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朱由检家的牛皮膏药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5月15日,京城。

    清晨的阳光尚未升起,外界看起来还有点昏暗,周氏,袁氏,田氏就开始穿衣洗漱,这动静把朱由检也给吵醒了。

    他不满道:“现在你们起的越来越早,回来的也越来越晚,连孩子都不带了。”

    周氏忙碌道:“我叫了油崧过来,等会儿他会过来带幼薇他们,我们没有时间了,夫君你买点油条,豆浆给幼薇他们当早饭。”

    说完三人就背上挎包,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朱由检气愤道:“简直是礼崩乐坏,妇道人家抛头露脸,学人经商,算怎么回事?”

    但他也只敢这样背后发泄,因为现在管着这个家的财政大权的是周氏。

    自从徐晨弄做缝纫机之后,缝制衣服的效率一下提升了几十倍,再加上标准化的工序,缝制衣服的成本,降低了一大半。

    京城第一纺织厂,干脆从纺织布匹转型到生产衣服,每个月都能缝制出十几万件衣服,而且价格极其低廉,比市场上裁缝店便宜了近一半,夏天穿的短衫,甚至快接近了布料的价格,各种物美价廉的衣服横扫了整个京城的成衣市场。

    一时间打的京城各家裁缝店哀嚎不已,除非技术特别好的高级裁缝,又或者是有财力购买缝纫机,跟上这一波产业升级的裁缝,那种手艺一般的裁缝基本上是失业,被工业化的模式的成衣取代。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缝纫机又创造出一个成衣市场,随着成衣的价格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与其让自家的婆娘花好几天时间缝制一件衣服,还不如购买廉价的成衣,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去赚钱。

    技术的提升,衣服成本的降低,导致成衣市场不断扩大,周氏算是跟上这波潮流的了。

    她与朱由检团聚之后,虽然手上还有一笔钱财,但担心坐吃山空,三人做起了高档裁缝,补贴家用,她们原本在紫禁城就见惯了各种高档的衣物,缝制起来也自然得心应手,而在京城最不缺少的就是有钱人,他们也需要高档的衣服来显摆自己的身份。

    周氏她们独特的身份,也给她们缝制的衣服带来高溢价权,所以周氏的裁缝店开起来之后,生意一直很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于是朱由检的三个媳妇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当缝纫机出来之后,周氏也马上跟进,市场扩大导致周氏需要扩充人手,现在她们的成衣作坊已经扩张到十几人的规模,生产的衣服也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现在春夏换季季节,更是她们那个小作坊最忙碌的时候。

    一时间朱由检的三个老婆都忙碌于创业当中,家里的小孩只能交给朱由检来带,这自然引发了他的不满。

    朱由检起来洗漱,而后对西厢房道:“幼薇,快把你弟弟叫醒,穿衣起来洗漱,爹去给你们买早餐。”

    朱慈烺马上探出头道:“爹,我要吃蛋糕。”

    朱由检没好气道:“我看你是想吃巴掌。”

    蛋糕自然是徐晨弄出来的,投靠大同社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为了减少那些部落首领对他们原本部落的影响力,

    大同社基本上是把这些部落首领全家迁移到京城,给他们一定的富裕生活,算是大同社版本的杯酒释兵权,但直接把他们当猪养又不符合大同社的宗旨。

    所以徐晨一般帮助他们弄个产业来自己养活自己,林丹汗遗孀弄的是羊毛纺织厂,科尔沁等部落弄的是奶粉,奶茶行业,西域来的部落,徐晨干脆就帮他们弄了一些连锁蛋糕产业。

    草原并不缺奶制品,正好这几年,大同社几个甘蔗种植园都进入了丰收季节,大量蔗糖涌入民朝,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优质原材料。

    而蛋糕本就是奶油与蔗糖制造的,在这个尚未摆脱饥饿的时代,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无上的美味,于是蛋糕连锁店,如雨后的蘑菇一般快速冒出来。

    以至于现在民朝的百姓把蛋糕看成了西域的特产,蛋糕店不是西域式的建筑,里面没有一口西域口腔的伙计都不算是正宗,倒也算是解决了不少西域人就业的问题。

    朱由检去街面上的早餐店,包了十几根油条,打了一桶皮蛋瘦肉粥,又装了一小桶的豆浆,而后回家。

    “大伯来抓你们了!”

    “抓不着,抓不着!”

