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沉默,谢墨薇终耐不住,抬眸看向刘良文,却撞进一双凌厉的目光中,她心头一紧,随即不服输地昂着头。
“在下告辞。”
刘良文硬声挤出一句,然后转身,大步走远,越走越快,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小姐。”
彩绢俩人忙跑上去,看着谢墨薇。
谢墨薇皱着眉头,问彩绢:“这是成了吧?”她问彩绢。
彩绢说应该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方才看他脸色着实阴得可怕,肯定是气极了。都说读书人心气尤其高,换成她宁愿吃糠咽菜,也肯定不再继续这门亲了吧,这不是结亲,是结仇了。
墨薇带着两个丫头满心喜悦地回去了。
第二日,墨薇叫彩娟兑换了200两的银票,去找刘良文,彩娟说刘良文一早出门去了,马车也没要,不知道去了哪里。谢二爷那里也没有消息传来。墨薇几人欣喜,暗自猜测刘良文定是羞恼,此时出去怕是找新的住处去了,等找到地方,应该会同谢二爷说这件事。
众人就吁一口气,开始商讨起到时该如何应对谢二爷的质问。依谢二爷的性子,必不会让谢家的名声受损,想来会提出由谢家来退亲吧。自然,刘良文那边会补偿些银钱。这样,刘良文两边得了银子,想来也不会再有怨恨的。
一连几日刘良文都在是早出晚归,甚至有二日没有回谢家。
彩娟她们暗自高兴,又心虚,怕被谢二爷知道这件事,大家都闭紧了嘴,静静等着。
司昭听春杏说了这件事后,心下略松一口气。
京城真热闹,她同爹说。
当日,她回京,看到高大威武的城墙和人流如织的街道,她高兴得蹦下了车驾,爹无法,也下了马,把她驮在脖子上,一路走回了家。她握在手上的糖人化了,糖汁挂在爹的盔甲上,亮晶晶地。
她是在沙洲城出生的,那里是北境,荒凉得很,没有这些零嘴。6岁时,爹爹调回京都,她也跟着回来了。乡巴佬进城,什么都新鲜,哥哥们轮番带着她,一连逛了三个月的盛京城,大大小小各处都玩了个遍。每次,她都是累得睡过去了,被哥哥们驼着回家,被嫌弃得不得了。
哥哥和姐姐都比她早回京,只有她最小,又是女儿,爹娘一直带在身边,直到6岁,爹爹奉调回京,她才跟着一起回来。
娘说回京了,女孩的规矩礼仪要跟着学起来,她跟着女师学习各种礼仪,姐姐平政君是京中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针织女红,样样精通,母亲叮嘱长女多加引导小女儿。
她一度毫不怀疑,这样的米虫日子,会一直幸福地过下去,哥哥们娶亲,姐姐出嫁,然后她也嫁人,像所有的京中女子一样,相夫教子,过着有钱有闲的日子,直到终老。
谁知道,这一切忽然就像一场美丽的梦境,梦醒了,怎么也续不上了,只有惊怵的片断,支离破碎地留在记忆深处......那一场混战中,平家能战的都没了,父兄、嫂嫂、小侄儿⋯⋯最后只剩她、姐姐和母亲以及三岁的小侄女。
繁华的京城终于显出了它冷酷、权力、纷争的一面。拘押在大牢中的三个月,她们母女尝够了世态炎凉、心酸与无奈,那三个月,仿佛过了一生那么漫长,昔日有多风光与骄傲,彼时就有多狼狈和苦楚。
平家已是昨日云烟,只余几个妇孺。
司昭苦笑一下,她就是那个没有什么用处的平家妇孺,还是不能见光的。
......
安王府。
管家来找周锦绣,说庄子和铺子里送来的东西,王妃说挑一些送去俞家。
周锦绣就说现在送去,这些野猪、山兔什么的,正鲜活,也让人好早点收拾。
管家装了满满二大车,随周锦绣一起去了俞家。
到了俞家,众人卸货,双瑞去车内提了一对笼子,上头蒙了黑色的绒布,交给小厮:“这对兔子,活的,给小姐们养着玩,还有一只松鼠......”
周锦绣去找俞德利。
俞德利说张成银那边又有消息送来,查到了铺子身后的主人。他拿了一张纸来,上头写了具体的名姓,以及哪里人。周锦绣说这回张府尹办得挺快,不含糊。
正说着,见俞大奶奶遣了身边丫鬟过来,笑眯眯地说晌午的席面已置办下了,大少奶奶请周少爷过去喝一杯助兴。
周锦绣这才知道,原来今日大少奶奶的兄弟过来,在小花园里摆席面呢。
他就哎呀一声,叫顺子赶紧去外面马车里拿一份礼物来,要快。
俞六说用不着,都是亲戚。
周锦绣说要的,一边催促顺子快些。
顺子风一样地跑出去了。
俞六亲自拿了东西去给大少奶奶。
大少奶奶打开一瞧,里头是一尊金镶玉的兔子摆件,四爪和耳朵勾填着金框,那玉是寻常的白玉,兔子眼睛却是两颗红彤彤的上好宝石,端得富贵可爱。
她忙说怎么好意思呢?作势赶着问人在哪里,得谢谢人家。
俞六说已走了。
大少奶奶又怨怪俞六怎么不把人留住,好歹喝两杯寿酒。
这是她收到的最实诚的礼物了,于她来说,什么都不如真金白银来得实在。俞家真是没钱,比她娘家还不如。
大姑娘真真是结了一门不错的亲,李氏不无羡慕地想,这京城勋贵人家,也不尽然是家里都富足的,就像俞家,她也是嫁进来才知道,真真是.....当初自己的爹还一个劲地上赶着把自己嫁了进来,没想到,这般捉襟见肘,她每日里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日的开支要如何花用,才能维持这一大家子的开支,撑住这二品官员家的门面。
还是周锦绣这姑爷好啊,哪回来是空手的?更别说逢年过节那些节礼了,一车一车的,不要钱似地送。
又想到二姑娘俞秀茹,也订了亲,那沈二郎倒是玉树临风,有功名,可是家里底子薄,同周家一比,可是给比出了老远,这人比人得死,真真是没错。
李氏心情很好地招呼众人落座。
周锦绣靠在松软的坐垫上,双脚交叠着搁在厚厚的地毯上,鞋子扔在车厢角落里。老万驾着车,拐了一个弯,轧着青石板路,很快驶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