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的开年就注定不平静,皇帝追责群臣举荐八皇子之事来势汹汹,群臣惶恐,宋满因为已知既定答案,看着眼下局面,反而有一种怪异荒谬的感觉。
这一切都走上了她熟悉的轨道,她也来到这个世界整整一十五年了。
宋满在花厅内观花,今冬雪盛,梅花开得也好,两株梅树一红一白,是特地移来的,种在小池不远处,从花厅东窗看出去便是这两株梅树,花枝极盛,纷纷点点红白交衬,在临窗的榻上仿佛能嗅到梅香。
宋满冬天没事就在这里打发时光,赏花写字,品香抚琴,从花厅到书斋只需通过一条翠竹掩映的小径,花厅也逐渐成为了她的第二书房,架边垒满了各式书籍。
即使来过几次,李氏每次到这里,还是会有一种误入世外之境,打破了一片幽静的感觉。
她脚步微不可见地一停滞,宋满已经抬头看过来,微微一笑:“怎么这时候来了?孩子们尚未复学,你不在家中陪着他们?”
“顺安辅导弘时功课,我听得实在头疼,再不出来,我只怕就要正月里打孩子了。”李氏苦笑一下,四贝勒府前头这些孩子,无论弘昫、弘景弘晟、甚至弘晖,乃至于几个女孩儿,上学念书都毫不费力,给她一种小孩功课好就是理所当然的错觉。
弘时入了学,第一天她兴致勃勃地问先生都讲了什么的时候,才明白什么叫如遭雷劈——那小子什么都没记住!
第二天,第三天……李氏已经快要认命了。
早就不打算争了,又何必为难孩子,但顺安不允许弘时放纵,她对宗室子弟前程更有研究,给李氏讲事实摆道理,如果弘时文武考试不能过关,以后连一个末等的爵位都捞不到。
李氏只能头疼万分地盯着弘时学习,这小子搬出去住一年,从两个哥哥身上别的没学到,上蹿下跳耍猴的本事倒是学来一身,她百般力气用尽,真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今天顺安开始辅导弘时功课,她怕自己控制不住要打孩子,赶紧溜出来,来宋满这,当然也不是来随意闲逛的。
宋满也明白她的目的,转头叫春柳:“沏一壶热茶来吧,今儿外头冷得很,跟着你李主子来的丫头婆子,也都领她们吃茶去。”
“是。”春柳答应一声,下去之后又领走了两个粗使丫头,只有雪涛、碧涛仍在房内服侍着。
李氏松了口气,对宋满的温和体贴,她一直以来抱有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知道那是好东西,可却不敢去摸的感觉。
自己纠结了这么多你,到现在,她不得不承认,宋三姐确实就是一个好人,头脑也比她聪明。
她这辈子是做不到宋三姐那样子了,顺安若能有三分像她宋额娘,她便心安了。
她按捺住复杂的心绪,压低声音道:“顺安的婚事,怎么没动静了?年底下还见兆佳家的人来走动,怎么元宵反而见不到人了?”
若是从前,她想知道这件事大可直接使唤人去打听,但因去年那些风波,宋满对她们三令五申,一定小心行事,她思来想去,怕乱动作给四贝勒和宋满添麻烦,干脆直接上门来问。
宋满也没刻意难为她,坦言相告:“他们家老太太身上不大好,家里晚辈们都守在家中伺候尽孝了,故而元宵没来,但礼物也送来了,只是外头还没登记好,未及送入呢。我听说有几幅颜色鲜艳的锦缎,一看就是送给年轻女孩儿的,回头送到你们屋里去,叫顺安处置吧。”
李氏一听,这才安心,但又不免思虑道:“他们家老太太不好了?那若有万一,他们家得守孝吧?”
宋满无奈地看了她一眼,李氏才反应过来。
“你是太紧张了,顺安才多大,你就急着这事情?咱们少说得再留顺安四五年呢,不然小小年纪嫁出去,你能放心?”
李氏也顾不上桀骜了,听着宋满这话,忍不住点点头。
宋满道:“你且安心吧,顺安的婚事,爷盯着呢,还能有不好的?”
李氏却觉得四贝勒未必靠谱——看他给元晞选的西林觉罗家,前两年不也说得处处都好?她怜悯地看了宋满一眼,叹道:“他们男人总是粗枝大气的,我哪能放心呢?”
得,半退休选手说话就是粗暴直接。
宋满摇摇头,没附和,李氏“诶”了一声,宋满总觉得她的眼神有点像在看执迷不悟的恋爱脑。
她的人设现在都进化到这个地步了吗?
送走心神不宁地来,满怀唏嘘地走的李氏,宋满坐在炕上复盘了一下,根据李氏和大张氏她们的表现,她确定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是非常成功的——看起来对四贝勒真是痴心一片啊。
至于兆佳家,佟嬷嬷评价:“他们家老太太是顶聪明的了。”
这种关口,又要和四贝勒府结亲,必然是风口浪尖上,老太太这个时候卧病,将儿孙晚辈都拴在家中,何尝不是一种保全之策。
宋满点点头,看了眼窗外的花,想想披上斗篷出去,折下两枝回来插瓶。
“咱们格格是有福的,您……”佟嬷嬷道。
宋满无奈地打断她,“嬷嬷,这些话我都听得耳朵生茧子了。您放心吧,元晞的婚事,我心里有数,她更有数。只要她想得明白,我就不担心。”
倒是佟嬷嬷她们,尤其这阵子顺安婚事初定,她们肉眼可见地为元晞担心起来。
宋满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西林觉罗家的风波并未终止,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但在这一件事上,懋嫔的记忆和她那点历史知识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她只能盘好四贝勒,盯紧西林觉罗家,以保护好元晞。
“外头递的帖子。”春柳捧着帖子进来,“是回京的外官,这几日这样的帖子有不少。”
宋满点点头,接下细看。
四贝勒在去年的父子君臣混战中几度选择正确,目前御前也算红人,待遇和从前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的十三年,是饱含考验的十三年,宋满打起精神,做下一阶段的辅助准备。
三月,康熙四十七年的大混战得到终结,康熙复立太子。
但一废太子,也成为了一种里程碑,让原本只是暗潮涌动的皇子之争被明明白白抬到明面上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