的,有欣赏性的---”

    王木匠白眼连翻,“我家柴房有一些,你自己去挑吧,不收你钱。”

    赵清虎这家伙,有钱了就是不一样了,竟然开始弄些花里胡哨的。

    这些石头,他怎么看怎么丑,还要他精心雕琢,给弄上木底座,有钱闲得慌。

    现在好了,连木桩子都喜欢上了。

    咱们是农户人家,谁不知道木桩子就是用来劈了当柴烧的?

    怎么滴,木桩子也能好看啊?

    王木匠白眼连翻,这烂篾匠,脑袋怕是被他们家的母驴踢了;赵清虎鄙夷满满,文盲木匠,一点艺术细胞没有。

    不得不说,王木匠的柴房里面,有不少树桩子,不愧是干木工的。

    有大有小,足有几十个,赵清虎挑挑选选,最后选择了一大三小。

    大的是真大,是樟树根,也不知道王木匠从哪弄来的。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打嫁妆,祸害了这棵大樟树。

    樟树木质坚硬,有馨香味道,是打造女儿嫁妆,制作大箱子的珍贵材料,能防虫。

    赵清虎看着眼前,两米来高,大根叉开,有三四米宽的大树根,十分满意。

    “老王快过来,我在你家柴房发现宝贝了。”

    “啥,我家柴房有宝贝?”

    看着眼前大树桩子,王木匠一脸疑惑。

    就是当柴烧,他还担心这大木桩子会坏了他的斧子。

    正因如此,这大树桩子才保存了下来,这么大呢,扔了他又舍不得,劈开了就是几百斤干柴啊,送去清水镇能卖上十几个铜板呢。

    “你眼睛被猪油糊住了,这是啥宝贝?”

    “说你没眼光你还不信,我来教教你。”

    让王木匠拿来墨斗,在赵清虎的指挥下,大王小王两个半桶水木匠,很快在那树桩子上弹上了一条条墨线。

    上面一层刨平,露出的木桩面积,绝对有三个平,当个摆在凉亭内的茶桌刚刚好。

    下面的根,赵清虎看了看,有一些要锯掉,有一些可以保留,大致给他弄一弄,扒掉树皮,露出里面木头的本色,上桐油防虫防腐,不比花大力气打造的木桌子耐用?

    “按你这么说,这木桩子的确是一块料。”

    “嘿嘿,老王你要相信,没有废料,只有不能发现好料的废木匠。”

    “夸你两句你还成翘嘴了?就算能做出来,谁要这奇奇怪怪的,客人们都喜欢四四方方,平平整整的。”

    王木匠不屑,又看了看地上三个小的。

    这几块也是好料?

    “这三块我也看上了,你就洗干净了,啥也别动,抹上桐油就行。”

    从王木匠家离开的时候,赵清虎很满意。

    四四方方,平平稳稳,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主轴审美。

    但是,自然之美,魅力无穷,有点想象力的人,都是无法抗衡的。

    关键是,他那空空荡荡的博物架,弄上正经摆件,费钱啊。

    还是这天然的最美,至少他免费啊,有多美全看我想象。

    那大木桩子,赵清虎打算放在自己的院子旁边,就那小花园,虽然一朵花没有,还要被秦氏开来当小菜园。

    赵清虎可不干,家里面有半亩地菜园,还有两亩多地的果园,还不够你们种的啊。

    这个小花园,等他放上了大木桩子茶几,看谁敢把鹅卵石挖了,改成菜园。

    牵着驴,走在村中小道,赵清虎心情不错,随口就来了几句。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

    家里院子里面,四个郎正在练习射箭。

    赵三郎发了誓,不把箭术练好,射回来几只猎物,他誓不为人。

    大郎、二郎、四郎他们,对练习射箭倒不是很上心,但是对比坐在茶室里面读书识字,他们十分乐意下力气射靶子。

    瞅了这四个不争气的一眼,赵清虎鄙夷他们这些自甘堕落的文盲。

    回头看了一眼茶室内,正认认真真跟着顾凌轩读书的五郎,怎么看怎么满意,这才是好学生啊。

    五郎今年十六岁,虽说年纪大了些,但是,若是他真的愿意读书,也能读进去,赵清虎打算还是花力气培养培养。

    等时间到了,赵清虎才进了茶室,看了一眼五郎面前的沙盘。

    已经开始用木棍写字了,上面是天地玄黄四个大字。

    “开始读千字文了?”赵清虎问。

    五郎点了点头,一旁顾凌轩似乎也有话想说。

    “五郎,想读书吗,爹送你去王童生的私塾专门读书。”

    闻言五郎双眼一亮,“爹,我可以吗,我都十六岁了。”

    “读书识字,学习知识,不分年纪,爹这么大年纪,不也读书识字?”

    赵清虎又看向顾凌轩。

    “老爷,五少爷有读书天赋,他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很好。三字经、千字文,他读一遍就能记住大半,而且两三遍后,就能认字。”

    “五郎,晚上吃完饭,咱们全家讨论下你读书的事情。”

    赵五郎,在自己的六个儿子中,不显山不露水,日常也老实,就跟在他大哥身边干活,从来不喊累。

    赵清虎没想到,五个郎,最后能在读书上坚持下来的是五郎。

    他原本寄希望的是三郎,毕竟,三郎机灵,脑袋聪明。

    可惜啊,那小子屁股下面有针,坐不住!

    也许是年纪大了,若是自小开蒙读书,养出来的性子会不一样。

    晚饭后,在餐桌上赵清虎就提出了五郎读书的问题。

    等他说完了,所有人都看着他,谁也没说话。

    意思很明显,家里面的事情,老爹做主就行。

    “五郎,读书是需要脱产的!书不好读,想要读出名堂来更是艰难!你能读书,也想读书,爹跟家里人都不会拦着你,也有能力把你供出来。但是,有几点要求,你要牢记。”

    “爹,你说。”五郎认真回应。

    “读书之后,你可以脱产,但是不能完全脱产!放农忙假的时候,你也要下地干活。此外,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内你必须下场考童生,一旦你有把握下场,家里面会再给你三次机会,若是三次都不中,那咱们就别科举了。让你们读书识字的时候爹就说了,不指望你们读书有出息,只是让你们读书明理,开阔视野而已。”

    “爹,我记住了。”

    赵清虎点头,“老宅的教训就在眼前,你们爷奶一辈子吃糠咽菜就想着供出一个读书人,成为人上人。可惜了!你读了书明了理就要牢记,不要重蹈覆辙。”

    既然决定了,家里人也不反对,赵清虎也给出了条件。

    最多六年,若是五郎考不出名堂来,那就回来帮着家里。

    不管是务农还是帮着经商,总比一辈子浪费在科举上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古代儿孙满堂不错,请把《穿越古代儿孙满堂》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