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值得称道

不仅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宾客同样不甘示弱。

    毕竟,这些富家子弟和商贾花费巨资来到此地,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感官享受。

    毕竟这是帝都,若仅仅为了那种事情,别说是在流晶河,就是在挂着红灯笼的每条街巷,也都有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顶级佳丽。

    若只是为了这种简单的目的,实在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因为他们并不缺女人。

    所以,这样的环境让这些贵族子弟们更加投入、更加用心。

    很快,陆续有人高呼,有的惊喜,有的炫耀。

    “写完了!”

    “我也完成了。”

    “老夫也有了拙作。”

    于是,有侍女穿梭于宴席间,将各位宾客的作品一一收集,送至司理理处请她现场点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司理理,也不由自主地微微感到紧张,同时充满期待。

    等到侍女们将诗文呈上,司理理开始逐一点评,但看得越多,她的脸色越显平静。

    要知道,司理理能够成为京都第一才女,自然是因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本身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因此,对于这些普通水准的作品,她完全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些打油诗级别的东西连再看一眼都不值得。

    她的神情变化自然逃不过众人的眼睛,顿时明白,先前这批作品完全不合格。

    “理理姑娘果然不负才女之名,那些平庸的诗词根本无法入她的眼。”

    刑部员外郎的小儿子苏文感叹了一句,引来了同桌友人的附和。

    “确实如此,理理姑娘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绝非那些庸脂俗粉可以比拟。”

    “唉,我想以笛子为题作诗,但左思右想,竟是一句也想不出来。”

    “徐兄不必气馁,我也只是勉强凑了一两句,不知该如何继续。”

    “咦?你们快看,那个小公子居然开始写字了!”

    突然,有人注意到楼上雅间里的李旭,竟然亲自拿着毛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李旭动作卿缓,腕间的起落像是在书写某种重要的东西。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那分明是一首诗的模样。

    周围的人渐渐察觉到这一举动,议论声随之扩散开来。“瞧瞧,那小子是不是在写诗呢?”“哈哈,真是如此?他还不到十岁吧,会写些什么呀?”“别急着说是童趣之作,背诵默写都不算数。”

    尽管李旭穿戴考究,且大方出手租赁上等房间,但厅内之人大多有自己的矜持。即便有人单纯来寻欢作乐,也未必愿意卿易示弱。然而,面对这个少年,他们并未过多畏惧,毕竟身份与地位摆在那儿。

    李旭毫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多年皇家教导让他练就了一手流利的行书,字迹既潇洒又成熟。当他完成一首七言诗后,示意侍从稍晾干墨迹,随后交由门口等候的侍女传递给司理理。

    侍女接过诗稿微微鞠躬,双手奉至司理理手中。这一过程引起了更多关注,人们的议论更加热烈。“快看,这孩子真写了,还直接递给了司理理姑娘。”“不知道写了啥,莫非真是儿戏之作?”“嘿,小鬼,把你的作品念出来给我们听听!”“没错,既然你这么自信,何不说出来让大家评评?”

    笑声中,质疑渐渐转为疑惑。“咦?看看司理理的表情!”“该不会是震惊吧?”“难道她见到的是谁的诗?”“刚刚只送来了那个孩子的作品……”

    司理理迅速调整状态,扫视四周后再次展开诗卷,清了清嗓子。顿时,整个场地鸦雀无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声音落下,全场先是一片沉寂,随即爆发出一阵赞叹。“精彩!”“好诗啊!”“不仅诗句优美,还将两个典故巧妙融入其中!”“不仅仅是典故,这‘沧海珠泪’‘蓝田玉烟’的描写更是精妙绝伦,画面感十足!”“各位,我认为最后一句堪称经典:‘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必定流传千古!”

    一时之间,周围的人纷纷夸赞不已。

    在这地方的,大多都以风雅自居,至少也想显得风雅。

    所以即便有些人并无鉴赏能力,听到朋友盛赞,也会随声附和,装模作样地称赞几句。

    不过很快有人察觉到异样。

    “等等,各位可曾忘记,这诗是谁所作?”

    “哎呀,对呢,刚才那是流云居那个孩子写的诗,然后理理姑娘听完后陷入沉思,接着”

    “嗯?”

    “莫非,这首诗竟是出自那个孩子之手?”

    “绝不可能!怎会如此!”

    “那孩子年纪尚小,怎可能写出这般绝妙的诗句!”

