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单位建房,不应该批地么,找你干嘛?”
“咳,这不是咱们的位置好么?”
“不用理他们,想什么呢,自己有地,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
“赶紧洗手吃饭吧。”
“好。”
几天后,95号院来了访客,是街道办的副主任,姓黄,脸上堆着笑。
“何老板,何总,打扰了。”黄主任寒暄两句,便切入正题,“有个事儿,区里有个重点引进的项目,看中了咱们胡同口靠西边那套空着的两进院子,托我来问问,何家有没有意愿转让?价格好商量,肯定比市价高。”
那套院子是何家早年置下的,一直空着。
何雨柱还没开口,来做客的老赵先咂摸出味来:“黄主任,你说的市价,是个什么价?”
黄主任伸出两根手指,又翻了一下:“这个数起谈。”
“多少,两万?”
“赵书记,是二十万。”
“啊,二十万?”老方吸了口凉气。
那院子是不小,但搁以前,能卖上一万就算顶天了。
黄主任笑着点头:“主要是位置好,符合规划要求。何老板考虑考虑?”
何雨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才不紧不慢地说:“黄主任,劳您跑一趟。那院子,我还有别的用处,暂时没打算动。再说了,我怎么没听到又规划规划道那片地了?不会是有人想私人买吧?”
“这何总真是慧眼如炬,怎么不考虑考虑。”
“你看我像是缺那二十万的人么?”何雨柱笑道。
“好吧!”话说到这份上,黄主任也不说什么,又客套几句便走了。
院里一时安静下来。
老赵看着黄主任的背影,摇头叹道:“好家伙,二十万我这辈子攒的那点家底,还不够买个厢房。”
老方若有所思地敲着石桌:“老赵,这么一看,咱们两家那院子,要是也.”
他话没说完,何雨柱就摆了摆手:“方叔,赵叔,您二老可别动这心思。”
“怎么?”老赵看向他,“我们俩老骨头,就不能换点钱?”
“你们缺钱花么?”何雨柱没好气道。
“不缺。”
“那急什么,这房价还要涨价呢,还有方叔你单位分给你的房子你不会退了吧?”
“好像还在呢,怎么那个以后也是自己的?”
“有可能。”
“那个便宜我可不占。”老方道。
“您老高风亮节!”何雨柱笑道。
“那本来就不是我的。”
“行,您说不是就不是吧。”何雨柱接着笑。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赵盛丽提着两盒点心来了九十五号院。
她没直接找何雨柱,而是先去了看陈兰香。
“大娘,您好点儿了吗?”赵盛丽把点心放在桌上,挨着炕沿坐下。
陈兰香靠着被垛,脸色比前阵子好了些:“好多了,就是心里空落落的。”
“我,那我让我妈多过来陪陪您。”
“她可没少来,倒是你是稀客,最近忙什么呢?”
“没忙什么。”
“单位上遇到事情了?”
“那倒是没。”
“哦,你这上门提着东西,看来是有事求大娘我啊!”
赵盛丽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娘,我,我想从单位出来,跟着柱子哥他们干,可我爹不同意。”
“这事你直接找你柱子哥啊,你家赵老头我可劝不动。”陈兰香道。
“我就是来找柱子哥的,这不是得先来看看您么。”赵盛丽道。
“行了,看也看过了,我挺好的,看你那心不在焉的样子,赶紧去找你柱子哥吧。”
“哦,我跟柱子哥聊完了再过来找您说话。”赵盛丽道。
“去吧。”
赵盛丽起身去了何雨柱的书房,敲响房门。
“进!”
“柱子哥!”赵盛丽推门而入。
何雨柱抬头看了眼赵盛丽:“盛丽来了?有事?”
赵盛丽道:“柱子哥,我想辞职,来黄河上班。我们单位现在也是自负盈亏,效益不好,干着也没意思。”
“你这念头好几年前就有了,一直犹犹豫豫的,今个怎么了,想开了?”
“嗯,之前不是我爸还在位么,总说影响不好。”赵盛丽道。
“现在他不说了?”
“那就好了,我来找你就是这个事,帮我劝劝我爸,我妈都同意了,他就是不同意。”赵盛丽道。
“为啥?”
“他觉得公家单位好呗,我跟哥哥们又不一样,我就是个小会计。”赵盛丽道。
“你想好了?”
“我想好了!”赵盛丽道。
“行,那我就帮你说说。”
“谢谢柱子哥!我嫂子呢,我去找她说说话。”赵盛丽道。
“你这真是用人朝前啊,她在她自己的书房呢,你去吧。”何雨柱笑着打趣道。
“嘿嘿。”赵盛丽讪笑道。
第二天何雨柱做东请老赵和老方吃饭。
老赵一进门就喊道:“今天我来赴鸿门宴!”
“柱子请你吃饭,你就乐吧,还鸿门宴。”老方后脚进了门。
“你瞅着吧。”
“真的假的?”
