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忙活完十二月的所有事情,林予安终于可以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餐。
他看了一眼挂在横梁上等待风干的湖鳟鱼柳,又瞥了瞥那堆准备用于明天开始用于冷熏工程的红点鲑。
最后,他从中特意挑出了一条体型颇为可观的红点鲑,这种鱼类在纯净的湖水中生长,肉质细腻,脂肪丰腴。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嘲和释然,“我才刚抱怨过,说我真的吃腻了没有任何味道的烤鱼块。但这一条还是会以烤制的方式成为我的庆祝晚宴。”
林予安选择了最能体现其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直接炙烤。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草率行事,反而进行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
先是仔细地刮去鱼鳞,动作轻柔而专注,生怕损伤了那层完整的、富含胶质的鱼皮,在炙烤之后,这层鱼皮将会是最美味的部分。
剖开鱼腹、去除内脏的过程更是小心翼翼,精准地避开了苦涩的鱼胆,确保了鱼肉的纯净无腥。在冰冷水中反复清洗后,整条鱼呈现出一种银亮中透着淡粉的色泽。
然后在鱼身两侧,用锋利的刀尖划开数道平行的浅口,深度刚好切开鱼皮,触及鱼肉,却又不过深。
这样做有着科学的考量,首先它能让热量在炙烤时更均匀地渗透进厚实的鱼肉中,避免外焦内生。其次,它破坏了鱼皮的纤维连接,可以有效防止鱼皮因受热快速收缩而破裂卷曲。
他捻起一小撮海盐,混合着碾碎的杜松子,杜松子在北极地区很常见,它带有松木和胡椒气息的辛香,是天然的去腥增香剂。
将这些混合调料,均匀而轻柔地涂抹在鱼的表皮和腹腔内,并让其静置了近一个小时,以便味道能充分渗透。
壁炉中的明火早已在他的控制下渐渐熄灭,只留下一片平铺的、通体赤红的木炭。这正是炙烤的最佳热源,稳定、持久而纯粹的辐射热。
与跳动不定的明火相比,木炭散发的热量能以一种更温和、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将食物烤熟,而不会轻易将其表面烧焦。
他用两根刚刚砍下、浸透了水的云杉树杈,在壁炉旁上搭了一个简易的烤架,湿润的木材可以有效防止被炭火点燃。
鱼被架在火上,他用两根削尖的木棍,不时翻动着它,确保每一寸鱼皮都能均匀受热。
随着热力的作用,奇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开始了,鱼皮下的脂肪层率先开始融化,一滴滴晶莹的油脂,沿着他划开的刀口渗出,然后“滴答”一声,落在下方的木炭上。
炽热的木炭瞬间将其蒸发,激起一小撮橙色的火星和一阵“噼啪”的轻响,同时升腾起一缕带着油脂香气的青烟。
很快,一股纯粹而浓郁的香气,就在小小的庇护所内飘散开来。
首先是红点鲑本身那源自极地冰冷湖水的、独有的清甜鲜香,这是味道的基石,纯净得不带一丝杂质。
而在这一切之上,还漂浮着一丝丝被热力从鱼腹中蒸腾出来的、杜松子那清冽又带点辛辣的木质芬芳。
这几种味道,形成了一种带着野性与炭火气息的、原始而又精致的美味诱惑!
