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夸张渔储,修复水电站!(有图)

    回到地面,坐上皮卡车。

    程野没有急着立刻去河边,而是让江川沿着镇子周围又转悠了一圈。

    从泥泞乡道的走向,到整座镇子的“十”字布局,再到可利用的建筑残骸,都像3D地图般在他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记忆模型。

    而第一轮答卷上的答案,也在这模型定型后涌现出更多思路,使得第二轮考题的答案几乎不费思索便有了眉目。

    翻开地图,着重于水系部分。

    当年为何选择大波镇建港口,而非工业区旁的临江支流?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临江水系分流而出的黄水河与白水河,虽曲曲折折,最终仍会汇入临江主脉。

    而工业区旁的支流,却会汇入另一条大江“安江”。

    地图上的安江蜿蜒得极为夸张,沿途还要穿越数段高低落差极大的水域,天然不适合行船货运。

    反观临江,一路贯通四省,无激流险滩,潜力非凡。

    以大波镇为支点,在白水河设立引水港口,吨位小的船只可在大波镇停靠装载,吨位大的则在黄水河完成作业。

    如此一来,大波镇便成了典型的“两岸经济潜力地形”。

    沿白水河左侧(大波镇原址)地势较低,适合建居民区。

    沿黄水河右侧地势偏高且平坦,适合设工业区。

    一地跨两河,这等地形放在现代,想不繁荣都难。

    只可惜在废土,水路早已荒废,水下又危机四伏,大波镇才会荒废至今。

    “问路县是陆运咽喉,而大波镇是水运体系的咽喉”

    程野在心里盘算着。

    若能确保两河不溃堤,将居民区建在两河分叉的缓冲带,简直是天时地利齐备。

    天然的河道屏障,既能抵御荒野生物,又能提供水源与潜在的航运价值。

    只可惜现在涨水以后,中间的缓冲带已经被淹没了边缘,只剩中间地势较高的部分。

    而且从大波镇通往缓冲带的桥梁早就坍塌,以后要是想利用这一部分,必须要先修桥、再筑堤坝,才能形成绝佳的地形屏障守护。

    同时,又能分管河岸两侧,简直再好不过。

    “还有个前提是,得先解决水下的麻烦。”

    程野合上地图,目光投向远处雾气缭绕的河面。

    接下来,便是对白水河的细致探查了。

    皮卡停在距离码头约两百米的荒地上,呼呼的水流声已清晰入耳。

    正值汛期,又处在交汇口,程野站在码头边缘打量,主干白水河的流速快得惊人,水面翻涌着青黄色的浪涛,别说撒网钓鱼,怕是扔块石头都能被冲得瞬间不见踪影。

    “走,继续往下。按水系规律,这里一定还有分流。”

    这些资料里从未提及的细节,果然得靠实地勘察才能摸清,而这恰恰是制定建设计划的关键。

    见程野凝神思索,江川识趣地没打断,稳稳握住方向盘,做好了司机职责。

    皮卡顺着堤坝一路下行,约莫两公里后,一道清晰的分叉口终于出现在眼前。

    这里已离大波镇中心有段距离,更像是深入了镇旁的农村区域,路边开始出现坍塌的农舍与荒废的田埂。

    “这就麻烦了。”程野看着分流处,眉头微蹙。

    这里距离镇子有一段距离,若是确定大波镇为中心,又想把水电站囊括其中,战线势必就得拉长。

    但没办法,毕竟是现代建设的水电站,怎么也不会建在镇中心。

    况且这种微型水电站最初的设计用途,本就是满足村级需求,远不能和工业区那座能供几十万人用电的大型水电站相比。

    左右眺望,宽约十米的白水河,主干八米仍往下游流淌,另有两米宽的支流被分流引入内陆,水流稍缓,水面泛着细碎的泡沫。

    忽的,程野眼神一凝分流口的水面下,十几条黑鱼正镇定自若地悬浮着。

    好家伙。

    没有一条是小鱼,全都是壮硕的大鱼,看那摆动的尾鳍,最小的也得有三四斤重,黝黑的脊背在青黄色的水里划出流畅的弧线。

    “是白水河的特产,黑条鱼。”

    江川走了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解释,“幸福城刚扎根那几年,这鱼被捞得快绝迹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反倒又泛滥起来。”

    程野没搭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水面下。

    从白水河主干冲下来的水流里,不时有惊慌失措的小鱼小虾被卷进分流河道。

    这时,那群黑条鱼便会像收到指令似的一拥而上,对着这些送上门的猎物大开杀戒,水花溅起又迅速平息。

    而那些体型相当或稍小些的鱼群经过时,它们却视若无睹,只守在分流口的“咽喉要道”,像群精明的猎手。

    嚯,这是有智商了不成?

