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来之秘

    【当前历史时间: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天色将明未明之际。】

    逃出西华门,并不意味着安全。整个北京城此刻都已是李自成大顺军的天下,街上随处可见乱兵和趁火打劫的暴民。赵子龙凭借着远超常人的警觉,带着三人左躲右闪,避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巡逻队伍和危险区域。

    天色将明未明,是一天中最黑暗也最容易让人松懈的时刻。在一处被焚毁大半,只剩下几段残垣断壁的民居后院,赵子龙找到了一口尚算完好的枯井。

    “先进去躲躲,天亮之后,城内必然大索,我们必须找个更隐蔽的地方。”赵子龙压低声音,率先跳入了枯井。这枯井不深,约莫两丈,底部还算干燥。

    王承恩颤颤巍巍地扶着崇祯,长平公主紧随其后,也先后进入井中。空间狭小,四人几乎是肩并肩地挤在一起。

    井底的黑暗和压抑,让气氛更加凝重。

    过了许久,崇祯皇帝嘶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赵壮士,你……你究竟是何人?”

    这个问题,他已经憋了很久。从赵子龙如天神般降临坤宁宫,到他层出不穷的怪异“法器”,再到他那远超凡俗的武力和神乎其技的“储物”手段,无一不昭示着此人的神秘与不凡。尤其是他对自己这位九五之尊,似乎并无多少真正的敬畏之心,反而更像是一种……平视,甚至带着一丝莫名的了然。

    长平公主和王承恩也竖起了耳朵,他们同样对赵子龙的来历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赵子龙沉默了片刻。他知道,有些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若想让这些人,尤其是崇祯皇帝,真正配合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就必须抛出足够的“震撼弹”。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接下来的话,可能会匪夷所思,但请你们务必相信,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他顿了顿,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赵子龙,并非这个时代的人。我来自……未来。”

    “未来?”

    崇祯、长平、王承恩三人同时失声惊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王承恩首先反应过来,颤声道:“赵壮士……莫非……莫非是仙人下凡,能卜算未来之事?”在他看来,这比“来自未来”更容易接受一些。

    赵子龙摇了摇头:“不是卜算,是亲身经历。我来自数百年之后的世界。”

    来自数百年之后?这……这怎么可能?三人脑中一片空白。凡人能活数百年?还是说……他真的是神仙?

    崇祯皇帝毕竟是一国之君,虽然内心同样翻江倒海,但他强自镇定下来,紧紧盯着赵子龙,试图从他脸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撒谎的痕迹。然而,赵子龙的眼神平静而坦然。

    “数百年之后……”崇祯的声音有些干涩,“那时的……大明……还在吗?”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在滴血。他既渴望知道答案,又害怕听到那个最坏的结果。

    赵子龙看着他,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但语气依旧平静:“大明……亡了。就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今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您在煤山自缢殉国。随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开启了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轰!

    这番话如同一道九天惊雷,狠狠劈在崇祯、长平、王承恩三人的头顶!

    “不……不可能!这绝不可能!”崇祯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过大,脑袋重重地撞在了井壁上,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双目赤红,死死盯着赵子龙,“朕……朕乃天命所归!大明江山,岂能……岂能断送在朕的手中!你……你妖言惑众!”

    他虽然嘴上不信,但内心深处,却因为赵子龙先前展现的种种“神迹”,以及此刻北京城的惨状,而不得不信了几分。煤山……他知道那个地方。自缢……这确实像是他会做出的事情。

    长平公主早已吓得花容失色,泪水夺眶而出,死死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哭出声来。父皇会死?大明会亡?清兵入关?这些词语像一把把尖刀,刺得她心如刀绞。

    王承恩更是瘫坐在地,老泪纵横,喃喃道:“亡了……竟然真的亡了……老奴……老奴愧对列祖列宗啊……”

    赵子龙没有理会他们的失态,他知道,这种颠覆性的消息,需要时间来消化。

    他只是淡淡地说道:“妖言惑众?陛下,若我真是妖人,此刻便不会在这里与你共患难了。我有必要骗你们吗?我所说的,是已经发生的‘历史’。至于为何我会出现在这里,我自己也不清楚,或许是某种……意外,或者使命。”

    历史……这个词,让崇祯稍微冷静了一些。他颓然坐倒,眼神空洞地望着井壁。

    “后世……后世是如何评价朕的?”良久,崇祯用一种近乎绝望的语气问道。他想知道,在那个他已经“死去”的未来,人们是如何看待他这个亡国之君的。

    赵子龙看着他,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崇祯皇帝,一个勤政节俭、一心想中兴大明的君主,却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历史的吊诡与残酷,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陛下,”赵子龙斟酌着词句,但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后世对您的评价,颇为复杂。有人说您继位之初,勤于政事,力图中兴,铲除阉党,是位有为之君。但也说您……刚愎自用,急躁猜忌,识人不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史书称您为‘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崇祯咀嚼着这十个字,脸上露出一丝惨笑。是啊,自己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为何落得如此下场?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他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懑。

