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文的电话对洛珞并没有造成丝毫的影响,盘古堆的建设依旧在稳步的推进着。
即便随后的一个星期里,张云超甚至都亲自跑过来一趟,关心起了洛珞的状态。
其实每次走进这片工地,他心中便忍不住翻涌起复杂的情绪。
有亲眼目睹国之重器拔地而起的自豪;有对眼前这位年轻总设计师超越时代能力和卓绝毅力的惊叹;但最近,更添了几分难以言说的愤懑与替洛珞感到的强烈不忿。
他实在太了解洛珞的辛苦和付出了。
在他看来,无论是在聚变工程上,还是在洛珞爱好的影视事业里,洛珞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开拓者,而且是十分优秀的开拓者。
不仅仅是他,每一个了解内情的人恐怕都会忍不住为其打抱不平吧。
洛珞因为这个电影产生了多少灵感,对聚变工程做了多大的贡献这就不说了,普通人也不可能知道这些信息。
要是真全部公布出来,《流浪地球》怕不是一下子就得从科幻片转成科教片,我国著名总设计师,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洛教授根据可控核聚变相关知识,改编的科幻电影。
那几乎是个学校就得让学生统一看一遍了,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即便抛开这配得上科学进步奖的功勋,他这一部投资二十多个亿的大制作科幻电影,以赔钱的姿态也要给国产科幻电影树立一个榜样。
那部席卷全国、创造了华语影史奇迹的《流浪地球》。
38.17亿!一个至今听起来都令人震耳欲聋的数字。
作为了解洛珞部分全盘计划的人,张云超深知这部电影对洛珞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投资,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
洛珞几乎是以一种“赔本赚吆喝”的姿态,硬生生地砸下二十多亿巨资,用顶尖的制作、超前的特效和充满家国团结情怀的内核,为华语电影硬科幻工业化打开了一个大门!
当电影定档五一,面对汹汹而来的好莱坞大片,洛珞孤军奋战却打出了“流浪地球独战好莱坞”的大旗,点燃了多少国人的热血?
在当时激起的又何止是掌声,简直是将沉寂已久的华语电影尊严重振的希望扛在了肩上!
这哪里只是一部电影?在张云超看来,这是洛珞点燃的一把文化自信之火!
它的成功,彻底改变了院线经理的认知,证明了国产视效大片的市场号召力前所未有;它让学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看到了其蕴含的科学启迪力量,真正将娱乐提升到了教育与文化认同的层面;它甚至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华语电影挑战并赢得阶段性胜利的象征!
其意义早已超出了票房本身,是对整个华语影视圈格局的颠覆性重塑!
而洛珞呢?就在这部电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狂潮、舆论风暴、组织观影热潮,票房节节攀登时,他又急流勇退,再次回到了黄泽岛的基地里,继续一头扎进了夸父工程、盘古堆的点火攻关中。
外界的那些喧嚣和赞誉都全然跟他无关了,等他回过神来,票房已定鼎38亿。
如今……反转来得如此之快,快的有些让人心寒!
当洛珞被那些不明真相、可能连电影都没看全就跟着节奏走的国内网友,指着鼻子骂“道德绑架”、“圈钱收割爱国情怀”、“电影漏洞百出德不配位”时,张云超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境外势力?他们的抹黑伎俩,张书记见得多了。
作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禺谷站面对的间谍窥探、技术封锁、国际会议上赤裸裸的刁难发难甚至最后ITER的退出事件,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这些势力在背后操弄?
种种冲突历历在目,那些人为了扼杀华国在聚变领域的突破,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这种明刀明枪的敌对,张云超更多的是战斗的戒备和决心。
最让他难以接受和感到不忿的,恰恰是那些跟风的、不明真相的“自己人”!
那些轻易被所谓“深度批判”文章所引导的国内网友!你们可曾知道?你们嘲讽唾骂的这个人,正日夜兼程、呕心沥血地攻关人类能源的未来!
你们指责其“娱乐捞金”的这部电影,其中蕴含的科学设定,灵感恰恰来自于他此时此刻正置身于其中的、关系国家能源命脉的可控核聚变研究!。
张云超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他们知道什么?他们知道洛珞为什么坚持三年内点火?知道这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个人目标与国之大计?他们知道盘古堆一旦成功,对摆脱ITER桎梏、打破能源霸权、乃至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意味着什么?