    程野暗自咋舌。

    他在现代从没见过这么聪明的鱼类,竟然懂得守在水流交汇处伏击。

    不过片刻功夫,在江川的介绍下,他已认出了七种鱼、两种虾。

    除了凶猛的黑条鱼,还有体型稍小、银白如箭的白条鱼,以及像根光溜溜的木头棍子似的水带鱼,最长的足有两米,贴着河底游动时,不细看还以为是段朽木。

    这三种,都是现代完全没有的变种。

    另有熟悉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但论体型,比现代的至少大上一倍,条条膘肥体壮,显然在这片水域里没少加餐。

    虾类则是常见的沼虾,以及一种废土独有的赤虾,通体红得发亮,在水里游动时像一块块会动的红宝石,格外显眼。

    “这从来都没有人捕捞吗?”

    程野看了好一会儿,有些发愣。

    他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渔产储量,水面下几乎是“鱼挤鱼”的状态,连这分流出来的浅水区都能形成鱼群,不敢想象主干白水河会是何等景象。

    这地方,哪怕是运气最差的钓鱼佬来,随便下杆都空军不了。

    “新纪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这里倒是热门地点。”江川蹲下身,用树枝拨了拨水边的碎石,“因为石省没办法种地,当时天天都有人在这守着捞鱼。可捞着捞着,产量自然直线下跌。为了抢一个钓位、一个捕捞点,经常爆发冲突,一次打死几十人都不稀奇。”

    “后来随着我们幸福城发展起来,搞过很多次集中的大型捕捞后,渔产储量就跌得更厉害了,再也满足不了周围聚集地的需求。有些人不想加入幸福城,就迁徙去了能种地的省份,与此同时,我们幸福城也开辟出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再靠水产解决温饱。”

    “原本靠这河维生的拾荒者纷纷离开后,这些年渔产才慢慢回升,幸福城也没再启动大规模捕捞,至于外地来人.现在那么多超级庇护城、大型庇护城都发展起来了,谁还会跑到我们幸福城周边,靠这点水产讨生活?”

    “而且幸福城不收散人提交的鱼获,就算偶尔有人来捕几条,也只是打个牙祭,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其实这些事,江川昨晚也还一知半解,远没有眼下这么清楚。

    但按丁以山的吩咐,去血龙军团申请调阅资料后,他才总算把白水河的水产脉络摸得差不多了。

    “另外,幸福城不主动组织捕捞,也是有深层考量的。”

    江川的语气沉了沉,多了几分严肃,“如今庇护城的食物供给早已稳定,这些渔产即便打捞上来,顶多是给居民餐桌添些花样,根本动摇不了现有的供给体系。既然如此,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口腹之欲,走以前的老路。”

    “万一遇到突发状况,就比如眼下程检查官要建设大波镇,这些现成的水产,就能帮着撑过最关键的起步阶段。”

    不得不说,幸福城的高层很有远见。

    经过江川这么一解释,程野顿时反应过来,这些渔产确实是幸福城预留的后备资源。

    太平时期将渔产作为“储备粮”封存,不轻易动用,真到了危机时刻,便是能救命的后手。

    更何况捕鱼要承担的风险也不小,有些感染源会附着在鱼类身上,或是潜伏在水下,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招。

    必须仔细甄别,才能确保安全。

    “走,再去看看水电站!”

