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历城人氏这四个字,周易和武媚娘对视一眼,脑子里立马蹦出了那个号称词龙的男人——辛弃疾!
提到辛弃疾,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同时因为出身济南,与李清照并称二安……总之,所有人都会觉得他是个文人。
但事实上,辛弃疾是个武将,而且自始至终都以武将自居,所谓的诗词歌赋,不过是他发牢骚的消遣罢了。
周易放下筷子,起身向外走去,霍去病速度更快,大步走出餐厅,看到外面站着一个身高八尺、相貌俊朗的男子,年龄跟自己相仿,主动行了一礼:
“我乃汉朝霍去病,不知足下姓甚名谁?”
听到这个名字,来者微微有些失神,好半晌才拱手还礼:
“在下齐州历城辛弃疾,字坦夫……敢问尊下,您可是冠军侯霍骠骑吗?”
霍去病点了点头:
“然也,此乃我师尊洞府,名为混元宫,可沟通万千世界,我刚与舅舅打完定襄北之战,今日特来向师尊汇报战果……”
辛弃疾环顾一周,眼中满是惊诧:
“此乃神仙洞府?怪不得在下看来,这里与大宋颇为不同呢。”
这时候,周易武媚娘李清照等人全都走了出来,霍去病开始介绍:
“此乃吾之师尊一元仙长,亦是混元宫住持,他利用大法力沟通九天十地,这才让我等汇聚于此,把酒言欢。”
辛弃疾一听,赶紧躬身行礼:
“草民辛弃疾,见过一元仙长,叨扰之处,还请海涵!”
该说不说,辛弃疾有修养有家学,勇武、兵法、谋略无一不精,但最终却以文人的身份郁郁而终……毁人不倦这方面,大宋真是遥遥领先。
介绍完周易,霍去病开始介绍武媚娘:
“这位是混元宫大管家,也是吾之姐姐武媚娘,你们后世之人应该更习惯称呼她为一代女皇武则天。”
辛弃疾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这位国色天香的坤道,居然是武周王朝的女皇陛下,他赶紧见礼:
“草民辛弃疾,拜见女皇陛下!”
武媚娘莞尔一笑:
“我如今归于混元宫,道号牡丹仙子,不会再夺李家江山当女皇了。”
霍去病把手搭在李白肩上,介绍起了混元宫大师兄:
“这位是混元宫第一位弟子,亦是我师兄,道号青莲,乃是史上有名的诗人,你应该听说过吧?”
青莲居士?
辛弃疾心里更惊了,完全没想到这位穿着道袍的童子,居然是如雷贯耳的诗仙李太白。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霍去病接着介绍:
“这位是大唐开元年间【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道号石榴仙子,她和我大师兄都来自开元世界,如今在那边经营供奉我师尊的一元观。”
最后介绍的是酒迷瞪李清照。
听到这个名字,辛弃疾满眼不可思议:
“去年吾前往燕京考取金国功名时,曾听闻易安居士在杭州仙逝,不想居然在此遇到,还如此年轻……后进晚生辛弃疾,见过易安居士。”
李清照说道:
“易安之名我已摒弃,如今道号桂花仙子,我来自哲宗世界,跟你那个世界的李清照,严格来说并非同一个人。”
见到辛弃疾,李清照就忍不住想知道那个世界的自己如何了。
此时听到已经过世,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过世了好,也算是得到了解脱,不必再劳烦迒儿照顾了……那个世界的乖弟弟,此时已成为糟老头子、穿不了滑板鞋了吧?
李清照和辛弃疾,相隔六十年,两人所处的世界却是两个极端。
一方锐意进取,打得西夏俯首称臣、吐蕃主动内附,湖湘千里之地尽归神州。
一方山河破碎,国都陷落皇帝北狩、朝廷偏安一隅,北国万里江山俱已失陷。
而社会风气方面,也完全不同,哲宗时期新党执政,兴水利扩军队,朝廷上下全都以务实为主,民风开放,社会欣欣向荣。
但辛弃疾时期,旧党重新掌权,并清算了所有新党成员,社会风气日益保守,程朱理学开始兴盛,不给新党任何生存的土壤。
从南宋开始,士大夫阶层只剩下擅长搞党争、禁锢百姓思想的旧党,所有革新派全都成了异类和公敌,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几百年后的明清时期。
周易听到去燕京考取功名这话,有些诧异:
“你还去金国考取过功名?”
历史上对辛弃疾早年的经历语焉不详,对于辛弃疾一直以宋人称呼,这会儿冷不丁冒出去燕京考取功名,让周易有种遇到了汉奸的错觉。
辛弃疾伸手入怀,掏出一块迭着的绢布,他一边打开一边说道:
“十五岁那年,祖父命我前去燕京考取功名,记录沿途的关隘布防,为日后反攻鞑虏做准备……第一次画得不太详尽,所以我去年又去了一次,两次见闻,将沿途的布防关卡记录得清清楚楚,还请神仙过目。”
周易:“!!!!!!!!!!”
