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要地要人,大展拳脚

    “你好,我是宝钢总工郑修远,欢迎陈教授周教授莅临指导。”

    魔都虹桥机场,陈辉一行人刚走到出口,就看到了宝钢集团前来接机的人。

    让他们意外的是,宝钢集团总工竟然亲自来了,一直跟他们对接的技术员卢思源则是站在郑源修身旁,落后半个身位。

    周振暗暗咋舌,他也来过好几次宝钢,之前人家最多不过派个小职员来接待而已,不要说总工,就算是部门负责人他都只有在开大会的时候见到过。

    扭头看了眼身旁的陈辉,对于这种变化,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的陈辉,可早就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否则他也不会在提交申请时在名单上把陈辉的名字写在显眼处。

    “劳烦郑主任亲自来接,周某惶恐啊。”

    周振作为团队负责人,自然率先迎了上去。

    “哪里的话,诸位教授莅临指导,是我们的荣幸才对。”

    郑源修笑着摆手,“几位舟车劳顿,先跟我去酒店歇息一晚,明天就带你们去工厂参观。”

    “就今天吧。”

    陈辉开口说道。

    他如今也算是跟时间赛跑,也懒得在乎那么多的俗礼。

    郑源修还没开口,周振就率先说道,“几个小时而已,算不得累,我们还是先去工厂看看吧。”

    “好。”

    郑源修欣然同意,想到先前自己看到的那份资料,也明白应该是谁的杰作了,否则周振不会对陈辉如此敬重。

    却是苦了一旁的秘书小杨。

    郑源修身为总工,本身事务繁忙,每天的行程都是排得满满的,也早已经排到半个月后了,现在临时改行程,后续半个月的行程都要重排,其间沟通的成本,光是想想都让小杨一阵头痛。

    不过这已经是之后需要头痛的事情,眼下,他还需要安排好江城大学一行教授的参观事宜,送郑源修和陈辉一行人在前面的商务车上坐下后,小杨坐上后车,开始马不停蹄的联系工厂,布置好参观事宜。

    一路上郑源修也没闲着,跟陈辉讲解目前宝钢的洁净钢精炼流程。

    陈辉只是在一旁听着,这些天他也看过不少相关的论文,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跟郑源修这种一线工作者还是有差距的,他也的确需要这样经验丰富的一线老人高屋建瓴的介绍。

    洁净钢的精炼无非就是取出钢材中的杂质,通过多重精炼将氧、硫、磷含量降至ppm级,夹杂物尺寸≤10μm,这个流程通过物理搅拌、化学吸附、真空脱气等组合工艺,实现钢材洁净度的质的提升。

    一个小时后,一行人来到宝山区的一个园区中,商务车在园区里转悠了十几分钟后,才在一个约莫两千平的厂房外停下。

    还没下车,剧烈的轰鸣声就已经透过车窗传入陈辉耳中,直让陈辉感觉一阵烦躁。

    下了车,早有人在旁边等候,给陈辉一行人发了头盔等安全设备后,才带着一行人走进工厂。

    “这是KR脱硫装置。”

    挥手让工厂负责人退到身后,郑源修亲自给陈辉介绍到,刚才在路上他已经跟陈辉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在介绍起来,也不必担心陈辉听不懂。

    陈辉抬头,看着这个高达五六米的巨大装置,其中直径1.8m的十字形钼合金桨叶,表面堆焊碳化钨耐磨层,桨柄通水冷却,6根环绕式喷枪,喷口处镁粒以300m/s速度射入铁水,激起银白色镁蒸气火柱。

    “可惜桨叶磨损严重,会导致涡旋深度不足,红外热像显示铁水表面温度断层,镁蒸气在低温区凝结失效。”

    郑源修已经带着陈辉来到监控屏前,指着上面的曲线,毫不遮掩的介绍到,同时有些期待的看向陈辉。

    陈辉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郑源修有些失望,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明白,陈辉也不是神仙,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陈辉能再解决一两个工艺中存在的缺陷,宝钢将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到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是顶底复吹转炉。”

    郑源修指着十几米外的十八米高转炉,炉中18m长双层不锈钢管,枪头108个拉瓦尔喷嘴,高压氧气喷出时裹挟着霜白色激波锥,炉底嵌有12块蘑菇状透气砖,氩气通过微孔形成纳米气泡流……

