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养生馆打烊,林夏在更衣室摘下听诊器。林夏看着镜中的自己眼底虽然有些疲惫,但是神色却愈发的从容。
她轻揉酸胀的太阳穴,将白大褂叠好放进衣柜中,这时候手机屏幕在黑暗里突然的亮了起来,原来是张老发来的消息:“明日有一位贵客,脉象复杂,你要多加留意。”
第二天清晨,“颐和轩”的水晶吊灯还没有完全的亮起,一辆黑色的商务车便停在了雕花门前。
西装革履的司机撑着一把黑伞,搀扶下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
林夏迎上前的时候,注意到了男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婚戒,右手却刻意的插在口袋里面,落座时微微的弓着背,像是在掩饰某种不适。
“林大夫,我这胃病断断续续三年了。”
男人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国外专家说是神经性胃炎,可药吃了不少,疼起来还是要人命。”
林夏递上一杯温茶,指尖刚搭上男人的寸口脉,便察觉到了异样。
脉象沉细如游丝,却在关部隐隐有弦滑之象,如同冰层下暗涌的激流。
她眉头微蹙,换左手再诊,这次更仔细地感受每一处脉动。
“您的胃痛发作多在深夜?疼起来像是有一把火在烧,还会伴着泛酸?”
林夏边问边观察男人的反应,见对方点头,便继续道,“平时应酬多,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又爱喝烈酒,对吗?”
男人露出惊讶的神色:“林大夫说得没错。不过最近我已经忌口了,怎么还是不见好?”
林夏铺开银针,心中已有定论。她想起张老常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这脉象看似虚证,实则是湿热蕴结中焦。
“先清胃火,再调肝脾。”
她将银针精准的刺入男人的中脘、内庭、太冲等穴位,手法比往日更加沉稳。
然而三天后,男人再次登门时,却是被人抬着进来的。
他面色苍白如纸,冷汗浸透了衬衫,蜷缩在担架上直冒酸水。
林夏的心跳陡然加快,冲上前搭脉的手都在发抖。
这次脉象完全变了——沉细中透着散脉,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林大夫!你开的药吃了反而更严重!”男人的秘书怒目圆睁,“现在胃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林夏只觉耳边嗡嗡作响。
她颤抖着翻看病历,突然注意到男人病历本夹层里露出的半张检查单——胃癌晚期的诊断日期,赫然是一个月前。
冷汗顺着脊背滑落,她终于明白那刻意插在口袋里的手,是在遮掩化疗留下的针孔。
而那看似正常的饮食禁忌,不过是回光返照时的假象。
“我……我以为……”林夏的声音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她想起了当日搭脉的时候,被表面的湿热脉象迷惑了,竟没有多问家族病史,也没有仔细的观察对方日渐消瘦的身形。
此刻诊室里弥漫着压抑的寂静,她只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和男人痛苦的**交织在一起。
当天晚上,林夏跪在张老的医馆前,雨丝浸透了她的衣衫。
张老撑着雨伞走了出来,看着昔日骄傲的徒弟如今狼狈的模样,叹了一口气:“起来吧。当年我给一位咳嗽的老妇人开方,也是只看表象,没有注意到她痰中带血,结果耽误了病情。”
林夏抬起头,雨水混着泪水滑过脸颊:“师父,我以为自己看透了表象,没想到……”
“脉诊如临深渊,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张老将她扶了起来,“病人不会把所有的线索都摆在明面上,医者既要大胆的推断,更要小心的求证。你能看透客人的心事,却忘了最基本的问诊和观察。”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夏推掉了所有的预约,整日泡在医馆研读古籍。
她反复翻看《濒湖脉学》,在笔记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批注;又将之前诊治过的病例重新梳理,用红笔标出每一处的疏漏。
每当想起那位危重的病人,愧疚就像一根刺扎在心头,提醒着她医者责任之重。
这天,林夏正在抄写《脉经》,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医馆门口响起。
她抬起头,只见那位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扶着门框冲她微笑。虽然面色仍显苍白,但精气神已好了许多。
“林大夫,我是特地来道谢的。”
男人走进来,“要不是你当初发现我的胃疾,恐怕我还在拖延。医院说,幸亏发现得及时,现在化疗效果不错。”
林夏怔怔地看着他,眼眶突然湿润了。她原以为自己铸成大错,却没想到命运给了她一个弥补的机会。
“其实那天,我没说实话。”
男人苦笑,“得知自己患癌后,我自暴自弃,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是你认真搭脉的样子,让我重新有了求生的勇气。”
送走男人后,林夏站在窗前良久。夕阳的余晖洒在医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仿佛都有了生命。
她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医者,不仅要能看透病症,更要能看透自己的局限。
几天后,“颐和轩”重新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先生。
他自称患有顽固的头痛,走遍天下看遍了名医都不见效。
林夏这次没有急于搭脉,而是先仔细的询问了他的生活作息、家族病史,甚至饮食习惯。
当她终于将手指搭上老人的脉搏时,心中已经列好了几种可能的诊断。
“您的头痛在左侧,每到阴雨天气就会加重,对吗?”
林夏观察着老人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您年轻的时候头部受过外伤,当时没有在意,现在旧伤复发,加上肝肾亏虚,才导致头痛缠绵不愈。”
老人激动地抓住她的手:“太对了!我二十年前打仗时被弹片擦伤,这些年一直没当回事!”
林夏铺开银针,手法比以往更加慎重。她知道,这次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医术,而是真正的肩负起了一份生命的重量。
夜深人静的时候,林夏翻开新的病例本,在扉页写下:“医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有心怀敬畏,方能不负性命相托。”
窗外月光如水,照着她认真书写的身影,也照着桌上那本翻旧了的《脉经》,书页间夹着的,是张老常说的那句话:“医道漫漫,且行且思。”
从那以后,林夏在“颐和轩”的名声更大了。但她不再是那个自信张扬的年轻大夫,而是变得更加沉稳内敛。
每当有客人前来,她都会多花些时间倾听,多问几个问题,多看几眼细节。
因为她明白,在生命面前,再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而真正的医术,永远需要一颗谦逊、谨慎的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