    刚一进家门,就听到院子里面吵吵闹闹的声音。

    朱由检板着脸道:“不要玩了,过来吃饭。”

    “哦!”朱幼薇等人听话的来到餐桌,他们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大伯的关系不好。

    “这么丰盛!”朱由崧不客气的坐在桌子上,他还非常有礼貌,先给那些小的打,然后自己再打一大碗,毫不客气的开吃起来。

    朱由检看到这没脸没皮的朱由崧眉头紧皱,他很不喜欢自己这个堂兄,去紫禁城当戏子供人游乐,把老朱家最后一点脸都给丢干净了。

    天天正事不干,跟着他那个小舅子,整天游荡在戏院,茶馆,勾栏瓦舍,最近还兴致勃勃的弄什么足球队,结果当戏子的那点钱又全贴进去了,整天来他家打秋风,甩都甩不掉。

    这家伙嘴甜,又善于见风使舵,知道这个家哪个人掌握财政大权,对周氏三人极尽讨好,所以周氏三人对朱由崧感官不差,也经常给他一定的帮扶。

    “由检,你要不要投资我们足球队?现在京城的足球市场多火爆,我的球队只要打进了足球联赛,不但有门票的分红,球员的身价也会暴涨,到时候随便卖一个球员,都比你办报社一年赚的钱还多。”朱由崧吃饱了之后,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拉赞助。

    他在紫禁城当差,虽然俸禄高,但花销也大,而且他真正赚钱的时间,也就10月,11月公民议会那段时间,那段时间来到紫禁城的富人多,他们出手也阔绰。

    平常也没多少人看他耍宝,他最多也就领个固定的工钱,加上打赏一年大概有300两的收入,这已经是民朝一个比较富裕农户十年的收入。

    但对朱由崧来说,依旧不够花,看几场戏,去勾栏瓦舍看看舞蹈,打赏花魁,基本上刚过完年他赚的钱就会全部花光,剩下的时间他只能到朱由检这里打秋风。

    去年他和周文耀两人看到足球市场火爆,把家底拿出来弄了一支小型的足球队,结果没想到,足球队的开销这么大,他们没打进正规联赛根本赚不到几个钱,十几个队员的工钱却不少,现在他迫切需要一个有钱的大户来资助自己的足球队。

    朱由检面无表情道:“不投。”

    朱由崧不甘心道:“要不我给你打点广告,把你的民生报几个字印在我们队员的球衣上,现在我们一场比赛可是有几百上千人看,一年能打几十场,也有几万人观看,这就有几万人知道你的报社了。”

    朱由检冷笑道:“你让我们报社来打广告?”

    朱由崧这才反应过来,都是别人找报社打广告,他们这勉强能算是同行。

    “吃饱了,该做事了,看好幼薇他们,敢带他们去勾栏瓦舍,我打断你的腿。”朱由检严厉声音吓了朱由崧一跳,

    他马上道:“放心好了,我哪里会带幼薇为他们去那种场所。”

    而后朱由检驾驶着自己的马车,前往民生报社,路上他又点了几十个包子,装了两大桶的粥和豆浆,驾驶着马车停在报社旁的一个工地。

    “春生来搭把手,把这些粥和豆浆端下来。”

    工地里的春生马上道:“东家给我们送早餐来了,都过来搭把手。”

    “好嘞!”几个工匠出来,把马车上的食物端下来,然后一人分几个包子,再要了一碗粥,各自蹲在工地的角落开吃起。

    现在民朝的农村都开始农场化,但因为人才的缺乏,投入的缺乏,实际上增加的粮食不多。

    春生想了想决定靠山吃山,在农闲时节,组织自己村里人,来京城做土木工。

    正好朱由检的民生报要扩大,把原本的木屋改成三层的砖石楼,于是他就把这个项目交给了春生他们来做,这才有春生帮他做工的这一幕。

    春生对朱由检道:“朝廷这一次太大方了,500亩田地说送就送出去,我们村里人都在议论要不要去新大陆。”

    新一期的《大同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民朝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向整个天下的百姓宣告,民朝的环球舰队正式完成了环球航行,不仅找到了新大陆,还在那里寻到了同胞兄弟。

    紧接着,报纸的下一个版面开始详细刊登环球航行途中所遇到的国家文明、风土人情,以及遭遇的种种灾害。大汉的其他报刊也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民朝各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消息大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觉得这不过证明了西洋人能做到的事,民朝同样能够做到。至于那遥远的新大陆和其他陌生的文明国家,大家热闹看完也就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了。

