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衣夜行
弘治十二年(1499年)九月十五,南京贡院至公堂前的银杏树簌簌落金。子时的梆子声未歇,巡更吏便见黄榜墙下横着一具无头尸。尸身裹着监生襕衫,右手紧攥半截朱砂笔,断颈处血书“公道”二字竟与今科解元王守仁的墨迹如出一辙。
应天府尹郑裕捏着鼻尖蹲下,忽然扯开尸身衣襟——胸口烙印着《九边布防疏》残句:“大同左卫虚兵七千……”他猛然起身,官靴碾碎满地银杏叶:“速封贡院!凡与王守仁同号舍者,皆押往诏狱!”
二、血题索命
三山街悦来客栈地字号房内,守仁正将《武穆遗书》残页浸入白醋。纸面渐显的舆图中,大同镇与宁王府封地竟有红线相连。忽闻瓦片轻响,他反手掷出砚台,却听窗外传来女子低泣。
诸芸娘鬓发散乱扑入屋内,袖中抖落染血的《孟子》题卷:“方才有人将此物钉在房门……这《离娄》篇的批注笔迹,分明是你的!”
守仁指尖抚过页边朱批,忽然冷笑:“好一招双钩填墨。这‘人性本恶’四字,倒是暗合韩非子。”话音未落,街面传来铜锣破音:“王守仁弑杀同窗,悬首通缉!”
芸娘急推轩窗,见朱雀桥上高悬一颗头颅。月光掠过死者怒睁的独目,守仁浑身剧震——那竟是三日前在地宫救他的瘸腿老兵!
三、尸语密码
金陵义庄的桐油灯将停尸台照得惨白。守仁以银针挑开老兵左手指缝,带出半片靛蓝碎布——竟是南京守备太监的蟒袍纹样!芸娘突然掩口惊呼,尸身右臂内侧的旧箭疤在烛火下竟组成“壬申”二字。
“成化八年(1472年),威宁海子大败。”守仁蘸着尸蜡在砖地勾画,“当年监军太监钱能谎报军情,致三万边军困死雪原——这老兵定是幸存者!”
窗外忽起阴风,数十盏白灯笼飘入停尸房,每盏灯面皆绘《九边布防疏》片段。守仁挥剑斩破灯罩,碎纸纷飞间竟拼出完整的大同镇虚实图,图末钤着宁王私印!
四、鬼笔断案
鸡鸣寺的晨钟撞破迷雾时,守仁已立在刑部架阁库顶梁上。下方,郑裕正将《秋审册》中成化八年的卷宗投入火盆。焦糊味中忽然混入墨香——守仁掷下的《威宁海子阵亡名录》正盖在火堆上,未燃的“钱能”二字触目惊心。
“府尹大人可知,鬼魂也会写字?”少年跃下横梁,靴底沾着义庄尸泥,“那无头尸虽无口舌,却在停尸板夹缝留了血书。”
郑裕暴退三步,官袍扫翻灯台。火光腾起时,守仁抖开从老兵胃中取出的油纸包——里面是刘瑾与宁王分赃大同军饷的契书,落款处还粘着半片胭脂唇印!
五、魁星点睛
十月初一放榜日,贡院前的秦淮河漂满河灯。守仁戴着脚镣立于囚车,忽见盲妪的人骨杖挑起高悬的《解元榜》。榜文朱砂忽化作血瀑倾泻,在青石板上汇成《九边布防疏》全文!
“大明律载,谤讪朝廷者凌迟。”高凤的绣春刀贴上守仁脖颈。
少年突然朗笑:“请公公细看这血字走向!”
阳光穿透云层,血渍竟在砖缝间显影成《皇明祖训》:“凡宦官干政者,斩!”围观士子哗变如潮,三百监生以笏板为盾,硬生生撞开囚车。
当夜,守仁将解元匾额劈作柴薪,焰心里渐次浮现盲妪、老兵、瘸腿萨满的面容。诸芸娘默默捧出陆九渊墓中所得铁匣,守仁却将钥匙抛入火海:“心学不在故纸,在血火人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