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堆肥是啥肥?

    王管事有点懵,等他收完了所有的租子,更加懵圈。

    王员外在绿竹村,包括赵清虎三兄弟,一共有九家佃户。

    租借出去的旱地,一共是七十八亩。

    赵清虎三兄弟,上交的租子是七成,其余六家上交的佃租是五成。

    即便如此,这一次收上来的麦子,比往年多多了。

    就算是剔除赵清虎三兄弟的十八亩,今年王员外刚刚购入的旱地。

    另外六十亩,今年也多少了将近八百斤租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第一时间,王管事就马不停蹄回到了清水镇,跟王员外说了这件事情。

    “增产了?”

    王员外也有些懵,不是说今年小麦产量下降了吗?

    隔壁府还遭了灾,粮价已经迎风而涨。

    好家伙,绿竹村的小麦竟然增产了,怎么增产的?

    “老王你先别急,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是施肥了,好像是赵老爷传授的办法,让绿竹村的村民学会了堆肥,肥了小麦,才有了增产。”

    “堆肥是什么肥?”

    王管事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堆肥是什么肥啊。

    “套马车,老爷要去绿竹村一趟。”

    什么肥料,能让小麦增产将近两成啊?

    这要是大渊朝所有农户都掌握了,全国旱地、水田都增产,岂不是要出大事?

    王员外马不停蹄赶到了绿竹村,直奔赵清虎家而来。

    赵清虎正在考虑,晚上吃什么好呢,见王员外来了,也十分好奇。

    “王老爷,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啊。”

    进了茶室,赵清虎给王老爷倒了一杯茶水,金银花泡的。

    一杯茶下肚,王老爷才缓了过来。

    一路着急赶过来,马车太颠簸,他都有些受不了。

    “王管事说老弟有堆肥之法,让今年的冬小麦增收将近两成,我这一激动就驾着马车过来了。”

    赵清虎眉峰一挑,不愧是王员外啊,有些事情就是很灵敏。来村上收税的那些官差衙役,可没留意到这些。

    不过,堆肥之法不是什么秘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赵清虎带着王员外来到了自家预留的果园,就是猪圈后面一大片地。

    掀开竹席,露出了下面一个大的堆肥坑。

    “王老爷你看,这就是堆肥。”

    这一处堆肥,是赵清虎准备用来种果树的,弄得都是野草、竹叶,已经一个多月,算是半成功了,里面的草木竹叶都开始长白毛了。

    王员外看了一眼,不是太懂,毕竟农事他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亲自下过田。

    “这是堆肥一个多月的,我再带你去看看两个月、三个月的。”

    不用去别处,王三爷家里面的肥堆就堆了三个月,已经彻底变成了黑泥,是有机肥。

    两个月的,老四赵清牛屋后的肥堆就两个月了,已经腐烂的差不多了。

    先后看了三个肥堆,王老爷这才相信了。

    别的他看不出来,可是那湿润的黑土,绝对是肥土,他这点眼力劲都没有,就白活这四十年了。

    “清虎老弟,你这堆肥之法能详细跟我说说吗?”

    “自然可以。”

    王员外很满意,回到家,他立马就找人在院子里面弄了起来。

    同时,让王管事带着崖蜜再次启程前往京城,也带去了堆肥之法。

    能让小麦增产两成的堆肥之法,绝对是大事情,要往上报的。

    绿竹村,赵清虎也忙碌了起来。

    该种豆子了,他们家用来种豆的旱地可不少,除了山坳里面的九十亩梯田,还有之前开荒的十一亩旱地种棉花蔬菜后剩下的四五分地,还有佃种的两亩旱地。

    巧就巧在,农忙了,农户们都忙碌起来了,他们家的豆腐坊生意也往上走了。农忙太累,农户人家也舍得拿银钱出来买些好的犒劳自己。

    又要农忙,又要卖豆腐,他们家的“挑夫”们,那是忙的脚不沾地。

    这段时间,全家脸色最差的就是余老头。

    没办法,农家日常好好养着大牲口,就是需要它们在农忙的时候下苦力。

    赵清虎家旱地不少,所以,两头牛、四头驴也就是晚上能休息下。

    好在,大郎他们在收麦之前,就开始犁地,一场雨水之后,开荒的土地虽然湿润了,却没有再次板结,只需要用耙犁走一遍,打碎表面的泥块,就能种豆了。

    种豆可不是天女散花,通过细筛选出圆润饱满的黄豆种子,剔除瘪犊子,办法也简单,就是把细筛斜靠在怀里面,不停用手哗啦,圆滚滚的自然就朝下滚,至于瘪犊子,坑坑洼洼的,一般都会留在里面。

    这就是简单的选种,当然了,你要是精细些,可以一颗一颗挑选。

    赵清虎想着自家有九十亩旱地用来种大豆,不用太精细,直接就用细筛过一遍,选好了种子,就往旱地送。

    种豆,有专业工具。

    当然不是什么神奇工具,就是豆锄。

    豆锄跟豆铲一样,都是小一号的,对比正常的锄头,豆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大小,而且,铁片的厚度也会薄一些。

    豆锄轻便,用来除草速度很快,也不费力。

    旱地平整后,用豆锄在前面托着,拉出一条浅浅的土沟,大概只有七八厘米深。

    后面跟着播种的人,斜跨着长簸箕,抓过一把黄豆,直接往土沟里面撒。

    考验的就是播种之人的手感,这大豆,密集一些、稀疏一些,影响不大。

    毕竟,这家伙是可以点种的,十几颗种子待在一个小坑内,也能全部发芽成长,最后也能长成结豆子。

    这就说明,大豆的根系是颇为发达的,周围泥土之中的养分它都能吸收。

    大豆地里面是忌讳有杂草的,毕竟,一整片地,大豆都能汲取里面的养分为自己所用。

    长一棵草,大豆就少一些养分。

    当然了,播种之人的后面,还有一个人,跟着平土,把土沟埋起来。

    三个人走一遍,一垄大豆算是种好了,跟种花生几乎一模一样。

    就是花生在开花的时候,需要起垄,小垄,大豆不需要。

    种下之后,等着它发芽成长就好,接下来就是除草,施肥,其他都不用管。

    九十亩旱地很多,但是,他们家人也多。

    早上赵清虎就能下地,种大豆不算是重劳力,就是需要经验。

    前面的人,倒提着豆锄,托着往前走就是,地都是翻过犁过的,没什么阻力。

    后面人播种,再后面的平沟,用的也是轻便工具。

    平沟的工具就是木推子,很简单,一块长方形木板,在中间扣一个洞,按上木柄,轻轻推着过一遍,原本就不深的土沟立马就平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古代儿孙满堂不错,请把《穿越古代儿孙满堂》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古代儿孙满堂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