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那不知你要如何描写玄武门啊?

    “你这是在考朕?”李世民眼眸微眯。

    温禾顿时无语:“陛下你可别来这一套,我又不是房玄龄他们。”

    他话音落下,前者顿时大笑了起来,然后抬手冲着他的脑袋来了一掌。

    “你个竖子。”

    “不过朕还真不知你说的是谁?”

    咦?

    竟然还有李世民看不出来的时候。

    温禾还以为自己的心思,都会被李二看穿,原来他也有不懂的时候啊。

    温禾嘴角不禁勾勒了起来,可一抬眸,就见李二目光不善,当即收敛了几分嬉笑,说道:“宗室、藩王啊陛下。”

    “宗室?”

    李世民之前确实没有仔细想过宗室这个问题。

    虽然之前坑过他们一次,但在他看来,日后若是能出海,宗室定然获利颇多。

    只是温禾突然提起,他也不禁思索起来。

    赡养宗室,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朝廷没钱,但每年又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钱财来。

    之前他是消减了一些,可余下的依旧是个天文数字。

    “陛下,宗室和藩王可都是您的血亲啊,若是您能掌握的住,那日后便是你手上的利刃。”

    “还有啊,如果借着这一次机会,让宗室支持您收取商税呢?”

    温禾冲他眨了眨眼。

    他不相信,这么大块的蛋糕摆在李世民的面前,他不心动。

    “商税?”

    李世民眉头不禁舒展开来。

    他很早之前就和温禾提过,可他自己又否决了。

    因为朝中的那些人一定会反对。

    但若是宗室的人支持,那么这件事情或许还真的能施展开。

    “朕明白了,此事朕会找王叔洽谈一番,想必宗室定然会同意的。”

    李二含笑着。

    可温禾总感觉他这笑的让他有些如芒刺背。

    若是宗室不同意会怎么样?

    算了,那场面太血腥,少儿不宜啊。

    “宗室之事倒是无关紧要,现在朕更在意的是人才和科举,改元之后便要科举了,可朕一想到,参加科举的人是那些世家子弟,朕便……”

    他的话戛然而止,但温禾明白他的意思。

    其实他觉得李世民有些矫情了,或者说有些偏激了。

    世家的人又如何,能为皇帝所用不就得了。

    可他偏偏要去钻这个牛角尖。

    或许是之前隋朝的事情,让李世民心有余悸。

    他如今凭借战功能够压制这些人,可日后呢,百年之后呢?

    李世民把这些大族当做威胁,可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后代子孙。

    当年的司马懿,曹操在世的时候,他敢有一点妄动吗?

    当年的宇文士及,杨坚在世的时候,他不也龟缩着做人嘛?

    还有他们李家。

    其实还是那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陛下这件事情记不得,其实可以分为两步走。”

    “说说。”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望着温禾。

    他就知道这个竖子肯定有主意。

    后世科举既然能够留存上千年,后人必定进行过改革。

    “第一步先让一些人读得起书,认得了字,这一步呢,我们目前实际上已经走了一半了。”

    便宜的纸张,加上雕版印刷的出现,让学识的传播速度变的更快。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家的知识垄断。

    从汉朝开始便是如此,这些士族将典籍藏着掖着,视为禁脔。

    隋唐时期还好一些,为了自家的发展,各个世家都允许外姓人投效。

    不过这可不是没有代价的。

    只不过对于很多出身不好的人来说,这样的代价也等于是机遇。

    有些人即便想认祖归宗都没这个机会,比如李义府。

    陇西李氏至始至终都不承认,他是本家。

    “那剩下一半呢?”李世民问道。

    “出书。”

    温禾笑道。

    “你是说出那些典籍,宫中确实有一些,此事朕让匠作监的人去做。”

    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惊喜,因为他早就想到了。

    将那些典籍印刷后,以低廉的价格售卖出去,可是即便如此,他也觉得不够。

    如今能读书的大多还是寒门。

    一般的市井黎庶哪有可能读书,他们每日大把的时间在地里干活。

    但如此也好,至少能够让寒门读书的人多一些。

    “不止是那些典籍,还有故事啊,啊,寓言之类的,比如写本楚汉争霸,三国演义,隋唐英雄……诶,这个可以啊,隋唐英雄传。”

