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赏朕五两,封户部尚书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10月3日。

    列车抵达京城。东吁大使侯方域向鸿胪寺递交文书,表达了派遣留学生入学的正式请求。

    鸿胪寺卿洪承畴上书元首府,徐晨很快批复同意,将这三百名东吁子弟分散安排到京城的墨子学院、鲁班院、钢铁学院,机械学院,纺织学院等各类学府中学习。

    安顿好学生后,侯方域抽空去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张溥,金圣叹和高登。自然谈及了当前最热门的徐晨退位传闻。

    金圣叹立刻激动起来,几乎是手舞足蹈道:“千古盛事!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事!禅让之制,湮灭数千载,今日竟能重现于世!我等何其有幸,能亲眼见证!元首若能践行此言,身体力行,证明了‘公天下’非虚言,便是当世的圣人。”

    他本就是徐晨最狂热的崇拜者,现在更是把徐晨看成是当世圣人一般。

    一旁的高登却慢悠悠地品了口茶淡然道:“若采兄,且慢激动。距离元首任期届满尚有两年光阴。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待到他真正步下权位的那一日,你再欢呼也不迟。”

    因为5年前的事情,他和重民社终究是分道扬镳,重民社成员全票通过开除高登重民社员的身份,他的《重民报》被迫改成《工匠报》。

    就是因为他经历的背叛和变动太多了,知道看一个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做什么,只要徐晨还没有从元首之位下来,这一切就会有变数。

    张溥淡然道:“元首可是一个改天换地之人,其意志坚定如钢铁,又岂是寻常帝王可比,他现在就是在为两年后的事情做准备。”

    而后张溥笑道:“京城第一农场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吗?”

    侯方域好奇道:“什么事?”

    ~~~~~~~~~~~~~~~~~~~~~~~~~~~~~~~~~~~。

    这毕竟是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同报》自然就没报道,其他的报纸自然更不敢太过于宣传了。哪怕金圣叹的《明镜报》也一样,他虽然狂傲,但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敢一下把大同市所有高层给得罪了,所以这件事情在京城几乎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但出了京城之后还是没有传开。

    侯方域愕然道:“竟如此简单粗鄙?”

    张溥自嘲道:“那你以为会多复杂,元首虽然不称帝,但他的权势又何曾低于哪位开国皇帝?这就是开国的好处,没有那些昏聩之辈,哪怕犯错也可以马上改正。”

    ~~~~~~~~~~~~~~~~~~~~~~~~~~~~~~~~~~~。

    张溥看着众人道:“前日我见了元首,他提议想让我等复社成员,入民朝为官,你们若想为百姓做一点事,我可以把你们的名字上报过去。”

    经历了这件事情,徐晨觉得还是要在民朝多加入一些其他学社成员,地方州府最好还是不要弄成一言堂。

    金圣叹拒绝道:“进了官场万般不由人,只怕想说真话都难,我这个人骨头硬,不喜欢说假话,进了官场只怕会得罪人,我很喜欢现在主编的身份,遇到不平事,想管就管,遇到贪官污吏,想骂就骂。”

    高登道:“我也无意官场。”

    张溥看着自己新的小弟道:“尔农,某看你胸中大志,就举荐你到元首府。”

    王夫之兴喜行礼道:“多谢天如先生。”

    话分两头,朱由榔来到京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见自己的叔叔,也是在大同社官位最高的治蝗总督朱之极。

    他在黄河两岸治蝗10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让整个北方即便干旱了10多年,但蝗灾却从未大规模爆发过。

    徐晨更是知道朱之极功劳有多大,崇祯年间有记载的大蝗灾就有四次,每次都是波及到整个北方,小蝗灾更是难以计数,而这些灾害在朱之极治理下,根本就没有出现。

    所以朱之极这些年在民朝过的不差,不但在官场上位高权重,还带出了一批懂治理环境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在黄河两地为官,他本人也没有因为身份受到歧视。

    不过朱之极知道自己身份敏感,谨小慎微,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会和前明宗室有联系。朱由榔自然吃了个闭门羹。

    朱由榔本来是想寻求朱之极的帮助,让自己的父亲重新夺回权力。

    看到大门紧闭的朱府,知道这个叔叔不愿意帮助他,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

    而后一个人游历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虽然京城曾经是大明的都城,但朱由榔生活在衡阳,从小到大就没来过京城,他对京城的印象完全是来自于他父亲小时候对他的诉说。

    但经过大同社十几年的改造,现在的京城和朱常瀛讲述当中已经是两个样子。

    街道两旁都是五六层的砖石建筑,看上去显得异常高大,街道两旁种上了树木,漆黑的沥青马路上,马车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和勃故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雨,这所城市干净的可怕。

    但这座城池就和他记忆当中大明城池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马路两边也是人潮涌动,有匆忙的工匠,也有穿着补丁衣服的农户,还有看着报纸读书人,乘坐马车的豪商,西域人,南洋人,南中人,天竺人,波斯人,这座城市的外来人口太多了,甚至他看到10个路人当中就有两个是外族人。

    朱由榔感叹道:“这就是万邦来朝的都城吗,果然和大明不一样,东吁更被衬托的如同蛮荒一般。”

    眼前的场景只能让它,盛唐时期万邦来朝的景象。

    整个京城变动最小的可能就是紫禁城,朱由榔跟着人群来到了紫禁城。

    他正感叹王帝王居住的场所,现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可以随意进出的地方。

    “10文钱一张票。”一个套着红袖的工作人员拦住了他道。

    “这还要收费?”朱由榔愕然。

    工作人员看了看他一眼,尤其是那一身前明时期的打扮,口气有几分不善道:“一看你这样子就是外地来的乡巴佬,不收钱,这紫禁城怎么维修?还穿这一身,你们的皇帝都在这里当差了。”

