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这一刻双方都害怕极了!

    “咱,这是跑到朝鲜来了?!”几位舰队指挥面面相觑,“咱们没带朝鲜的海图啊,接下来怎么走啊!”

    “朝鲜在咱大明的东边,往西走不就可以回到大明了?!”身体逐渐恢复了几分力气的黄参将开口道。

    众人幽幽看着他,没有说话。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初也是他建议大家往西北走的吧,然后他们就很诡异地跑到了朝鲜来!不过也还算是大差不差,至少没有跑到日本去。

    船队减帆,沿着海岸线缓慢前进,寻找合适的停泊点。通过勘察,将士们发现这周围只有几个小鱼港。

    由于地处河流入海口,带来大量泥沙淤积,沿岸海域水浅,这支远洋舰队的尖底船无法完成靠岸。

    而且根据经验,这样的海域一般暗礁密布,贸然通过,极有可能发生触礁事故。

    为今之计,最好是找几个熟悉海况的朝鲜本地人带路,可是如今的朝鲜已经被建奴吞并了,这些人还愿意帮助他们吗?!

    “呸,这些朝鲜妇人好不知羞!”东番水师的一名船主直呼辣眼,却端着望远镜看得津津有味。

    船副知道自家船主的秉性,于是死皮赖脸凑上来,抢走船主的望远镜,也势要大饱眼福。这不看不要紧,只是看了一眼,这鼻孔里面的热气就呼呼地往外冒。他们可是从南洋一直跑到朝鲜来的,几个月没下过船了。

    以前做海盗的时候,还会往船上偷偷塞个把女人,现在受了诏安,要点脸了,也就不方便再这样做了。

    他们观察的是一群朝鲜的渔民,男人们不知道死哪去了,只剩下一群女子下海捞鱼。这些海女,全身只围一块兜裆布,腰上缠一根绳索,拴在小渔船上,拿一个木桶或鱼篓就下海了,也捞不到什么大件货,只有些贝壳什么的。

    天气很冷,海水也暖不到哪里去,真不知道这样的天气,她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船副放下望远镜,眼睛都冒着绿光,他激动地说道:“老大,让我带队,划船上岸探查吧!”

    “你想干嘛?想死啊!那郑彩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花钱人家不管你,要是强抢,小心他一铳崩了你!”

    “说得也是哈!”船副后心微微冒汗,却又有些不服气地嘟囔道:“以前多自在啊,想抢谁就抢谁,好端端的受什么诏安啊!这朝廷又不给俺们发饷,一天天的运粮运木头,俺们兄弟的武艺都生疏了!”

    “你要是有本事,就学刘香老自立门户啊!做不到就别吵吵,这是上面的决定,轮得到你我说三道四嘛!”船主略带自嘲地说道。

    船副闻言讪讪然,别看这海那么大,但哪可都是有主的,海上的各家老大没有哪一个是好惹的,打又打不过,躲其实也并不好躲,航线基本都是公用的,跑着跑着总能撞到一起。而叛徒一旦被抓住,下场那可是极其凄惨的,杨六、杨七殷鉴不远。

    他们的不满,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以前他们的月钱要比官军士兵多得多,刚刚受诏安的时候,他们与官军水师接触,见官军水师甚至有的都吃不饱饭,那时候他们多有优越感啊!

