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解约

    大营村的雨还没停,只是比昨夜的瓢泼小了些,淅淅沥沥砸在地上。

    村口那棵老槐树被刮断了半根枝桠,断枝横在泥水里,几片残叶泡得发皱;

    村西头的电线杆歪了,电线耷拉着贴在水面上,有人远远围着不敢靠近;

    田埂被冲开了口子,黄澄澄的泥水顺着口子往低处淌,地里的玉米苗歪倒一片,看着让人心疼。

    李家二层小楼的一楼大厅里,老李扒着窗户往外看——院子里积了半尺深的水,砖缝里冒起小水泡,墙角的花盆被冲得翻了个。

    他脸上愁云密布,转头对李振国说:“没想到昨晚雨这么大,地里的庄稼怕是要糟了。”

    “可不是嘛!”李振国也皱着眉,手指敲了敲窗台,“昨晚那风呼呼的,我隔着窗户都听见树晃的动静,还以为要把房子掀了。

    现在雨虽小了,路上积水没减,想去罐头厂都去不了。”

    “爹,二叔,你们俩研究啥呢?”李哲打着哈欠从房间出来,眼角还带着困意。

    老李回头看他:“今年雨水邪乎,下了一晚上没停,家里都停电了。”他忽然想起什么,又追问,“对了,你往酒店送菜的生意没耽搁吧?”

    “放心,耽误不了。”李哲揉了揉脸,“梁师傅从新发地拉菜,直接送酒店,离咱这儿远着呢,不受这边雨影响。”

    老李这才松了口气,笑着点了点他:“难怪你小子昨晚睡得死沉,我一晚上没踏实,起来看了好几回。”

    正说着,李哲忽然竖起耳朵:“是不是有人叫门?”

    “我早上出去过一趟,门没锁,就虚掩着。”老李话音刚落,就见一个人影顶着尿素袋子从院外跑进来,裤脚全湿了,沾着泥点。

    李哲走到门口一看,是堂侄李志强:“强子,出啥事了?”

    李志强摘下尿素袋子,头发往下滴水,声音带着急:“叔,大棚地基灌水了,都半米深了!”

    李哲倒不慌——大棚周边早堆高了土,半米深说明没倒灌,要是倒灌,水早跟地面齐平了。他伸手把人往屋里拽:“快进来躲雨,水淹了正常,等雨停了用抽水机抽干就行。”

    “叔,俺不进去了,脚上全是泥,别弄脏你家地板。”李志强往后缩了缩。

    “没事!”老李摆着手,“下雨天踩泥不是常事?回头擦了就好,快进来!”

    “诶。”李志强刚迈进门,院外又传来呼喊声,赵铁柱顶着塑料布跑了进来,裤腿卷到膝盖,腿上全是泥:“哥,大伯!”

    “柱子,咋了?”李哲迎上去。

    赵铁柱喘着气,声音带着急:“哥,你家老宅被大雨冲塌了!”

    “啥?!”老李猛地站起来,几步冲到门口,抓住赵铁柱的胳膊:“柱子,你说啥塌了?”

    “老宅房子塌了,地面还漏了个大洞!”赵铁柱比划着,“我刚从那边过,瞅着院墙塌了大半,房子也垮了。”

    老李一听,啥也顾不上了,拔腿就往外跑。

    “他爹,你别急!披上雨披再走!”王秀英从屋里翻出几件雨披递给李哲。

    李振国赶忙追上老李:“哥,塌就塌了,反正也没人住,不差这一会儿,淋感冒了咋整?”

    “不行,我得去瞅瞅!”老李脚步没停,声音里带着慌——那三间土坯房是他住了半辈子的地方,就算搬了新房,也放不下。

    李哲拎着雨披追上来,给老李披上:“走,咱一块去看看。”

    一行人往老宅走,路上积水没到脚踝,踩下去“咕叽”响。老李年纪最大,却走得最快,李哲没拦着——四十来岁的人,掰腕子比他力气还大,稳当着呢。

    到了老宅门口,几人都愣了:土坯院墙塌了大半,土坯砖混着泥巴堆在墙边,院子地面裂了道深沟,积水顺着沟往塌了的房子里流。

    那三间土坯房全垮了,房梁断成两截,糊墙的泥巴泡成了浆,露出里面的麦秸秆,堂屋的橱柜被压在下面,只露个边角,看着一片狼藉。

    “娘嘞,咋成这样了……”老李吓了一跳,双腿一软,差点坐在泥水里。

    李哲赶紧扶住他,能感觉到父亲的手在抖。

    李振国也看出不对劲,凑过来问:“哥,你咋了?”

