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山谷从沉睡中渐渐苏醒,柔和的光线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这片忙碌的土地上。过去的三天,谷里的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每天傍晚,当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山谷染成暖橙色时,童子渊和大顺他们便会准时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向姚瑶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展。
童子渊微微前倾着身子,脸上带着认真的神情,语气沉稳地说道:“今日南北两侧房子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按照这样的进度,明日就能完成大部分的收尾工作。”大顺在一旁不住点头,补充道:“是啊,有了那些机械和流水线式的工作方法,效率可高多了。”姚瑶一边听着,一边轻轻点头,眼神中满是欣慰 ,手中的筷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碗里的饭菜,偶尔提出几个问题和建议。
在机械的轰鸣声与人们的劳作声中,谷里南北两侧的房子逐渐有了大致的模样。水电安装工作在姚瑶的亲自监督下,一家一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的姚瑶,眉头却微微皱起,心中满是忧虑。挖下水道和制作蹬便器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两大难题。虽说空间里有现成的物资,但姚瑶心想,谷里有这么多家房子,全部依赖空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自己烧制才更为保险。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姚瑶独自走进空间,神情专注地查阅关于蹬便器和管道的资料。她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文字,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资料显示,把黄土捶碎过滤,只留下细灰,再加入糯米浆,便能更好地起到粘连效果,减少裂痕的产生。而且空间里有现成的窑,只要找会木工的人做出模型就可以动手制作了。姚瑶不禁自言自语道:“明天先试试吧,希望一切顺利。”
天刚蒙蒙亮,姚瑶便迅速起身,开始安排新一天的工作。她穿梭在人群中,眼神坚定而又充满活力,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人筛灰、淘洗泥浆。“大家动作麻利些,把有颗粒感的都用筛子过滤过滤一遍,一定要细致!”她大声喊道。紧接着,又指挥着众人将糯米加入泥中,和泥、拉泥,再小心翼翼地扣进磨具里。姚瑶的眼睛始终紧紧盯着每一个步骤,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晒干脱模后的泥胚被小心地放进窑里烧制。这是姚瑶第一次亲自烧制,前世她也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不安。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不时地看向窑炉,咬着嘴唇,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她一次不敢烧制太多,毕竟糯米珍贵,她实在担心浪费。
三个时辰后,窑炉缓缓打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姚瑶迫不及待地凑近查看,发现烧制出来的蹬便器虽然没有裂痕,但颜色却不均匀。她的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川”字,脸上写满了失落。
童子渊在一旁看着,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说道:“依我看,可能是火候的问题。”姚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说道:“那我们赶紧试试调整火候。”于是,两人开始不断尝试各种方式调整火候,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总结经验。终于,在烧制第六批的时候,完美的蹬便器呈现在他们眼前。姚瑶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兴奋地说道:“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童子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拍了拍姚瑶的肩膀。
姚瑶看着眼前完美的蹬便器,心中突然涌起一个想法。她转过头,一脸认真地对童子渊说:“我以后想在谷里建个小型学堂,找个夫子来教谷里所有人认字。”童子渊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说道:“这样的话,蹬便器要再多烧一些。”姚瑶连忙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材料和工具都齐全,烧起来也方便。万一以后不够了,再烧一次窑可就太不划算了。”两人一番琢磨后,决定烧制五百个。
确定好数量后,姚瑶说道:“模具有现成的,你找一些手脚灵巧的人来烧蹬便器,我去找师傅再做一些污水管道和饮用水管道的模具。”童子渊爽快地应道:“好,就这么办!”两人相视一笑,便各自忙碌起来。
姚瑶找到木工师傅,耐心地讲解着管道模具的制作要求。她一边比划着,一边详细地描述着尺寸和形状,眼神中满是期待。师傅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很快便明白了她的意思。污水管道和化粪池的烧制相对顺利,而饮用水管的制作则稍显复杂。姚瑶从空间拿出三根四米长的塑料管,指导着师傅用细钢丝按照一定的厚度和尺寸割下泥胚,再用管子轻轻圈起来,最后用泥浆把交界处刮平。风干后,小心地取出塑料管,将泥管缓缓放入窑中烧制。
就这样,谷里的人们没日没夜地赶工。十天后,整个工程已基本完工,就只差窗户上面的玻璃没安装了。
晚饭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姚瑶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晚上把规划图画出来,明天给大家看看,大家都提提建议。”
前些天,姚瑶提出想在谷里开个私塾,大顺和童子渊便在谷里最下方的位置建了五大间教室,三间办公室,还有一个大型图书室和二十间茅房,如今这些建筑都已全部竣工。小顺突然问道:“姐,真的要用琉璃做窗户吗?”
童子渊也跟着说道:“这么奢侈?不过你要是能多烧一些琉璃,我倒是可以安排送到上京去拍卖。”
加入书架不迷路,下集更精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