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皇都的这一场大雪下得很大。
一天过后,整个皇都已经是白皑皑的一片。
走在皇都的街道上,随着百姓的一吐一吸,都可以看到那白色的雾气。
萧墨除了送张大人出京,便是一直在客栈读书。
不知不觉,天气逐渐转暖,已然到了三月初。
这一天,在皇都通往贡院的玄武大街上,路边的小摊小贩已经是被清理了出去。
今天是会试的日子。
搜了身,萧墨进入考场,来到了自己的考舍。
考试一共分为三场,一天一场。
第一天第一场为诗赋。
考“诗词”、“赋”各一篇,这是大齐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了,直接决定是否录取进士。
诗词一般出题比较自由。
但是“赋”的题目,多出自儒家经典、史书或皇帝诏令。
这一场考试考的就是文采、格律、对仗。
“诗词”题目是“明月”。
萧墨写下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赋”的题目是国之兴衰。
萧墨仿写《阿房宫篇》,写下了《春漓宫赋》,刚好的是这个世界王朝众多,历史很丰富,用来代替阿房宫赋的典故也非常好找。
这第一场考试,不说其他,自己先稳下进士的资格再说。
第二场:论。
考“论”一篇。
类似于萧墨上辈子高考的议论文,就某一历史事件、治国理念或哲学命题展开论述。
考察举人的见解、逻辑思维和文笔。
第三场:策。
考“策”五道,这是实际政务能力测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生等具体问题。
三天考完,萧墨出了考场后,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对于自己是否能考中,萧墨还是挺有信心的。
只要通过会试,殿试就还好了。
在大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虽然起步亦有差距。
但最重要的,还是靠后天在官场的摸爬滚打。
十日之后清晨。
随着玄武大街的钟声响起,在皇宫门口的不远处,礼部尚书方大人在将士的护卫下,亲自挂上春榜。
一个个举人挤在榜单之下翘首以盼。
“我中了!”
“我也中了!”
“公子!你中了什么!”
“我排五十名!哈哈哈!”
“快!把他抓走!”
“没中......我没中......”
“哈哈哈,我二十二名!哈哈哈!”
“这个二十二名,快抓回府!”
会试刚刚放榜,就已经有人榜下捉婿了。
看着第一名的自己,萧墨不敢声张,生怕被谁抓走,不成亲就不让自己走,赶紧悄摸摸地离开。
但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在齐国,举人居住的客栈,都是要报备的。
萧墨这么一个会元,怎么可能藏得住?
没多久,齐国皇都中的达官显贵就冲进了萧墨所居住的客栈。
好在的是张谦之早就有了准备,离京之前就想到了今天。
张小姐让侍卫守在了萧墨的房门口,不许其他人打扰。
与其他大家闺秀不同,张小姐经常在外抛头露面,在京城有一定的名气,不少人都认识。
见到张小姐来了,其他人自然不敢造次。
“多谢张小姐了。”萧墨对着张水箐作揖一礼。
“萧会元无需多谢。”张水箐微笑道,“不过今日小女子带人来,怕是满朝文武都知道公子您是家父的人了。”
萧墨坦然道:“早就是了。”
从自己被提名解元开始,自己就是张大人的人了,之后更不用说自己还拜访了张先生。
但是萧墨心中早有准备。
朝堂之上,怎么可能不站队呢。
如今的自己站的是张大人,也就是站在房丞相那边。
张水箐点头微笑,也不多言。
十日之后,殿试。
齐国的殿试有所不同,没有作答环节,而是士子轮流面圣。
士子们皆居住外宫,等所有士子面圣之后,方可离开,一般持续两到三日。
面圣顺序由抽签而定。
萧墨运气不好抽到了最后一个。
第三日,萧墨走进大殿。
大殿中,坐着齐国国主、房丞相外加上其他六部尚书。
谁都知道萧墨和张谦之的关系。
谁都知道那一篇“推恩令”。
而如今,谁又都知道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春漓宫赋》。
当萧墨进场的时候,近乎所有人都看向了坐在帝王身侧的那位丞相。
萧墨已经算是张谦之的学生,也就是房龄的师弟。
萧墨进来后,房龄闭上眼睛,默不作声,不听不闻。
“学生萧墨,参见圣上,拜见诸位大人。”萧墨庄重行了一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齐主微笑地看着萧墨,“好一个文采斐然,仪表堂堂的少年郎啊!诸位爱卿先不言,朕先来考考他!”
寻常士子的殿试,最多只有一炷香的时间。
但是萧墨在大殿中足足待了半个时辰。
萧墨离开后,齐主看向身边众人:“此次殿试的状元,想必诸位爱卿没有异议了吧?”
......
四月中。
青山县县令府邸。
县令孙大人在院子里泡着茶逗着鸟。
“老爷!老爷!”
正当孙大人给笼子里的鹦鹉加水的时候,一个仆人连跌带撞地跑了进来,吓得鹦鹉连续扑腾了几下。
“什么事情啊?如此莽撞,吓到我鸟儿了!”孙大人训斥道。
“老爷!皇城来人了!”
“皇城来人了?可有说何事?”孙县令吓了一跳,心想自己平日也没怎么贪污啊?
“老爷,皇城来人说要给老爷你嘉奖呢!您县下的萧墨!连中三元啦!”
“什么!”青山县县令大喜,“好好好!快快去见皇城使者!”
不过青山县县令走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快快准备大红马,大红花,准备给状元郎游行!”
“那个......老爷.......状元郎没有来县城。”
“没来县城?状元郎去哪儿了呢?”
“状元郎他似乎回村了。”
“......”
“老爷,我这就让人去把状元郎接过来。”
“不必了。”青山县县令拢了拢袖子,看着佘山的方向,“状元郎他这几天,应该是不会来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