夜幕如同饱蘸了浓墨的兽皮,缓慢地覆盖在了加拿大北极圈,这片广袤的荒原上。
气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风从遥远的冰盖席卷而来,穿过稀疏的黑云杉林,发出阵阵呜咽的呼啸。
在这片被冰雪与孤寂统治的土地上,任何一点光和热,都显得弥足珍贵。
此刻,庇护所内唯一的光源,来自于中央一个用石块垒砌的壁炉,暗红色的炭火将林予安专注的侧脸映照得轮廓分明。
烤好后的肥美红点鲑,对于林予安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盛宴,而对于庇护所角落里的另一个小生命而言,这更像是压垮它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庇护所最温暖的角落里,十二月刚刚心满意足地舔干净了桦树皮碗里的“代乳”。
它的小肚子微微鼓起,那碗由鱼油和鱼肝酱糜调配的食物暂时满足了它的饥饿感,让它有闲情逸致,重新抱起那块林予安给他制作的小木头玩具,自顾自地玩耍起来。
在今天下午林予安处理大量渔获时,整个庇护所都弥漫着一股生鲜的、带着水腥气的味道。
作为顶级掠食者的后代,十二月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曾数次跌跌撞撞地凑到那堆鱼旁,用鼻子不停地嗅探,甚至试图伸出舌头去舔舐鱼身上的血水。
但每一次,都被林予安温和而坚定地抱开了,对它而言这股气味虽然诱人,但在吃饱了自己的专属餐食后,那股吸引力便暂时被压制了下去。
然而,此刻飘散过来的香气,却与那种清冷的腥味截然不同。
这是一种温暖的充满了穿透力的味道!是脂肪在高温下融化、蛋白质在炭火炙烤下发生美拉德反应后产生的复合香气。
这种气味信号在告诉它的基因,这是即刻可以享用的最高效能量来源!这个信号猛烈地冲击着它最原始的本能!
十二月的动作瞬间凝固了,嘴里的小木块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那对黑曜石般纯净的圆眼睛,先是茫然地眨了眨,小小的鼻翼以比之前任何时候都高的频率快速抽动着,试图解析这股全新的,比生鱼更具侵略性的气味来源。
它彻底抛下了那块已经变得索然无味的木头,毛茸茸的小脑袋猛地转向了壁炉的方向。
它看到了,在暗红色的火光中,那条烤得金黄流油、滋滋作响的鱼,正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种压倒一切的原始渴望,瞬间冲垮了它刚刚吃饱后的满足感。它从柔软云杉床上爬起来,四条还有些笨拙的小短腿,以一种与其年龄不符的急切,迈开了步伐。
它的脚掌肉垫还很娇嫩,踩在庇护所夯实的土地上,发出“吧嗒、吧嗒”清晰可闻的声响。
径直来到了林予安的脚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个人类手中,火堆之上的美味。
它抬起毛茸茸的小脑袋,黑亮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条滋滋作响的烤鱼,喉咙里发出一阵渴望的“哼哼”声。
小鼻子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贪婪地吸取着空气中的每一个香味分子,嘴角甚至渗出了一丝晶莹的唾液,挂在黑色的嘴唇边摇摇欲坠。
林予安自然注意到了脚边这个小小的“馋熊”,低头看着十二月那副眼巴巴的样子,不禁莞尔。
“哦?闻到了?”
他故意放慢了动作,用木棍将烤鱼翻了个面,让另一侧的鱼皮也均匀受热,焦香气味瞬间又浓郁了几分。
他撕下一小块烤得焦香酥脆、如同薯片一样的鱼皮,放进自己嘴里。
“咔嚓——”
清脆的咀嚼声,在安静的庇护所内显得格外清晰,这声音仿佛一个开关,瞬间点燃了十二月最后的耐心。
“这个你可不能吃。”林予安一边细细品味着鱼皮的咸香酥脆,一边低头对它说,语气里满是故意逗弄的笑意。
“这是我的晚餐,用了很多盐,你太小了,吃了会生病的。”
十二月当然听不懂这番复杂的人类语言,但它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拒绝”和“独享”的意味。
它急了!
一直以来,这个巨大而温暖的生物,都会在它饥饿时提供食物,可这一次,他竟然当着自己的面吃独食!一种混杂着委屈和焦急的情绪涌上它的心头!
