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成龙的家里,沈叶劈头盖脸,狠狠的把于成龙说了一顿。
当然,这个说一顿并不是因为于成龙上书,而是因为快速通道总督府的选址。
随着直达通州的快速通道通车,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通过快速通道流通,光这方面就日进斗金,更不要说来来往往的行人了。
虽然普通老百姓还是更愿意走免费的路,但是对于达官贵人们来说,他们宁肯多花点银子,也要自己舒坦。
对他们来说,一丁点儿过路费算个屁,真的不必放在眼里。
没有分红,但是手里却有不少钱,这种情况下,偌大的总督衙门和学校挤在一起,这实在是让沈叶这个老板丢面子。
于是,他给于成龙讲了一番颜面的重要性之后,这才离开。
刚刚回到毓庆宫,留守的太监就来禀告,说王琰和翰林学士孔梅云求见。
王琰虽然此时只是一个侍郎,但是他做过太子的日讲官。
平日里他对太子多有支持,是忠心耿耿的太子门人。
对于这个王琰,沈叶心里很是欣赏。
不为别的,就为他的忠心。
至于翰林学士孔梅云,沈叶印象不深,却也知道他来头颇大。
即便是乾熙帝,对他都是颇为尊重。
这两个人突然到来,让沈叶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不过,人既然已经到了府上,也没有不见的道理。
把两个人请到书房之后,沈叶阻止了两个人的见礼。
互相寒暄一番之后,沈叶沉声的问道:“两位老师找我,不知有何见教。”
王衍和孔梅云飞快地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孔梅云道:“太子爷,最近,外边传言,摊丁入亩是您在推动。对于这种说法,我们是不相信的。”
“哦,两位大人为什么不相信?”沈叶平静的问道。
“因为太子爷您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王琰脸上笑容不变的说道。
王琰这种说法让沈叶的心中一动。他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王琰会这样说。
对于摊丁入亩他虽然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是他自己很清楚,他是支持摊丁入亩的。
“摊丁入亩和我有什么关系?”不想兜圈子的沈叶,沉声的问道。
孔梅云笑着说道:“太子爷,摊丁入亩怎么能和您没关系呢?摊丁入亩违反祖制,祖制不能动摇啊。”
孔梅云这话说得很客气,好像有点儿驴唇不对马嘴,但是稍微一揣摩,他的言外之意就出来了。
现行的丁银是祖制,嫡长子制继承也是祖制。
如果动摇了祖制,那么太子的位置也就摇摇欲坠。
对于孔梅云话语中的威胁之意,沈烨自然是听在了耳中。
不过,他心里很清楚,乾熙帝最终没有让太子即位,也就是没有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甚至在乾熙帝的眼中,所谓的嫡长子继承的祖制,就是对他皇权的一种威胁。
看着面带笑容的两人,沈叶心里的好感已经消失殆尽。
今天,他见识了为民请命,义不容辞之人。
此刻,也见到了拿着祖制说话,一副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却一肚子蝇营狗苟的家伙。
没心思再和这么两个老东西纠缠下去的沈叶,直接端起茶杯道:“两位还有其他事儿吗?”
端茶送客!
王琰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孔梅云的话惹得太子不高兴,刚准备说话弥补一下,就听孔梅云道:“太子爷,我们对您一向忠心耿耿。”
“祖制不可变一直是我们的坚持。”
“我们恳请太子爷为了祖制,为了苍生社稷,和我等一起上书,请陛下治罪年遐龄这个奸伪小人。”
让自己跟着上书。
让自己反对乾熙帝的决定!
孔梅云还真是敢想!
沈叶冷冷的道:“孔大人,如果本太子不上这个书呢?”
“太子爷,您这样的话,会让天下的忠臣感到心寒。”
“微臣觉得,您不会这样做的。”
孔梅云一直淡淡的笑着,神色显得无比的从容。
沈叶甚至有一种感觉,这个家伙好像是吃定了自己。
就在沈叶心中怒气迸发的时候,王琰突然道:“孔大人,你暂且在门外等我,我和太子爷说句话。”
孔梅云应该是和王琰商量好的,此时听到王琰如此说,他丝毫没有反对,径直冲着沈叶行了一礼,而后告辞离去。
沈叶对于王琰这种做法,倒也没有阻拦,他倒要看看王琰有什么话要和自己说。
“太子爷,祖制不可违这句话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您本人。”
王琰郑重的道:“您是嫡长子,嫡长子即位,天经地义。”
“而祖制一旦被打破,就会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风险。”
“毕竟,今日摊丁入亩,明日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说到这里,王琰恳切地道:“太子爷,现在不少人都看着您呢,还望太子爷三思啊!”
沈叶看着一副我都是为你考虑的王琰,淡淡的道:“王大人,我要是说不,是不是意味着,你们都要反对我呢?”
王琰没有说话,但是他的神色,却越加的凝重。
送走了王琰,沈叶就觉得无比的憋闷。
为了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尽管他心里也为年遐龄打抱不平,但他仍然选择了不吭声。
因为他觉得,有乾熙帝在,轮不到自己操心。
却没想到,自己都这般息事宁人了,居然还会被人给威胁到门上来了。
“我是不是太给他们脸了!”
沈叶看着空荡荡的书房,恼火道。
对于沈叶这种自言自语,自然是没有人回应的。
本来就因为今天去见于成龙而生出的郁郁之气,此时不觉又冲了上来。
“你们不是要我上书嘛,那我就给你们上一个得了!”
“还拿皇位威胁我,不知道老子就登不了基吗!”
心里这么想着,沈叶就拿起一个奏折写了起来。
《关于在现任大臣之中实行……》
就在沈叶写奏折的时候,乾熙帝正在烦躁的看着奏折。
厚厚的两摞奏折,基本上都是参奏年遐龄和于成龙的。
这里面于成龙少一点,年遐龄的多一些。
谁让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始作俑者呢。
让年遐龄顶缸的事情,乾熙帝也想过,但是他下定不了决心。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他把大锅甩得果断,黑锅甩得好看,小锅甩得划算,甩锅技术早就练就得炉火纯青了。
他之所以不想甩,是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在推动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他乾熙帝,不得已而为之地低头了。
他作为皇帝,怎么能够低头呢!
但是现在的情形,却让他觉得无比的难受。
就在他想要将一封请诛杀年遐龄的奏折扔在地上的时候,赵昌来到他的身边,奏报了王琰和孔梅云见太子的举动。
乾熙帝的眉头,不觉间皱得更紧了。
如果太子和那些大臣联手,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