    温禾一开始的念头是想写三国的,可仔细想想,后者似乎更有意思。

    “隋唐英雄传?”李世民眼眸微眯,不善的盯着温禾。

    “你这竖子莫不是想借机编排朕,不行,你说的那个三国演义,朕倒是有兴趣,不过你可能记得住?”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

    温禾却不乐意的撇了撇嘴:“陛下,这个都写烂的,我前世看的那些里面,穿越到大唐就是写三国,要不写隋唐演义吧,保证把你写的英明神武。”

    “是嘛。”

    李世民忽然含笑的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微光,问道:“那不知高阳县子要如何描写玄武门啊?”

    “咳,陛下我忽然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三国演义是本不错的历史,未来的四大名著,我觉得很有必要让他提前出现。”

    他怎么把这点给忘了。

    难怪李世民刚才那样一副好像要吃了自己的模样。

    李世民哼了一声,但沉吟片刻后,他忽然又改口道。

    “不过,武德九年之前的事,倒是可以写写,也算是朕为那些功臣们扬名了。”

    “那到底写啥!”

    这李二怎么一会一个样。

    “你就不能两本都写?”

    “那不行,陛下你不知道,我以前认识个作者每天写一万字,结果高血糖挂了,死之前还苦苦哀求着月票、打赏,可怜呐。”

    “什么乱七八糟的。”

    李世民听的一头雾水,完全没明白温禾说的是什么意思。

    后者也就是开个玩笑,不过写两本书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反正慢慢写呗,大不了就找个落魄的寒门文人,来帮自己写稿子。

    至于说内容嘛。

    看了十几年的《三国演义》了,他甚至可以将整本书倒背……额,有点吹牛了,反正里面的内容,他记得大差不差。

    别人穿越能写《红楼梦》,他为什么不能抄《三国》呢。

    反正都是文抄公。

    “那个隋唐你先写,朕要看,就给你三日的时间,先写几回出来。”

    “给稿费吗?”

    “你要多少?”

    李世民悠悠的问了句。

    温禾用手比了个一,笑道:“一回一贯。”

    “朕给你个大巴掌!”

    李世民抬手就要打,温禾一个闪身躲了过去。

    见状前者突然伸手过来,以掌化爪向着他抓来。

    温禾挥手格挡,反制住李世民的手臂,后者见状嘴角不禁勾起,左手一挥,只听得“啪”的一声。

    “你个竖子,还敢反抗。”

    李世民满意的拍了拍手。

    温禾郁郁的看着他。

    算了,他是李世民,输给他不丢人。

    对了,李泰去哪了,突然感觉手痒了。

    “你什么你,好生的去写,写完之后,便去兵部报告,李药师和士毅那边还有事情要找你。”

    士毅乃是敬君弘的字。

    他如今虽然不是兵部尚书,但作为左屯卫大将军,大唐的上柱国,依旧协助李靖。

    “陛下,我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你真让我去兵部啊?”

    温禾之前还以为李世民就是找个由头,让他多个官职。

    没想到他竟然真的这么想。

    李世民没好气的瞪着他。

    “人岂有生而知之的道理,任何事自然都要刻苦去学,你整日在家里,自然什么都不会。”

    “如果我不去呢?”

    “左屯卫近日要招府兵操练,要不朕送你去练练?”

    “呵呵,开个玩笑。”

    顶着寒风去操练,那还不如去兵部的公廨里面混日子呢。

    前面的酒宴差不多快散了。

    文忠叫人进来提醒了温禾一声。

    作为主人家,该要去送送。

    到了前厅,只见五姓七望、关陇和士族的人,都是一副尽兴的模样。

    看来是都已经分好了。

    “今日诸位光临寒舍,实乃某之幸也,若是有招待不周的,还望见谅。”

    温禾冲着他们作了个揖。

    那崔氏老者朗声笑道:“温县子说的哪里话,今日之事,利国利民,温县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能,实乃国之幸事也。”

