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
宣武门外,13号私房菜馆。
清净雅致的二楼雅座,蒋青云再次见到了吴应熊。
“蒋兄,许久不见。”
“王爷,近日可好?”
“你我乃是结义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快,坐,咱们边喝边聊。”
……
“我听说,太后每逢初一十五都召你入宫,酒宴闲聊。如此恩宠,真是令人艳羡啊。”
“羡慕我什么?一个质子罢了。”
“听这话,你有怨气啊?”
“皇上赐我奴仆30人,结果,里头至少埋了3个眼线。我的一举一动,宫里都知道。”
“那你怎么办的?”
“我直接把府里所有的奴仆都发卖了。”
俩人对视,哈哈大笑。
“平西王虎据西南,麾下坐拥数万雄兵,朝廷当然要提防。对了,你今儿约我来有什么事吗?”
“有。”吴应熊一边斟酒,一边低声问道,“老兄,朝廷这次真的要出动满洲旗丁南下?”
“每个旗出400满洲兵,其余为汉军蒙军。”
“灭明?”
“准确的说,是消灭大西军,消灭孙、李、刘、白。”
……
“这有一份父王给你的亲笔书信,另外还有5箱珠宝寄存在此处,地址在这,你明儿傍晚让人去取。”
“平西王如此厚爱,下官惭愧啊。”
蒋青云嘴上说着惭愧,表情却很淡然。
阅后即焚~
不留痕迹。
“我建议平西王尽抽麾下精兵,来一次大纵深穿插战术。”
“大什么?”
“大纵深穿插,这是我近日阅读兵书自创的一个战术。需以信念坚定之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从敌人的缝隙处穿插行军,直捣敌人腹心,在敌人的肚子里开花,对意志薄弱的敌人有奇效。”
“打哪儿?”
“打昆明。”
吴应熊微微惊诧。
“老兄,你知道我父王的心意吧?”
“知道,裂土封王,占据一两个省做土皇帝嘛。”
“那你还?”
“应熊,你听好了。平西王以精兵奇袭昆明之后,立即大踏步后退,地盘一概不占。如此一来,或有以下效果,一,彰显价值,名震清廷,方便将来讨价还价。二,促进明廷内部团结,崩碎南下满洲旗丁的牙齿。”
蒋青云从盘子里取出三颗葡萄,摆放在桌面。
“应熊你来看。”
“贵阳,孙可望。南宁,李定国。安龙府,朱由榔。
“名义上是统一的明廷,可三家矛盾不断,内斗不休。孙可望,军政皆行,皆为平平。李定国,唯独军事能力突出。这俩人目前的实力相差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分不出主次。”
“而平西王很需要一个顽强的明廷将这场战争长期打下去,最好,断断续续打上50年100年。”
“对!”
……
蒋青云的声音好似海妖。
“我们要促使敌人团结起来。让孙可望辅助、提供粮饷,让李定国主攻,前线指挥,如此,孙李配有很大概率痛击秋季南下的满洲旗丁。”
“如果因为昆明失陷,明廷直接瓦解呢?”
“那就是天意。平西王凭借这份军功,将来也能裂土封王。”
“你凭什么断定孙李配能击败满洲兵?”
“哀兵必胜,主场优势,还有李定国此人不可小觑。”
吴应熊眼神闪烁。
“你的计划很疯狂,但我有些心动。”
“世子,信我。我和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都是汉臣,满人太强势,让他们弱势一些对你我都好。大清和大元不同,大清要的太多,管的太细。满洲壮丁不过区区十余万,打掉一半,局势就大不一样了。”
吴应熊激动的微微发抖。
蒋青云继续蛊惑:
“我正在暗中鼓动舆论,促成朝廷昭告天下,拒绝明廷官吏投降,让明军知道,投降是死,不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为了保险起见,平西王可把东线的军事部署透露给李定国,李定国一定会抓住机会的。这样的孙李配,即使不能击败满洲旗丁,只要在战场上杀伤两三万旗丁,那,整个帝国的格局就变了。”
“为了共同的目标,干杯。”
“干~”
俩人一起举杯,将猩红的酒液倒入口中。
……
刚回府,就看见江南、绿珠、还有晚春站在院子里。
江南连忙迎上来:
“夫君,你终于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
“她生了。”
蒋青云骤然一紧张,脱口而出:“生了个什么?”
“女儿。”
蒋青云如释重负,幸好洪涛生了个女儿。
“安养1个月,之后,让她们母子俩一起迁出去。”
“安置在哪里?”
“南城,眼不见为净的地方。”
众女默不作声,各自忙碌去了。
……
都察院。
监察御史范承谟一脸紧张,望着突然推门而入的蒋青云。
“不知副宪驾到,下官有失远迎。”
“去,关门。”
“哎。”
如今,俩人是妥妥的上下级关系。
“近日,坊间旗人热议,以前接受降官是为了争取民心、争夺天下,如今,天下既定,还有继续接受降官的必要吗?你说!”
“下官还需斟酌。”
“没事,你慢慢斟酌,去,给我泡碗茶。”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蒋青云喝了半碗菜,范承谟还在那苦思冥想。
“范御史,说吧。”
“兹事体大,下官一个监察御史不敢随便开牙。”
……
“范御史,你赞成还是反对?”
“下官都听您的。”
哗~
蒋青云一抬手,剩下的半杯茶泼到了范承谟脸上。
“胡扯~和本官有什么关系?坊间热议代表的是民意,对不对,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你们监察御史的事,是否要上书朝廷也是你们的事。”
范承谟脸上挂着茶叶梗,半天说不出话。
他又想起了那一日被闯入的惊魂时刻,于是试探性询问:
“御史可以风闻言事,下官准备上书建议朝廷不再接受明廷降官~”
蒋青云一声不吭,起身走人。
目的达到了。
……
内三院和各旗都统衙门,陆续接到上书。
上书之人的身份五花八门。
但,主旨都一样。
此一时彼一时,西南明廷已是冢中枯骨,杀光算球。朝廷不应再接受任何明廷过来的降官,官爵要留给自己人。
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