他们更不知道,这些网络上喧嚣的、颠倒黑白的舆论风暴,同样是那些敌视华国崛起的力量在幕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清楚地揭示了这本质上是科技封锁与情报战的延伸,是精准打击洛珞及他所代表的国家科技前沿形象的文化武器!
“小洛他……受委屈了。”
张云超在心里默默地替洛珞鸣不平。
洛珞的贡献如此卓著,无论是为影视工业化开路,还是为可控核聚变这个终极目标殚精竭虑的付出——结果换来的不是理解和敬佩,而是不明就里的谩骂和质疑。
虽然这不是科工委直属的项目,但作为协作单位,又是项目上跟洛珞关系最近的人,他甚至自诩为洛珞在项目上的半个家长,当然不可能允许这种事发生。
“时光科技在干什么,任由这些对洛珞的诽谤这么流传?”
张云超对此十分不解,这不是小洛自己的公司吗,那个负责人还是他的发小,两人的关系十分紧密,这时候就任由流言蜚语中伤?
“对接一下时光科技,必要时可以让他们在这次舆情上把端口接入更高的权限,务必要查清楚这件事的始末,和参与的人。”
张云超怒气冲冲的对着下属吩咐道。
“诽谤账号全部封禁,带头造谣的司法程序启动,官方声明三小时内发布!”
他倒要看看,在官方给洛珞站台的情况下,谁还敢贸然跟风。
过不过三小时后,电话里传来下属的声音:
“张书记,时光科技张总那边回话说,洛总知道这件事的始末,是他吩咐不让公司擅自干涉的。”
“而且洛总还交代了,这件事他自有办法,让风再吹一会。”
张云超闻言眉峰骤锁。
不过仅仅片刻,联想到如今盘古堆的进程,当即就明白了洛珞的打算。
“我明白了。”
他这才没有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尊重洛珞的意思,不过对于洛珞的状态他还是十分关心的。
原本想着这件事都不要告诉洛珞了,再影响他的心态,但既然已经知道了,他当然要亲自来基地看看,别再因为这种事,让洛珞有了什么心理负担,那可就问题大了。
不过,当他刻意绕过主控中心,却在杜瓦容器测试平台找到了洛珞时,他正俯身观察液氦管路接口,防护服袖口沾着星点冷却剂结晶。
依旧是那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情绪里更是丝毫看不出受到舆论的影响,平静的像是对其一无所知一样。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张云超顿时赞叹不已。
不过……
“我是胸也如平湖,那些跳梁小丑还谈不上惊雷。”
洛珞好似清楚张云超为何而来,当即说道。
这番话把张书记逗的哈哈大笑:
“好,好一个胸如平湖,好一个跳梁小丑,不愧是我们夸父工程的总师。”
张云超连续三声好,不仅是对洛珞心态的赞叹,更是对其所站高度的认可,一个人的境界将直接决定他以后的高度,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敢直接挑战可控核聚变这种世界级难题。
洛珞手中扳手轻敲管壁,金属撞击声在穹顶下荡出清脆的声音:
“其实现在封得越狠,未来反噬越凶——毕竟人类只相信自己亲手揭开的真相。”
听到洛珞这么说,张云超彻底明白了洛珞的打算,当即便不在此事上纠结,而是转而询问道:
“工程上还有需要我协调的事吗?”