    然而,很快《大同报》又刊登出一则重磅消息:朝廷将会颁布新大陆土地法令,前往新大陆的人能够获得 500亩土地,并且在开垦的前 5年免税,后五年也只收一半的田赋。

    这一消息瞬间如同热油中滴入了水,引起了民朝百姓的极大热情。民朝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但本质上依旧是个农业国家,500亩土地对百姓来说,诱惑大得惊人。

    “500亩土地,当年俺们村地主家都没这么多田地,那得是官老爷才有这么多土地。”春生满脸羡慕地说道。

    “你以为这 500亩土地都是良田啊,那都是荒地,周围都是野人,开荒难度大,外界还危险着呢,所以朝廷才会这么大方。即便你真开出来了,你种得过来吗?”朱由检翻了个白眼理智地分析道。

    这段时间,关于新大陆的新闻铺天盖地。有说法称那些土著是华夏的遗族,只是意外去了新大陆,如今归来认祖归宗;还有传言说新大陆到处都是金银,随便在外面走都能捡到一块狗头金;甚至有人讲新大陆物产富饶,连牛都比中原的大,博物馆里还摆放着专门的标本。朱由检也去看了,不得不承认,新大陆的牛确实大得惊人。

    但朱由检敏锐地察觉到,这股关于新大陆的风潮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而幕后推手十之八九就是大同社。

    这些年中原虽然依旧会爆发旱灾,但由于水利设施日益完善,旱灾的影响已极小。同时,大同社大力发展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户,并且积极对外开拓,既减少了中原的人口压力,又让开拓地区的粮食输入到中原,缓解了旱灾的影响。

    去年光南洋地区输入的粮食就超过了千万石,这些因素使得旱灾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在朱由检看来,整个中原百业兴旺,普通百姓也能吃饱饭,天下仿佛进入了太平盛世。

    当然,这个盛世也并非毫无瑕疵。几乎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江南士绅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年,江南已经有不少小报明褒暗贬地批评大同社的移民政策过于苛刻,无视百姓的苦难。江南还编了不少戏曲,像《桃花扇》《石头记》等,讲述的就是一些家庭原本生活幸福,却因移民令而妻离子散,只能前往南洋生活的故事。

    朱由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乐在心头,苍天有眼,让你们不给大明缴税。他对徐晨有很多不满,尤其是不满徐晨胡编乱造他先祖的事迹,抹黑自己的祖宗。但对于徐晨流放前明士绅这一举措,他几乎是举双手赞成,认为就应该给这些人应有的报应。

    春生听了朱由检的话,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那也是 500亩土地,种不过来,我大不了刀耕火种,只要地够大,收的粮食就够多。”

    春生家现在只有 30亩土地,他媳妇给他生了三个娃,而且还都是男娃。如今孩子们都在上学,家里的开支很大,就是因为开销大,他才组织同村人来京城做土木活,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收支平衡。

    但孩子们越来越大,以后要娶媳妇、建新房、置办家业,光靠家里这 30亩地远远不够。

    朱由检继续劝说道:“你自己可要想清楚,500亩荒地虽然大,但估计要你全家开拓几十年。新大陆那里有猛兽、有野人,可不像中原这样太平。据说南洋那边开拓的村落,农夫种地都要带着枪,你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春生听了,不禁迟疑起来。他确实想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好日子,但去了新大陆似乎变得更加危险了。

    “你们是怎么想的?都到新大陆了,还种什么地?当然是想办法去挖金矿,那西班牙人不就是靠着金矿富裕了。朝廷要是招人去新大陆我就去,然后想办法去挖矿,我也不贪心,挖到几块狗头金,赚够 1万两我就回来,以后我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一个路人听到他们的谈话居然也加入进来。

    朱由检笑道:“1万两还叫不贪心,且不说你赚不赚得到这么多钱,就算你赚到了,新大陆可是在 2万里之外,你如何带着这些狗头金回来?”