    程野本想捞两条鱼看看成色,但抬眼望了望昏沉的天色,还是决定先以正事为重。

    上车后继续顺着河道往下走,沿途能看出人为打理的痕迹,幸福城应该对这类关键区域做过处理,比如定期撒除草剂。

    河道两边的水草虽长得茂盛,却始终留出一条可供通行的土路,泥泞是难免的,但因为人迹罕至,倒没烂成陷脚的稀泥。

    随着车子深入,岸边的河道也在慢慢拓宽,从最初的两米,逐渐扩到三米,再到四米,水流速度越来越缓,水面泛起的涟漪都变得柔和起来。

    终于,视野尽头出现了那座废弃的小型水电站。

    果然是典型的坝后式水电站。

    在河道上筑起低坝,拦出一片小型水库抬高水位,坝体后方直接安装水轮机,利用坝体与下游形成的落差驱动发电,结构简单却实用。

    江川把车停在靠近水电站边缘部分,两人没有立刻下车。

    按了按喇叭,尖锐的声响在空旷的河谷里荡开,又被水雾吞了回去。

    过了数分钟,周边除了水流声再无动静,这才推开车门。

    坝体上方的房子歪歪斜斜的,充斥着一股久经岁月的年代感,但整体框架还算完整,比起大波镇那些塌成废墟的建筑,已是好得不止一星半点。

    “幸福城会对这些设施进行基础的保养,拾荒者也不会破坏这种地方。”

    “毕竟谁都知道,保不齐哪天就用得上。”

    江川张了张嘴,继续介绍道。

    只是,话虽如此。

    程野一脚踏下车,目光就被水坝上那道明晃晃的裂缝攫住了。

    裂缝从坝体中段斜斜向上延伸,最宽处能塞进两根手指,边缘的混凝土泛着深褐色的粉末,用手轻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

    顺着裂缝往下看,能看到坝体表面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的水泥层已经剥落,露出里面锈蚀发黑的钢筋,像一根根枯瘦的骨头支棱着。

    “这碳化腐蚀得也太厉害了。”

    程野惊了下,那些在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此刻终于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放在现代,这样的设施大概率还没等到碳化到这种程度,就会被列为危险建筑拆除重建了。

    他伸手摸了摸坝体表面,指尖触到的地方冰凉而粗糙,能清晰感觉到混凝土表层早已失去原本的硬度,轻轻一刮就会留下一道浅痕。

    视线转向溢洪道的方向,那台启闭机的外壳已经锈成了红褐色,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被无数只虫子啃噬过。

    输水隧洞的入口隐藏在坝体侧面的阴影里,虽然看不到里面的裂隙,但洞口周围的混凝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渗水痕迹,形成了一道道深色的水痕。

    “这维修?”

    程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忍不住犯怵。

    但绕到大坝的背水面,却发现这边的情况好了不少。

    想来只要把那些缝隙堵住,做些表面加固处理,修好启闭齿轮,再重新链接上水轮发电机组,应该就能重新供电。

    至于到底能用多久不好说,但撑个几年,想必是没什么问题的。

    “走,去里面看看。”

    程野定了定神,率先迈步。

    顺着布满青苔的坝上通道走近,脚下的砖石湿滑难行,每一步都得踩稳了才敢动。

    果然如江川所说,幸福城的保养不是空谈,主体房间的门窗都还好好的。

    推开门走进去,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墙上显眼处挂着一个透明的防潮箱,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些资料。

    原本安装水轮机的位置空空荡荡,只剩一个黑洞洞的缺口,显然是被人拆走了。

    通过缺口往下看,水库启闭机果然已完全损坏,整个结构呈打开状态,彻底丧失了储水能力。

    不过也正因如此,这座大坝才能在一次次汛期里保存至今。

    若是还维持着储水功能,恐怕早就被暴涨的河水冲垮了。

    “我带了钥匙!”

    江川从兜里摸出钥匙,走到防潮箱前,打开锁扣,将里面的资料取了出来。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据,他看不太懂,径直递给程野。

    程野接过资料翻看,上面的专业术语不少,尤其是有关水电站轮机组的详细参数,他一时半会也看不太明白,但基础数据还是能看懂的。

    资料显示,白水坝的装机量在300kw左右。

    根据这个数据倒推,能得出当年河道的流量应该在12立方米左右。

    也就是说,宽4米、深4米的河道,落差5米左右,流速0.5米左右,算是非常平缓的小河。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河道流速显然在1米往上,按照这个推算,发电机组的功率至少能提到500kw左右。

    这已经是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了,通过储能设施,这座水电站一天就能提供一万度电出头,完全能满足大波镇的需求,甚至还能往周边输电,比如供给问路县以及附近的长水镇、云水镇。

    “甚至修好以后,等幸福城的基建接过来,这座水电站完全可以供我一人使用.”

    程野不禁意动。

    若是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水电站,他就再也不用愁吊坠的充电问题了。

    到时候用电多少、电去了哪里,还不是他说了算?