    他想起自己登基十七年来,天灾不断,人祸不止,流寇四起,建奴叩关,朝堂之上党争不休,文臣各个自私自利,武将大多贪生怕死。他想整顿吏治,却无人可用;他想充盈国库,却处处掣肘;他想攘外安内,却兵员疲敝,粮饷不继。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国家却一步步滑向深渊。

    “刚愎自用……急躁猜忌……识人不明……”崇祯喃喃自语,这些评价,如同钢针一般扎在他的心上。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从反驳。他确实杀了袁崇焕,确实频繁更换首辅,确实对许多大臣缺乏信任……

    “罢了……罢了……”崇祯摆了摆手,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既然朕是亡国之君,受些恶评,也是理所应当。”

    他能这么快平复心情,倒是让赵子龙有些意外。看来,这皇帝也不是完全的草包,至少心理承受能力还行。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赵子龙说道,“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非一人之过。天灾、党争、土地兼并、财政枯竭、军事腐败……这些问题,早在万历、天启年间便已病入膏肓。您接手的,本就是一个烂摊子。”

    这话让崇祯心中稍感安慰,但亡国的阴影依旧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崇祯抬起头,看向赵子龙,眼神中带着一丝求助。他知道,眼前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或许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赵子龙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为今之计,只有南下!北京已不可守,北方也尽是李自成的势力范围。唯有尽快赶到南京,凭借留都的底蕴和江南的财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去南京?

    王承恩首先表示赞同:“赵壮士所言极是!南京本就是太祖高皇帝肇建之基业,如今亦是陪都,朝廷机构尚算完备。江南鱼米之乡,赋税充足,足以支撑再起之师!当年靖康之难,高宗南渡,亦能延续国祚。如今我等效仿,未必没有机会!”老太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长平公主也怯生生地说道:“父皇,儿臣也觉得……南京或许是唯一的去处了。”

    然而,崇祯皇帝却犹豫了。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南京……”他低声道,“南京那些勋贵、文官……他们会真心拥戴朕吗?朕担心……朕担心会重蹈建文旧事,或者……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他不是不明白南京的重要性,但他更了解那些江南士绅的德性。平日里歌舞升平,党同伐异,一旦大难临头,又有几人能真正为国分忧?而且,他对南京的掌控力,远不如北京。

    赵子龙见状,心中暗骂一声“糊涂”。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担心这些!

    他毫不客气地说道:“陛下,现在不是考虑个人权位的时候!是活命要紧,还是当个名不副实的皇帝重要?历史已经证明,您若留在北京,就是死路一条!至于南京那些人,他们就算有异心,也得看您有没有实力!只要您能拉起一支队伍,稳住阵脚,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而且,据我所知,历史上的南明朝廷,正是因为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才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最终彻底覆亡。如果您现在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瞻前顾后,那只会重蹈覆辙!”

    “真实的历史走向是,您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建立了弘光政权。但这个政权内部腐败不堪,将领拥兵自重,仅仅一年就被清军攻破。随后,鲁王、唐王等人又相继在东南沿海建立政权,但都如昙花一现,很快败亡。最终,大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赵子龙的话,像一盆冷水,将崇祯心中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浇灭。

    他脸色苍白,身体微微颤抖。原来……原来南渡之后,结局依旧如此悲惨吗?

    “为何……为何会这样?”崇祯不甘地问道。

    “原因很多。”赵子龙叹了口气,“首要的,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南明诸王,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甚至为了争夺正统地位而内斗不休。其次,是缺乏统一的战略目标和坚定的抵抗意志。许多官员和将领,一遇挫折便心生降意,毫无骨气。再次,便是错失了联合各地抗清力量的良机,比如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以及郑成功等海上势力。”

    “最重要的一点,”赵子龙看着崇祯,一字一句地说道,“是缺乏与民更始的决心。江南的士绅地主,依旧只顾搜刮民脂民膏,不愿出钱出力支持抗战。而朝廷也未能有效团结底层民众,激发他们的抗争热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民心,焉能不败?”

    这一番话,振聋发聩,让崇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从未从这个角度去审视过国家的兴亡。他一直以为,只要君王贤明,臣子忠心,便能国泰民安。却忽略了那些最根本的,关乎民心向背的问题。

    “与民更始……”崇祯喃喃道,“朕……明白了。”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好!就去南京!朕……朕不能让大明的江山,彻底断送!”

