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业不觉得两亩地大,甚至觉得还太小了,如果想做大做强,至少也得承包个百来亩的鱼塘才行。
李建业一字一顿,清清楚楚地重复了一遍:“两亩!”
附近田里正干活的几个村民早就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瞅,这会儿见大队长和李建业在激情讨论什么,都扛着锄头凑了过来。
“大队长,咋了这是?跟建业讨论啥呢?”
“又有啥稀罕事?”
李大强指着李建业,又指了指那片洼地。
“你们是不知道,这小子要承包这片地,挖鱼塘!”
“挖鱼塘?”
“挖那么大个塘,养鱼?能行吗?咱们这嘎达,谁家正经养过鱼啊?河里捞几条就够吃了,费那劲干啥?”
“建业是想卖鱼?一下弄这么大一块地,万一赔了,那可是白费事。”
一时间,质疑声、担忧声四起,大伙儿不是不信李建业,主要是这个时代,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谁也不知道鱼塘能不能养的起来。
李建业面对着大家的七嘴八舌,脸上一点慌乱的神色都没有。
“大伙儿的担心,我明白,不过这事儿我心里有数。”
“到时候,还得请大伙儿来帮忙挖。”
村民们听李建业说的挺有把握,也都不再说什么,只是搭腔道:“建业,有事你说话,都是一个村子的,帮你不是应该的嘛。”
“对,到时候招呼一声就行!”
李建业笑着摆了摆手:“那不行,亲兄弟明算账,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能总让大伙儿白出力。”
他顿了顿,看着所有人的眼睛,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到时候来帮忙挖鱼塘的,有一个算一个,每人每天,我给这个数!”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一天一个猪肘子?”有人猜测,这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
以前他们给李建业盖房以及干别的活计时,就是李建业管饭,管肉,他们管出力,把活干好。
李建业摇了摇头。
“一碗红烧肉?”另一个人试探着问。
李建业还是摇头,他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声音洪亮地公布了答案:“一天一块钱,外加管一顿晌午饭!”
“……”
一瞬间,整个田埂上安静得可怕,连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所有人都愣住了,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像是被施了定身法。
一块钱?
一天?!
他们是不是耳朵出毛病了?现在每天上工,累死累活一天,就算赚满了工分,换算下来也就几毛钱,一块钱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过了足足有五六秒,人群才像是烧开了的水一样,瞬间沸腾!
“我没听错吧?建业说一天一块钱?!”
“这划算啊!!”
“建业,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李建业说话啥时候不算数过?”
哗——!
这下,所有人都信了,喜悦和激动像是潮水一样淹没了他们!
“建业,你可真是太大气了!”
“算我一个,我明天就能来!”
“还有我,我力气大,挖土最快了!”
刚才还质疑、担忧的村民们,此刻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争先恐后地报名,生怕落后了,那可是实打实的一块钱啊,干上十天半个月,孩子过年的新衣服,家里的油盐酱醋,就全都有了!
比赚工分强!
李大强在一旁看着这反转的场面,也是目瞪口呆,听李建业开的这条件,他都不想下地了,也想跟着李建业挖鱼塘。
还有什么比钱更有说服力?
不过,人群中也有个心思细的,冷静下来后,小声问了一句:“建业,这活儿是好,钱也多,可是……这么大片地,说挖就挖,上头能批吗?别到时候咱们干了半截,再被叫停了。”
这话一出,刚刚还火热的气氛稍微降了点温,是啊,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建业身上。
李建业胸有成竹地一笑:“这个大伙儿不用担心,安心等着就行,批文的事,我来解决,保证让大家伙安安稳稳地干活,踏踏实实地拿钱!”
他的话语里透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好!”
“不愧是建业!就是有本事!”
“跟着建业干,没错!”
村民们心里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剩下的全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工作的期待和兴奋。
……
安抚好众人,又跟李大强商量了一些细节,李建业才转身回家。
刚一进院子,艾莎就从屋里迎了出来,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建业,怎么样了?大队长同意了吗?”
安娜和王秀兰也从厨房里探出头来,一脸关切。
“妥了。”李建业脱下外套,在院子里的水井边洗了把脸,清爽的水珠顺着他硬朗的脸部线条滑落。
他擦干脸,走进屋里,端起桌上晾好的温水喝了一大口,才接着说:“地都看好了,就在村南头那片洼地,地方不错,天然的地形,稍微修整修整,把水引进来,差不多就能用。”
“那太好了!”安娜温柔地笑着,“那人力呢?挖塘可是个大工程,还跟上次盖房一样,请大家伙来吃肉吗?”
李建业摇了摇头,坐到炕沿上:“现在时代变了,给肉没意思,给钱才是最实在的。”
他把今天在田埂上对村民们的承诺说了一遍。
“一天一块钱?”王秀兰惊讶地捂住了嘴,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价了。
艾莎的反应却和别人不一样,她眼睛一亮,转身就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盘腿坐在炕上,像个小管家婆一样,兴致勃勃地说道:“我来算算账,看看咱们这个鱼塘,大概要花多少钱。”
她咬着笔头,一边念叨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要是请三十个人来帮忙,一天光工钱就要支出三十块钱……”
“要是挖半个月才能完工,那光人工费就得……三十乘以十五……四百五十块!”
艾莎算到这个数字,自己都吓了一跳。
“还有买鱼苗,承包费……”
李建业看着她认真的样子,补充道:“承包费要不了多少,那块地本来就是没人要的洼地,两亩地一年下来顶多也就一百来块钱。”
艾莎点点头,又在本子上加上了一笔,她算了算,光前期投入就得小一千块钱了。
这在1980年,对于任何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都绝对是一笔巨款。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