    当然,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修复水电站的资金,购买轮机组的费用,每一项都不是小数目。

    白水坝的水头高度只有5米,只能适配轴流式水轮机组,还得看幸福城的仓库里有没有存货才行。

    翻到资料后面,是这些年普查留下的各项数据:

    从新纪5年开始,最初的普查是两年一轮,持续了8轮。

    到新纪21年改为三年一轮,最新的记录停留在新纪33年的第12轮。

    根据最新数据,程野又走出机房,对大坝整体做了更详细的评估。

    整个过程的专业程度,看得江川在一旁直咂舌。

    他实在想不通程野到底是怎么做到一辈子都没出幸福城,却能立刻上手外面的基建设施调查。

    而掌握的数据越多,程野越能理解这处设施被废弃的原因。

    资源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与其耗费精力修复这种零散的微型水电站,不如集中力量维护好工业区的大型水电站。

    幸福城建设初期,自然要把资源攥成拳头,集中发力。

    到了大开拓时代,又专注于对外掠夺资源,根本无暇顾及周边。

    直到今天,大量人口被行者影响而来,才有了余裕瞩目周边。

    否则,这座白水坝恐怕还会继续沉眠,直到某天被临江的洪水彻底吞没,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江川,帮我拿纸笔过来,再把车开近点。”

    “好嘞。”

    等江川把东西拿来,程野坐在皮卡后排,用膝盖当桌子,开始低头画图。

    这不是普通的平面图,而是从他脑海里拆解出的工程图。

    这座白水坝的原始工程图纸想来应该早就遗失了,这张手绘的图纸,恰好能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避免返工浪费时间。

    从坝体裂缝的修补方案、启闭机的替换零件标注、到水轮机的安装位置定位,几项需要立刻动工的工程点,都在图纸上做了明确标注。

    至于输送电力的线路规划,程野倒不打算亲力亲为。

    这类事交给下属的工程师更合适,这些人对材料造价、线路布局肯定更加熟悉。

    做完这一切,窗外的天色愈发暗沉,淅淅沥沥的小雨也逐渐变成了中雨。

    在这座与世隔绝的水电站里,程野竟一时忘记了时间,彻底沉浸在修复方案的构思中。

    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周遭彻底黑下来后,竟真的透着一股阴森可怖。

    摇曳的草木在风雨中扭曲,像一个个隐在暗处阴笑的鬼怪,看得人不寒而栗。

    而且一阵阵雨雾朦胧地罩住周边,连中午过来的路都变得模糊不清。

    这废土的荒野,每天能安心活动的时间果然不多,就只有天亮到天黑之间的短短数小时。

    “几点了?”

    “已经下午五点半了。”江川语气平静,并没有催促。

    他之所以带着帐篷,就是担心今晚大概率回不去,得在野外露营。

    至于十点前回去交卷的规定,遇到这种意外情况,自然不可能完全死板遵守。

    这些尺度的拿捏,本就是他这个“监督者”的职责之一。

    “走,咱们赶紧回去抓鱼。”

    程野将图纸仔细折好收进背包,车子重新发动,水电站的身影逐渐被抛在视野后方。

    孤零零的坝体在雨雾中矗立,像个坚守岗位的卫兵。

    一时间倒是驱散了萦绕在心头的些许恐惧。

    回到之前的分流口,或许是雨势加大的缘故,水里的鱼群比中午少了很多。

    到了这时候,程野也没了慢悠悠钓鱼的心思。他解开装着疟蚊血肉的袋子,干脆利落地将其洒在河道内。

    仿佛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条条潜在水底的黑条鱼立刻疯了似的袭上来,争抢着那些血肉。

    江川则在一旁趁机撒开手抛网,猛地往上一拉,五条黑条鱼在网里疯狂扑腾,却毫无反抗之力地被捞了上来。

    凑近了程野才发现,这东西的牙齿竟和食人鱼一样锋利,闪着森冷的光。

    “还有四种.”

    两人在河边一阵忙活,用完了疟蚊血肉打窝后,就用普通的人工饵料。

    不断抛网间,白条鱼、青鱼、草鱼、鲢鱼也凑齐了,另外还抓了一些颜色显眼的赤虾,在水桶里蹦跳着泛出点点红光。

    看了眼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

    雨势愈发猛烈,天空中闷雷滚滚,一道道闪电划破夜幕,将荒野照得如同白昼,转瞬又沉入更深的黑暗。

    两人不敢耽搁,连忙驾车往回赶,直到重新驶入大波镇的范围,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怎么说,今晚是在这里凑合,还是连夜回去?”