洛珞闻言轻笑一声,听着远处传来超导线圈通电测试的蜂鸣,那是基地深处某个巨型电容正在积蓄能量:
“等我的好消息吧。”
……
事实上,作为国内最顶尖的人气演员,有着国民情侣的加持,更因为自身世界级数学家等堪称清流的身份,洛珞的风评一向很好,甚至跟整个娱乐圈都有些格格不入。
而针对他个人的攻击虽声势不小,但也就是张嘉文包括张云超等人没见过这种事情罢了,其实在洛珞眼里,也就是雨大雷声小而已。
水军带节奏的痕迹明显,话题来势汹汹,却难以形成持久落地的破坏力。
这种事也就能骗骗那些随风摇摆的墙头草,核心粉丝群的凝聚力未受撼动,时光论坛以洛珞为核心的专区活跃度不降反增,讨论聚焦于他过去的技术突破和对未来的期许,对喧嚣的负面评价多有批驳与不屑。
毕竟从洛珞出道以来,实在是几乎没有黑点可提,这么久打造出来的稳定人设,仅仅想凭这么几句话就想毁掉也不是那么容易。
那些“风评崩坏”“人设崩塌”的耸动标题,更像是浮在深水之上的气泡,并未能真正扰乱水下的基石——洛珞在硬科幻电影工业化开荒者中的地位、乃至他那近乎传奇的“国民情侣”、“世界级数学家”形象,在很多大众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再加上他那庞大的粉丝量,以及刘艺菲粉丝的爱屋及乌,让许多人其实是“敢怒不敢言”,实在是被怼怕了。
至于《流浪地球》的评价,倒是实打实的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从来没错,《流浪地球》之前的声势太浩大,太红了。
当人们普遍觉得一个东西好的时候,就必定会有那么一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中客出来唱反调了。
“难道只有我一开始就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看吗?”
此话一出,这群人顿时好像找到了团体,纷纷开始表达他们对电影的不认同,从所谓的爱国情况,到华国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不合理,甚至连影片中那些不符合现实的科幻剧情也要吹毛求疵的说一说。
完全不顾及洛珞作为世界级学者,已经是全力平衡剧情合理和戏剧性冲突的结果了。
如果纵向对比总能挑出问题,但横向看过去,其实论起科幻与现实的理论合理性,跟《流浪地球》比,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奈何总有人在这一点上挑刺。
这一点在评分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豆瓣、时光等主流平台的《流浪地球》页面上,新增了大量的“一星”差评。
这些评分背后,有的可能是失望观众的真实反馈,但报告分析指出,相当部分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极强的“刷差评”特征。
这使得影片的平均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
比如豆瓣评分从曾经的9.3,滑落到了8.6区间。
这是一个可见的数字变化,但远未达到“腰斩”或“崩塌”的程度。
它更像是在一件已成艺术品的雕塑上,添了些许划痕或污渍,惹人不快,却无损其主体结构的宏伟与价值评判的多维度性。
影片作为华语科幻里程碑的地位、其引发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工业化探索上的巨大成功,绝非单一分数所能定义或抹杀。
而本该最受影响的电影收益……其实毫无影响。
因为舆情风暴掀起的风浪,最终撞上的是一座已尘埃落定的堡垒。
《流浪地球》轰轰烈烈的公映早已在数月前以震撼业界的38.17亿票房完美收官,影院秘钥准时终止,票房的数字成为了无法更改的历史,静静躺在各大电影数据库的顶端。
票房收入早已落袋为安,结算完毕。
至于周边销售?数据清晰地显示,在电影下映后,由狂热粉丝和部分出于爱国热情观众支撑的峰值购买潮也已自然消退,进入了一个更符合常态市场规律的平稳期。
舆论风波对于这早已结束的“购物季”,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销售曲线平缓下滑,与网络上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但这场舆论对洛珞乃至他旗下的公司就没有丝毫影响吗?
