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三月,朱由检借周王府宴请河南、湖广诸番。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洛阳府的福王朱常洵,以及朱由检的老熟人,南阳府的唐王朱硕熿。
此外还有彰德府的赵王、怀庆府的郑王、汝宁府的崇王、卫辉府的潞王、武昌府的楚王、蕲州的荆王、襄阳府的襄王、常德府的荣王、长沙府的吉王、衡州府的桂王、荆州府的惠王。
整个大明,湖广的藩王数量最多,有八位;河南次之,有七位,大明一半的藩王都在这里了。
开席之前,作为东家的朱由检自然要简单讲两句。朱由检说:“我这次是以咱们老朱家宗主的身份召集你们过来的。这次找你们谈话的内容,最终会被记录下来,送到其他因为地域偏远、没有机会来开封参加宴席的亲王和郡王们手中。
我自从登基以来,做了咱大明的皇帝,面临的是非常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经过这几年打理,外患暂时构不成威胁了,但我们大明内部的矛盾却依旧十分尖锐。
你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我这个皇帝和朝廷的事情,跟你们这些地方上的藩王没有关系,但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各位也是从小熟读经史子集的文化人,应当知道,当一个国家走向灭亡,受到屠戮的不只有皇帝本人,宗亲贵胄也是逃脱不掉的。
我经常把‘大明要灭亡’挂在嘴边,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目睹了我大明已经走到了毁灭的边缘。卫所军士的田地被占了,天下数以万万计的百姓,却只有不到两成的土地,剩下的都被士绅勋贵以及你们这些皇室宗亲给占据了。
当初成祖皇帝夺了你们的兵权,用金钱和田地弥补你们,却又不给你们自由行走的权利,将你们拘禁在小小的藩王府内。他这样做,是因为害怕你们有样学样,来个‘奉天靖难’。
我不一样,我‘缺心眼’,不怕你们造反。而作为交换,你们也要舍弃一部分的经济利益。男子汉大丈夫,钱财这种东西不可以没有,但同时,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够用就好了,没有必要过分的追求。
我这样说,并不是粗暴地让你们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捐献出来,平均分给失地的农民。这样做,在短时间内会有成效,但长远来看是不够的,因为百姓并没有能力保护住自己的田地。
我所要求的,也仅仅是让你们对下,将田地租种给百姓的时候,要确保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百姓都能够留有足够自己一家人活命的粮食。朕将这个制度称之为‘佃户庄户口粮留足制’。
朕需要的是你们用你们藩王尊贵的身份,保护住手上的田地,并将这些宝贵的耕地留给真正需要的失地百姓耕种。而对上,你们作为藩王,拥有一万亩田地的免税特权,这已经是对大家的足够优待了。
超出一万亩范围的田地,就需要照常给朝廷缴税。我大明的税率也不高,各位虽然会有一些损失,但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为了各位的安危,希望大家可以将这部分利益渡让出去。
我跟各位好好说,还是希望各位能够听得进去,别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毕竟我手上的兵马比你们多很多。先前的宪宗、世宗、神宗皇帝等,都有将藩王废黜、贬为庶人的情况。
我当皇帝以来,跟你们好声好气地讲话,从来没有动过要废黜你们的想法,这并不是因为我做不到,或者是害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什么的,只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是一家人,先家法后国法,先讲道理再动手。
福王叔,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你在朝堂的名声一直都不好,你和我爹的关系大概也称不上好。不管从什么角度上来说,我都很适合拿你来开刀。这样,朝廷百官会很高兴,你封地上被你抢走田地的百姓也会很高兴。
如果我是你,肯定会想方设法改善自己的名声,这样皇帝要对你动手,都得掂量一下。
我也知道大家的庄田都有出现被侵占、庄田管理权被抢走的情况。我在刚刚登基的时候,就让你们尝试恢复自己的藩王卫队了。
可是直到今天,你们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动作,是长久的安逸生活磨平了你们的血性了吗,如果有自己的卫队在手,还会害怕被地方上的官吏欺负吗?!
我现在在这里明确地要求你们,拿出王府的钱财招兵买马,恢复藩王三率。朕允许你们每个人拥兵三千,当然,需要你们自己筹措军饷、自给自足。当然,超出三千也是不行的,我铁定会派兵来收拾你。
给你们兵权,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比如派兵去各地庄田收租。但你们要是做了什么欺男霸女、殴打或残害朝廷官员的事情,朕也绝不会姑息。
地方官员保有弹劾你的权利,同时,你们身为藩王,拥有监察封地州府官员的义务,你们也可以上书弹劾地方官员。
被弹劾的时候,我允许你们上书自辩;如果涉及人命官司,朕允许你们赴京,和状告你的人当面自辩。朕并不会因为亲疏远近,就会偏袒任意一方。
如今勋贵不堪大用,重用太监,文官不喜欢,也不合适什么事都用太监。制衡之道,是历朝历代皇帝都会使用,却羞耻于往外说的。朕是第一次当皇帝,没有这样的禁忌!”