    说着,朱由榔顺着工作人员的目光看过去,果然看着一个穿着明朝龙袍的人和游客在一起。他当即拿了10文钱交给工作人员,而后跑过去。

    朱由崧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只是看到朱由榔知道来大客户,像这种还穿着旧式的长衫的人,一般对大明还有感情,出手极其大。

    当即走过去道:“你想不想成为我大明的尚书,打赏朕五两,朕给你一个户部尚书,给10两的话,阁老也可以考虑考虑。”

    朱由榔递过五个金元悲伤道:“陛下,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朱由崧看到这五枚金币,喜悦再也压抑不住了,他大半个月的打赏就来了,果然是个冤大头。

    朱由崧接过赏钱,从自己腰间拿出一个仿制小玉玺,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纸质圣旨拿出来盖了上去,而后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朕把你的名字写上去,这道圣旨就是完成了。”

    “朱由榔!”

    “朱由榔?”朱由崧惊愕的看着眼前这个人道:“你是那位叔叔的子嗣?”

    朱元璋早就把自己子孙后代的名字给排序好了,所以光听名字,朱家的宗亲就能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叔叔还是侄子?

    朱由崧看着自己这个堂弟有点尴尬,虽然这份活轻松还赚钱,但突然间遇到了自家的亲戚,他还是感觉到有点羞愧和尴尬的,这不亚于后世的网红,看到自己的亲戚在看自己的直播。

    “家父是东吁王!”朱由榔道。

    朱由崧这才恍然大悟,现在朱氏的宗亲不说穷的和乞丐一样,但的确没几个富人,只有东吁王勉强保留了一份祖宗留下来的香火。

    “堂弟,你怎么来京城?”

    觉得自己人更加可靠,朱由榔想了想道:“我父亲想夺回东吁的大权,想要寻求大同社的帮助。”

    朱由崧听到这话,差点笑出声来道:“叔父在西南的表现,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不要说为太祖皇帝长脸了,说是丢尽了祖宗的脸也不为过。”

    朱由榔听到这话也是脸色发红,他父亲每次大同社还没打过来就先逃了,说是闻敌而逃也不为过,他也的确没脸说这些光辉战绩。

    朱由崧问道:“看你出手这么大方,想来叔父在东吁过的也不算差,杜麟征每年给伯父多少金花银?”

    朱由榔脸色难看道:“每年只有10万两银子,还有一个万亩的庄园。”

    “哇,杜麟征,祖泽润他们如此大方,给了每年10万两,居然还有一个万亩的庄园?”朱由崧的确是惊到了,他可知道自己这个叔叔只是傀儡。

    只看现在的朝鲜王,张献忠每年只给他五千两银子,穷的和海对面的天皇一样,穿个衣服都要打补丁。

    朱由榔道:“是我岳父据理力争才有的,祖泽润这个奸臣最开始只打算给我们一万两。”

    朱由崧羡慕道:“沐家没有白吃我朱氏这两百多年的俸禄。”

    而后他拍着自己堂弟的肩膀道:“看开点吧,你看我只能在这紫禁城当中,娱乐民朝的百姓,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两三百两,朱由检现在还要靠着自己的老婆周氏,袁氏,田氏养活。”

    “再看看你们这一支,东吁虽然小,但好歹是一国,叔叔虽然没有权利,一个万亩庄园和10万两的金花银,好歹保住了你们的富贵,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就凭叔叔那本事,怎么可能斗得过杜麟征他们,我怕堂弟你们再弄下去,不但眼前的富贵生活保不住,小命都有可能难保住。”

    朱由榔惊愕道:“你不是先帝?”

    他一直以为眼前这个穿龙袍的人是朱由检,所以才会那么悲伤,一国之君沦为戏子,供人娱乐。

    “我是福王世子朱由崧,虽不是朱由检,也是你堂哥。”

    而后他找到紫禁城的工作人员,把自己身上龙袍一脱道:“家里来人了,我请休假五天。”

    工作人员道:“朱胖子你可要想好,你能赚钱的时间就这么两个月,你这假一请,一个月的工钱就没了。”

    朱由崧高傲的抬起头道:“我岂是如此斤斤计较的。”

    眼前这个堂弟,明显是个大款,而且人还看着傻不愣登,现在当然要想办法傍住这个大款。

    说完就走到朱由榔身边道:“看你这样子是想去见朱由检,我带你去看看他,看他现在过的生活,同时也让你和叔叔死心,安安心心的吃着这份富贵,不要再折腾了,我怕你们继续折腾下去,祖宗的这份香火都要折腾没了。”

    说完朱由崧拉着自己的堂弟坐上了自己的马车,一路向着朱由检家赶过去。

    来到朱由检家,他推开大门道:“大伯带客人来了。”

    “大伯!”朱幼薇等人听到他的声音一个个跑出来。

    朱慈烺抱住他大腿道:“大伯,我要去看足球赛。”

    朱由崧笑道:“好,好好,正好大伯的足球队福临门足球队比赛,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

    而后他指着朱由榔道:“这是你们父亲的堂弟,也是你们的叔叔,叫叔叔。”

    “叔叔好!”朱幼薇等人马上道。

    朱由榔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迟疑道:“这是陛下?”

    他虽然没见过朱由检,但却见过朱慈烺,小孩子虽然变化快,但从眉目当中还能看出这是当年那个小皇帝。

    “对!”朱由崧感叹道:“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都要感谢徐晨,历朝历代皇室宗亲哪有我们过的这么好,不用生活在恐惧当中。”

    而后他又幸灾乐祸道:“当然对大明的士绅来说,这样的日子就是煎熬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