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龟山学社,忠义水浒!

    这就是王澄先前发现清流士绅开始破译海图后,思考良久才想到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162章)。

    不是他的利益最大化,而是疍民、采水人、乃至整个神州族群的利益最大化!

    毕竟他连自己写的兵书《海权论》都毫不藏私在东西方公开发行,又怎么会吝啬到藏起郑和宝图不让其他采水人看?

    有了这等富可敌国的财富和威压四海的武备做饵,一定能给大昭的海禁国策带来截然不同的变化。

    一个人即使冒险到了世界尽头也只是玩票自嗨,但许多人一起出海形成潮流,那就是不可阻挡的煌煌大势。

    去找吧,三宝太监把他的所有宝物都藏在了那里!

    身为东海国使者的沈月夜也开口为他佐证:

    “我家王爷还说:若有贤能可撑起采水一脉,他愿意亲自给靖王爷和天妃娘娘上表为之叙功。”

    说话时在“我家”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其他人此时心情激荡,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小心机。

    林道乾听到这番言论忍不住瞳孔巨震,下意识扭头看向东海国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两代靖海王竟都是如此豪杰,有如此心胸?

    林某虽也自称豪杰,却远远比不上他们不求一家一姓称王称霸,只求黎民百姓千秋万代的豪情壮志。

    林某今日终于明白,采水王家为什么会是东海王了?

    一代创业,二代守业,有此之志贯穿始终,何愁我采水一脉不能大兴?

    如今三家既已立盟,我林道乾必为靖海王羽翼,若违此誓,水官厌弃!”

    说完朝着靖王爷的平湖祖庙遥遥一拜。

    另一边,郑十娘、章权、还有林金莲也跟着郑重一礼。

    只有唯一一个同时知道王澄两个身份的沈月夜,对他好像唱双簧一样的商业互吹洞若观火。

    王家父子有没有说过这番话别人不知道,她难道还不知道?

    不过,女孩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都家学渊源,深知听其言观其行的道理,不会简简单单以为王澄只是在逢场作戏。

    以她对师弟的了解,刚刚这番话起码有七成是真的。

    就算那三成假的,大概也是

    王锃:“这话我没说过,但确实在理。”

    王澄纯粹就是借着老父亲的名人名言效应替自己背书增加可信度。

    就算有人能上表去阴间求证,这位名人百分百还得配合自家“有一品鬼神之资”的好大儿一起扯谎。

    王澄对默契十足的师姐眨眨眼睛。

    其中固然有两个身份商业互吹的关系,但这也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

    “我跟现在的统治者们不一样,从骨子里就相信权力和义务对等。

    你把百姓装在心里,百姓才会把你高高举在肩上。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想当老大,关键时刻就必须能顶上去,不然千万子民为什么要供养你?

    公平竞争,谁行谁上。

    现在是东海采水人最艰难的时刻,包括林道乾这种在外面抢洋人抢南洋土著的灰色人物,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王澄看到两家本就有底线的大海盗已然真心拜服,才继续说道:

    “两位,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

    可你有一种知识,我有一种知识,我们彼此交换,每人都拥有两种知识。

    我提议,如果在这次营救行动里能得到郑和宝图,大家可以自己保留原件,但必须要让其他两家复制一份。”

    林道乾和郑十娘本就占了天大的便宜,自然不会拒全都绝这个提议,连忙道:

    “这是应有之义。我们只要复制品就可以了,原件一并交给使者由东海国保管。”

    然后王澄拿出几份书面材料递给他们,开始分配任务。

    “这里有三条线索,咱们刚好三家一家负责一个方向。

    一家去闽州治州榕城外的五虎门,就盯着郑氏的主要人员,防备对方一击失手,再一次对郑氏其他人下手。

    一家去刘氏的大本营刺桐土坑港,郑和宝图一开始正是由刘大夏家族保管。

    现在大范围的解密工作开始启动,或许已经复制、转移给了其他人,但研究了宝图几十年的刘家必定还是核心之一。

    最后一家去盯着闽州治中已经暴露出来的清流士绅派核心人物王本固和他的同党镇海卫指挥使邢百川。

    必要时刻直接抓捕,大刑拷问,生死勿论。

    清流能趁着东海大乱绑架民间的神道职官,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冒充海盗绑走朝廷命官?

    过路钱收得,买命钱也一样收得!”

    显而易见,局面跟罗文龙和李泾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王富贵”回来后根本就没有打算继续跟王本固和邢百川玩什么官场历险记,而是准备快刀斩乱麻,直接从根源上抹除产生问题的人。

    毕竟我好歹已经做到官匪一家,有了这么多海盗盟友,如果还给他们当模范下属,我这些盟友不是白来了吗?