    “”

    质疑声此起彼伏,流云居里,赵高冷眼看着那几个出言讥讽的人,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深深印在脑海中。

    李旭却毫不在意,反而拍拍赵高的肩膀:“老赵,莫要放在心上,这些人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他可不是勉强挤出笑容,实际上心里已经喜不自胜。

    随着他的诗文被司理理当众朗读,脑海里的系统开始一条接一条地弹出提示。

    【你的诗文被传播,有人留意到你的才华,声望+1】

    【声望+1】

    【声望+1】

    【声望+1】

    ”

    人们的惊愕尚未消退。

    李旭见效果显著,从容地提笔,继续奋笔疾书。旁边赵高动作迅速地将写好的纸张晾在一旁。

    早已候在门口的侍女小心翼翼地捧起晾干的诗稿,迈着细碎的步伐快步递给司理理。

    一张又一张的诗文如流水般从流云居送出,这一场景让楼下宾客再次大吃一惊。

    “ ** ,还有?”

    “他居然还会写?而且写了这么多?”

    “不信,我不信这些诗能比得上之前那首!”

    “是啊,这种水平的诗,能写出一首就很难了,怎么可能会连着写这么多!”

    “呵呵,依我看来,后面的这些多半是滥竽充数的,不过是孩子炫耀的心态罢了。”

    ”

    一时间议论纷纷,但很快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因为二楼司理理脸上的震惊愈发明显,她不停地看看手中的诗文,再抬头看看对面雅间里的李旭。

    “理理姑娘,这些新作究竟如何啊?”

    “是啊司姑娘,快念出来让我们听听啊”

    “理理姑娘莫不是被这些诗气到了吧?”

    人们叽叽喳喳地猜测时,司理理已回过神来,整理好情绪,深吸一口气开始吟诵。

    随着她的吟诵,所有人起初的不屑、好奇,逐渐转为严肃、震撼,最后竟有些发呆。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一首接一首的经典诗篇从司理理口中吟出,全场为之动容。

    李旭来到这个世界已有十年,接受了严格的皇家教育,尤其对诗词深入研究。他仔细分辨过,哪些诗已流传,哪些尚未出现,目的就是为了在这种场合即兴赋诗,赢得声誉。

    这些诗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全然陌生,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此刻在这小舟之上并无诗坛泰斗,众人虽觉佳妙,却未将其视为千古名作。毕竟这些诗是从一个少年手中写出的,怎会每首都是传世之作?

    即便如此,司理理朗诵完数首后,看向李旭的眼神也充满疑惑。

    司理理非寻常女子,她实为北齐的密探,自幼受皇室调教,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品评诗文。

    她一眼便知,这些诗文极具水准与修养。

    “这般年岁的小公子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究竟是何方神圣?”

    “看他服饰、随从气度,显然出身显赫,但当今权贵之中,似无人提及家中有这样的神童。”

    司理理揣测之际,旁人听着一首首或华美或悲怆的诗篇,震惊不已。

    可当他们将诗与雅间那位少年联系起来时,又开始怀疑。

    “诗确是好诗,但这真的出自那小儿之手?”

    “说实话,我也认为不像出自孩童之手。”

    “会不会是剽窃?”

    “若真是剽窃,我们或许该听说过些诗句,但刚才那些诗,各位可曾听过?”

    并非所有人都因嫉妒而质疑,确有人认真探讨。

    此话一出,立刻有人摇头否认,他们只是存疑,并非恶意诋毁。

    “不曾听闻!”

    “别说整首,就是零星字句也未听闻!”

    “倒是其中某些措辞,似曾相识,例如苏州林老曾有‘明月玉人箫中舞’,但无论用词还是意境,都相去甚远。”

    “没错,我亦想起那句,随即便觉不值一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情景交融,声形兼备,令人神往怀旧。”

    “各位,各位!不妨让我们来验证一番,听听这位少年怎么说?”一番商议后,人群中便有人按捺不住,转向李旭询问。

    “少年郎,我们并非卿视于你,只是这些诗句实在不像是出自你手,何不自己解释几句?”

    “没错!小家伙,莫不是偷了先生的诗来显摆?”

    “哈哈,少年,不论是抄袭还是剽窃,都不值得称道。你年纪尚小,我们或许能原谅,但这些诗的真实出处和作者总该讲明白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目光齐刷刷投向雅间中的李旭,就连对面的司理理也对此十分好奇,歪着头打量着这个带着稚气的少年。

    李旭瞧见他们怀疑的目光,踱步至窗前,双手负后,眉宇间笑意收敛,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悄然弥漫开来。

    “抄袭?剽窃?”

    “我李旭不屑,也无需去做这种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不错,请把《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