    轰鸣声给陈辉带来的不适已然消失,他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开始感受到工业巨兽的魅力。

    “供氧曲线我调了30年,但终点磷波动总±0.002%。”

    郑源修的声音从耳旁传来,将陈辉惊醒,“待会儿麻烦郑主任提供一下你们现有的模型,还有监测到的数据。”

    说完,陈辉不再多说,只是看向郑源修。

    郑源修则是带着陈辉走向下一个设备,真空槽、上升管、氩气系统……郑源修事无巨细的介绍着,最后才有些苦笑的说道,“脱氢效率卡在72%,德国人笑话了我们十年!”

    随后是弧形连铸机组、直接还原竖炉……

    参观完整个工序已然过去了半天时间,陈辉他们就在工厂食堂吃了晚饭,这才在郑源修的带领下回到酒店,洗了个澡休息。

    陈辉却在房间中研究郑源修送来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看着这上百个G的资料,陈辉也是一阵哑然,但他很快就埋头处理起眼前的资料来。

    这个时候他才能体会到有学生的好处,可惜蔻依身份敏感,这些机密数据却是不能让她来帮忙。

    陈辉琢磨着,今年开学的时候,是不是找王启明多要几个名额,要是有好苗子,就再招收几个学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陈辉很快收敛心思,沉浸到浩瀚如海的数据中。

    第二天,早上八点,卢思源就再次找来,又给了陈辉一个1T大小的硬盘,说是昨天太仓促,没有准备,今天这才是全部的资料。

    “陈教授慢慢研究,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郑主任已经打过招呼了。”

    郑源修毕竟是总工,不可能一直给陈辉当向导,陈辉改进了夹杂物运动轨迹预测的模型,他正着手进行小规模试验,如果效果不错,就能投入生产,这可不比在实验室里,有一大堆事情需要他去协调。

    所以最终负责跟陈辉对接的,依旧是卢思源。

    “我还真有些要求。”

    陈辉指了指桌上摆着的两个硬盘,“我需要几个助手来帮我处理这些数据,最好要有一定数学基础的。”

    “这件事我会上报给郑主任。”

    卢思源眉头微蹙,这件事却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宝钢人很多,但能够满足陈辉要求的人才,却没有多少,更不是他卢思源能调得动的。

    陈辉点头,“还有,我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当然没问题,这处酒店陈教授想住多久住多久,若是觉得环境太差,我们也可以给陈教授安排其他住处,保证让陈教授满意。”

    卢思源语气都硬气了几分,这个他还是做得了主的。

    陈辉摇头,“住的地方无所谓。”

    “麻烦给我在精炼工厂旁边安排个办公室,我就在那里做研究,最好能经常出入工厂,查看数据。”

    虽然郑源修毫无保留的给他提供了许多数据,但数据这东西往往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果数据本身有问题,他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构建出准确的模型。

    所以,他需要能随时进出工厂,实地查看,时时印证,才能确保没问题。

    卢思源神情一滞,“可是工厂旁边噪声繁杂,恐怕不是适合做研究的地方。”

    “我自有分寸。”

    陈辉坚持。

    ……

    “要地要人?”

    宝钢总工办公室,郑源修听到卢思源的汇报,嘴角露出笑意,他不怕陈辉要资源,反倒担心陈辉什么都不要就走了,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地没什么好说的,工厂外行政楼给他拨一间研究室。”

    郑源修大手一挥,没有半分犹豫。

    至于人,却是有些难办。

    若是给陈辉派几个庸才过去,恐怕难以成事,可他手中人才都不够用,派给陈辉,他也有些捉襟见肘。

    “前些天秋招不是来了个清华自动化的博士生吗?”

