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锋玩过海,也到过各种河流水库。
综合体验下来,他觉得玩水最好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有些许落差的溪流。
因为是活水,玩起来很惬意,也相对干净一些;
另一处便是风景秀丽的水库湖泊。
相比于海浪的汹涌,水库湖泊相对要平静很多,可以玩的项目也不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水质好。
易水湖被称作北方小桂林,水库的水质极好,有几米的能见度。
在这里玩水非常舒服。
尤其是度假酒店圈出了一块私人水域,确保了一定的私密性,让江一锋玩得更尽兴。
一直到10月1号国庆节,易水湖度假村这边游客如织了,江一锋才带着美女们回到燕京,接受了时代周刊的专访。
此前时代(亚洲)就一直约访江一锋,都被他拒绝了。
这次接受的是时代总部的专访,主要是为了宣传“怪奇物语”。
怪奇物语这部网剧,将在10月2号上线。
海外播出平台是奈飞,国内是搜弧视频。
在奈飞的安排下,怪奇物语在海外的宣传阵仗挺猛的,西德妮和达达里奥等主创,这段时间都在跑宣传。
江一锋这个导演并没有去米国宣传。
不仅没去米国,他连在国内的宣传都没怎么弄。
在江一锋看来,怪奇物语主打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
国内观众看这部剧,会有一定的文化隔阂,没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
正常的发发微博,公告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现在宣传过度,调子起得太高,结果很多观众不喜欢,反而容易被反噬。
等怪奇物语在海外爆火了,自然会墙内开花墙外香,甚至形成“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效应,刺激这部剧在国内的播放。
出口转内销的路子,更加适合怪奇物语的营销。
所以海外的成绩至关重要。
时代周刊的团队给江一锋拍了不少照片,然后开始访问。
主编鲍勃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在亚洲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欧美认识你的人相对少一些。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给欧美观众介绍你自己,你会怎么说?”
江一锋想了一下,说道:“我用三年时间创造了一家市值接近百亿米金的企业,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最年轻的富豪,比扎克伯格还小三岁。”
“你的介绍很特别,看样子在你看来,你的主业仍然是企业家,导演只是兼职?”
“并非如此,只是自我介绍要有记忆点,比起导演作品,财富神话更能被大家第一时间记住。”
“你现在既是企业家,又是导演,偶尔还会唱歌演戏,是如何做到同时涉及这么多领域并都有所成就的?”
“我天生精力充沛,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就行,记忆力也很好。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创业和创作都是很难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轻松简单。”
鲍勃:“……”
即使是米国人鲍勃,也被江一锋的自信给震惊到了。
他又问道:“那你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跟奈飞合拍怪奇物语?”
江一锋换了个套路回答:“因为我买入了大量的奈飞股票,我得大赚一笔,跟奈飞合作可以赚更多钱。”
鲍勃坐直了身体,他觉得江一锋是个采访鬼才,每一段回答都出人意料。
他开始质疑:“你觉得怪奇物语会成功吗?毕竟你是个华国导演,拍摄米剧非常冒险。
米国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哈斯廷斯疯了,选择跟你合作,这很不明智。”
采访者质疑受访者,这是很正常的套路,就是要挑拨受访者的情绪,让受访者说出更多心里话。
江一锋被质疑却很淡定,他很自信的说道:“哈斯廷斯的选择很正确,怪奇物语必然会成功。
这部电视剧是我专门为北米观众而拍摄的,里面有大量的米国特色文化。
米国观众看到后,肯定会有共鸣。”
鲍勃继续质疑:“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国人,懂米国文化吗?”
江一锋抛出经典句式:“相信我,没人比我更懂米国文化!
这是我深入研究过的成果。
怪奇物语这部剧的布景和妆造等细节,都是我精益求精的打造出来的。
在这部剧里,我不仅融入了很多经典米剧元素,还复刻了上世纪80年代的米国小镇。
观众看完后肯定喜欢,除非你不是米国人。”
鲍勃:“……”
鲍勃发现江一锋真的不一样,跟他之前接触的华国人完全不同,一点谦逊都没有,反而是自信坚定,很有锋芒,比米国人还要狂妄。
专访进行了一天,时代周刊团队才满意的离开。
江一锋想要低调一些,但实力真的不允许。
10月2号晚上8点,怪奇物语在搜弧视频上线。
仅凭“江一锋执导作品”这几个字,怪奇物语在国内的热度就不低了。
再加上搜弧视频也重点推荐,把剧集放在了首页。
就算是不知道怪奇物语上线的观众,看到搜弧视频首页“江一锋新作”几个大字,也会点进去看。
怪奇物语第一集一共61分钟,上线3个小时后,在搜弧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千万.
