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东宫雾锁青天问

    冰冷,刺骨的冰冷,如同跗骨之蛆,从四肢百骸蔓延上来,钻入骨髓,将意识拖向无边的黑暗深渊。左肩的剧痛反倒变得遥远而模糊,只有血液流失带来的虚弱感,像潮水般一波波吞噬着残存的清醒。

    侯砚卿感觉自己沉在冰冷的水底,耳边是遥远而混乱的喧嚣:金铁交鸣、惊恐的尖叫、沉重的脚步声…还有那一声如同命运惊雷般的“咔嚓”巨响!那是硬木柱撞碎在皇城宫墙上的声音,是他拼尽最后力气掷出的惊天之秘撕裂黑夜的怒吼!

    残柱裂天,惊雷入东宫!

    柳含烟…我做到了…你的绝笔…你的期盼…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一点星火,支撑着他即将溃散的意志。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微弱的光线刺破了沉重的眼睑。侯砚卿艰难地睁开眼。视线模糊,适应了片刻,才看清周遭。

    不是刑部阴冷的地牢,也不是太乐署弥漫着血腥与尘封气息的库房。身下是触感极其柔软光滑的锦褥,盖在身上的丝被轻薄却异常温暖。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雅、宁神的沉水香气息,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光线来自不远处一盏造型古朴的青铜雁鱼灯,灯焰稳定,散发着柔和的光晕,照亮了这间陈设雅致、却处处透着低调威严的静室。紫檀木的几案,素雅的青瓷花瓶,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笔力遒劲的《兰亭序》摹本…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此地主人的身份与品味。

    东宫!这里是东宫!宜春殿的某处偏殿!

    这个认知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他残存的昏沉彻底消散!他猛地想坐起,左肩却传来一阵撕裂般的剧痛,闷哼一声,又重重跌回锦褥之中。

    “侯侍郎重伤未愈,切莫妄动。”一个平和、低沉,听不出太多情绪的声音在静室门口响起。

    侯砚卿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素色常服、身形清癯、面容略显疲惫的中年男子,正负手立于门边阴影处。他的面容并不陌生,在朝会大典、在皇家祭祀时,侯砚卿曾远远瞻仰过无数次——正是当朝太子,李亨!

    此刻的太子,褪去了储君的冠冕威仪,只着一身寻常衣袍,脸色在灯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睑下带着淡淡的青影,显然是彻夜未眠。他的目光平静,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落在侯砚卿身上,带着一种审视,一种探究,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侯砚卿强忍着伤痛,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臣…刑部侍郎侯砚卿…参见太子殿下…”声音嘶哑干涩。

    “免了。”太子李亨缓步走近,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让侯砚卿的动作僵住。他走到榻边几步之遥站定,目光扫过侯砚卿染血的左肩和苍白如纸的脸。“太医已替你拔出了弩箭,箭镞淬了麻药,未伤及筋骨,但失血过多,需静养。”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侯砚卿的眼睛上,“昨夜,太乐署库房,擅闯宫禁,杀伤侍卫,搅扰清宁…侯卿,好大的动静。”

    话语平淡,却字字如刀,直指要害。

    侯砚卿心念电转。太子没有第一时间将他投入诏狱,反而安置在宜春殿偏殿救治…这意味着什么?是念在救驾之功?还是…那飞入东宫的木柱残片,那刻在木柱上的惊天之秘,太子已然看到了?!

    他迎着太子深不可测的目光,没有辩解,没有告罪,只是艰难地抬起未受伤的右手,颤抖着探入怀中。贴身收藏的,那几张焦黄的《破阵乐》残谱,还有柳含烟那卷描绘着“焚身祭”的舞谱真迹,依旧在。他吃力地将它们取出,捧在手中,如同捧着千钧重负,也捧着唯一的希望。

    “臣…擅闯宫禁,死罪。然…事急从权,不敢不报!”侯砚卿的声音因虚弱而断续,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中迸出,“此…癸巳血夜之真相!安禄山谋逆之铁证!柳含烟…以命相护之绝笔!”

    他将残谱与舞谱,连同那卷记载着癸巳夜惨案的《太乐署内廷供奉实录》册页,双手奉上。残谱空白处柳含烟的泣血小楷,舞谱上那惊心动魄的“焚身祭”姿态,实录中那“尽皆暴毙!死状惨不忍睹!”的字句…在灯下无声地控诉着。

    太子李亨的目光落在那些泛黄的纸张上,瞳孔深处似乎有极其细微的波动,如同冰封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他没有立刻去接,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辨认着那些跨越了十年时光、带着血腥与火焰烙印的字迹和图画。

    静室里只剩下侯砚卿粗重的喘息和灯芯燃烧的哔剥声。空气凝滞得如同铁块。

    良久,太子才缓缓伸出手,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接过了那叠沉甸甸的纸页。他没有立刻翻阅,只是将它们握在手中,指节微微泛白。他的视线从纸页上移开,重新落在侯砚卿脸上,那深不见底的目光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

    “柳含烟…”太子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里听不出悲喜,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那个…善拟态之舞的舞伎…霓裳娘子…原来是她。”他顿了顿,似乎在咀嚼着这个名字背后的分量,“你为查此案,不惜身陷险境,触怒杨相,如今更是…停职待勘。值得么?”

    值得么?

    为了一个死去十年的舞伎?

    为了一个被刻意尘封的血案?

    为了一个手握重兵、圣眷正隆的边镇节帅的“谋逆”?

