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分钱(大章)

    镇政府位于万安镇的中心,门前种着一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杈投影映在青砖围墙上。李哲领着白云笙走进镇政府大院,门卫室里戴着前进帽的老头探头问:“小伙子,找谁啊?”

    “我们找陈镇长。”李哲掏出一盒中华烟,递给对方一支。

    门卫老头打量着李哲两人,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衣着光鲜,看着就不像是普通人,顺手接过李哲递来的中华烟,别在耳朵后面:“进去吧,陈镇长在二楼。”

    “谢谢,大爷。”李哲客气了一句,领着白云笙往院里走。院子里的梧桐树还没抽芽,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墙角堆着几捆待分发的稻种,麻袋上印着的“春耕备耕”字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两人上了二楼,李哲瞅见镇长办公室在东头,随口问:“白导,剧本带着呢?”

    “我办事,您放心。”白云笙拍了拍随身的蓝色背包。

    走到镇长办公室门口,李哲轻轻敲了敲褪色的木门:“咚咚。”

    “进来!”办公室里传来爽朗的应答。

    推门而入时,一股淡淡的煤烟味飘了出来,靠窗的煤炉正烧得旺,铁皮烟囱顺着墙角伸到窗外。原本正趴在桌子上看报表的陈镇长抬起头,起身说道:“是李哲啊,快进来坐。”

    李哲和陈镇长握握手,介绍道:“陈镇长,这位是京城电视台的白导演。”

    “京城电视台的?”陈镇长先是有些诧异,随后更加热情:“白导,快坐,坐在火炉边上暖和暖和。”他往煤炉里添了块蜂窝煤,火苗“腾”地窜起来,屋里又添了几分暖意。

    李哲坐在沙发上说道:“陈镇长,我请白导来是想拍摄一部关于大棚题材的宣传影片。

    影片不进入影院,就是在周围几个村子露天播放,主要目的就是向村民宣传蔬菜大棚。让村民们通过电影了解到蔬菜大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娱乐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作用。

    您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陈镇长拎着暖壶倒了两缸子茶水:“要不说你们年轻人的脑子活泛呢,这电影一拍,可比咱们开十次会都管用。电影什么时候拍摄,准备得咋样了?”

    “目前还在准备阶段,准备六七月份开始拍摄。”李哲扭头看了一眼白云笙:“白导,把剧本拿出来请陈镇长把把关。”

    白云笙打开蓝色背包,从里面拿出一沓子文件递过去:“陈镇长,这剧本是我写的,还请您指正。”

    “好好。”陈镇长双手接过文件,隐隐能闻到淡淡的香味。他之前也一直打量着这位“白导”,虽说年纪不大,但他并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这红色羽绒服、蓝色小背包、身上比女人还香,要说他不是搞艺术的,打死陈镇长都不信。

    陈镇长翻开剧本,标题是《大棚爱情故事》,手指点着纸页一行行看,微微点头:“不错,剧本写得很真实,都是咱村里的场景和故事,乡亲们指定爱看。”

    可翻到女大学生和种植户因为一起种大棚产生感情的段落,陈镇长的手指顿住了。尤其是看到两人在月下大棚旁谈心的剧情,他眉头拧了起来,抬头看向白云笙:“白导演,这谈恋爱的戏份……会不会太扎眼?咱农村人保守,要是演得太过火,怕村民们说闲话。”

    白云笙闻言笑了,推了推眼镜说:“陈镇长您放心。爱情不一定非得是亲嘴拥抱,有时候一个眼神交汇,一次不经意的握手,反而更动人。”

    他拿起笔在剧本上画了个圈,“您看这里,两人一起种植出越冬黄瓜,成功时相视一笑,这不比啥都有力量?”

    陈镇长琢磨着点了点头,合上了剧本:“行!你们这说法在理。剧本我留下,下午就安排人往区文化局递申请,审批和拍摄资格的事,我来盯着!”

    李哲眼睛一亮,连忙追问:“陈镇长,还有个事想麻烦您。咱能不能从文化局租些摄影器材?比如摄影机、灯光这些,咱自己买实在吃不消。”

    “这有啥难的?”陈镇长往椅背上一靠,手指敲着桌面,“区文化局的刘副局长,以前是咱万安镇的副镇长,跟我搭过班子!器材的事包在我身上,保证给你们协调得妥妥帖帖。”

    “嘿,太感谢您了。”李哲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中午,李哲在镇东头的小饭馆订了包间,设宴感谢陈镇长。

    聚餐的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哲、白云笙、金百万、陈镇长、孙主任、谢厂长。众人说说笑笑,推杯换盏,关系又近了一步……

    饭后,陈镇长和孙主任先走了。谢厂长则留在后面,像是有话要说。“李老板、金老板,我们厂离这不远,去我们厂坐会吧。”

    李哲笑着问:“谢厂长,听说你们厂已经开工了?”