十二月后腿支撑着身体,努力地站了起来,两只毛茸茸的、长着黑色小爪子的前掌,扒拉着林予安的裤腿。
喉咙深处,发出了比平时更响亮、更有力的声音:“嗷呜……嗷呜……”
这声音不再是昨天那种虚弱惹人怜爱的呜咽,而是充满了底气和撒娇意味的抗议。
林予安被它这副小模样彻底逗笑了,放下手中的木棍,伸出手指,轻轻挠了挠十二月毛茸茸的下巴。
笑归笑,但在原则问题上,林予安绝不会妥协。
他非常清楚,自己制作的烤鱼用了不少他辛苦提纯的粗盐,这种高盐分的食物,对于一个肾脏和消化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崽来说,是绝对的毒药。他不能拿这个小生命冒险。
但是,看着十二月那充满渴望的眼神,他又有些于心不忍。
他想起了在一些野生动物纪录片里看到的知识,食肉动物的幼崽,会在哺乳期的某个阶段,开始对固体食物产生兴趣。或许可以给它一个安全的全新尝试?
他的目光转向了庇护所的另一角。在那里,放着他今天下午处理渔获时,特意留出的一块新鲜湖鳟鱼柳。
林予安安抚性地摸了摸还在扒拉他裤腿的十二月,然后转身走到那块鱼柳旁。
他抽出腰间的猎刀,小心地从鱼柳最肥美的腹部,切下了一小片。这片鱼肉很小,几乎看不到任何筋膜,这是一块未经任何调味烹饪和腌制的纯净鱼肉。
拿着这片小小的鱼肉,回到了火塘边,在十二月的鼻子前轻轻晃了晃。
“想吃这个吗?”
一股与浓郁烤鱼味截然不同的肉味,瞬间钻入了十二月的鼻腔。
它的注意力立刻被这股全新的味道转移了,甚至忘记了继续扒拉林予安的裤腿,只是使劲地近乎滑稽的点着小脑袋,仿佛在用全身的力气说:“想!我想吃!”
看到它的反应,林予安知道自己做对了,蹲下身,将那片鱼肉缓缓地递到了十二月的面前。
十二月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它伸出那小小的粉嫩舌头,先是试探性地用舌尖舔了一下那块鱼肉。
在确认了这是安全、可食用的东西之后,它不再犹豫,长舌一卷,便将那片小小的鱼肉卷进了嘴里。
这是十二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品尝固体食物。它的嘴巴开始笨拙地蠕动起来,那还没长齐尖尖的乳牙,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对它来说,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美妙体验,鱼肉的鲜美在它的味蕾上彻底绽放。一小块鱼肉,很快就被它吞咽下肚,吃完之后,十二月似乎意犹未尽。
它抬起头,用那双清澈的眼睛望着林予安,然后将自己的小脑袋,不停地在他摊开的手心里拱来拱去,湿润的鼻子四处嗅探,试图找到哪怕一丝一毫可能残留的鱼肉气息。
那副亲昵又贪吃的样子,毫无防备地撞进了林予安的心里。
他轻轻地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十二月毛茸茸的后背,低声说:“没了,小馋熊,今天就只能吃这么多,等你再长大一点,我给你吃一整条。”
林予安收回手,将剩下的烤红点鲑吃完,这顿庆祝的晚餐,因为有了一个小小的分享者,味道似乎也变得格外美好了。
夜色渐深,庇护所外的风声愈发凄厉。
与屋外的天寒地冻相比,庇护所内则是一片温暖祥和。
林予安清理完晚餐的残渣,开始为夜晚的休息做准备,他并没有将吃剩的鱼骨和鱼皮随意丢弃,而是用两根削尖的木棍,小心地将它们拨入壁炉中尚有余温的炭火里。
“滋啦——”
残留在骨头上的油脂和水分遇到炽热的木炭,瞬间蒸发,发出一阵轻响。很快,一股焦糊的味道取代了鱼肉的香气,但这正是林予安想要的结果。
这是在野外处理有机垃圾最彻底的方法之一,高温炭火会将这些残渣完全碳化,最终烧成无味的灰烬,从而彻底消除可能吸引嗅觉灵敏的掠食者前来探查的气味源。
做完这一切,他才将壁炉里剩下的木炭拨到一边,用厚厚的灰烬覆盖住,做成一个“火种”。
草木灰是极佳的绝热材料,它能有效隔绝空气,让木炭在缺氧的状态下缓慢地彻夜闷烧,既能持续散发微弱的热量维持庇护所的温度,又能确保第二天早晨能用它轻松引燃新的木柴。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十二月。
小家伙在品尝了第一口鱼肉后,似乎心满意足,加上之前喝下的高能量“代乳”开始在它小小的胃里发挥作用,此刻已经有些昏昏欲睡。
林予安笑了笑,转身走向自己存放物资的角落,取出了还带着烟熏与血腥味的狼皮。
在过去的日子里,这张狼皮是他睡觉时铺在睡袋下的防潮隔寒层,他要为十二月打造一个奢华的专属床铺。
