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怀瑾辩沈砚

    林川点点头,拍了拍周虎的肩膀。

    “你们都是鹰扬卫的老兵,懂操练、会作战,若是留在铁林谷,我不会让你们当杂役。但我这里有个规矩: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许欺压百姓。做得到吗?”

    “做得到!”周虎等人立刻应道。

    “好。”林川点头,“周虎,你暂时带着弟兄们在营中养伤,伤好后,我会派人对你们集中考核。”

    “考核?”周虎愣了愣,不明白什么意思。

    “对,考核。”

    林川说道,

    “你们熟悉西梁城一带的地形,如果通过考核,就编入斥候营,负责探查西边的敌情。没通过,就当普通战兵。至于饷银,按青州卫的规矩,斥候营每月二两银子,普通战兵一两五,管吃管住,若是作战有功,另有奖赏……若是伤重当不了兵,也有营生可做,保证饿不死。”

    周虎等人愣了愣,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鹰扬卫的饷银从未足额发过,更别说管吃管住还有奖赏。

    而且听林大人的意思,所有的弟兄他都会管!!!

    反应过来后,周虎当即就要跪下磕头。

    林川一把拦住他。

    “不用磕头。我留你们,不是因为可怜你们,而是因为我看到,你们一路互相搀扶,就算有人受那么重的伤,你们也没有抛下他们。战场上,能同生共死的弟兄,比什么都金贵。你们有这份情义,就配得上铁林谷的粮饷。先去营中养伤,等伤好了,若真想报答我,就在战场上多杀几个敌人,建功立业,这才是军人该有的样子。”

    周虎怔怔地看着林川,眼眶里的热流再也忍不住。

    他双手抱拳,大喊一声:“谢大人!”

    身后的弟兄们也纷纷红了眼。

    “谢大人!!”

    ……

    回到铁林谷议事厅。

    没多久,亲卫便来通报:津源知县沈砚求见。​

    看到沈砚,林川不由得吃了一惊。

    比起上回见面时的清瘦,此刻的沈砚更显落魄。

    身上那件青布官袍沾满了尘土与草屑,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腰间的革带也断了,用麻绳勉强绑着;最醒目的是他脚上的布鞋,鞋尖破了个大洞,露出两根沾着泥的脚趾头。​

    “沈知县,你这是怎么了?”林川诧异地问道。​

    沈砚拱手道:“回县伯,下官走得急,在路上跌了一跤,不妨事,不妨事。”​

    “你是走路来的?”林川愣了一下。

    津源到铁林谷足有八十里,快马都要一两个时辰,走路怕是得耗上大半天。​

    沈砚低下头:“是……是步行来的。”​

    林川皱起眉,转头看向身旁的南宫珏。

    南宫珏立刻会意,开口道:“沈知县,按朝廷规制,知县出行可配驿马或轿子,就算县府拮据,八十里路租一头毛驴也花不了几个钱,何至于这般折腾自己?”​

    “这……”沈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能省则省嘛……县府的银子要留着给百姓买种子,实在舍不得花在这些虚耗上。”​

    林川心中一叹:“怀瑾,安排一下,给沈知县挑一匹温顺的马,再配一辆轻便马车,费用我出。”​

    “是,大人。”怀瑾应声要退。​

    “县伯,万万不可!”

    沈砚连忙拦住他,“下官自幼读圣贤书,深知‘节用而爱人’的道理,岂能为一己之便动用您的私财?再说这也不合规矩……”​

    南宫珏打断他:“沈知县,你既说到’节用而爱人’,那应该知道此处的‘节用’,是戒奢糜、杜浪费,而非苛待自身、贻误公事。你为省几两租驴钱,徒步八十里山路,鞋破趾露,若是中途染了风寒,或是累倒在路上,津源县的事务谁来主持?”​

    沈砚听了一愣。

    南宫珏继续说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身为一县之主,当以勤政为要,而非以苦行博名。一辆马车,看似花费银钱,实则能让你往返铁林谷节省大半时日。这些时日,你能多勘察几处农田水利,多处理几件百姓纠纷,这才是’节用而爱人’的真义,岂是虚耗二字能概括的?”​

    “下官……”沈砚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南宫珏又道:“再说规矩。朝廷设驿马、许官员置车,本就是为了让地方官能高效理事。你硬要弃之便装,徒步奔波,看似守了节用的规矩,实则违了勤政的本心。林大人给你配马车,不是纵容奢靡,是让你能更好地为津源百姓做事。这其中的轻重,你该分得清。”​

    这番话引经据典,说得条理分明。

    沈砚脸上的局促渐渐褪去,若有所思。

    他沉默片刻,深深一揖:“南宫先生所言极是,是下官钻了牛角尖,忽略了勤政的根本。县伯的好意,下官……愧领了。”

    林川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说吧,这次急着赶来,又是哪里缺银子了?”​

    “哪里都缺啊!”

    沈砚下意识地接了一句,又赶紧改口,“不不不,县伯误会了,下官这次来,不是为了银子。”​

    “不为银子?那是为了什么?”林川有些意外。​

    沈砚挺直腰板,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一张泛黄的麻纸,画着简单的地形图。​

    “县伯,下官是为工坊而来。”

    沈砚说道,“下官知道您要在封地建工坊,恳请您……把冶铁工坊,建在津源县!”

    “哦?”林川和南宫珏对视一眼,笑道,“说说你的想法。”

    沈砚把地图铺在桌上,指着上面的一个位置道:“县伯,津源城西的黑水河畔,最适合建冶铁工坊。下官已带人踏遍三县,这处选址,连同具体的配合章程,都盘算好了。”

    “为何选在河边?”

    “回县伯,冶铁最缺三样东西:水、煤、路。”

    沈砚说道,“黑水河水流充沛,旱季不涸,工坊的冶铁淬火、工匠饮水,全有保障。此处选址三里外就是石炭窑,早年因运输不便废弃,只要修条土路,半天就能到工坊。而且黑水河直通青州漕运码头,锻好的铁器装船就能运走,不用二次转运。这三样占全了,工坊的根基就稳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封疆悍卒不错,请把《封疆悍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封疆悍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