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相信官营的生命力与拍卖风潮

    大同历二十五年(公元1647年)9月27日,京城,墨子学院。

    刘永与李文兵两人同时来找徐晨,经历上次的事件之后,两人心照不宣的约定,以后要找社长两人就一起。

    徐晨看到两人也是异常高兴,带两人来到了学院的一个幽静凉亭,三人就这样坐着寒暄了几句。

    李文兵汇报了自己在中原看到农场的情况。

    他笑道:“我当初说了农场才是大势所趋,看看现在农户们还是自发的组成农场。”

    徐晨感叹道:“这的确是大势所趋,但需农户他们自愿,我们的帮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要经营田地的还是他们自己。

    如果变成以我大同社为主,就主客颠倒。所以建设农场急不得,让农户他们自己来干,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生活,农户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的。”

    刘永认可点头道:“几年前的事情还是要引以为戒,欲速则不达,想要建设大同世界,还是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操之过急,走捷径,那就必然会犯错误。

    现在的大同社员就很急躁,总想一步就走到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走捷径,但他们却不知道捷径往往是弯路,越想走捷径,走的弯路就越多。”

    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两年各个行省上报的项目又开始增多,每一个都说的很重要,能改善当地的生活,创造多少税收,增加多少工作岗位,让多少人过的富裕,但完全不考虑民朝的财政能不能支撑得住,如此庞大的工业建设。

    让大家修水渠,增加粮食产能,推广义务教育,让更多的孩童入学,却没多少人愿意做这种繁复,看不到成效的工作。

    这才哪儿到哪儿,他在后世看到更多,徐晨看向刘永声音当中甚至带着一丝严厉道:“对这种浮躁的情绪要坚决打压,提拔官员的时候,要尽量提拔那些诚恳老实的。不要只看税收,工业产能的增加,要看当地农户工匠收入增长情况,看孩童的入学率,这些和百姓利益更加息息相关的方面。”

    刘永点头道:“我一直都是这样干的,选拔踏实肯干的官员一直都是我大同社最重要的根基。”

    李文兵又说了自己在扬州和金陵看到的情况。

    徐晨和刘永两人因为神情凝重,他们对这样奢靡无度的豪强豪商无好感。

    但只要发展产业,工业化的规模持续增加,财富增加,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这极其考验施政者的能力和坚持,既要保持效率不会影响工业的扩张,又要维持公平,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出现蒸汽朋克的情况。

    李文神情严肃道:“以我看金陵模式,才是真正能实现天下大同的模式,扬州只会出现一大堆属于我们大同社的豪强士绅。”

    刘永马上反驳道:“我不这样认为,我支持社长以前的判断,现阶段以发展产业,增加财富为主。

    商贾起的是正面作用,这些年天下财富不断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有缺陷,但不能一下子否认,天下就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这些年我们不断增加商贾的税收,这就是在控制他们膨胀的财富,让更多的财富能惠及到普通的农户和工

    金陵模式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商业人才,管理整个天下的作坊,不要说整个天下,就是三司使几百个作坊我们都管不过来,经商和处理政务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大同社根本没有这么多经商的人才。”

    李文兵不同意道:“人才可以培训,我们大同社建立了这么多学府,不就是在培训人才,多建几个管理的商学院,一步步扩张官营作坊,日积月累,要不了十几年官营作坊就会成为天下的主流。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做,看着这些商贾一步步壮大,让他们富可敌国,导致整个社会的气氛无比拜金,再想扭转那就难了。”

    “以前我们能毫不留情的清洗明朝的地主士绅,但现在我们能清洗大同社的商贾豪强吗?”