“哼哼!”
饭桌之上酒过三巡,何雨柱递给老赵一支烟,“赵叔,听盛丽说,她想换个环境?”
老赵一听这话,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丫头,还是来找你了?我就知道!柱子,你别听她瞎咧咧,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折腾什么地产,那玩意儿是她能干的?”
“赵叔,话不能这么说。”何雨柱给他点上烟,“盛丽有想法是好事,现在政策放开,房地产这行刚起步,机会多。让她去试试,闯不出来,再回头也不迟。”
“回头?说得轻巧!那铁饭碗是她说扔就扔,想捡就能捡回来的?她都四十了,还有不是二十岁。”
“瞧你这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啊!”
“柱子说的对。”老方帮腔。
“柱子在那你千好万好,啥都对。”老赵没好气道。
“诶,你这人,咋还急眼了。”老方道。
“哼。”
“赵叔,你先听我分析分析,你自己琢磨琢磨。”
“行,你说,我听着呢。”
何雨柱给老赵斟满酒,语气平缓:“赵叔,我不是唱衰。您看看现在,多少厂子还在吃大锅饭?设备是老掉牙的,产品是几十年不变的。外面世界变成什么样了?再这么下去,别说发展,生存都难。”
老赵抿了口酒,没吭声。
何雨柱继续道:“就说纺织行业,南方不少小厂,机制灵活,成本低,款式新。咱们这边一些大厂,包袱重,转产慢,库存积压得像山一样。银行还能一直给它们输血吗?”
老方插话:“我听说有的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这才只是开始。”何雨柱放下筷子,“有些行业,比如普通机械制造、部分轻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的,被淘汰是迟早的事。这不是谁心狠,是规律。”
老赵眉头紧锁:“照你这么说,那么多工人怎么办?国家能看着不管?”
“管,但管法会变。”何雨柱道,“可能会让效益好的企业兼并差的,或者引入外资、民资改制。工人也得转变观念,靠本事吃饭。就像盛丽,她觉得自己在单位学不到新东西,收入也一般,为什么不能出来闯闯?黄河下面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正需要她这样懂财务、又知根知底的人。”
老方若有所思:“我最近看文件,也提到‘转换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看来,这风真的要刮起来了。”
老赵叹了口气:“道理我也懂点,可一想到那些老厂子、老伙计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啊。”
“阵痛难免。”何雨柱给他夹了块肉,“但大势所趋。就像这房子,以后成了商品,盖房子的、卖房子的、相关产业链,都能活起来,创造多少就业?盛丽她们这代人,正好赶上哥尾巴,在不拼就没机会了。赵叔,您就放手让她试试,有我和小满看着,出不了大岔子。”
老赵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端起酒杯,跟何雨柱碰了一下:“唉,我说不过你,由她去吧,不过柱子,你得答应我,让她闯,不是给她个温床,让你养着我她。”
“您放心。”何雨柱笑着应下。
“那就行,怎么的也得让她吃点苦,知道外面不是那么好闯荡的。”
“我怕你是要失算了,以老何家几兄弟的能力,你闺女进了他们公司,肯定没苦吃,我看后面你要占你闺女光咯。”老方笑道。
“真的假的?这么些年都是她妈贴补她,我还能占了她的光?”
“你啊,就是老脑筋。”
“柱子,你说盛丽去了能开多少钱?”
“具体的我不好说,到时候让雨鑫定吧,不过肯定比老赵没退下来前要高。”
“什么?”老赵惊了,他什么级别,他闺女连个小组长都没当过,挣得比他以前还多,心里不平衡啊。
“我这还是往少了说了,具体的得看,他们应该主要是提成了这些的,搞不好一个月挣你以前一年、两年,甚至十年的工资都有可能。”
“柱子,你这太夸张了吧?”老赵不淡定了。
“有现成的例子啊,你们都见过,经常往家跑的小李,李成儒,现在电器商城的经理。”
“他一个月多少?”
“好像是五六千吧,业绩好了可能会上万。”
俩老头直接EMO了。
“咋的,吓到了,其实这在香江真不算啥,香江基本上就是三千港纸起步。”何雨柱道。
“国内要达到那个程度还要多久?”老方突然道。
“十年或者二十年,不好说。”
“差这么多么?”
“嗯,盘子太大,没那么容易。”何雨柱道。
“那你说这种会很多么?”
“雨后春笋!”
