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7章 刻舟求剑

    王、赵二人闻言,嘴巴惊得能吞下鸡蛋,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军器监的大门,心中暗自盘算着此事的可行性。

    反正他们不在长安混,随时可以拍拍屁股就回幽州去,军器监的人想报复也鞭长莫及。

    穆博容真心实意地说道:“劝你们千万不要这么做,换作旁人,这般行事,只有死路一条。”

    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实的冷静陈述最可能的结果。

    也不想想范成明是什么名声,什么靠山。

    穆博容言语间流露出一丝艳羡之情,缓缓说道:“地方大营有自己的兵器作坊。”不像他们只能仰仗军器监施舍的三瓜两枣。

    赵嘉佑诚恳道:“但还是军器监出品的军械,质量更胜一筹。”

    不然他们何必风里雨里烈日里来苦等,有受虐倾向吗?

    就在几人交谈之际,十余辆满载货物的马车缓缓驶出军器监的大门,车上层层叠叠地堆放着各式物品,直至再无一丝空隙,顶部则以草席遮掩。

    军器监出品的“糙货”,显然无需特意遮阳,真正目的乃是防止他人窥探其虚实。

    几支军队在军器监外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光从抬脚的姿势就能分辨出各自的来历。

    赵嘉佑笃定道:“是江南大营的人。”

    王永康整个人无力地趴在的桌子上,饮了一口茶棚中的粗茶,苦涩之感愈发浓烈。

    不禁抱怨道:“金珠开道啊!”羡慕不来。

    四大营中,江南大营因为战力低下饱受诟病,但他们豪富却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大营主将孙文宴此刻身在长安,洒钱自然更加豪爽。

    相比之下,怪只怪他们的主将不够大方了呗。

    赵嘉佑站起身来,捋了捋衣袍上的褶皱,“走吧,今天又白来了!”

    先前推脱存货都用在了对突厥的战事上,现在大概换一种说辞,拨给江南大营了。

    王永康心有不甘,“走,我们去看看,他们都领了什么东西。”

    到底是在军营摸爬打滚几年的人,仅凭轮廓便能大致分辨出车上的物品。

    与他们一起过去凑热闹的,还有周边几座茶棚的“闲散人员”。

    许多人凶煞之气缠身,瞧着倒像是过去找茬打架的。

    王永康被后面的人群推搡着,眼看就要越过江南大营的警戒线。

    连忙喊道:“别挤,别挤!”

    后面益州大营的人一点不带客气的,“没本事就别往前挤,站后头去!”

    王永康立即反问道:“你说谁呢?”

    后头的人冷哼一声,“自然是说自家将领在大营门口被强杀的人。”

    以武立功,幽州大营实力坐二望一,结果正经将领居然在大营门口遭人强杀,无疑是对他们实力的极大嘲讽。

    大营内外搜了个底朝天,却连一丝线索都未能找到。

    坊间传闻,是高句丽派遣死士所为,图的就是扰乱视听,进行报复。

    但赵嘉佑和王永康听来的小道消息,说的是卢茂的冤魂复仇。

    至于为何主将要向部将复仇,那里头的水可就深了!

    总之,无论是哪种猜测,对幽州大营上下而言,都足够打脸了。

    虽然他们内部派系林立,但对外,装也得装出一个集体荣誉感来。

    就在这愣神的片刻间,他们已被挤到了人群的后方,只能踮起脚尖远远张望

    王永康一点一点地辨认着,“刀枪箭矢,还有盔甲……”

    赵嘉佑确认道:“是皮甲。”

    南方气候炎热多泽国,造价昂贵的铁甲反倒不比皮甲耐用。

    今日的新闻也就到这儿了,穆博容告辞之际,顺口说道:“赵九,上次我们在东市见那位娘子,我回家打听了一下,并无线索。”

    光凭姓氏、排行,加上模糊的年纪,以及用鞭子这条特征,对不熟悉南衙将官家眷的莫丽卿而言,着实有些难为人。

    莫丽卿父亲官位不显,但作为谭国公府的近支血脉,出身本应是荣耀与尊贵的象征。

    但命运似乎和莫丽卿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少时家人发现她不能辨认人脸,以为是中邪,为此不惜重金,请来不知多少大师、高人做法,最终却无济于事。莫丽卿的症状并未有丝毫改善。

    莫丽卿在娘家的十几年里,别说同辈的兄弟,连姐妹都未必能一一分辨清楚。明明每个人的喜好、经历都了如指掌,但一旦面对面,她就无法认出对方。

    一旦置身于人群之中,面对面相遇,她却如同置身于茫茫人海,无法准确辨认出任何一个亲人。

    这类“心症”不影响坐卧起居,但在重视交际的高门大户中,无疑成为了一块难以遮掩的瑕疵,一块短得刺眼的短板。

    及至谈婚论嫁之年,莫家的长辈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她只能低嫁。

    穆博容起初满心欢喜,以为是老天垂怜、祖宗显灵,得以娶到高门贵女。虽然媒人轻描淡写,略提了两句莫丽卿的“小毛病”,穆家人并未放在心上,满心满眼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直到成婚后,他们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穆家人口简单,远近亲戚相对不多,穆博容的同辈兄弟,也与他年龄相去甚远,本应是易于辨认的情况。

    即使如此,这对由“媒妁之言”撮合到一起婚事,初开始时,莫丽卿都无法在人群中第一时间辨认出自己的丈夫。

    这种尴尬而微妙的情境,时有发生,有好几次她都认错了人,好在没有说出来,这才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发生。

    起初莫丽卿辨认丈夫,不仅得听声音,留意他随身携带的信物,甚至在必要时,还得对上几句只有他们两人知晓的暗号。

    不与人先打招呼的,除了袁家兄弟,还有莫丽卿,各有各的苦。

    赵嘉佑面色平静道:“上次认错了,那位娘子不是我族妹。”将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轻轻抬起手,比划了一个高度,“十六娘比那位娘子更矮一些。”

    王永康在旁边静静地吸气,努力不露出任何异样。

    暗道原来老实人还有这般刻舟求剑的说法,三四年前的赵璎珞,当然比现在矮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不错,请把《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