    李文兵叹口气道:“我们必须承认,这点是做不到的。”

    而后他脸色严肃道:“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想办法限制这些商贾继续膨胀,现在不想办法限制他们,等他们势力庞大了就更难限制了。”

    徐晨想了想道:“如果你相信官营模式是为了,那就相信他的生命力,只要它更有效的组织生产,财富能汇聚更多的人,那他就会一步步的壮大,而不是我们这样拔苗助长,说不定反而会影响他的发展。”

    大同历二十五年(公元1647年)9月28日,京城,陆军大都督,家属小区。

    吴克善提了几桶奶粉来到孙可望家。

    孙可望看到是自己大舅哥道:“家里不缺这点东西,你以后就别带。”

    吴克善笑道:“我可不是给你带的,而是给我那三个外甥和两个外甥女带的。”

    “大哥!”布木布泰也劝说道:“奶粉在京城就可以买,用不了这么麻烦。”

    吴克善笑道:“外面的东西哪比得上自家牧场的好。”

    “大舅舅!”五个小孩蜂拥抱着吴克善。

    “乖,等过几天大舅舅有了假期,带你们去看足球赛。”吴克善每个人抱着转了一圈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几小马上说道,生怕自己大舅舅反悔。

    布木布泰道:“你们舅舅要和父亲说话,来,跟我到客厅去,不要打扰舅舅。”

    是的,孙可望的老婆换成了布木布泰,海兰珠的命运和历史上差不多,生二胎的时候难产而死。

    科尔沁部落自然不可能断了和孙可望的关系,正好他另一个妹妹布木布泰寡居在家,更关键的是她年纪也不大,也是海兰珠子女的姨母,可以最好的照顾这两个小的。

    于是在吴克善的询问下,孙可望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布木布泰和孙可望成亲。

    成亲后,布木布泰给孙可望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孙可望也非常满意这个婆娘。

    孙可望带着吴克善来到了书房,吴克善小声道:“我父亲也想弄一个新大陆的银矿,不知道元首能不能答应这事?”

    孙可望严肃道:“比起银矿有一个关乎你前程的事情,民朝在新大陆建立了三个藩国,大都督和元首商议之后,想要再建立三个总督府,护卫这三个藩国,我举荐了你,现在大都督和元首正在商议此事。”

    说来很无奈,去新大陆的民朝百姓有五分之一的都是蒙古人,尤其是这段时间的移民,蒙古人更占了一半,这就极其需要有一个蒙古籍的将领去新大陆,协调双方之间的问题。

    吴克善听完大喜,都护府都督在民朝挂将军衔,算是正式踏入了大同军的最高层。

    自从他领兵帮助大同社以来,一直挂大校衔,这都快过去20年了,但他也没什么不满,一来他知道自己是外人。二来能成为将军的,都是大同军当中赫赫有名的将军,他比比资历比功劳也比不过,再加上他明白自己的根基是科尔沁草原,所以也没什么不满。

    当然他在这个位置一待就待了近20年,失落总是有一点。

    孙可旺继续道:“但到将军之后限制也很多,亲属不能经商,你的财产各方面都要公开。”

    吴克善笑道:“多大的事,过几天我就去找父亲,让他把产业分给族人。”

    民朝此时如日中天,国土面积前所谓的广大,国家前所未有的富裕,更关键的是对他们蒙古人也不区别对待。民朝高层有大量的蒙古籍的官员将领,每年还有300多万的财政转移分给大漠部落。

    对这些草原的部落首领来说,现在的民朝就和当年的大唐是一样,所以他们也积极拥抱加入这个朝廷。

    而他成为将军就代表自己的家族正式踏入了民朝的高层,对比获得的政治利益,区区一点经济利益那又算了什么。

    孙可望点头道:“有你这话就好了,你是蒙古人当中军衔最高的,立下了战功,威望也足够,再加上这些的积累,我估计你是最有可能成为都督的,过两天庶务部就会找你谈话,你要做好准备。”

    吴克善喜道:“多谢妹夫的推荐。”

    果然五天之后,庶务部工作人员找到他,统计了他的财产数量,说了他家人要退出商社的股份。

    大同历二十五年(公元1647年)10月7日,京城,三司使官署。

    大漠,关中,西域豪商,辽东,河北,中原,江南的富商,欧罗巴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全部汇聚一堂。