    可是慢慢的,官军水师的待遇好起来了,粮饷已经甚少克扣和拖欠了,而他们反倒是出了问题。

    洗白上岸以后,郑芝龙不需要直接与朝廷对抗了,对于他核心作战部队或许还能够维持正常供应,但对于他们这些专门跑商运货的队伍却不那么上心了。

    当然,这也不一定是郑芝龙本人的意思,而是内部腐败以及派系倾轧导致的结果。

    郑彩虽然姓郑,但并非郑芝龙血亲,他在郑氏集团里面多少会显得格格不入。

    又要让人赚钱,又不舍得分钱,是个人都有意见。为了抗老大的剥削,报复郑芝龙克扣军饷的行为,船队里开始流行起了走私夹带。

    郑彩对此了然于心,但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他也就听而任之了。

    其实郑彩手下的这支运粮队的规模是经过了几次扩大的,但是运力上却没有明显的增长。

    郑彩站在旗舰甲板上,同样观察着沿岸的情况。

    四省舰队七百条船,都是中大型海船,铺开不满十几里海域,一眼望不到边。

    这么大一支舰队的到来,沿岸的朝鲜百姓见状,自然不会视若无睹。

    姜珠女从海里钻出来,她努力擦干身上的水,整个人抖成了筛糠。

    她的耳朵、手脚早就已经冻裂了,这个冬天被冻死的伙伴并不在少数。

    建奴没来的时候,她们需要下海开贝捞参;建奴来了,她们照样需要向着乡的贵族老爷们进贡足够的海货。

    区别就是,她们家的男人被建奴给捉走了,她的姐姐也被捉走了,再没有回来,只有她躲在了灶底,没有被捉住。

    但他躲过了建奴,却没有躲过本地的差役,税还是要照常上缴,并且要交得比往年还要更多些,因为除了乡班老爷需要享用,还要向八旗老爷上贡。

    姜珠女好不容易缓了过来,她蜷缩在破旧小渔船的船尾,一脸懵懂地望着这些缓缓驶过的海上巨兽,心里有些害怕,又隐隐有些期待。

    阿敏打仗的本事不算差,治理的能力就非常拉胯了。他对于朝鲜的治理非常粗放,为了省事,治理朝鲜他仍旧沿用的是朝鲜本地的两班贵族,这似乎恰好合了这帮朝鲜门阀的意。

    但是阿敏利用两班贵族的时候,却并没有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他放纵手下大肆劫掠,受劫掠的对象并不加以甄别,包括了朝鲜的贵族、良民、奴婢以及贱民阶层。

    他还需要给大金缴税,得抓十万壮丁,没有包衣,辽东就没人耕地了,没有粮食也养不出好的战马。

    男人抓去做奴隶,女人自然就是分给将士们享用了。打仗不就为了那么点事嘛!

    他们在关内被打了满头包,劫掠的东西也丢失了大半,一点都不痛快。在朝鲜多好啊,朝鲜军队一触即溃,拿下朝鲜基本都没有费什么劲。

    如果朝鲜国王跟大明那小皇帝一样蹲在都城岿然不动,或许他们拿下汉城还真的要费一番手脚,但是李倧跑了啊,丢下都城的百姓跑了。

    君主是这样,他手下的武班将士也是差不多的货色,都是大军还没杀来,自己先逃跑了,然后指望手下这些临时征召的良民来抗敌。

    但这些普通百姓只是读书少,不是傻,朝鲜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国王分给两班贵族了,哪有农奴誓死保卫主人的啊!

    所以建奴一路打来,朝鲜守军降的降、逃的逃,就算有零星的反抗,大军碾过去的时候都几乎没有反应过来。

    其实两班贵族不想投降,从文化上他们更认同大明,觉得建奴就是妥妥的蛮夷;从利益上来讲,他们与王族共治天下,甚至不爽的时候还可以废了国王另立新君,整个国家的权力和财富都在他们掌握之中。

    大明爹又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只要他们保持一个名义上的归属就可以了,建奴压根就拿不出足以拉拢他们的筹码。

    但是建奴并没有打算拉拢他们,曾经有,那是东江镇势力还在的时候,如今建奴就只是征服者,平等地压迫所有朝鲜人。

    一开始朝鲜望风而降,抵抗并不激烈,朝鲜抵御建奴的主要防线设置在北方的义州、朔州。

    建奴在北边屠了几座城,消息传到南方,朝鲜人对于建奴的畏惧害怕到了极点,他们担心自己的抵抗行为会引来建奴的屠戮,虽然建奴确实会这样做。

    朝鲜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们在北部修长城、建堡垒,构筑了千里防线,只是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住。

    打不过就臣服,先是约为兄弟之国,而后彻底认主,贿赂奴酋,对于建奴予取予求,量国家之物力,予建奴之欢心。

    为此甚至不惜让本国的百姓冻死饿死,但这又如何呢,敌人的肚子是喂不饱的。

    他们还一次次地祈求宗主国的支援,就像是万历年间一样,成为他们国家的救世主,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及时等到大明的支援,朝鲜还是被吞并了。

    努力也无用,找不出一线生机,这就是小国的悲哀,乱世弱肉强食法则之下血淋淋的现实。

    姜珠女年纪小,对于大明天兵的了解只存在于长辈们隐隐约约的叙述之中,但那场战争距今并不久远,老一辈人是认得水师军旗上的“明”字的。

    在经历了最初的懵逼之后,人们的喉咙里开始爆发出一些压抑的惊呼声,人们跑回村里奔走相告,海面上的小船开始小心翼翼地朝着这支庞大的舰队靠拢。

    郑彩下令接纳了他们,并让人放下绳梯,但尴尬的是,双方的语言并不相通!

    而他们只有日语、西洋和南洋国家的通译,郑芝龙不跑朝鲜航线的,而闽浙和广东水师就更没有这玩意了。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海防,不是做生意,也没有开启远征,因此军中并无通译。如果是登莱水师,倒是有懂得朝鲜话的通译,可惜他们不在。

    几人正头疼着呢,却发现岸上竟然出现了建奴骑兵的身影。

    奴骑呼啸而来,朝鲜百姓惊慌四散,因此而坠海的人不在少数。

    郑彩也顾不上问话,他紧张盯着岸上建奴动向,并号令炮手就位,准备开战,这一刻双方都害怕极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不错,请把《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