我去,这是什么超级牛人啊?
别人去考取功名都紧张兮兮、噤若寒蝉的,你倒好,居然暗戳戳的搞起了谍报侦查,还画了图……简直就是天生的战略家啊。
武媚娘接过那块绢布,凑在周易面前认真查看起来。
画的确实很详细,一些关卡还标注了守将的姓名和喜好,明显用心观察了。
李白看了两眼,吃惊的问道: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情报的?”
辛弃疾朗声答道:
“直接找他们问便是了,在下沿途跟无数金人打交道,主动找他们攀谈,打听他们的家庭情况……”
不是,你字典里就没有害怕两个字吗?
想想辛弃疾率领五十骑兵闯进十万人的金兵大营中劫走叛徒张安国,又千里迢迢押到杭州斩首……沿途记录关隘守将之类的,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霍去病越看辛弃疾就越喜欢这个同龄人:
“你因何叫这个名字?”
两人相差一千多年,不仅名字对仗,连人生也截然相反,一个年少成名,博得滔天功勋后英年早逝,一个志向远大,却终其一生都郁郁不得志。
霍去病在军事方面天赋超高,战术大开大合,不拘泥于兵法,而辛弃疾的词磅礴大气,素有词龙之称,各种风格信手拈来。
辛弃疾拱手答道:
“家父素来仰慕冠军侯,我出生后,便仿照您的名字,取名弃疾,期盼我能像冠军侯封狼居胥那样直捣黄龙,灭掉金鞑。”
周易觉得辛弃疾的地图很有用,让武媚娘拍照留念,然后说道:
“辛弃疾,还没吃饭吧?来来来,一起吃,正好跟我们聊聊敌占区的生活,历史上这方面是空白,我们知之甚少。”
辛弃疾也没客气,跟着众人来到餐厅,在下首处坐好,霍去病给他倒了一杯白葡萄酒,他谢过后,开始讲述起了金国统治下汉人的悲惨生活。
虽然是初来乍到,但辛弃疾一点都不紧张,边吃边聊,仿佛大家是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说完见闻,他长叹一声:
“金国其实不足为虑,这些鞑子离心离德,不出百年必然覆灭,我所担心的是蒙兀,若不加以干涉,一统天下者,必蒙兀也!”
蒙兀?
周易有些迷茫,李清照赶紧解释道:
“此乃宋人对蒙古的称呼。”
周易这才反应过来,辛弃疾在《论亡虏疏》中认真向大宋朝廷阐述过这事儿,可惜满朝文武没人把他当回事,反而暗暗提防,因为辛弃疾来自“敌占区”,不值得信任。
辛弃疾不仅预言过金灭蒙兴,还上书一系列北伐的战略疏文,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从经济、政治、地理、军事等十个方面阐述了北伐的可行性,堪称宋朝版本的《论持久战》。
带兵方面,他不仅有怒闯金营的壮举,还组织过“飞虎军”,不足一个月时间就消灭了辖区内的茶商匪患。
假如说李白是个被诗文耽误的修仙天才,那辛弃疾就是个被诗词埋没的军事天才。
可惜,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过施展的机会。
大家边吃边聊,直到外面彻底黑下来,才结束了晚饭。
离开餐厅,三清殿门外的大灯亮了起来,辛弃疾看得失神,见周易走来,躬身行了一礼:
“敢问神仙,我该怎么做才能救大宋?”
周易想了想,拿着平板电脑,调成繁体字版,然后搜到辛弃疾的百度百科,摆到了他面前:
“用手向上滑动就能翻页,你战略眼光那么强,先看看自己的生平再做决定吧。”
对于聪明人,不需要刻意引导,让他们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行了,至于该怎么选择,他心里应该很清楚。
另一边,武媚娘找到李清照,小声跟她说道:
“照儿妹妹,你可否连夜回去?去宫里找赵煦,告诉他辛弃疾来了,并将饭桌上聊的内容,统统告诉赵煦。”
李清照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
“姐姐可是想让辛弃疾拯救大宋?”
武媚娘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岳飞都被处死了,这个大宋还有什么可救的?仙长的修行需要功德,天下功德,唯有开国之功为最大,我想送给仙长一桩开国之功。”
李清照当即捂住了嘴巴:
“姐姐是打算让辛弃疾立国?这这这这……这好刺激啊!”
武媚娘说道:
“辛弃疾如今是金人,他在金人的领土立国称帝,跟大宋无任何关系,我让你去找赵煦,是让他给予辛弃疾一些支持,他日辛弃疾打向江南,可以给南宋皇室留一些体面。”
平时只会喝酒打牌的李清照,有种误入历史片场的感觉:
“姐姐,这好打吗?”
武媚娘认真说道:
“我会在前期出谋划策,若我不行,就请卫青和李世民远程指导,再不行,就让仙长将韩信带来手把手教辛弃疾……不管如何,这个开国之功,我替仙长要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