    雨刮连续扫动,泼天的大雨已经看不清前面的土路到底如何,只能看到车灯劈开的两道水幕。

    江川只好拨下车窗,看了眼外面的情况,冰冷的雨丝立刻灌了进来,肉眼也看不到多远。

    以他的经验,这种天气开回去甚至走路返程都不在话下,但程野毕竟是第一次出城,总得照顾些感受。

    贸然赶路若遇到意外,既有可能对荒野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可呆在大波镇也未必妥当,第一次出城就要在荒野过夜,同样可能加剧对野外的恐惧。

    “嗯”

    程野望着窗外,眉头微蹙。

    不知为何,每次闪电亮起时,他总觉得黑暗的荒野里,有双眼睛在悄悄打量着。

    这种感觉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火苗传来的。

    小家伙在精神链接里反复传递着一道道复杂情绪,分不清楚是恐惧雨幕本身,还是雨幕里的人、变异生物、感染体?

    在战斗力上小家伙还不值一提,可这些感应,程野却不敢忽视。

    “对了,那个监考的呢?”程野忽然想起还有这么个人。

    “他?”

    江川扫了眼周围,不在乎道,“可能早就回去了,也可能在附近扎营,他的任务就是确认我们到了大波镇,咱们也管不了他去哪。”

    “哦,那就凑合一晚吧!”程野拍板道。

    以后出外勤,风餐露宿是常事,提前习惯并非坏事。

    但他绝不可能在这种天气继续赶路,视线受阻不说,雨夜本就是感染源和变异兽活跃的时段,冒这个险纯粹是自讨苦吃。

    江川点点头,将车拐进镇中心那栋相对完整的办公楼。

    这里下午勘察过,二楼有间房的屋顶还算严实,足够避雨。

    至于皮卡则开上地势较高的一处平台,两人从后斗拎出帐篷、露营设备,又将装着鱼虾的两只水桶一并提上。

    至于其他杂物,丢在车里也没人会偷。

    至于睡在车里,谁都没提过。

    在野外,封闭的车厢看似安全,一旦遭遇危险,连开门逃跑的时间都未必有。

    到了二楼,江川快速检查了一下周边,确认没有潜伏的威胁后,转身道,“我去拿卡式炉,还有小锅,今晚咱俩倒是能开个荤。”

    水桶里的黑条鱼还在扑腾,程野点点头,没提自己背包里还装着几十包营养浆。

    等到江川离开,他起身侧身站在窗口,望向漆黑的雨夜。

    火苗也跳出视野,蹲在肩头。

    果然,没选择冒雨回城后,那种被窥探的感觉彻底消失了,黑暗中的存在似乎完全放弃了想法。

    “丁以山让江川跟着我,恐怕也是知道我身上的麻烦有多少”

    如废墟一般的房间里,程野席地而坐,背靠着冰冷的墙壁。

    砖石的寒意透过雨衣渗进来,让他脑子愈发清醒。

    安全的缓冲区终究是暂时的。

    包干以后,这片危机四伏的荒野,才是他未来要面对的常态。

    但他并不畏惧程龙留下来的那些麻烦,甚至希望对方能来得干脆些。

    只可惜,对手没那么蠢。

    他第一次出城,有江川跟着,暗处还有隐藏起来的“监考人员”。

    那些麻烦绝不会在此时贸然出手,或许在等待更好的机会,或许认为就算放任他发展一段时间,也翻不了天。

    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一点。

    在规则范围内有信心捏死他时,谁都不会贸然破坏规则。

    或者说,破坏规则带来的坏处,远大于现在捏死他的收益。

    “你不急,我也不急.”

    “等修好水电站,到时候再想拿捏我,可就没今天这么简单了。”

    展开帐篷,程野坐在边缘长舒一口气。

    望着窗外的雨幕,整个人的心境已和早上出发时截然不同。

    没来大波镇之前,他只是将这里当做完成包干考验的一环,甚至没完全确定要将这里定为卫星城的建设点。

    但这一天的勘察,却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

    恐怖的渔产储量,500kw水电站的修复可能,以及水路的咽喉位置。

    仅仅这三项,就已是夸张的地利优势。

    至于可能面对的麻烦,就看他接下来能申请到的预算和招募情况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废土边境检查官不错,请把《废土边境检查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废土边境检查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