    他想通了,与其在这里等死,或者成为别人的傀儡,不如拼死一搏!赵子龙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变数。有这个来自未来的“神人”相助,或许真的能改变历史的轨迹!

    就在崇祯下定决心前往南京的瞬间,赵子龙的脑海中,那许久没有动静的系统界面,突然闪烁了一下。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引导历史关键人物做出重大抉择,对世界线产生轻微偏转,首次获得“世界意志关注度”:10点。】

    【世界意志关注度:10点。】

    【当前男主综合战斗力评估:55(战神血脉E级激活,身体机能等同“美国队长”巅峰。持有专属武装“黑木棒”及“神机铳”若干。)】

    来了!赵子龙心中一喜。这“世界意志关注度”终于到手了!虽然只有10点,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他立刻查看了一下系统的兑换列表。列表上琳琅满目,从各种未来科技武器,到神奇的丹药功法,甚至还有直接提升身体素质的选项,但大部分都是灰色的,显示“关注度不足”。

    目前他这点关注度能兑换的东西少得可怜,大多是一些基础的生活物资和简单的医疗用品。

    他目光扫过,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系统,兑换10箱矿泉水,10箱军用压缩饼干。”

    【兑换成功,消耗世界意志关注度10点。剩余关注度0点。物品已存放至储物空间。】

    这点关注度,兑换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没啥用,还是先解决眼下的生存问题最重要。食物和干净的水,是他们接下来长途跋涉的必需品。

    赵子龙意念一动,从储物空间中取出几瓶矿泉水和几包压缩饼干。

    “陛下,公主,王公公,先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

    看着赵子龙又一次凭空变出东西,崇祯三人虽然依旧震惊,但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

    “这……这是何物?”崇祯拿起一瓶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透明的瓶身,晶莹剔透的液体,以及瓶盖上那奇特的螺旋纹路,都让他感到新奇。

    “这是未来世界的水,干净卫生,可以直接饮用。”赵子龙说着,拧开一瓶,示范着喝了一口。

    他又撕开一包压缩饼干,递给他们:“这是军用干粮,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能量很高,一小块就能顶大半天。”

    崇祯学着赵子龙的样子,有些笨拙地拧开瓶盖,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甘甜清冽的泉水滑入喉咙,让他干涸的喉咙感到一阵舒爽。这水的口感,比宫中最好的玉泉山泉水还要纯净几分!

    他又拿起一块压缩饼干,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麦香味。他咬了一小口,口感有些干硬,但细细咀嚼,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而且很快就感觉到一股饱腹感。

    长平公主和王承恩也好奇地尝试着,很快便被这来自未来的神奇食物和饮水所折服。

    “赵壮士……这……这未来世界,究竟是何等模样?”崇祯一边吃着饼干,一边忍不住问道。他对那个赵子龙口中的数百年后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赵子龙想了想,该如何向一个古代帝王描述现代社会呢?

    “未来的世界啊……”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那里没有皇帝了,国家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来管理。人们出行有铁皮做的‘汽车’,日行千里;有会飞的‘飞机’,一日之内便可跨越重洋。通过一种叫做‘电话’和‘网络’的东西,人们可以和千里之外的人实时通话、见面。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粮食产量极高,足以养活数十亿人口,寻常百姓也能吃饱穿暖……”

    他尽量用崇祯能理解的词语来描述,但即便如此,崇祯、长平、王承恩三人依旧听得目瞪口呆,如同在听天方夜谭。

    没有皇帝?人民选举?会飞的铁鸟?千里传音?这……这简直是神仙才能拥有的手段!

    崇祯心中既有向往,也有一丝失落。他所为之奋斗一生的皇权,在未来竟然不复存在了。

    长平公主则是一双美目异彩连连,对那个神奇的未来世界充满了憧憬。

    井底再次陷入沉默,但气氛却不像先前那般绝望。赵子龙的描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也让他们对未来多了一丝渺茫的希望。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井口透进来的光线也越来越明亮。外面的喧嚣声似乎也渐渐平息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压抑的平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赵子龙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先休息一会儿吧,”赵子龙说道,“养足精神,我们还要想办法离开这座已经变成死城的北京。”

    崇祯点点头,他确实也累了,心力交瘁。他靠在井壁上,闭上了眼睛,但脑海中却翻腾不休,赵子龙的话,未来的景象,以及大明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他难以平静。

    长平公主蜷缩在父亲身边,小声地啜泣着,既为失去的家国悲伤,也为未知的将来而恐惧。

    王承恩则默默地念叨着什么,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在忏悔。

    赵子龙看着他们,心中暗叹一声。他自己何尝不是心事重重?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时代,肩负着不知所谓的“守护者”使命,前路漫漫,危机四伏。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走一步,看一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最后的明末守卫者不错,请把《最后的明末守卫者》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最后的明末守卫者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