    谢厂长露出一抹苦笑:“托您的福,前两天将拖欠工人的工资还了一部分,厂里的工人就自发地打扫卫生、保养机器,这复工的热情比我都高。不过,事情没像想的那么容易,我们厂还积压了一批罐头,我和厂长商量组织些员工去外地推销罐头,等销路打开了,复工的事才能正式提上日程。”

    李哲道:“谢厂长,我们要的那 3吨西红柿罐头封装好了吗?明天下午,我派卡车过来装货。”

    “都准备好了,明天下午我亲自去厂里盯着装货。”

    “麻烦您了。”

    “应该的。”谢厂长握住李哲的手:“李老板,我们厂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罐头,也可以成本价给您,您不再考虑一下?”

    “我们暂时不需要其他蔬菜罐头。”李哲做生意肯定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这次同样是收购 20吨的罐头,在没有酸黄瓜罐头和青刀豆罐头的情况下,番茄罐头的利润较高,也是优先收购的,奈何,万安镇罐头厂就只剩 3吨的番茄罐头了。

    他们虽然也有黄桃罐头,但价格比延庆罐头厂高,不划算。金百万又从其他罐头厂订购了一些番茄罐头。

    双方又聊了一会,李哲两人告辞离开了。

    谢厂长站在原地目送两人离去,他对于这两人是打心眼里感激,如果不是他们购买了厂里的罐头,别说复工有望,工人的工资都还不上,甚至他可能已经被工人堵门了。

    ……

    3月 12日。

    十几辆卡车开进了外贸公司的中转仓库,其中领头的一辆正是李哲用来拉菜的轻卡,也是所有卡车中吨位最小的。这十几辆卡车只有四辆装了罐头,其他的都是来拉木材的。

    李哲已经和几个合伙人商量好了,这一次的货款都用来购买木头,桦木加松木总共加起来有二百多立方。这一次沈亚楠没有来,是李哲和外贸公司的吴经理交接的。

    交付的罐头依旧是二十吨,其中青刀豆 4吨,黄桃罐头 6吨,番茄罐头 10吨,其中 3吨是从万安镇罐头厂购置的,剩下的七吨都是金百万从其他厂家收购的。

    外贸公司给的罐头收购金额是 98000元。另外,李哲上次买完车和农资后,还结余了 2160元,将这十万元的收购款都用于购买木材,而后再转卖给两家木材公司。

    先装了五车木材,金百万和洪三押车运往世纪京洲家具公司,世纪京洲购置的木材都是松木,价格相对要低一些。

    等后续的七车木材装好后,李哲和吴经理告别,将木材运往亿佳尚品家具公司,这家公司松木和桦木各买了一半。

    到了亿佳尚品公司后,李哲受到了热情招待,副厂长韩跃红亲自到厂门口迎接。“李老板,可算把您盼来了。”韩跃红看着一车车圆滚滚的木材,眼中透着喜色。

    李哲领着韩跃红到了后车厢:“韩厂长,您检查检查,看看这木料是否合用?”

    韩跃红经验丰富,只是瞅了一眼,心里就大概有数了,欣喜之余又暗道一声可惜,李哲只肯收现金,如果可以只交付一部分定金,她还想再多订一批货。

    这样的好木材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的。

    “李老板,您要的那批家具我亲自检验过,没有任何瑕疵。明天上午装车,下午就能给您送到家,我已经吩咐过工人,让他们帮着您把家具安置妥当。”

    “谢谢。让您费心了。”

    “应该的。”韩跃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李老板,外边天冷。您去我办公室等会儿吧。”

    韩跃红对着厂里的员工吩咐了几声,让他们负责验货卸车。自己则带着李哲去了办公室。

    她泡了一壶茶水,给李哲倒上茶水,然后开始算账。桦木加上松木,总共的价格是 69251元。扣除家具费用 3721元,还剩下 65530元。

    四十分钟后,卡车上的木材卸完了,李哲告辞离开。

    韩跃红邀请道:“李老板,我让厂里的师傅安排几道特色菜,晚上咱们一起喝几杯。我们厂里的几位股东都想跟您认识认识。”

    李哲看了一眼手表,才下午三点多钟:“韩厂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一会还有一些生意上的事要处理,下次吧。”他包里装着几万块钱,哪能踏踏实实的吃饭?又怎么可能喝酒?

    “既然您今天有事,那我就不强留您了,不过下次您再来了,说什么也得吃了饭再走。”

    “一定。”两人客套了几句,李哲坐上开车离开了。

    ……

    傍晚七点。

    蜀香居二楼包间里,李哲、洪三、金百万三人抽着烟、喝着茶,餐桌上摆放着一盘水果和一盘零食。

    李哲拿起旁边的公文包,打开后拿着一沓子钞票,说道:“亿佳尚品总共七车木材收款 69251元。我买家具抵扣了 3721元,还剩下 65530元。”

    金百万也打开随身的黑色皮包,从里面拿出四沓子钞票:“世纪京洲五车木材收款 36750元,都在这。”

    李哲说道:“既然已经回款,我和二姐商量了一下,先将这两次倒卖罐头的账理清,把利润分了。”

    见两人都没有意见,李哲翻开黑色笔记本:“首先算算投资的成本,第一批罐头的成本是七万三千元。

    第二批 4吨青刀豆罐头出厂价 16000元;10吨番茄罐头出厂价 34000元;6吨黄桃罐头出厂价 22800元;再加上额外的经费 200元。第二批罐头的成本是 72800元。

    另外还有木料的运输费 300元。扣除这些成本,咱们再分钱。”

    李哲敲着计算器,说道:“之前咱们投资的六万已经作为定金支付了,还需要再额外支付 86100元。也就是说,咱们的纯利润是 19901元。”

    洪三微微蹙眉,他记得第一次倒卖罐头的利润是两万六千多块钱,这一次除了倒卖罐头,还加上了倒卖木材的利润,总共才 19901元,这利润缩水有些太快了。“李老弟,这卖木材咱们的盈利是多少?”