    咱没有大汉棋圣的棋盘,但棋圣的巅峰“棋术”还是可以学一学的。

    王澄考虑到三个方向不一定哪一边是突破口,他们三家又是第一次合作,便以抓阄的方式随机分配任务。

    最后,王澄负责转道去州城蹲守郑家,红旗帮负责去土坑港蹲刘家,林道乾兄妹去镇海卫。

    其中沈月夜离家太久,从去年十月就去了瀛洲,一直到今年四月底才回来,王澄先派人送她回月港一趟去见老父亲,再配合林家兄妹就近对邢百川和王本固下手。

    未知之地,伫立着一座云雾缭绕的山间庄园。

    略显幽暗的正堂里,不少面目模糊的人影坐在几排官帽椅上,有的穿官袍,有的穿儒衫,有的则是富家员外打扮,个个都气度非凡。

    所聊之事也非百姓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而都是军国大事。

    “各位,咱们真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啊。

    谁能想到这采水王家竟然成了气候,自行凝聚王印,位列国朝六十四藩属国之一?

    有朝一日那王家小儿若是出使大昭,我等清流君子难道还要对他行大礼?简直岂有此理!”

    “郭兄,稍安勿躁。

    咱们各家都有相熟的倭寇、大名,麾下假倭舟师加起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只要去信言明此事,瀛洲诸藩必将群起而攻之。

    那东海国孤悬海外,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举国覆灭了。”

    “云圭先生说的不错,采水王家的海上兵锋再厉害也远在天边,威胁不到我们的家族和田产。

    要我说还是岭南的三巢叛乱更紧要。

    这三巢叛乱已经打了六年,走山李家的李文彪、李珍父子比采水王家的威胁更大,已经占了和平、龙川、兴宁、龙南、信丰、安远六县,杀官造反,糜烂一地。

    伯高先生老家便在龙川县,前日全族四十三口人丁皆被诛杀,所有家财、米粮都给泥腿子瓜分一空。

    这才是事关我等根基的心腹大患!

    诸君,你们说一说,朝廷不过是在中枢诸位清流君子的倡议下免了我们的矿税,将税银转到农税上,先苦一苦那些像草芥一样的农户,他们这就受不了了?

    这苦别人能吃,凭什么他们就吃不得?

    此等无君无父之辈,合该诛族!”

    “是极,自古造反的主力就是这些种田的,不堪教化都是刁民。

    我祖上便有过教训,所有从贼之民万万不可放过一个啊”

    他们对采水王家还是走山李家谁的威胁更大或许还有争论,但对造反贼民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杀!

    “唉,我虽离了大船头,但这龟山学社的成员貌似也都不像是什么好人。”

    【官杀攻身格】高仁戴着他那副标志性的玳瑁叆叇敬陪末座,坐在最后排最靠近门口的地方。

    他精通四国语言,当过五峰旗代理二十四将,对前沿洋务十分熟悉,还是一位七品【白水郎】,放到哪里都是人才。

    当日,姜文渊误打误撞将他和毛海峰的半截尸体一起救走,高仁便在强烈的求生欲驱使下加入了后者的阵营。

    渐渐接触到了隐藏在大昭朝野中的隐秘组织:龟山学社,这才是清流士绅对自己的正式称呼。

    闽州治这边只是一个分支,更北方文人荟萃的吴州治、南直隶才是主干。

    据高仁这些天的观察,这些龟山学社的成员不论具体身份如何,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全都以清流君子、道德圣人自居。

    指点江山针砭时弊个个都是好手,但让他们解决具体的国家问题,却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我觉得或许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自己就是大昭最大的问题本身。”

    高仁刚入伙身份低微没资格开口,只是静静聆听,顺便在心里揣摩着王澄送给他的恩情贷【三十六路雷公披风锏】。

    不知道议论了多久,一阵清脆的磬声响起。

    所有人都立刻住嘴,起身恭迎来人,连坐在最前面的王本固都拱手行礼口称:

    “见过凤洲山人,先生台安!”

    高仁悄悄抬头,使出异术【拜干亲,供老爷】自带的“相父之术”看去。

    发现这位被尊称为【凤洲山人】的名士大约不足四十岁,身上官气、书卷气交杂,气度不凡,只是一身缟素,像是在为父母丁忧。

    身上官星暂时暗淡,但一身青毓文气却直冲斗牛,至少也得是某个领域的文坛领袖。

    高仁见状眼睛一亮,心中大呼:

    “奇父可居!”

    自从上一位义父担山将孙雄、上一位大哥毛海峰接连横死,一颗再拜义父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不由瞪大眼睛仔细端详细节,看看能不能投其所好。

    发现他手中捧着三卷,封面写着《忠义水浒传(1-3)》!(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咒禁山海不错,请把《咒禁山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咒禁山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