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着驴车回村,路上,赵清虎拿着手中三包种子,脑海中有很多想法。
时间虽然晚了,可种还是要种的。
时节不对,最多就是没有收获。
现在都不用暖棚,直接就用肥土育苗,再找地方栽种就是。
西瓜不怕肥,种植棉花需要起垄,种植西瓜,就在西瓜藤所在起肥堆就行。
反正他手中最肥的也就是有机肥,肥力也不是很霸道,不会因为肥力太厚,把种子烧死,记得小时候,他爷爷把西瓜育苗栽种在牛粪里面,效果也不差。
细细数了数,三种种子都不多,都是一百多。
剔除不发芽的,能种出来的不多。
而且,不能一次性全都用完了,他要留下一半种子,明年对应时节种下。
从种子数量最多的甜瓜种子中,挑选了十颗存入空间。
赵清虎需要测试下,空间无法容纳活物,是否包括植物种子。
若是植物种子可以在空间保持活性,那至少他可以用空间来储存种子,避免因为储存时间太长,种子坏死或是发芽。
回村的路上,赵清虎入目所见,是已经彻底泛黄的冬小麦,还有正在茁壮成长的水稻。
夏天雨水多,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
水稻不怕雨水,但是这个时候的冬小麦,可最忌雨水的。
别看冬小麦将近成熟,不到最后颗粒归仓,谁也说不准。
这种时候,也是村里面老人最担忧的时候。
冬小麦收获的时间压的很紧,而且,还需要老天爷赏饭吃,给几天大太阳。
一旦小麦在成熟时期泡了水,淋了雨,很容易就在地里面发芽,甚至是收回家,得不到及时晾晒,也会发芽,这就是灾难。
总不能,把所有麦芽全都熬成麦芽糖吧,也赶不及啊。
回到家,赵清虎往豆腐坊门前的竹棚里面一趟,清爽的风吹来,让他舒服了不少。
小满已经过了,马上就是芒种,气温升高了不少,他估摸着有二十七八度。
“该让儿媳妇给我弄些短打穿上,这气温是越来越高了。”
今天他们家在出粪,猪圈的猪粪、牛棚、驴棚,甚至是鸡鸭鹅,还有兔子,都是生产粪便的。
不管是啥吧,全都被大郎拉去梯田里面肥地去了。
也不用堆肥,这些牲口粪拉到梯田里面,先堆成堆就行。
等冬小麦收割后,整地平地的时候,再把粪堆扒拉开,里面的东西也腐烂的差不多了。
晚上,赵清虎就开始处理种子。
用细棉布浸水,再包裹种子。
犹记得,他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也有一片空地。
当时就有同学带了西瓜种子来学校,直接就用打湿的袜子装种子,两三天发芽成功。
反正,那一片西瓜地最后是长起来了,可惜,西瓜成熟的时候,他们刚好放暑假,一颗也没吃到,全都便宜了学校的校工。
现在回想,也不知道袜子泡发的西瓜种子,最后种出来的西瓜是个什么味,反正那臭袜子不是自己出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郎提了一下堆肥的肥土怎么分配的事情。
水稻田里面,水稻正是分叉长株的时候,追肥很有必要。
可他们家开出来的九十亩梯田也需要肥土,准备种大豆。
而且,棉花地里面的棉花最近也长得很快,都已经到大腿高了。
赵大郎虽然没有种过棉花,但是他有种植庄稼的经验,庄稼茁壮生长,抽穗灌浆的时候,都是需要追肥的,唯有如此才能增产。
赵清虎想了想,山坳里面的肥堆他看过,最多就两万斤有机肥。
想要把所有土地全都肥上,根本就不可能。
“先送水田,棉花地也要增肥,至于咱们开荒的梯田,堆肥肯定不够,今年先用粪肥。咱们家牲口多,粪肥不会少。”
“好的爹。”
随着冬小麦收割季节临近,赵清虎也忙碌了起来。
除了每天上山收猎物外,连捕蛇这种很赚钱的买卖,他都没时间干了。
培育瓜苗的同时,赵清虎开始在家里面佃种的冬小麦地里面活动。
冬小麦他们家就佃种了两亩,之前是增肥了的,一眼看上去,麦穗都是果实累累,估摸着收获不会少。
赵清虎是在选种。
高产的麦种他培育不出来,但是,优选优种他懂啊。
同样都是冬小麦,有些就是长得好,颗粒饱满,麦穗又长又满,有些就是先天不足,又矮又不结麦子,结出来不多的麦子也大部分是瘪犊子,里面白面很少。
芒种时节,南方第一季水稻都能收获了。
可惜,他们绿竹村靠近南北分水岭,而且还是偏北方的。
南方栽种第一季水稻的时候,他们这里温度还很低,水面都没开冰。
两亩旱地,赵清虎找出来大概四斤麦子,许是他标准有些高,但是壮实的麦子着实不多。
又在老二、老三佃种的十六亩麦地里面走了一圈,耗时耗力,最后得到的麦种也就是三十来斤,只能种上一两亩地。
好消息是,他的空间测试出来了,存入空间后拿出来的甜瓜种子,发芽了。
也就是说,他的空间可以用来储存种子。
六月初六,村里面响起了铜锣声。
赵清虎眼前一亮,看来村长跟几位族老终于商议出来了收割冬小麦的时间,准备开镰了。
果然,来到村长家。
村长第一时间就宣布了,明天一早,绿竹村开镰收麦。
按照他们的经验,接下来几天,不会有雨水,收麦晒麦都有时间。
虽然如此说,可谁也不能保证。
天知道哪里会飘来一片云,现在可是夏天,变天速度跟小孩子变脸也差不多,不确定性太强。
开镰后,赵清虎也下地了。
他们家虽然只有佃种的两亩冬小麦,但是老三、老四各自佃种了八亩旱地。
现在就是抢,跟老天爷抢时间。
能一天把小麦收回来,你千万别耽搁两天。
也许就因为一天的时间差,你家小麦就要毁掉一些。
原主是个干农活的好手,穿越后,赵清虎身体又强壮了不少,下地割麦子,那速度拉都拉不住。
开镰收麦,整个绿竹村也热闹了起来。
麦种时节,也是农忙时节,连王童生的私塾都放假了。
毕竟,小孩子也要下地,加入到拾麦穗队伍中。
赵清虎兄弟三个,一共十八亩冬小麦,全家大大小小齐上阵,两辆牛车、两辆驴车也全都套上了。
连余老头这个伺候牲口的,也加入了进来,拉着牛车,从地里把麦子运到晒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