“大势所趋啊,老伙计,我们都老咯!”老方感慨。
“是啊,跟不上了,看来柱子这边我们真帮不上忙什么忙了。”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其实国内还是个人情社会,需要你们的时候我会吭气的,当然一般生意我可不会麻烦你们。”
“这个我们懂,有需要你说话。”二人都知道何雨柱说的什么,能找他们的肯定会很特殊,有可能就是何雨柱纯贴补国家。
“来来来,喝酒,吃菜,光顾着说话了。”何雨柱道。
“来。”
五月,《基石》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了远超预期的反响。
电视剧以其朴实真切的风格、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对和平时期军人使命的深刻刻画,打动了许多观众。
报纸上刊登的剧评,也多以赞扬为主,认为这部剧为军旅题材创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何耀宗作为联合编剧,名字随着片头字幕一次次出现,很快就在圈内传开。
这天,何耀宗刚走进北影校园,就被门卫大爷叫住了。
“何同学!等等!你的信!”大爷从屋里抱出一摞信件,怕不有二三十封,“喏,这都是你的!这几天可真不少,我这都快成你的专属信箱了。”
何耀宗道了声谢,接过那沉甸甸的一摞信,有点发懵。
他抱着信走到教学楼附近的石凳坐下,粗略翻了翻。
信封上的落款五花八门,有各大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文艺部的,有地方文联、文化馆的,甚至还有一些陌生的个人地址。
他拆开几封。
有的是制片厂邀请他写剧本,题材从军旅到工业再到农村,什么都有;有的是电视台想请他参与策划节目;还有不少是文学爱好者写来的,有的表达对《基石》的喜爱,有的附上了自己的作品请他指点,更有几封笔迹娟秀的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想与他交个朋友的意思。
何耀宗看着这一堆信件,哭笑不得。
他没想到,一部电视剧能带来这么大的关注。
走进教室,原本有些喧闹的环境瞬间安静了不少。
几个同学扭头看他,眼神里带着好奇和些许羡慕。
平时相熟的同学凑过来,拍着他肩膀:“行啊,耀宗!《基石》我们全家都看了,我爸都说写得真像那么回事!你现在可是名人了!”
课间休息时,连授课的老师也笑着打趣他:“何耀宗同学,看来咱们导演系是留不住你了,这编剧的才华藏都藏不住。以后成了大编剧,可别忘了给咱们学校的作品把把关。”
何耀宗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能连连摆手:“老师您别拿我开玩笑了,我就是运气好,跟着前辈们学习。”
这一天,何耀宗抱着一摞信,正低头快步往宿舍楼走,想赶紧把这些“麻烦”塞进抽屉。刚拐过教学楼墙角,就听见几声清脆的招呼。
“何耀宗同学!”
他抬头,看见三个穿着练功服的女生站在前面,显然是表演系的。
领头的那个梳着马尾辫,眼睛亮晶晶的,旁边一个短发,另一个则有些腼腆地抿嘴笑着。
她们刚下课,额角还带着细汗。
“呃,你们好。”何耀宗停下脚步,有点局促。
他认出那个马尾辫是表演系挺出名的一个,好像参演过校外的话剧。
“我们是表演系八八级的,”马尾辫女生落落大方地说,“刚看完《基石》,特别佩服你写的剧本。有些人物塑造的问题,想向你请教请教。”
短发女生接话:“是啊,尤其是那个连长转变的心理过程,我们琢磨了好久。”
何耀宗感觉手里的信更沉了。“不敢当,我也是在学习。剧本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很多细节是导演和老师们把握的。”
“你就别谦虚啦,”马尾辫笑着说,“对了,我们系下个月有个小品汇演,正缺个好本子。你看.”
何耀宗心里叫苦,正不知如何推脱,眼角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朝宿舍方向走来。
他立刻抬高声音:“凝雪!”
何凝雪穿着件浅色外套,拎着几个饭盒,还有一些水果,“哥,你还不过来接一下!”
其实她刚刚就看见哥哥被几个女生围着,故意走慢一些的。
何耀宗如蒙大赦,冲几女点点头,然后快跑何凝雪边上:“你怎么来了?”
“哼,还不是咱妈怕你在学校吃不好,这些都是咱爸亲自下厨做的。”
“老爸还有时间做饭?”
“没办法,奶奶发话了,不做也得做,对了,哥,那几个漂亮姑娘是谁啊?”
“啊,我不认识啊,刚才她们过来找我还没来得及做介绍呢?”
“哦?要不我帮你们认识认识?都挺漂亮的?”
“不用了吧?”
“何耀宗同志,你的终身大事可是在家里提上日程了呢!”
“你也跟我上纲上线?”
“嘿嘿,你看她们还没走,肯定还等着你呢。”
正说着呢,几女走过来了,还是马尾辫女生先开了口:“何学长,这位姑娘是谁啊,好漂亮,也是我们学校的学姐么,能给我介绍介绍么?”,
何耀宗还没开口,何凝雪开口了:“我是他妹妹,我叫何凝雪,几位小同志很高兴认识你们。”
几女同时放下戒备,松了口气。
“你们都叫什么?”何凝雪笑得像个小狐狸。
“我叫许晴。”
“我叫蒋雯丽。”
“我叫李婷。”
“你们好!”
“你好,凝雪姐!”几女异口同声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