    “有钱还回不来,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想得多。”壮汉不屑地回应道。

    新大陆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热议,商贾尤其是海商们更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这些年,南洋几乎成为民朝海商的自留地。南海舰队剿灭了海盗,各地总督府又积极建设港口、开荒,南洋的生意虽然好做了,但竞争对手也增多了,利润被逐渐摊薄。

    现在那些喜欢冒险的海商,都纷纷前往天竺大陆、波斯大陆,甚至远渡重洋去欧罗巴大陆闯荡。虽然危险性高,但利润也大得惊人,去一趟欧罗巴,能赚十几倍的利润。只要利润高,就有人敢冒险,欧罗巴的商人敢到东方,东方的商人也敢去欧罗巴。

    而现在朝廷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是传说中的金银大陆,要是打通了这条航道,去金银大陆拉一船金子回来,就可以直接养老了。于是,他们纷纷往京城赶,渴望能在这场新大陆的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5月22日,京城。

    在墨子学院的招待所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花园的小径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张溥、徐霞客齐聚于此。他们皆是受大同社之邀,前来与新大陆的部落首领进行交流,此刻正围坐在花园中,交流着从土著那里得到的信息。

    钱谦益轻抚着胡须,神色略带思索地说道:“这些部落,有血祭的习俗,他们的文字竟和殷商的甲骨文有几分相似,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是殷商的后裔呢?”

    刘宗周听后,立刻摇了摇头道:“不可能,殷商距离我们虽有3000年的历史,但要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不会制造马车,连青铜器也不会制造呢?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太贬低我们的先祖了。”

    徐霞客马上道:“不会制造青铜器还真怪不了他们。新大陆虽然号称有金山银山,但偏偏缺乏铜矿和铁矿。这就导致当地的土著只能使用石器,在面对那些欧罗巴人用火枪、刀剑进攻时,自然节节败退。这并非他们武力低微,实在是武器不如人啊。

    而且他们崇拜的羽翼神,其形态就是应龙的样子。天下诸国大多崇拜神灵,唯有他们和我们民朝一样崇拜先祖。这种相同的模样、相同的神灵崇拜以及对先祖的尊崇,足以说明他们必定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先。”

    黄道周皱了皱眉头,提出了疑问:“如果他们真是殷商的后裔,怎么可能连车都不会制造?”

    这一问,让徐霞客一时无言以对。

    钱谦益见状,笑着开口道:“话不能这么说。西方人称呼他们为印第安人,这或许和殷商很有关系。”

    钱谦益心里明白,元首把他们召集过来,就是希望能证明这些土著是华夏的后裔,这样民朝就能在法统上占据新大陆。

    黄道周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元首又何必找我们这些人过来呢,自己写几篇文章证明一下不就行了。”

    张溥微微一笑,说道:“此次元首可没有胡乱猜测。黄师,你也见到了那些土著的样子,他们和我们汉人几乎没有半分不像之处。要是他们穿上汉服,不说话,黄师你能分辨出他们是不是汉民吗?”

    黄道周迟疑道:“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他们竟和我们汉人如此相像,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现两个相像的种族也是有可能的。”

    张溥接着说道:“黄师,我们民朝进行了环球航行,一路上遇到了几十上百个国家。据将士们说,除了新大陆的人跟我们相像之外,这上百个国家里再也没有人和我们汉人一样。

    西域虽然和中原相连,但西域人的长相与我们不同;大漠和中原相距不远,可蒙古人的脸型也和我们有差异;南洋人、波斯人、天竺人也都和我们汉人不一样。反而在2万里之外的新大陆,那里的人却和我们如此相似。如果我们双方不是同一个祖先,实在不符合常理。”

    黄道周被说得无言以对。民朝并非像闭关锁国的大清,随着开海和对外开拓,民朝高层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泛,知道的文明和国家也越来越多。

    刘宗周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或许真如天如所说,我们以前是同一个先祖,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他们去了新大陆。”

    张溥接着分析道:“车辆是由轩辕黄帝制造的,而这些土著连车都不会制造。不会制造青铜器还可以用当地没有铜矿来解释,但连车都不会制造,这说明他们离开中原的时候,轩辕黄帝还没诞生。

    说不定元首猜测的是真的,他们是伏羲氏时期迁移到新大陆的,所以他们对天文学极其精通,甚至不输给我们民朝。”

    钱谦益连忙点头称是:“必然是如此了!天如你去了一趟南洋,学问也变得日渐精深起来。”

    几年前,张采写了信给张溥,让他找人去观察吕宋野人部落发生的变动,并把他们讨论公天下的变化想法告知张溥。

    这引起了张溥的浓厚兴趣,他亲自前往吕宋,在当地待了两年多,仔细观察了十几个部落的变化。

    而后,他写出了《天道论》。在书中,他以吕宋部落为范例,深入探索了吕宋部落猎头习性的原委。他认为,是岛上资源有限,难以养活太多的人口,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于是海岛上的部落就演化出了猎头的习性。这个习俗虽然残忍,但他却认为这是天道演化下,适合岛上部落的制度,还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了民朝学术的新热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