他走到庇护所内最温暖的地方,紧挨着壁炉侧面,但又保持着安全距离的那个角落。这里的地面被壁炉石块持续散发的辐射热烘烤得干燥而温暖,是整个庇护所温度最稳定的区域。
先是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针叶和干草,这些蓬松的植物纤维之间充满了静止的空气,是构建隔温层的绝佳材料。然后才将狼皮毛面朝上铺了上去。
一个温暖、柔软、散发着淡淡皮革和烟熏气息的“豪华熊窝”,就这么诞生了。
“好了,十二月,过来看看。”他将已经睡眼惺忪的小毛球轻轻地抱了起来,放在了那张狼皮上。
十二月的四只小爪子先是陷进了那厚实柔软的狼毛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温暖和顺滑包裹的触感传来。
它用鼻子好奇地嗅了嗅,闻到了属于另一种强大掠食者的陌生气息,这让它非但没有感到恐惧,反而更加兴奋,它在柔软的狼皮上,像一只发现了新玩具的小猫,打了好几个滚。
最后,它蜷缩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白色毛球,心满意足地准备睡觉了。看到它似乎非常喜欢这张新床,林予安也欣慰地笑了。
他自己则回到了庇护所的另一侧,钻进了自己的睡袋。
然而,就在他闭上眼睛,意识开始模糊的时候,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和“吧嗒”声,将他拉回了现实。
他睁开眼,看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正从那张“豪华套房”里爬了下来。
十二月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新床上。
它目标明确,径直走到了林予安的睡袋旁,开始用它的小脑袋,执着地拱着睡袋的拉链头,试图钻进去。
林予安有些哭笑不得:“嘿,十二月,回你自己床上去,比我这里舒服多了。”
他伸出手,将十二月抱了起来,重新放回那张柔软的狼皮床上。
林予安回到自己的睡袋里,刚拉上拉链,那熟悉的“吧嗒吧嗒”声又响了起来。
不出所料,那个白色的小固执鬼,又一次爬了过来。
“回去。”
“嗷呜……”十二月发出了带着委屈的抗议,但还是被抱了回去。
一分钟后,它又来了。
来回折腾了三四个回合之后,林予安终于投降了。
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现在纵容它,会不会养成一个坏习惯?毕竟,这虽然是个幼崽,但它终究是一头北极熊。可这个念头只持续了一秒,就被另一个更科学的想法所取代了。
想起了关于“接触性安慰”的知识,这是心理学家哈里·哈洛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得出的结论。
对于灵长类及许多哺乳动物的婴幼儿来说,对母亲的依恋,不仅仅是“有奶便是娘”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接触获得温暖舒适和安全感。
对于十二月来说,他林予安,此刻就是它唯一的“母亲”。
那张再奢华的狼皮床,本质上也只是一个温暖柔软的物体。它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更没有那个能给它带来终极安全感的熟悉气息。
“好吧,好吧,你赢了。”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声音里却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宠溺。
他索性将睡袋的拉链完全拉开,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
十二月立刻心领神会,它欢快地“嗷”了一声,像一颗白色的小炮弹,一头钻了进来。
它熟练地在林予安的臂弯里找到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将小小的脑袋,自然而然地枕在了他的胳膊上,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林予安哭笑不得地看着这个小家伙,小心翼翼地将睡袋重新拉好,把这个小小的“暖宝宝”严严实实地裹在自己身边。
幼崽的身体就是一个高效的能量转化炉,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它的体温甚至比林予安自己的还要高一些,隔着厚厚的绒毛,一股稳定的热流源源不断地传递过来。