在没怎么宣传的情况下,就有了这么好的成绩。
可见江一锋此时在国内的号召力。
但是这部剧的口碑却褒贬不一。
喜欢的观众觉得这部剧很好,悬疑氛围做得很好,六十分钟的剧情没有一处废话,一直在交待人物、推动剧情,节奏很紧凑。
三线叙事并行,却做到有条不紊,埋了不少细节和彩蛋。
既讲清楚了小男孩失踪的案件,又留下了足够的悬念。
而且电视剧的镜头和画面做得很好,不输电影质感。
但是不喜欢的人也不少。
很多观众觉得怪奇物语这部剧很沉闷,虽然剧情都是干货,但干巴巴的代入感不强。
甚至有一些观众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直接给叉掉了。
之所以这样,还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怪奇物语里有各种米国的怀旧文化,红白机、街机厅、录像店、工装裤、爆炸头,《捉鬼敢死队》Cosplay、《猛鬼街》电影、The Clash乐队音乐等等。
这些怀旧元素,米国人一看就能会心一笑,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
而华国观众看到这些,感受就没那么深刻,代入感自然没那么强。
在前世就是如此。
怪奇物语作为奈飞最经典最成功的剧集之一,在北米可谓家喻户晓,帮助奈飞走向巅峰。
但这部剧在华国就没什么知名度,影响力也很一般。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
而且江一锋的怪奇物语还有个“剧透”的问题。
之前媒体就有报道过,这部剧是环太平洋的衍生剧。
环太平洋在华国的知名度很高,很多观众看怪奇物语,一开始就能猜到,所谓的怪物肯定是山海经异兽。
小女孩十一跟司藤一样,是被实验室改造的人。
就算是江一锋在剧里留了新设定,但观众在观看第一集的时候,难免会有知道谜底的感受,悬疑感就没那么强了。
最后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怪奇物语是江一锋拍的。
观众对江一锋的期待值太高了。
如果这部剧换一个导演来拍,那评价肯定是很不错的,就算代入感不强但质量也摆在这里,画面和配乐绝对是第一流的。
但此时的江一锋,在观众眼里就是网剧第一导演,甚至是华国第一导演。
大家对他的剧很挑剔。
这就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所以怪奇物语上线后,打差评的观众还真不少。
#怪奇物语沉闷#等类似的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10月3号上午,鑫浪娱乐头版头条的报道火了。
“怪奇物语仅8分,江一锋遭遇滑铁卢。”
“昨晚8点,江一锋执导的新网剧怪奇物语上线,在相关平台的评分仅为8分,大量观众打出差评。
该剧总播放量勉强突破千万,播放成绩很差引起广告商不满。
细数江一锋过往的网剧,无论是黑暗荣耀系列,还是环太平洋系列,在相关平台的评分都在9分以上,播放量也是数以亿计。
相比之下,怪奇物语无论是口碑还是成绩,都是江一锋导演生涯的滑铁卢……”
这篇报道出来后,被不少媒体转载。
支持江一锋的人,觉得鑫浪这标题就离谱,8分剧很多导演一辈子都拍不出来。
仅8分这话,跟科比仅得43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在网络上到处玩梗。
而讨厌江一锋的人,则是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庆祝江一锋终于遭到了滑铁卢。
就比如罗太君,很积极的发了一条微博。
“江一锋就不该拍怪奇物语,华国跟米国是两个世界。
一个在华国土生土长的导演跑去米国拍米剧,那注定是会失败的。
同理可证,江一锋去东瀛拍摄狩猎2也会失败。
建议江一锋回头是岸,不要去东瀛霍霍伟大的东瀛文化,保留亚洲最后的一块净土。”
这些人不仅各种嘲讽江一锋,还在网上编造了谣言,说怪奇物语播放效果太差,以至于赞助商连夜跑路了。
这种言论,让鑫浪娱乐的这篇报道更火了。
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还真以为江一锋的新网剧扑了。
甚至有个叫天津股侠的财经类大V,在微博发消息,说炒股要有新闻敏锐性,他已经第一时间抛售了锋行传媒的股票。
这番言论还获得了不少点赞,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跟随。
各家对手公司,也趁机发了不少黑稿。
面对这个情况,江一锋全程都很淡定。
怪奇物语有争议很正常。
但这部剧必定会在北米成功的。
一方面江一锋对自己的剧有信心,另一方面这部剧关系到奈飞转型的成败。
对奈飞来说,就像是签了对赌协议。
除非怪奇物语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不然奈飞肯定会大力花钱宣传,就算是做一些假数据,也要把怪奇物语给包装起来。
从怪奇物语的成功,来讲一个奈飞成功转型的故事,从而提振股价,并且宣传奈飞的在线网站,进一步拓展流媒体市场。
这一整套操作流程,江一锋非常清楚。
所以他不着急。
只等怪奇物语在北米爆火,奈飞股价起飞后,再带动国内怪奇物语的播放数据。(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