噗嗤!年轻的永和郡王忍不住笑场了,在场众藩都莞尔一笑,因为大明真他妈的有第二次当皇帝的皇帝啊!
朱由检跟着笑了笑,继续说道:“我们大明如今的问题很多,思想混乱,天灾人祸,动荡不安。
百姓们都过得很苦,当兵的也过得很苦,甚至是当官的也过得不舒坦。文官贪腐,是他们自己都承认的事情;党争内斗,又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光是贪腐,不足以导致我大明陷入到如今这样的境地,浪费才是最可怕的。为了掩盖他们几十两的贪污,他们或许会花掉几十上百万两的银子,用于一件看似正确的事情。
重修三大殿花费了几百万两,难道没有这几个房子,我们大明的朝廷就没有办法运转下去了吗?
我当然知道这是国家的颜面,但也得看是什么时候。彼时辽东局势危如累卵,努尔哈赤步步紧逼,就连京师都维持了长期的戒严,这种时候,难道是应该修筑三大殿的时候吗?就不能等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再做这些?!
我哥哥喜好做木工活,不甚爱好女色,对于华美的衣服、珍贵的器皿也没有太大的追求。
他驾崩之前,明明没有对自己的墓葬提出过特别的要求,死后可以学习汉文帝这样的古之贤君的做法,薄葬之。但为何朝廷百官要坚持修建一座豪华的、符合规制的帝陵呢?难道皇帝的威严,要到死后才能够显现吗?!
我的想法或许有些离经叛道,不是世人可以完全认可和理解的,但我所希望的,也只是能够让我们这个民族得以顺利延续而已。
这天下,哪里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不过是太祖他老人家重塑华夏的恩泽,所以天下人愿意让太祖的子孙后代来做大明的皇帝,同时避免因为争论谁应该当皇帝而引发战乱罢了。
但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百姓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百姓忍耐不住的时候,就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到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皇帝和藩王呢?!
文官是科举出来的,但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文官,未必会尽心尽力为百姓着想;勋贵武将,要么是先辈余泽,要么是凭借自己的军功,真刀真枪杀上来的,但他们也未必会对手下的普通士兵很好。
我大明的皇帝,有好的,有没那么好的;藩王有贤王,也有猪狗不如的玩意,这些不是什么不能说的,就像百姓有良善的,也有奸滑的。
这天下的弊病很多,但大家都习惯遮遮掩掩的,不敢挑明了说。实际上,将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又会有多大害处呢?人不是完美的,会有做错的时候;朝廷也好,皇帝也好,也不总是对的。做错了嘛,就去改正嘛!
这天下的钱粮是有数的,大家都想拿,大家都有私心,这也能够理解,但再怎么样,也得给百姓留下一条活路啊。
士绅的危害我是清楚的,你们这些藩王祸害地方我也是知道的,甚至皇帝铺张浪费、造成国用大匮的情况我都了解,但这样的情况,现在应该改变了。
我作为皇帝,为了大明,宫里面能卖的都卖掉了,如果不是我这百二十斤肉不值钱,我都要考虑一下了。庙堂高坐十六帝,大明像我这般俭朴的皇帝,不说后无来者,也绝对算是前无古人了,朕已经做到了以身作则,不相信的你们进宫里亲自看!
以后的每年也是现在这个时候吧,我大明的藩王都带至少二百个不超过七百的护卫到京师开会,现在是北京,以后可能会去南京,大家吃吃饭,聊聊天,顺便让我检阅你们的藩王卫队,如果被地方官欺负了,有委屈就说,朕给你们找场子。
不管再怎么说,我们也算是一家人,就应该相互扶持,巩固我大明的江山,而不是相互提防!做藩王也得有点精神追求,只要我大明还没有被蛮夷覆灭,史书是必然会将你们记载上去的,你也总得要点脸吧?!
作为大明的藩王,不说非要成为百姓爱戴,士林称颂的贤王,至少也别那么招人恨,要么像朱宪那样被仆妇毒死,更有甚者,身宽体胖被拉到街上像董卓一样被点天灯,丢到釜里跟鹿炖成福禄宴。”
最后,朱由检叉着腰表示:“朕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些了,谁赞成,谁反对?!”
谁他妈的敢反对啊,福王被diss最多,他胖脸颜色都紫了,但他也不敢叽叽歪歪,因为现在周王府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几千兵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朱肃溱造反被逮住了呢!
朱由检见朱常洵口服面不服的样子,真觉得这厮不知好歹,明明是在救他好伐!
“福王,你母亲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你最好抓紧时间去京师看看她。”朱由检轻声道。
朱常洵闻言,微微动容!其实郑贵妃应该在崇祯三年就挂了的,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偏差,让老太太活到了现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