他能感受到小家伙均匀的呼吸,和他那平稳而有力的心跳,这细微而规律的生命律动,在这寂静的极地之夜,抚平了他心中所有的紧张和孤寂。
睡意,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在彻底沉入梦乡之前,林予安的脑海里闪过了最后一个念头,或许,这剩下的十多天“荒野育儿”生活,并不会像他最初想象中那么艰难和枯燥。
他的挑战,已经从一场对抗自然的孤独求生,从根本上转变成了一场充满责任的守护之旅。
翌日。
天色依旧是蒙蒙亮的鱼肚白,极地的黎明总是来得吝啬而迟缓。
庇护所内,壁炉里的“火种”还在灰烬下散发着微弱的余温,将室内温度维持在零度以上,与室外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予安在一片温暖和安宁中,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感觉自己的右臂有些发麻,一低头,便看到了罪魁祸首,十二月依旧枕着他的胳膊,睡得正香。
就在这时,一阵低沉富有规律的“嗡嗡”声,从遥远的天空中传来。
这声音并非风声那种无序的呼啸,而是一种机械特有的赫兹共振,穿透力极强,即便隔着厚实的庇护所墙壁,也清晰可闻。
林予安的听觉,已经变得异常敏锐,猛地坐起身,睡意全无。
怀里的小十二月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惊醒了,警惕地竖起了耳朵。
它的身体本能地紧绷,喉咙深处发出一阵低沉的、带有威胁意味的呜咽,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对未知的恐惧反应。
“嗡嗡——嗡嗡——”
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是直升机!而且从引擎声音的浑厚程度判断,这绝不是普通的小型观光直升机,很可能是一架中型或重型的、为适应极地环境特殊改装过的机型。
林予安瞬间就明白了,是马克!是节目组!他答应过的补给来了!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迅速穿上衣物,抱着还有些受惊的十二月,快步走出了庇护所,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
“别怕,十二月,没事的。”
林予安他抬起头,只见一架漆成橘红色的直升机,正从远方的天际线呼啸而来。它并没有降低高度准备降落,而是在距离地面约五十米的高度,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悬停状态。
那是一架贝尔412型直升机,标志性的四叶主旋翼和双引擎设计,让它在极地恶劣气候下拥有极高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冗余。
鲜艳的橘红色是国际通用的极地救援色,能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提供最佳的视觉辨识度。
巨大的主旋翼向下压迫空气,形成了一个强劲的下洗气流,如同一个无形的巨掌,将地面的浮雪猛地吹开,形成一个不断扩散的、壮观的圆形雪浪。
林予安不得不侧过身,用后背和厚实的派克大衣为怀里的十二月挡住这猛烈的风雪冲击,同时眯着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悬停在空中的钢铁巨兽。
突然,直升机的侧舱门向一旁滑开,但出来的不是人,而是一个被推出舱门的军绿色的物体。
这个物体并没有直接坠落,在它离开机舱的瞬间,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小型引导伞“嘭”的一声被弹开,迅速充满了空气,稳定了物体的姿态,使其垂直下落而非翻滚。
紧接着,在下降了大约二十米后,主降落伞包被触发,一朵更大的橘红色的十字形低空降落伞猛然张开。
这种低空渗透伞专为低空、精准投放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减缓下降速度,确保物资安全着地。
林予安看着那个巨大的、由高强度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防水运输箱,吊在橘红色的降落伞下,缓慢而精准地,朝着他前方不远处那片平坦的雪地飘落。
“砰!”