当然不是,随着时间推移,拾光映画继《流浪地球》之后再次推出的重磅科幻大片——《深空防线》终于要迎来首映。
虽然这部戏是洛珞当初为了赚积分,亲自拍板筹拍,提前开始拍摄的。
但用着跟《流浪地球》一样的制作组、道具组和特效团队,加上洛珞本人都认可的剧情,其质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历时半年多的拍摄,再加上一年的特效制作,如今这部戏也终于要迎来了他的首秀。
这无论是对于拾光映画,还是整个制作组团队都是十分重要,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
因为这部剧洛珞仅仅是客串了一个配角,剧本改编也没有深度参与,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团队都是拾光的内部人员。
对于他们来说,颇有种——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感觉。
只能说过往洛珞的光芒实在有些耀眼,尽管这两年他很少露面,更没有什么新作品出来,拾光自行筹拍的一些影视剧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绩,但跟过往洛珞的成绩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这固然是对于洛珞的极大认可,但对于拾光的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导演和编剧们,无疑是一种打击。
因此,《深空防线》这部原创之作,被他们视为自我证明之战,意义非凡。
殊不知,随着外界舆论的发酵,一群自以为看清了《流浪地球》真面目的理中客,正摩拳擦掌的准备对《深空防线》好好的针对一波呢。
《流浪地球》票房早已经尘埃落定,他们正不解气呢,正好《深空防线》送上门来了。
……
2010年12月2日。
《深空防线》首映后的第二天上午,温岚走进办公室第一时间查看起了数据报告。
报告首页刺眼的数字无声宣告着残酷现实:首日票房1.2亿。
这个数据放在普通商业片简直能把人笑醒,是无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数据,但……对于耗资8亿、承载拾光映画硬科幻野心的《深空防线》而言,几乎是闷雷般的重击。
这里面可还包含着他们奋力宣传一个多月来的预售票房,加上排片率更胜《流浪地球》的院线支持,但这个结果。
相比于《流浪地球》首日票房就破三亿,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岚总,舆情监测显示,'抵制深空防线'的话题还在发酵。”
助理的声音有些干涩:
“很多对《流浪地球》有偏见的人,这次说到做到……根本就没进影院。”
温岚沉默着点开知名影评网站。
评分栏里,7.1分的数字悬在顶部,下方充斥着两极分化的短评:
“特效天花板!比《流浪地球》的太空戏更震撼!”
“没有洛珞,只剩空洞的金属壳子。”
“秦昊演技封神!但剧本深度被流浪地球甩十条街!”
“不看!谁让洛珞搞道德绑架?国产科幻又不是只有他家!”
一条条翻下来,温岚的手指冰凉。
她想起《流浪地球》上映时的盛况——38亿收官、万人空巷、官方单位包场、学校组织观影、“独战好莱坞”的民族情绪沸反盈天。
而如今,《深空防线》像被遗忘在角落。
没有宣传部红头文件的推广,没有教育局组织的学生场次,更没有钢铁厂、科研院所“支持国产”的集体票根。
那些曾将《流浪地球》推上神坛的力量,此刻静默像是平静的睡眠。
宣传部经理推门进来,面色凝重地递上一份数据:
“水军的痕迹很明显……他们在把对洛导的怨气,转嫁到拾光品牌上。”
他指着报告中的关键词云:
“爱国绑架续作……这些标签被反复刷屏,而且——”
他顿了顿:
“最致命的不是恶评,是沉默,《流浪地球》激发的‘非看不可’的集体狂热……这次彻底消失了。”
温岚闻言有些落寞:
“我预估到了落差……但没想到这么大。”
事实上,《深空防线》的剧情很差吗?
当然不会。
恰恰相反,有着之前经验的他们,这次反而在剧情和拍摄上做的更加出色,除了主角秦昊勉强还算是新人,在人气上肯定没法跟洛珞相媲美。
段奕宏虽然因为《流浪地球》王磊的角色吸粉不少,但人气和咖位依旧难以挑大梁。
整部剧几乎是靠着李兵兵一个人撑着。
除此之外这部戏客观评价,其实要比《流浪地球》更加好看。
毕竟后者其实因为过于彰显中式科幻,使得整个主角团从头到尾没做成什么事,但《深空防线》就不一样了。
虽然同样是对团结协作的描写,但除了洛珞的角色起了关键作用,其他活几乎全是主角团的三人组干的,尤其是在段奕宏的角色又一次牺牲的时候,这种英雄主义凸显的尤为明显。
通俗的说,这部电影看上去绝对更爽!
作为商业片,按理说它的票房甚至应该超越《流浪地球》才对。
但这种事完全没有办法,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
尤其是人云亦云这种事,有时候走进电影院看哪部电影就是一瞬间的决断,有着很明显的从众心理。
大家都看这个,那我也要看看,反之也是一样,现在《深空防线》面临的就是这样有些尴尬的境地。
要是被多少人骂,倒也不至于,就是数据确实有些“惨淡”,嗯~起码拾光内部是这么认为的。
一直到上映一周后,《深空防线》首周票房出炉——艰难突破5亿,那天拾光会议室内部一片低气压。
谁也没有想到,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舆论,没能对洛总和《流浪地球》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倒是他们的《深空防线》成了唯一的受害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