    “不错不错,之前是老夫眼薄了,日后温县子便是我卢家之友。”那卢氏老者捋着胡子,但他这话里依旧有一种像是施舍的意思。

    好似在说,日后你温禾便是我卢家认可的朋友,你应该感到荣幸。

    温禾面带浅笑,并没有理会他们。

    “明年开春,请诸位来此提货。”

    这句话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在场的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久留的意思,告辞之后,便离去了。

    不过有两个人倒是留了下来。

    一个是温彦博,另一个是个青年。

    温禾不认识他,可后者却一直冲着他傻笑。

    不过来着都是客,温禾礼节性的微笑问道。

    “你是?”

    “见过妹夫,某是长孙涣。”

    他话音还没落下,温禾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垮了。

    今日长孙家竟然也派人来了。

    早知道之前不偷懒,看一眼拜帖了。

    “原来是长孙侍郎之子,既然见过了,那便不送了。”

    别以为换了个儿子过来,他就会和颜悦色。

    他现在看到长孙家的人心里就烦。

    “妹夫,妹夫,之前某那兄长对你多有冒犯,但那只是他一人之过,某绝非他那愚蠢之人。”

    长孙涣见温禾要走,连忙拦住了他。

    一旁的温彦博不禁蹙眉。

    他还有事想找温禾聊,这长孙涣在此,纯纯浪费他的时间。

    “那个长孙郎君啊,老夫找嘉颖亦有事,你不如日后再来。”

    温彦博盯着前者。

    不过前者却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对着温禾小声说道:“妹夫你不要有芥蒂,某和那长孙冲从来不合,看他倒霉,某还要感谢妹夫呢。”

    这人……脑子有病吧。

    “那请你回家庆祝去。”温禾没有什么好脸色。

    长孙涣却不以为意,笑道:“回家庆祝自是不敢,只是想请妹夫一个方便,若是能成,某日后定然感激不尽。”

    温禾顿下脚步,望着长孙涣。

    他在怀疑,这是不是长孙无忌在给他挖的什么陷阱。

    历史上也没有说长孙家不和这件事情。

    不过有长孙无忌压着,他们这些兄弟,也不敢不和。

    而且长孙冲是嫡长子,无论是礼法还是长孙无忌的偏爱,长孙家的其他几个人确实没有什么露头的机会。

    温禾记得长孙涣在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他最后止步于鸿胪少卿,上党郡公。

    然后就被长孙无忌所牵连被流放了。

    见温禾犹豫,长孙涣连忙说出自己的述求:“请妹夫调我进百骑。”

    “什么?”

    “妹夫你也知道,家父从小便看重阿兄,对某以及其他兄弟,皆视若无睹,去岁科举,家父甚至不愿让某去参加,所以某只能去百骑了。”

    他说去百骑,这意思是要投靠我?

    不可能吧!

    温禾摇了摇头。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

    “百骑乃陛下直属,某也想为长孙家留一条后路。”长孙涣说的真诚,向着温禾一拜。

    望着他,温禾沉了沉心神。

    他眼眸一转,当即甩着长袖,呵斥道。

    “你在说什么,某听不懂,陛下对长孙侍郎恩宠信赖,日后长孙侍郎定然是我大唐擎天一柱,你竟然在此说什么后路,胡言乱语。”

    长孙涣闻言怔了片刻后,连忙告罪:“是是是,某失言了,不过还请劳烦妹夫考虑一二,今日时候不早了,某先告退了。”

    他不再多言,向着温禾和温彦博分别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试探吗?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温禾有些摸不清楚。

    长孙无忌这个人太危险了。

    别看他被李治搞死,好似很弱。

    可要知道,输给长孙无忌手下的,也都不差。

    若不是李治是皇帝,又是他的外甥,他们二人的胜负犹未可知。

    “嘉颖啊。”

    就在温禾思索的时候,一旁赫然传来温彦博祥和的笑声。

    前者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个人没走。

    “温公,不知温公还有何事?”

    温禾笑着行了个礼。

    温彦博见状,回礼后,笑道:“嘉颖啊,是有一件私事想询问你的意思。”(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不错,请把《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