运输箱最终轻轻地砸在雪地上,厚厚的积雪起到了完美的缓冲作用,让它稳稳地陷在了那里。
几乎在运输箱着地的同一时间,降落伞上的自动脱离装置被触发,伞绳与箱体瞬间分离,巨大的伞衣在风中翻滚了几下,落在不远处,避免了因持续兜风而将箱子拖走。
完成了投放任务,直升机没有丝毫停留,机头一转,引擎轰鸣着迅速爬升,很快就消失在了远方的天际线。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悬停到投放结束,不超过一分钟,充满了高度专业化的精准与效率。
周围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风声和那顶瘫在雪地上的橘红色降落伞。
林予安抱着十二月,迈步向那个物资箱走去。
他胸前佩戴的GoPro运动相机,已经将这震撼的一幕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来到物资箱前,解开箱体上的四个军规级快速锁扣,掀开了盖子。
箱子里的东西,让他眼神瞬间一亮,一直悬着的心,也彻底地放回了肚子里。
箱内所有物品都用定制的、预先开模的黑色高密度泡沫填充物固定得严严实实,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专属的凹槽,确保了即使在空投的冲击下也毫发无损。
箱子里最显眼的,是几大罐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金属奶粉罐。
林予安拿起一罐,入手分量很沉,罐身的设计专业而严谨,他一眼就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细节,所有的产品信息,都用法文和英文并排清晰地标注着。
“北极哺乳动物幼崽专用高能配方奶粉(阶段一)。”
林予安的心头微微一动,在加拿大,英法双语是官方语言,所有正规流通的商品都必须遵循双语标签法案。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它无声地印证了马克电话里所说的一切,这次补给完全是加拿大官方渠道,完全合规合法的正式救援物资。
他继续看下去,罐身上还附有一张详细的成分表:粗蛋白含量≥40%,粗脂肪含量≥30%,并特别标注了高含量的DHA、牛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这配方精准地模拟了北极熊母乳高脂肪、高蛋白的特点,能量密度远超任何常规奶粉。
“看,十二月,你的口粮到了!这可是专家特供的,比我做的鱼汤糊糊高级多了。”他难掩兴奋,将奶粉罐在小家伙面前晃了晃。
除了核心的奶粉,箱子里还有配套的专用设备,一个容量高达1升,由食品级硅胶制成的专用奶瓶,瓶身带有清晰的刻度,配有三个不同口径和硬度的替换奶嘴。
以适应幼崽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吮吸力度,旁边还有一把长柄的尼龙瓶刷,以及一个便携式的,使用电池供电的紫外线消毒盒,确保喂养工具的绝对无菌。
另外,几瓶棕色的滴管瓶被稳妥地固定在一旁,标签上写着“浓缩维生素D3/E补充剂”“螯合钙溶液”“益生菌复合滴剂”,每瓶都附有明确的每日建议剂量说明。
林予安注意到,“螯合钙”这个词,这意味着钙离子被氨基酸包裹,能以一种更容易被肠道吸收的形式存在,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这对幼崽骨骼的快速发育至关重要,而益生菌则能帮助十二月脆弱的肠道建立健康的菌群,以应对从可能出现的消化不良。
在另一侧,则是一个专业的医疗监测包,打开后,里面并非简单的急救用品。
而是一支手持式的非接触红外体温计,上面印着“Vet-Temp”的字样,专为兽用设计,能在一定距离外精准测量动物的体表温度。
旁边还有一个小巧的脉搏血氧仪,但它的探头是特制的兽用耳夹式,可以用来监测十二月在睡眠等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这是评估心肺功能最直接的两个数据。
以及一个特制的听诊器,它的拾音头比医用的大得多,并配有数字信号放大器,能够穿透厚厚的皮毛,清晰地听到幼崽的心跳和呼吸音。
甚至还有一套无菌采便管和几张粪便隐血测试卡,指南里建议他每两天为十二月检测一次,以监控其消化道健康状况。
除了医疗设备,箱子里还有一个让林予安意想不到的东西:一台三防(防水、防尘、防震)的电子记录仪,类似一个加固版的PDA,配有一支电子秤和一条柔软的皮尺。
麦柯兹博士在指南中要求他,每日定时记录十二月的体重、体长、体温、进食量、排便次数与性状。
这些精确的数据,将是评估幼崽健康状况、调整喂养方案的黄金标准,也将成为一份独一无二的,关于北极熊幼崽在紧急状况下成长的珍贵科研资料。
