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日月如矢,转瞬两月已逝。王林于梦境中瞑目吐纳,竟已将此珠奥秘参透无遗。
此珠玄妙非常,每日可入三度,每次皆廿四时辰有余,三日光阴尽敛于一日。两月流光,于世俗不过六十昼夜,于王林却已修得周年之功。
修炼之道,枯燥殊甚。往昔不觉,今方知其难熬。幸有灵泉滋养,不思饮食;日夜端坐,惟吐纳是务。循一长三短之法,引泉中灵气入体,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若非念及双亲期许,常萦心头,王林实难耐此单调苦修。
尤记王卓三月即入凝气之境,每念及此,心如刀绞。遂杜门不出,殚精竭虑,沉溺修炼,虽形销骨立而不觉。
恒岳派中,王林素为笑柄。虽居门墙,实如芥尘,妒忌虽多,鲜有关注。然其志如磐石,虽千万人吾往矣!
孙大柱竟将此徒忘诸脑后,纵偶忆及,亦怒火中烧,必强自抑之,驱王林出脑海而后快。
幸赖王林谨慎,每欲入梦之际,必先将珠藏入怀中。是以两月有余,神不知鬼不觉,安然无恙。
此两月中,王林所饮灵泉,已不可胜数。但觉体内灵气稍乏,便仰首饮数口。若孙大柱知之,定当暴跳如雷,怒不可遏,一掌击毙此徒而后快。
观赵国修真界,能如王林这般豪奢,以灵气氤氲之泉水为食者,实属罕见。纵是各派耆老,亦未必有此等福分。寻常唯有宗门巨擘,方能独占灵脉福地,取山洞之灵气凝为泉水,滋养己身。王林区区一外门弟子,竟得此等际遇,真可谓天意弄人也!
灵气乃修真之根本。赵国本非灵蕴丰沛之地,然滋养数派足矣。倘有人知王林以此法修炼,定如其师孙大柱,心疼如绞。
此等灵泉,若用于炼丹,必可大增成丹之机。夫炼丹之道,虽以药材为要,然辅以灵蕴之物,则事半功倍。王林得此无尽灵气滋养,体内灵力日积月累,渐臻充盈。
是日,王林于梦境吐纳,但觉灵气循经脉流转,周身畅达。呼吸间,两道白气自口鼻喷薄而出,若游龙夭矫。俄而,蚁噬之感由微至著,潮涌周身,毛孔开阖间,点点黑质随臭气溢出,腥秽不可近。
俄顷,衣衫尽湿,王林浑然不觉,但觉体内灵泉分解,丝丝灵气沁润百骸,悄然重塑形神。
不知几时,蓦然睁目,双眸灿若星辰。当下一片空明,心海澄澈如镜,昔日种种如幻影掠过:幼时父爱之目光,寒窗夜读时母氏之叮咛,入恒岳派前双亲殷殷之期望,亲戚冷嘲热讽之嘴脸,村人艳羡之神色...历历在目如观他生,竟无半分波澜。
良久,长吁一口浊气,唇角泛起一丝苦意。方悟凝气初境之真意——此乃踏入仙途之门户,入门者当绝尘缘,化执念,以证大道。
“凝气三篇云:'一入此门,断绝凡思'...“王林喃喃自语,眸中光彩微黯。自忖道:“虽可斩七情六欲,然父母深恩,岂是执念?“长叹一声,振衣而起,周身气息已然大不相同。
目如点漆,四下顾盼,忽觉梦境异状——往昔朦胧之光球,今乃隐现灵气流转,虽未洞彻其变,然较之蒙昧,恍若瞽者复明矣。
撕裂之痛忽至,然较前次轻微数倍,纵疼痛犹在,却已不至冷汗涔涔。倏尔惊醒,睁目榻上,凝眸葫芦,但见灵泉之中丝丝清气袅袅升腾,较往昔更为浓郁。
嘴角微扬,心知已达凝气一重。此时已可感知天地灵气,徐徐引颈一吸,周身毛孔顿开。须臾,忽觉体表黏腻不堪,低头视之,哑然失笑——《凝气三篇》早有明训,凡破凝气初境者,必排体内积秽,此乃脱胎换骨之征也。
推门而出,日已西斜。足下轻点,疾趋东山之麓。至山泉下游,褪尽衣衫,濯于清流之中。黑浊杂质粘滞如膏,反复搓洗方尽。涤净之后,袒腹卧于磐石,仰观苍穹,默忆三篇仙术,若有所思。
《凝气三篇》载仙术三则,其一道“引力术“,此乃凝气一期即可修炼之基础法门。虽位阶卑微,然为剑修之根基。恒岳派自五百年前雄踞赵国,虽渐式微,然典籍尚存。宗门藏经阁所藏功法,诸弟子皆可自选,然师长多劝习剑道。
剑修之道,集全身灵气于一剑,虽前路崎岖,然初学时威力卓绝,易于掌握。引力术者,乃驭剑之先导,借灵力牵引,控物于无形。更有火焰球术,吐纳真火,指掌生炎;地裂术者,崩山裂石,掌中地脉。此三术皆载于《凝气三篇》,为凝气初期必修之术。引力术虽微,然修至深处,可控千金之重,更为引气入体之要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