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

    这三人,皆是湖广一带颇负盛名的才子,为首的一人,一手策论写得出神入化,据说连省城的知府都对他赞誉有加。

    “见过周老爷,见过各位乡贤。”那秀才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眉宇间自有一股傲气。

    周万顷哈哈一笑,起身相迎:“钱先生不必多礼!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湖广,乃至天下士林荣辱的大事,想请先生执笔!”

    他将《大奉日报》的事情一说:“只要先生能写出一篇雄文,驳得那朝廷体无完肤。除了这千两润笔费,我等在座之人,再凑一个‘万言万金’的彩头!先生一个字,就值一两银子!”

    听到这话,那秀才和身后的两位同伴,眼睛都亮了。

    他们虽然是才子,但家境并不算富裕。万两黄金,对他们而言,是足以改变一生的财富。

    秀才深吸一口气,傲然一笑道:“周老爷放心!各位乡贤放心!”

    他接过报纸,只扫了一眼,便不屑地扔在一旁。

    “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朝廷此举,看似磊落,实则心虚。我等所持的,乃是圣人大道,是祖宗之法!他林尘不过是弄些奇技淫巧,行霸道之术罢了!王道与霸道之争,自古以来,岂有王道不胜之理?”

    “我等湖广读书人,此番,必叫那京师的小儿知道,何为煌煌大势,何为天理人心!”

    “周老爷,只需静候佳音便可!”

    他那自信满满,睥睨天下的姿态,让在座的乡绅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奉日报》被他们的文章批驳得哑口无言,朝廷灰溜溜收回新政的场景。

    ……

    与此同时,京师,《大奉日报》编辑部。

    这里,是风暴的中心。

    几十名编辑和学生,正紧张地忙碌着。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稿件,已经堆成了几座小山。

    林尘就坐镇在编辑部的正中央,神情悠闲地品着茶,,仿佛眼前这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文字,不过是些寻常的公文。

    一名负责初审的编辑,满头大地捧着一摞稿件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气愤。

    “国公爷!您看看这些文章!简直是……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将最上面的一篇文章递给林尘,“这篇来自湖广,写得……写得最为恶毒!通篇引经据典,将新政说成酷政!其心可诛啊!”

    周围的学生们听了,也是义愤填膺。

    “这种文章,绝对不能登!”

    林尘接过那篇文章,仔細看了起来。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越看,嘴角的笑意越浓。

    “写得不错。有点水平。”他放下文章,赞许地点了点头。

    “啊?”众人全都愣住了。

    林尘看着他们,笑道:“怎么?被人骂了,就沉不住气了?我让你们开‘百家争鸣’,为的是什么?就是要把这些藏在暗处的声音,全都引出来。对手越是强大,批驳得越是恶毒,就说明我们的新政,打得他们越痛!”

    他站起身,走到那堆积如山的稿件前,拿起几份,扬了扬。

    “记住,我们的原则。第一步,先从这些反对的文章里,挑出写得最好,言辞最犀利,逻辑最严密,也最能蛊惑人心的!把它们,放在版面最显眼的位置!”

    “啊?!”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林尘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继续说道:“第二步,再从那些支持我们的文章里,挑出能够针对这些反对观点,进行精准、有力、彻底驳斥的文章!把它们,放在反对文章的旁边!要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两种观点的正面交锋!”

    他拿起那篇文章,又从另一堆稿件里,抽出了一篇,放在一起。

    “比如,这篇骂我们是商鞅变法的。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驳斥他。这篇文章,从民生、国力、军事三个角度,论证了‘一体纳粮’的必要性,点明了新政与商鞅变法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为了强国富民,一个是为了集权。立意高下,一目了然。”

    “把这两篇,给我用最大号的字,并列刊登!标题就叫——‘新政辩:酷法重演,抑或强国富民之基石?’”

    林尘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么干!

    这不是在给敌人舞台,这是在给敌人公开处刑啊!

    “明白了!大人高明!”

    “我等这就去办!”

    第二期《大奉日报》副刊“百家争鸣”的内容,在林尘的亲自指导下,迅速敲定。

    一场席卷天下的思想风暴,即将拉开大幕。

    ……

    几日后。

    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从印刷坊中急速送出,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太极殿的御书房内。

    任天鼎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了报纸。

    他没有看主刊,而是直接翻到了副刊“百家争鸣”。

    头版头条,那醒目的标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先看向了那篇署名“湖广钱某”的反对文章。

    “……古人云,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士大夫,乃四维之表率,天下之栋梁。朝廷优待士人,非为私恩,乃是为天下计。今行‘一体纳粮’,是夺士绅之恒产,寒天下读书人之心。此举,与昔日春秋变法,弃礼义而重耕战,何其相似?虽能强国于一时,然严刑峻法,民怨沸腾,终至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朝廷若执意效仿前国,行此恶政,则国本动摇,天下离心,其祸不远矣……”

    任天鼎看着这篇文章,眉头微微皱起。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尤其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

    他不动声色,继续看下去,目光移到了旁边那篇署名“金陵一小民”的驳斥文章。

    “……批驳者言,此言大谬!春秋变法,其核心乃‘利出一孔’,以耕战为唯一出路,禁绝百家,焚烧诗书,是为愚民。而我朝新政,核心乃‘天下大同’,是请与国同休之士绅,与黔首黎民一道,共担天下之责!此为开民智,而非愚民!”

    “批驳者又言,新政夺士绅之产,寒读书人之心。此言更是荒唐!自古以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乃为臣之道。士绅阶层,享受了国家最多的恩泽,读着圣贤之书,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连与民同担一份赋税都不肯,这岂是圣贤门徒所为?这与那些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又有何异?真正寒心的,不是朝廷的新政,而是尔等身为读书人,却无半点家国情怀的自私与冷血!”

    “至于二世而亡,其根源在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而非变法本身!今我朝新政,乃是为减轻万民之负,充盈国库以强兵,保境安民!此举,正是为了避免重蹈暴秦之覆辙!将此利国利民之国策,污蔑为商鞅酷法,其心可诛,其理可笑!”

    文章不长,却字字珠玑,如刀似剑!

    每一句驳斥,都精准地打在了对方论点的七寸之上!

    没有空洞的谩骂,只有清晰的逻辑和振聋发聩的质问!

    任天鼎看完,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他将报纸轻轻放下,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不错。”

    他端起御案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中,尽是赞许。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不错,请把《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