最后,在一个小格子里,他还发现了几样“玩具”一个由天然橡胶制成的、极其坚固的红色圆球,和一个内部可以塞入食物的益智玩具。
这是“环境丰容”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防止其在单一环境中感到无聊和焦虑。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补给,而是一整套移动的微缩版野生动物育幼与科研工作站。
而在所有物资的最上面,还静静地躺着一个用塑料封套密封的防水文件袋。
林予安的心跳微微加速,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几张纸。
最上面的一张,是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标题是“野生动物临时看护授权书”。
文件清晰地写着,授权林予安先生,对编号为ECCC-PB-2023-012的北极熊幼崽,进行为期十五天的临时紧急看护,直至加拿大环境部专业团队抵达。
文件上还附有一份打印的《北极熊幼崽临时看护应急指南》,里面详细列出了喂养频率、奶粉冲调的水温和浓度、每日排便观察要点、以及发现异常情况(如腹泻、嗜睡、拒食)时的紧急处理建议。
林予安逐字逐句地读着这份文件,心中百感交集。
这意味着他的行为,从一个选手的个人善举,上升到了被官方认可、纳入监管的正式救援行动。
在官方文件和《应急指南》的下面,有一张折迭整齐的印有“北极生态研究所”徽标的信纸。
信上的字迹并非打印,而是用一种流畅又带着些许锋芒的英文手写体,这个字迹他之前见到过,正是出自麦柯兹。
林予安:
你好,我就不称呼你‘先生’了,在你读了我的私人日志,还精准猜中了我的密码之后,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不需要那么‘官方’了。
我收到了你的信,通过那个嗓门巨大的制作人马克,说实话,过去这二十四小时像一场风暴,而你的信,是风暴眼里最有趣的那部分,我得承认,我把它读了三遍。
关于密码‘1984’。你猜对了,精准得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部分人看到那个箱子,只会想着怎么用斧头把它劈开。
而你却坐下来,开始分析它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知识分子,还引用奥威尔……说真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在那种快要饿死的情况下,还有心情玩这种智力游戏?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的日志,你说你在最孤独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奇妙的陪伴’。
你知道吗,这感觉很奇怪,我写那些东西的时候,只是在跟自己说话,吐槽天气,抱怨的鼾声,记录下那些一闪而过的、可能毫无价值的想法。
我从没想过,会有第二个人,在另一个时空的孤独里,能与那些文字产生共鸣。这让我感觉我们的孤独,好像有了一点交集。
所以,阅读的冒犯我原谅你了,但下次见面,你得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段吐槽。
好了,说正事。虽然我很想继续跟你探讨奥威尔,但我们还有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等着拯救。
我已通过马克了解了你和小北极熊的事件,请允许我代表本研究所,对你敬畏自然、帮助极北动物的行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你手中的官方文件,是我们通过一些‘非常规’渠道协调的结果,你可以将它视为你的‘合法执照’。
我将在十天后(可能会有延迟),亲自带队来接它。
是的,你没看错,我亲自来。
因为我很好奇,写出那封信的人,到底长什么样。
随箱附上的物资与《指南》,是我熬夜为你准备的,我需要你明白,接下来的十天,你不仅是小北极熊的看护者,更是一位身处一线的‘科研数据采集员’。
箱内的电子记录仪、电子秤和皮尺是这次任务的关键。
我要求你,拿出你破解我密码的那份聪明和严谨,务必严格按照《指南》上的要求,每日在固定时间,对它的核心生理数据,进行精准的测量和记录。
这些数据,对我们而言,拥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它将成为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录。
马克还告诉我,你们的节目还会在更广的范围播出,这意味着,你很快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明星了!