    卢思源提醒到。

    郑源修眼前一亮,正好新人想要独当一面也需要时间,不如交给陈辉,让他先带着,若是能成才当然最好,若是不成,那也不亏。

    ……

    精炼工厂外行政楼,三楼,一间八十来平的研究室,

    这间研究室窗户全是使用三层真空隔音玻璃,墙壁夹层中隔音棉足足十厘米,地基下方同样使用了松软的减震材料,因为建筑低矮,倒也不必担心地基不牢的问题。

    一旦房间中关上窗户,旁边工厂的轰鸣声竟然传不进来半点,就连震动都传不进来,宝钢为了给他们提供适合研究的环境也是费了番心思的。

    陈辉坐在办公桌前,查看宝钢供氧曲线使用的传统模型,dtd[P]=k[O]1.5[P],旁边是林浩整理的实际生产数据,很明显,使用这个模型,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后,会导致碳氧积从0.0013飙至0.0028。

    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演算一番后,陈辉再次看向旁边纷繁的数据,这一次,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手,为他拨开重重迷雾,让他在这些数据中看见了解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林浩,你去一趟工厂,尝试抓取炉气光谱中FeO微粒散射峰。”

    陈辉抬头对前方左手边靠窗的林浩说道。

    周振教授他们几天前就已经回了江城大学,林浩却是留了下来。

    在周振给他提供的另一个课题,和留在宝钢,跟陈辉继续研究目前的课题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好。”

    林浩应了一声,保存了正在进行的工作后,起身往旁边工厂走去,在陈辉手下做事也有几天,他知道陈辉的风格,不用太多繁文缛节,只要把事情做好即可。

    只是采集数据并不会干扰到正常精炼流程,有郑源修打招呼,又有卢思源协助,陈辉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宝钢最大程度的配合。

    当然,研究的也并非陈辉一个团队,宝钢内部自己就有好几个团队也在尝试对工艺进行改进,其他高校也都有合作,他们偶尔也会来工厂采集数据,工人们也都配合默契了。

    只是把研究室放在工厂旁边的,倒是只有陈辉团队。

    暂时停下手中工作,等待林浩采集到数据再进行下一步研究,陈辉把目光投向直接还原竖炉,旁边是何鹏整理出来的相关数据。

    这个何鹏便是宝钢给陈辉提供的人手,正儿八经的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本科还是数学专业,研究生才转向材料学的博士,数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同样不弱,平心而论,陈辉认为何鹏的水平还是比林浩高不少的。

    不得不承认,虽然也有因为唱歌好听就能去清华的,但只要是自己考进去的,自然是没有弱者。

    “何鹏,你去找几块还原炉的废料,用显微镜观察它的孔隙分形维数。”

    几个小时后,陈辉对何鹏吩咐到。

    这就是搞应用研究与理论最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并不能呆坐在办公室中思考一个问题一整天,而是需要配合实验验证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摸索着向前,但至少,陈辉知道自己比其他人强的地方在于,他走在正确的路上。

    何鹏同样起身,却没走出办公室,而是看向陈辉,“教授,该吃午饭了,还是给您带过来吗?”

    陈辉一看时间,竟然已经是十一点半了。

    “嗯。”

    陈辉点头后就再次埋头到桌上的草稿纸上了。

    何鹏深深的看了陈辉一眼,才迈步往旁边工厂走去,准备先取到废料,再去吃饭也不迟。

    这几天他可是知道这位外间传闻的天才到底有多拼命,除了去工厂实地查看数据,他甚至都没看到这位出过办公室。

    刚走进工厂,林浩迎面走来,“到饭点了,先去吃饭?”

    何鹏摇头,“我先去取了废料再去食堂。”

    “还是给陈教授带饭?”

    “嗯。”

    何鹏点头。

    “那我等你。”林浩也不急着走,拿着U盘站在门口。

    十几分钟后,何鹏像是老农般提着一大袋废料走出工厂,连脚步都有些蹒跚,额头微微见汗,这模样看得林浩一呆,“你拿这么多?”

    “并不是所有废料都有用,有些并不是因为还原失败导致的,我得一一确定后才知晓。”

    何鹏放下麻袋,轻呼一口气,擦了擦额头汗水,才说道,“走吧,我把废料放到楼下就去食堂。”

    “一起抬吧。”

    林浩把U盘收进衣兜,伸手抓住麻袋另一边。

    “我说,你堂堂清华博士,还下车间干这种活?”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从理论数学转到材料学吗?”

    “明白,梦想嘛!”林浩带着三分自嘲,谁还不曾年少轻狂过呢,“那也不用来工厂干苦活,待在实验室也是一样的。”

    “袁老爷子都亲自下田干活,也正因此,他能成为袁老爷子,我要是一线工厂都不来,在实验室搞研究也只是空中楼阁。”

    林浩回头扫了何鹏一眼,嚯,志气不小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不错,请把《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