    侯砚卿看着太子苍白而疲惫的脸,看着他那双深藏惊涛骇浪的眼睛。癸巳夜,麟德殿偏殿,当安禄山狞笑着说出“清君侧”、“踏破朱雀门”、“助殿下登…”时,这位年轻的忠王,他的储君,脸上是怎样的表情?是如柳含烟所记的“色如金纸,箸落于案”?是惊恐?是愤怒?还是…一丝隐秘的悸动?

    “殿下,”侯砚卿的声音异常平静,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臣非为柳含烟一人,非为癸巳一案。臣为的是,渔阳鼙鼓动地而来之时,长安城头,还能有守城之卒!朱雀门外,还能有拒敌之墙!大唐江山,不至倾覆于狼子野心之手!臣所为,乃职责所在,亦是…生而为人,不忍见神州陆沉之…本心!”

    “职责…本心…”太子李亨重复着这两个词,嘴角似乎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弧度苦涩而沉重。他低头,目光再次落在手中的残谱与实录上,落在柳含烟那娟秀却字字泣血的“盼…青天…”绝笔之上。

    “青天…”太子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侯卿可知,这‘青天’二字,在这九重宫阙之内,何其重也。”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静室的窗棂,投向窗外依旧沉沉的、不见星月的夜空。那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压抑的愤怒,有深沉的无奈,有对未来的忧虑,更有一丝…如同困兽般的挣扎。

    “你带来的东西,”太子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稳,却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孤,看到了。”他握紧了手中的纸页,“此事,到此为止。你重伤在身,便在孤这里安心静养。外面的事,自有孤来处置。”

    到此为止?

    侯砚卿的心猛地一沉!太子看到了!他知道了癸巳血案的全部真相!知道了安禄山甲子血洗的密谋!甚至…知道了自己当年在那场血案中可能被裹挟的嫌疑!然而,他的反应,却是“到此为止”?!

    是忌惮安禄山的兵锋?是畏惧杨国忠的权势?还是…为了掩盖癸巳夜那不能见光的秘密?!

    一股冰冷的失望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悲愤,瞬间涌上侯砚卿的心头。他拼死送来的铁证,难道就这样被轻轻按下,再次尘封?柳含烟的命,霓裳娘子的焚身,还有那些癸巳夜屈死的亡魂,就如此轻描淡写地被一句“到此为止”抹去?!

    “殿下!”侯砚卿强撑着想要起身,肩伤剧痛让他眼前发黑,声音却带着最后的倔强,“安禄山狼子野心,证据确凿!史思明献香,范阳铁骑磨刀霍霍!甲子之期迫近!岂能…岂能到此为止?!此獠不除,国无宁日!”

    太子李亨猛地转过身!一直平静无波的脸上终于掠过一丝压抑不住的厉色!那眼神锐利如刀,带着储君不容置疑的威压,瞬间笼罩了侯砚卿!

    “侯砚卿!”太子声音不高,却如同闷雷在静室中滚过,“孤说了,到此为止!你拼死送来的东西,孤收下了!这其中的分量,孤比你更清楚!但如何处置,是孤的事!是这东宫的事!更是…关乎国本社稷的事!轮不到你来置喙!”

    他向前逼近一步,居高临下地看着榻上重伤的臣子,眼中是深不见底的寒潭:“安心养伤。孤保你性命无虞。至于其他…”他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与深沉的警告,“莫问,莫听,莫想。明白么?”

    莫问,莫听,莫想!

    六个字,如同六道冰封的枷锁,狠狠砸在侯砚卿的心上。他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坚持,所有的期盼,在这储君的威压与现实的冰冷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侯砚卿看着太子那双深藏着惊涛骇浪却又强行归于平静的眼睛,看着他那张写满疲惫与不容置疑的脸。所有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空。他颓然跌回锦褥之中,闭上了眼睛。左肩的伤口在剧痛中搏动,如同心口被剜了一刀。

    “臣…明白。”两个字,干涩得如同砂砾摩擦。

    太子李亨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最终,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将手中那叠承载着血与火、阴谋与背叛的纸页紧紧攥住,转身,脚步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走出了静室。厚重的门扉在他身后无声地合拢,隔绝了内外,也仿佛隔绝了所有的希望。

    静室里,只剩下侯砚卿一人,躺在柔软的锦褥上,望着头顶素雅的承尘。青铜雁鱼灯的火焰安静地跳跃着,将他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拉得很长,很孤寂。

    沉水香的气息依旧清雅宁神,却再也驱不散他心头的冰冷与沉重。

    青天?

    他想起柳含烟绝笔中那绝望的期盼。

    想起太子那句“何其重也”的叹息。

    想起自己掷出木柱时那玉石俱焚的决绝。

    到头来,这东宫深处,这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地方,依旧是浓雾深锁,不见青天。所有的惊雷,所有的铁证,最终都被一句“到此为止”按进了更深的漩涡。

    癸巳血案的血,曲江池畔的火,麟德殿的毒烟,安禄山的狼顾…所有的画面在眼前翻滚,最终都化作了太子那张疲惫而威严的脸,和那冰冷的六个字:

    莫问,莫听,莫想。

    侯砚卿缓缓抬起未受伤的右手,盖住了自己的眼睛。黑暗中,只有肩伤处传来的、清晰而顽固的痛楚,在提醒着他,这一切并非噩梦。

    而窗外,长安城的夜,依旧深沉。看不见的暗流,正在这浓雾之下,更加汹涌地汇聚、奔腾,等待着最终撕裂一切的那一刻。渔阳鼙鼓的闷响,仿佛已隐隐可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宝谜案不错,请把《天宝谜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宝谜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