    “没事。”老李摆摆手,眼睛瞪得溜圆,脸上满是后怕——他不敢想,要是没盖新房,一家人还住这儿,昨晚这雨,后果不堪设想。

    以前他总觉得儿子盖新房急了,现在才明白,儿子眼光比他长远多了。

    李哲踩着泥泞走到房子近前,蹲下来看了看:“咱家老宅下面有地道,估计是雨水倒灌,把地基泡软了,才把房子冲塌的。”

    “没错,这下面是有地道。”李振国也凑过来,“早年家家户户都挖过,不过我记得这地道早填了啊?”

    “估计当时没夯实。”李哲站起身,往后退了两步,“回头食堂建好了,我找人把老宅重新盖起来。”虽说他和叔叔换了宅基地,现在老宅归李振国,但也不能让人家住塌了的房子。

    李振国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就我一个人,没必要盖新房,太浪费了。”

    “盖不盖先不说。”李哲后退了几步,“回头先让人把塌了的房子清了,把地道填平,地面一定要夯实,别再出问题。”

    雨还没停,没法施工,几人又站在雨里聊了几句,就各自散了。

    李哲淋了雨,没直接回家,先去了村委会。

    四季青公司的化肥、农药、草帘子和棚膜都存在这儿,得看看有没有事。

    村委会地势高,房子和仓库都离地五十公分,推开门一看,里面干干爽爽的,物资堆得整整齐齐,没沾着一点水。

    李哲放了心,又往李家大棚去。

    村北的土路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路旁歪着根电线杆,电线泡在水里,几人绕着走了远路。

    二十几个大棚的地基都灌了水,但菜已经摘完了,农具也收在大棚前的储藏室里,没受啥影响。

    之后他又去了食堂工地——工地比周边高近一米,一半屋顶已经搭了水泥板,建材都堆在水泥顶下,雨根本淋不着。

    查完这些,李哲心里彻底踏实了,往家走的路上,碰到不少村民,都扛着铁锹、锄头往地里去,脸上挂着愁。

    有的地块地势低,全被淹了,玉米苗泡在水里,叶子已经发黄。

    有人蹲在田埂上叹气,抱怨老天爷不长眼;还有妇人捂着嘴低声哭,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打水漂了。

    李哲看着这场景,忍不住叹气,农民过日子,真是靠天吃饭,太不容易了。

    午后的雨势渐渐收了,只剩下零星雨丝飘着,空气里满是泥土和青草的湿味。

    大营村的大喇叭突然响了,村支书王铁头的声音带着沙哑:““各家各户注意了!青壮年都到村委会门口集合,先修电路、清路面!老人妇女在家拾掇拾掇,家里房子受了损的也别慌,咱邻里互助搭把手!”

    王铁头带着人先到了村西头,路边歪倒的水泥杆泡在泥水里,电线耷拉着,他让人用绳子圈出危险区,又喊来几个壮实的村民:“来,搭把手拽正了!”

    电工蹲在一旁,等杆子扶稳了,立马爬上去重新接线路;还有人从村委会运来了木材,临时替换断了的木杆,忙得热火朝天。

    李哲这边也没闲着,带着赵铁柱、李志强几个清理路面。

    大风吹断了碗口粗的榆树枝杈,横在路中间,连拉农具的车都过不去。

    李哲踩着泥泞的地面,“哥几个,搭把手,把枝杈挪到路边。”

    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也凑过来,兄弟俩力气大,一人攥着枝桠的一头,在李哲的指挥下将断枝抬到了路边。

    众人一路走,一路吆喝着干活,路上很快热闹起来。

    另一边,村干部们领着人去了低洼的田地。

    玉米苗刚长到膝盖高,被雨水淹得蔫头耷脑,叶子上裹着厚厚的淤泥。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有人拿着锄头挖排水沟,“十字形”的沟刚挖开,浑浊的泥水就顺着沟往田外淌;

    排水后又赶紧冲掉苗株上的淤泥,扶正倒伏的玉米,断了茎秆的就直接拔了,省的消耗养分。后续还有松土、施肥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不过那就是农户自己的事了。

