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青州大招贤

    “入选者虽无即刻官身,却能入青州府的治事堂当差,协同处理政务,积累经验。治事堂会按’主事’’协办’’见习’分等发放月银,最低的见习岗每月都有二两纹银,主事岗更是能拿到五两!将来府衙有缺,不仅优先补任,这些当差的年限还能折算成资历,等同于吏员考绩!这等既能学本事、又能得银钱,还能铺就仕途的机会,实属难得啊!”

    “每月二两纹银?”

    这话一出,有人惊讶了一声。

    这个信息可是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

    雅间里四五个寒门学子,皆是饱读诗书却家境困窘,既无钱财打点关节,又无人脉举荐科举,空有一身学问却只能困守书斋,有的甚至要靠典当衣物、帮工度日。

    此刻听许文提及月银,都悄悄抬眼看向告示。

    赵生说道:“若真能进治事堂当差,每月拿二两银子,就算暂时没官身,也比在家空等科举强啊!我前几日帮县衙抄录文书,听户房的吏员说,现在青州府缺人手,真能写出好策论,不仅能拿月银,说不定还能被秦同知看中,将来未必没有出头之日。”

    “说得轻巧!”周举人身边的学子反驳道,“每月几两银子就把你们收买了?我等读书人当以圣贤为志,岂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屈身去做那无品无级的差事?传出去,岂不是要被同道耻笑?”

    “可若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圣贤之志?”

    许文立刻回怼,“诸位也都听说那饿秀才的事了吧?苦读三十年,最后却因没钱买粮,活活饿死于破庙之中。难道非要守着正途的虚名饿死,才算不辱没读书人身份?青州府设这月银,本就是体恤寒门学子,让我们能安心做事,何错之有?”

    周举人见有几人眼神闪烁,显然是被银钱说动了心,气得猛地一拍桌子:“竖子不足与谋!我等读书人当守科举正途,岂能为了这点银钱和捷径,自降身份去掺和俗务?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罢了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罢,他站起身,袍袖一拂,带着三个心腹离开了雅间。

    雅间里安静了片刻。

    “坏了……”

    一个穿灰布长衫的学子嘀咕道,“周兄这说走就走,今日这桌酒钱和菜钱,谁来结啊?”

    这话一出,剩下的人顿时面面相觑。

    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钱袋,有人满脸窘迫。

    “要不……咱们凑一凑?”有人试探着开口。

    “也只能如此了……”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摸出身上仅有的碎银和铜板,凑到桌中央。

    堆了半天,终于凑齐了二两多银子。

    许文叹了口气:“今日许某,便要为这银钱折腰了。”

    “许兄……”旁边的人愣了愣。

    “许某父亲早逝,母亲靠着纺线度日,每每想到苦读一生诗书,却还要老母接济,许某……深感不安啊!”许文苦笑一声,“看告示上写的,治事堂见习岗每月二两银,若是能选上,家中困顿便能解决。许某想明白了,圣贤风骨固然重要,可若连家人都养不起,空守着那虚名又有何用?”

    “许兄说得是!”赵生点点头,“我等此时的窘迫,不就是因为空有学问却赚不来银钱?周举人说我们丢脸面,可他出身富裕,哪里懂我们寒门学子的难处?若能进治事堂当差,既能学治理之法,又能挣银钱养家,就算被人说折腰,我也认了!”

    “对!我也报名!”

    一名学子赞同道,“我学了五年算学,定能在’赋税统计’上写出好策论!”

    “算我一个!!”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刚才的犹豫瞬间消散。

    许文看着大家,笑着将告示重新铺开:“既然如此,咱们便一起琢磨策论!与其在这里愁账钱,不如好好准备,靠自己的学问挣银钱,那才叫真正的扬眉吐气!”

    “说得好!”赵生率先响应,伸手就去端桌上的茶杯,“我等以茶代酒,敬许兄一句’靠学问挣银钱’!”

    “哎呀,茶喝光了!”

    “小二——添茶!”

    “莫喊莫喊!这茶是方才周举人点的,要是再添,肯定要另外算钱!”

    “对对对,是我考虑不周了。”

    雅间里静了一瞬,许文笑着打圆场:“嗨,没茶怕什么?咱们读书人讲究的是心意!我等便以空杯代酒,也算表了这份同进同退的心意!”

    “好主意!”众人纷纷举起桌上的空茶杯。

    “来,空杯代酒!”

    “敬你我同进同退!”

    “干杯!”

    ……

    青州卫指挥使司。

    后院的小亭里,石桌上温着黄酒,两碟酱菜、一碟卤豆干摆得齐整。

    林川褪去铠甲,只穿件靛青短打,给对面端坐的秦同知斟满酒杯。

    “岳父,今日借这杯酒,想跟您讨教策论会选人的安置……”

    “哎呀贤婿,谈何讨教,多见外……”

    秦同知此时身心通畅,几杯酒下肚,早已有些飘然。

    眼下青州诸事顺遂,林川前些日子提出的“贤才策论会”想法,以他多年的为官经验,再加上对林川的了解,已经隐隐猜到了些什么,自然是二话不说,全力支持。

    林川说道:“我那封地辖着清平、英泽、津源三县,眼下最缺能办事的人手,我想把策论会挑出来的贤能安置过去,可这安置的门道,还得您点拨。”

    秦同知笑道:“此事倒也不难,贤婿你是县伯,按制领三县封地,虽无地方行政实权,却有’督理封地农桑、水利’的权责。只是这三县各有朝廷钦派的知县,要往里头安人,得按朝廷的规矩,不能硬来。”

    “正是这点犯难。”

    林川点点头,“津源倒还好,那知县是个做事的人,可清平、英泽两县,想必岳父也是知道的……我虽是县伯,也动不了他们的官职,可若有他们在,许多事情要往下推进,怕也是不容易……”

    “你担心这个啊……”

    秦同知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动不了官职,却能借勋贵封地旧制分他们的权。”

    “分权?”林川一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封疆悍卒不错,请把《封疆悍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封疆悍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