别搞砸了,“思想深刻的读后感先生”,我会看的。
既然你能读懂我的密码和日志,那么我相信,你也能理解我接下来这个提议的分量。
我们研究所一直在寻找具备出色野外生存技能、强大心理素质,且对野生动物怀有敬畏与共情之心的人。
坦白说,我们找到了很多前者,但很少有人同时具备后者,并且还能引用乔治·奥威尔。你像个……罕见的混合体,一个野蛮的学者,或者一个文明的野兽?原谅我的词穷。
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这次的数据记录任务,向我们证明你的严谨与可靠。
我在此以北极生态研究所负责人的名义,向你发出一个非正式的邀请:我们愿意在本次挑战赛结束后,特聘你为本机构的‘极地项目特邀顾问’。
这意味着,未来,你将有机会深度参与到更多北极熊孤儿的救助、康复乃至野化训练的环节中。
更意味着,你会有很多机会参与到这只小北极熊的成长中,还会和我和JC一起喝杯咖啡,继续我们今天没聊完的话题。
请认真考虑我的提议,现在,一切都取决于你接下来的表现。
期待十天后与你、还有健康的小熊,以及我那些珍贵的资料重逢。
祝顺利。
(PS: 好得很,正在抱怨实验室的咖啡。你的信我没给他看,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
——麦柯兹”
林予安捏着这张信纸,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这已经不是一封简单的公函或感谢信了。
这封信的风格,和他从日志中窥见的那个不羁、坚韧而又充满幽默感的形象完全吻合。
信中那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欣赏,让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救援者,而是一个被认可的平等对话者。
但这些,都不是让他心跳加速的真正原因。
真正让他血液都开始沸腾的,是信中那个沉甸甸的承诺,特聘你为本机构的极地项目特邀顾问,将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小北极熊的规划训练当中。
这个承诺,瞬间击中了他内心最矛盾的地方。
经过一天的相处,一个无法回避的念头就时常盘旋在他心头,十多天后,他将不得不与这个他亲手救活的小生命永远分离。
他只是一个过客,一个临时的摆渡人,每当看着十二月越来越依赖自己,这种即将到来的分离就如同一种隐痛,让他既欣慰又感伤。
但现在,麦柯兹的这封信,将这种必然的“终点”彻底改变了!特邀顾问的邀请,这意味着,他与十二月的交互不会在十天后戛然而止!
他将有机会,以一种更专业的身份,继续见证它的成长,看着它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崽,一步步走向康复,进行野化训练,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亲眼看着它回归真正的冰原!
这不再是遗憾的告别,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一股巨大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和动力,瞬间充满了他的全身!这比赢得任何挑战赛的奖金都更让他激动!
他手中的电子记录仪,记录的将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他通往十二月未来的“船票”!是他赢得这个顾问身份的唯一凭证!
林予安小心翼翼地将这封信与官方文件一同贴身收好。
然后,抱起了旁边因为看到陌生大家伙而一直有些紧张的十二月,用自己的脸颊,紧紧地蹭着它毛茸茸的小脑袋。
他的眼神,变得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明亮。
“听到了吗,十二月?”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和喜悦。
“我们不会分开了!不,应该说,就算分开了,我也能一直看着你长大了!我向你保证!”
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他情绪中那股强烈的正面能量,不再紧张,反而伸出小舌头,舔了舔他的下巴。
“好了,我们得一起好好表现才行!”
林予安看着它的眼睛,一字一顿,郑重地说道:“从今天起,你不仅是有合法身份的熊了,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而我要成为你最棒的‘特邀顾问’!”
初升的太阳,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金色的光芒洒满了这片冰封的大地。
有了这些“专业装备”,有了这份“合法执照”,更有了那个能够让他继续守护十二月的未来承诺。
林予安有绝对的信心,能让这个小家伙,以最健康、最强壮的状态,去迎接它命中注定的那位救世主——麦柯兹博士的到来。
接下来的十天,将不再是倒计时的分离,而是一段全新的、充满了挑战、责任与无限希望的守护之旅。
——————————
(求月票嘞~~)(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