    傍晚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在王铁头的组织下,村里的电终于恢复了。

    灯光重新亮起的那一刻,不少村民都欢呼起来。

    可李哲却没歇着,他带着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还有王二麻子、林小虎等人,往自家的蔬菜大棚赶。

    半地下式的大棚地基里积了不少水,要是不及时抽出来,不光会影响土质,也会对大棚的墙体造成破坏。

    李哲让人将五台抽水机运出来,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虽是外乡人,却最卖力。

    五台抽水机一起发动,“嗡嗡”的抽水声震得人耳朵发鸣,浑浊的水顺着水管往外排。

    大家轮流守着抽水机,直到第二天傍晚,24座大棚的积水才总算抽完。

    晚饭在新修建的食堂吃,食堂虽还没建好,但顶棚搭了一半,也能遮风挡雨。

    李哲饿坏了,接过母亲递来的馒头和猪肉炖菜,大口大口地吃着。

    可饭还没吃完,就见一群人朝这边走过来,都是之前和四季青公司签了合作协议的种植户,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像是有心事。

    老李先看出不对劲,放下碗望着领头的种植户:“咋的了?出啥事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好一会儿,一个背有点驼、不到一米七的男子才开口:“振华,俺们就是想问问,你家大棚是不是全淹了?”

    老李认出了对方,是第三批合作的种植户赵大山,故作轻松道:“是淹了,不过俺家有五台抽水机,大棚里的水都抽完了。你们要是想借,过来报名,轮着用。”

    “不是借抽水机的事。”赵大山搓着手,“俺是怕,等俺们种上菜,再下这么大的雨,菜淹了可咋办?”

    “这你放心!”老李摆摆手,“过了七八月份,雨水就少了,到时候盖上棚膜、挖好排水沟,雨水进不来。”

    “那刮风呢?”旁边的王大脚突然插话,她脚大,嗓门也亮,“前两天大风把树都吹倒了,大棚膜不得掀了?到时候菜不还是遭殃?”

    她整天和一群老娘们在李家大棚外聊闲话,知道李家种大棚赚钱,就鼓动男人陈老蔫也签了种植户合作协议。

    但这场暴雨将她吓到了,幸好现在还没种大棚,否则风雨无情,大棚和棚里的菜苗都得遭灾,赔了钱算谁的?

    老李瞪了她一眼,见陈老蔫缩在后面不吭声,哼了一声:“农民靠天吃饭,老天爷要刮风下雨,俺也拦不住。你们到底啥意思,直说!”

    “种地赔了也就百八十块,大棚垮了,几千块贷款咋还?”赵大山终于说透了,“俺们就是怕赔本。”

    “俺懂了,你是不想种了?”老李点点头,“正好你家地基还没挖,甭干了,省得亏。”

    赵大山顿时语塞。

    老李又看向陈老蔫:“老蔫,你也不想干了?”

    “俺……”陈老蔫刚开口,王大脚就挡到他前面,陪着笑:“李大哥,俺们不是不想干,就是想问,要是遭了灾,四季青公司能补偿俺们不?”

    “补偿?”老李愣了一下,反问:“你们遭了灾,四季青公司凭啥给你们补偿?我们四季青公司的大棚地基还被水淹了呢?我们找谁要补偿?”

    老李越想越气,说道:“你家是第四批吧?正好还没挖大棚地基,那你家也别干了。”

    王大脚脸一下僵了。

    旁边的陈老蔫赶紧打圆场:“振华,俺们不是不想干,就是担心。二小子是公司老板,让他说几句呗!”

    李哲扫了一眼这些人,大概能猜到他们的想法:一方面想跟着自己种大棚挣钱,另一方面又怕大棚再遭灾、到时候赔钱。

    所以,希望四季青公司给他们兜底,给予灾后补偿。

    但四季青公司并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实力给他们兜底。何况,闹了天灾四季青公司一样有损失,而且损失远高于普通种植户,谁又给四季青公司兜底?