    这次的拍卖会极其正式,想要取得拍卖资格,需要到民朝下属钱庄有有100万元的存款证明,才有获得拍卖的资格。

    于是整个民朝商贾纷纷把自己的存款,存进大同钱庄,四海钱庄,工业钱庄等国营钱庄当中。

    这其中还有不少欧罗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他们把整个东南亚的钱财全部存进去了。

    这些欧罗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他们此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没想到他们都有资格拍卖这些银矿。

    以前他们只能羡慕着看着西班牙人挖银矿,最多只能打劫白银舰队,这里重点点名英格兰海盗,现在终于能购买一个这样的银矿。

    拍卖会三司使李富主持,为了准备这场拍卖会,李富做了很多准备。

    新大陆银矿附近的沙盘,还有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过来,银矿近20年的产出数据,这些做成的数据图册,分发给所有拍卖的商贾,能让所有人都直观的看到银矿的样子,和近20年的产出。

    拍卖会进行的极其激烈,这次拍卖的138座银矿,每一座叫价都极其激烈,价钱最高的一座银矿,被河套商社,西域商社,关中商社不断叫叫,价钱超过500万之后,已经是斗气了,根本不管产出能不能覆盖成本,最终被河套商社以58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这座银矿。

    现场的人都带着一丝羡慕妒忌,加嘲讽的意味,看着河套商社的总掌柜温益,580万元买一座银矿,只怕挖30年都未必能回本。

    罗汝才擦了额头的冷汗道:“俺老罗这些年真骄傲自大,以为自己经营天竺商社,在民朝不算顶级富商,但也相差无几,但比起老牌的商社,我不过是一个有钱点的富人。”

    他最开始还叫了两轮,后面他就插不上话了,只能看着这些老牌商色不断的加高筹码。

    韦富不解道:“580万拍银矿,拍下也赚不到钱,河套商社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

    罗汝才想了想道:“不是为了利,那就是为名,如果后面没有叫价更高的银矿,那这座银矿就是价格最高的,能拍一下这座银矿的商社,天下人都要高看他们一眼,大家和他们做生意,知道这事也会安心,能拿出近600万元的商社,还用担心他没钱吗?”

    韦富恍然大悟:“原来河套商社是要争夺天下第一商社的名声。”

    后面叫价虽然依旧激烈,但大家都非常理智,不会把价钱抬到赚不到钱的情。

    罗汝才花了135万元拍下了一个小银矿的30年产权。

    他激动对韦富道:“让商社的船全准备,运人运物资,我们去挖银矿。”

    韦富激动道:“我这就去通知大户。”

    而后罗汝才对自己小弟李虎道:“你去通知兄弟们,大家后半辈子是吃糠喝稀,还是大鱼大肉,就看这一次了,想发财的就跟我去新大陆。大家劲往一处使,不能让外人占了我们的便宜。”

    罗汝才知道新大陆就是无法无天之地,没有值得信任的兄弟看场子,哪怕有银矿,只怕也未必能挖出多少银子。

    李虎道:“我这就去通知兄弟。”

    这场拍卖会持续了一天,一共拍出了1亿3200元,轰动了整个京城,整个民朝,民朝百姓第一次看到了这些富商居然如此。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新大陆银矿居然如此多,居然有138个之多。

    新大陆的热潮再次占据整个民朝热点,大街小巷,酒馆茶馆都在议论着新大陆的金矿银,议论的这些富商富可敌国的财富,与买下这些银矿。

    说的多了形成了羊群效应,再加上那些拍一下银矿的商人花钱在报纸上推波助澜,引爆热点,不少原本想过安稳日子,也起了想发财的念,纷纷到州县官署报名前往新大陆。

    拍卖会之后,报名前往新大陆的移民,增加了十几倍,这个意外之喜倒是谁也没想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不错,请把《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