    “扣除运输费,纯利润也就六千多块钱吧。”李哲解释道:“木材生意的利润并不高,咱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快速套现。”

    在李哲看来,拿到手里的钱才是自己的。快速回笼资金,也能继续收购下一批罐头倒卖给外贸公司。

    洪三分析道:“总利润一万九千多减去木材赚的六千多,罐头的利润是一万三千多。咱们第二批罐头的纯利润比第一批罐头缩水了一半。”

    金百万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利润最高的酸黄瓜罐头没货,青刀豆罐头缺货,差不少呢。”

    洪三点点头:“是啊。”

    李哲数出了 1326元递给洪三:“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之所以缺少这两种蔬菜罐头,是因为国内食用的少,即便有种植的,也是对口种植。所以,我准备自己种植一批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

    “这个主意好啊。”洪三笑了,这不就是李哲的老本行嘛。随即他又想到:“您种出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准备怎么加工成罐头?”

    李哲又数出 1326元递给金百万:“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两位有什么看法?”

    洪三吃了一块苹果,缓缓地答道:“最近一段时间,我跑了不少罐头厂,发现因为罐头市场不景气,除了一些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国营老字号罐头厂,很多罐头厂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乡镇的罐头厂出现了库存积压的情况,还有少数罐头厂面临倒闭。”

    洪三搓搓手:“我在想,如果咱们的外贸订单稳定,能不能自己收购一家罐头厂生产罐头,这样咱们可以生产自己需要的罐头,将利益最大化。”

    金百万想了想,觉得想法不错,但又有些不对劲——只是一时间又想不出该如何表达,他瞅见桌子上的餐盘,猛然间想清了其中的关键。

    “我吃饺子爱沾醋,但为了一盘醋去包饺子,那就有些不合适了。”金百万渐渐捋清了思路,继续说:

    “咱们现在做的倒卖罐头的生意,虽说利润变低,但回笼资金快;如果咱们去收购一家罐头厂,那就成本太高了,风险也会比较大。”

    洪三接过话茬:“金老弟,我理解你的担忧。

    这一点正是我要说的,现在有些罐头厂濒临倒闭,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要咱们能盘活罐头厂给工人们一份工作,收购价不会太高。

    咱们可以去和当地政府谈,没准还能拿到一些政策扶持,我觉得有搞头。”

    金百万对这方面还真不太了解,摸摸下巴:“这能行吗?”

    洪三望着李哲:“李老弟,你觉得呢?”

    作为后世人,李哲知道洪三的这个方法可行,但隐患太大。

    罐头厂不挣钱还好,真要挣钱了,以后指不定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可不挣钱又何必收购它?

    李哲答道:“这几年国内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变,现在宽松的政策,以后没准会收紧,现在看似合理的事,以后没准会触犯法律。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咱们收购了罐头厂,罐头厂在咱们的经营下赚钱了,那些工人会怎么想?以前那些工厂的领导会怎么想?会不会鼓动工人告状索要罐头厂的产权?”

    李哲面色严肃道:“甚至,他们会不会索要咱们经营期间的盈利?”

    洪三露出后怕的神色,带着颤音:“不……不会吧。”

    李哲面色和缓笑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存在,咱们就没必要冒险。”

    金百万点点头,李哲的一番话,让他一下子通透了。但洪三刚才的提议,也确实挺吸引人……

    猛然间,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李老弟,你说咱们能不能租个罐头厂搞加工?”

    李哲感觉这个想法挺有意思:“金哥,你仔细说说,怎么个租法?”

    金百万组织了一下语言,答道:“咱就说万安镇的罐头厂吧,也是积压库存,资金周转不开,即便咱们买了它的罐头,厂里有了一部分资金,但它的罐头卖不出去,依旧没办法复工。

    这罐头厂闲着也是闲着,咱就把它租过来,临时雇佣一些工人,生产咱们自己的罐头。这主意咋样?”

    听了金百万的话,李哲没有回答,因为脑子里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代加工。

    自己可以种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番茄,可以交给万安镇罐头厂代加工,这样的成本也不会太高。但金百万的提议,也挺有意思。租赁费用不会太高,也不用承担额外的风险。

    李哲仔细琢磨了一番,若是短期单一订单,代加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果苏联订单长期稳定,那租赁模式的交货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更稳定,更能保证业务的长久。

    李哲决定跟二姐商量一下,探探她的口风,毕竟,苏联订单还得靠她的路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