    李哲朗声说道:“我爹说得对,咱们签的是合作协议,自负盈亏,大棚遭了灾,我们四季青公司是没有补偿义务的,也没有能力给每个种植户补偿。”

    赵大山皱眉道:“二小子,你要是也这么说,那俺们大家伙还真得合计合计,这大棚要不要继续种了……”

    李哲扫视一眼赵大山身后的众人,正色道:“在场的各位都跟四季青签了协议,按理说要按合同办事,现在想毁约晚了。”

    这话一落地,种植户们都变了脸色,纷纷议论起来:

    “俺们虽然办贷款了,可贷款还没取出来。”

    “是啊,俺家大棚地基还没挖呢。”

    “咋的,俺们不想干了,你还逼俺们干?”一群种植户议论起来。

    李哲压了压手,继续说:“我知道大家伙被这场大雨吓坏了,担心种蔬菜大棚遭灾后会颗粒无收,到时不光赔了钱,还没办法偿还贷款。

    所以,我今天代表四季青公司可以破例一次,想要解除合约的人来我这报名,你们就不用继续履行合约了。”

    李哲又指着赵大山和陈老蔫,对赵铁柱说:“柱子,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明天签署解约合同,回头报给信用社。”

    “好的哥。”赵铁柱应道。

    一听这话,赵大年缩了缩脖子:“二小子,俺不是这意思……俺……”

    陈老蔫则看向一旁的王大脚。

    王大脚赶紧说:“俺们还没想好解约的事,得再考虑一下。”

    李哲没理会两人,伸出三个手指:“我给大家三天时间。想解约的赶紧来报名,等地基挖了,再想报名就晚了;三天后,就得按合同办事。”

    说着,李哲又对一旁的赵铁柱补充:“柱子,把这群人的名字都记下来,明天公司统一给他们办理解约。”

    人群中的孙强突然喊道:“李老弟,俺不要解约!俺家地基都挖好了,俺要跟着你建大棚!”

    一旁的王二麻子也连忙附和:“俺也是!俺要建大棚,俺不解约!”

    一旁的林小虎打趣道:“孙哥,王哥,你俩不解约,那你们来这干啥来了?难不成是帮着俺们建食堂来了?”

    王二麻子眼珠子一骨碌,顺着话头说:“没错!俺就是帮着来建食堂的!早点建好食堂,也能早点在食堂里培训种植技术,俺就是来帮忙的!”

    林小虎笑道:“哈哈……那你想要多少工钱?”

    王二麻子一咬牙,拍着胸脯说:“啥钱不钱的,俺不要钱,管饭就成!”

    林小虎也笑着应下:“王哥,那我可替公司谢谢您了!”

    李哲看着王二麻子,笑着问:“王哥,你家的大棚地基存水了吗?”

    王二麻子如实答道:“存水了,得有三四十公分深。”

    李哲随即对一旁的郭家兄弟说:“郭大哥,一会把咱的抽水机借王哥用一台。”

    “好嘞!”郭家兄弟应了一声,转身就去食堂搬抽水机了。

    孙强一看还有这好事,赶忙凑上前说:“李老弟,等俺家地基里的存水排完了,俺也来帮着建食堂,不要钱!”

    李哲点头应道:“孙哥,大棚地基的存水得及时排空,您要是需要抽水机,直接说就行。”

    孙强立马接话,顺着台阶下:“用!用!用!我过来其实就是想借抽水机的!”

    李哲见状,对着众人高声说:“大家伙别在这堵着了!想解除合约的,找柱子报名;想要借抽水机的,找小虎报名……”

    他这话一出口,人群顿时就分化了。

    第一批和第二批种植户里,有不少人已经挖好了地基,他们本就是坚定要跟着李哲种大棚的,这会儿都纷纷跑去林小虎那里报名借抽水机。

    只有零星几个种植户,犹犹豫豫的看着赵大山和王大脚;剩下的种植户,则站在一旁观望。

    人都有逆反心理:这时候李哲越是不肯解约,种植户越会担心里面有猫腻,反而会有更多人想解约;

    可李哲大大方方地同意解约,这些围观的人反倒退缩了,开始琢磨自己的选择。

    等人群稍微安静些,李哲又对着观望的种植户说:“关于灾后补偿的事,我之前已经跟陈镇长提过了,陈镇长也在帮咱们向政府申请灾后补贴。

    不过,这个政策能不能落实,还需要咱们大家一起努力,后续我会一直跟进这事。

    大家要是还有别的事,现在可以跟我说;没事的话,就先散了吧。”

    话音刚落,赵兵就在人群中带头喊道:“李老弟,俺要报名帮着修建食堂!不要钱,管饭就成!早点把食堂修好,也能早点开始培训!”

    其他种植户在赵兵的带动下,也纷纷跟着报名,原本有些沉闷的氛围,顿时热闹了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不错,请把《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