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关古道

    大明永乐十四年,八月初七。

    时近仲秋,岭南暑气未消,然自潮州府北上,入南雄府地界,山势渐高,林木愈深,空气中便少了几分潮.热,多了几分山野的清冽与……不易察觉的阴翳。

    南雄府,地处大庾岭南麓,控扼梅关古道,乃中原通往岭南的咽喉要冲,商旅络绎,本应是一派繁忙景象。但赵清真自踏入南雄府境,便觉此地气机有异。并非如潮州那般风水格局的明显扭曲,也非汀州那般巫蛊邪灵的躁动,而是一种更沉郁、更隐晦的“滞涩”之感,仿佛整片天地都被一层无形的薄纱笼罩,阳光不显明媚,山风不带清爽,连鸟鸣兽吼都显得有些压抑。

    他依旧是一袭蓝色道袍,背负以灰布紧裹的归尘剑,胯下青骢马步伐稳健。但行至南雄府治所保昌县城外一处贫瘠山村时,他勒住了马缰。

    村口,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正眼巴巴地望着他……更准确地说,是望着他胯下膘肥体壮的青骢马。一旁茅屋前,一位老妪正佝偻着身子捡拾柴火,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赵清真心中微动。他云游四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深知民生多艰。此马虽是郑和所赠,脚力甚健,但于他而言,更多是代步之物。炼神还虚之境,虽未至朝游北海暮苍梧的神通,但全力施为之下,短程跋涉已不逊骏马。而此马留在此地,或能助这贫苦人家耕田载物,换取些许生机。

    他翻身下马,走到老妪面前,打了个稽首:“福生无量天尊。老人家,贫道云游至此,见此马与贵地有缘,愿将其赠予村中,助乡邻耕作运输,聊表心意。”

    老妪和孩童们都愣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赵清真。直到赵清真将缰绳塞到老妪手中,又取出些许散碎银两一并赠与,他们才如梦初醒,千恩万谢,几乎要跪拜下去。

    赵清真扶住他们,淡然一笑,问了问前往保昌县城的路途,便不再停留,背负行囊与归尘剑,迈开步伐,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路拐角。失去了马匹,他的速度似乎并未减慢多少,一步踏出,便是常人数步之遥,蓝色道袍在山风中微微飘动,更显出尘。

    徒步而行,更能贴近这片土地的气息。赵清真神识微展,仔细感知着周遭。那“滞涩”之感的源头,似乎并非单一,而是弥漫在山水之间,尤其以西北方向梅关古道所在、以及东南方向保昌县城所在,最为明显。

    “梅岭……白猿……府学……圣姑……”他回想起途中听闻的关于南雄府的零散传说,心中若有所思。

    行至傍晚,保昌县城那略显斑驳的城墙已然在望。县城规模不大,但凭借梅关古道的便利,城外商铺客栈林立,倒也热闹。只是这热闹之中,总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闷。往来行商脚夫,大多行色匆匆,面带忧色;街边茶肆酒馆中的议论,也多是压低声音,透着几分神秘与惶恐。

    赵清真寻了一间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客栈住下。稍作安顿,他便来到大堂,要了一壶清茶,看似随意地听着周遭的议论。

    “听说了吗?府学那边……昨晚又不太平了!”邻桌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低声道。

    “又来了?不是说彭教授把那什么祠给烧了吗?怎么还……”他的同伴疑惑道。

    “烧是烧了,可……唉,邪门啊!”商人叹了口气,“我有个远房侄子在府学读书,他说最近夜里,总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女人哭声,还有人说看到白影在废弃的祠址附近飘荡……好几个学生都病倒了,说是噩梦连连,胡言乱语。”

    “彭教授呢?他没事吧?”

    “彭教授倒是没事,还严厉训斥了那些说见鬼的学生,说是心魔作祟。可……这接连出事,人心惶惶啊!”

    “可不是嘛!这南雄府,近来真是多事之秋。府学闹鬼,梅岭那边也不安生……”

    “梅岭?又出什么事了?”

    “你不知道?前几天有个采药的老汉,在梅岭白猿洞附近失踪了!找到的时候,人已经疯了,嘴里只会念叨‘白毛……大眼睛……抓走了……’,然后就彻底痴傻了!”

    “我的天!难道是……那位的子孙又出来作祟了?”说话者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恐惧。

    “嘘!慎言!慎言!那可是‘申阳君’的地盘,莫要招惹……”

    听着这些议论,赵清真慢慢啜着茶,心中脉络逐渐清晰。南雄府目前主要的两大异状:一是府学“圣姑祠”旧址闹鬼,影响生员;二是梅岭白猿洞附近出现疑似精怪害人事件。两者看似独立,但那股弥漫全府的“滞涩”之气,似乎将这两处隐隐联系在了一起。

    而那位不信鬼神的府学教授彭朂,则成了破除府学迷障的关键人物,只是其方法似乎过于刚直,未能触及根源。

    正思索间,客栈门口一阵骚动,只见几名衙役护着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中年官员走了进来。官员神色严肃,不怒自威,正是南雄知府。

    知府并未停留,径直上了二楼雅间,似乎有要事商谈。但赵清真注意到,这位知府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驱不散的忧色,印堂之处隐隐发暗,显然是忧思过甚,且可能沾染了不干净的东西。

    “看来,这位知府大人也深受其扰啊。”赵清真心中暗道。

    他没有立刻上前接触官府,而是决定先自行探查。府学与梅岭,他需要选择一个切入点。

    略一权衡,他决定先去府学看看。府学乃文气汇聚之地,若有邪祟能在此地作乱,其性质可能更为特殊,或许能更快窥见此地异状的根源。

    是夜,月明星稀,但保昌县城上空仿佛蒙着一层薄雾,月光显得有些朦胧。

    赵清真悄然离开客栈,身形如同鬼魅,避开更夫和巡逻兵丁,来到了位于城东南的南雄府学。

    府学建筑规整,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一应俱全,本该是肃穆庄严、文气沛然之所。但此刻,在赵清真的神识感知下,整个府学却被一股若有若无的、阴柔而怨怼的气息所笼罩。尤其是学宫后方一处略显荒废的角落,那里残留着焚烧过的痕迹,应该就是原“圣姑祠”所在。那里的气息最为浓郁,丝丝缕缕的黑灰色怨气如同活物般从地底渗出,缠绕在残垣断壁之上,并不断向整个府学扩散。

    赵清真隐匿气息,悄无声息地潜入府学,靠近那片废墟。

    果然,尚未完全靠近,一阵若有若无、悲悲切切的女子哭声便传入耳中。那哭声并非实体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神魂的波动,带着强烈的迷惑与哀怨之意,若是心志不坚者,很容易被其影响,陷入幻境。

    同时,他看到一个淡淡的、穿着古代仕女服装的白色虚影,在废墟间飘荡,时隐时现,散发出诱人靠近又令人心悸的气息。

    “并非实体鬼物,而是……残留的强烈怨念与部分香火愿力结合,形成的‘念灵’?”赵清真仔细观察,做出了判断。这“圣姑”本身或许并非多么强大的妖邪,但其形成的“念灵”因彭朂强行焚祠之举,怨气大增,又依托府学之地残留的些许愿力根基,变得难以彻底消散,并能影响生员心神。

    这种“念灵”,寻常物理攻击或低阶法术效果不大,需以特殊手段化解其怨念,或强行以更高层次的力量净化。

    就在赵清真观察之际,那白色虚影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存在,猛地转过头,“看”向赵清真所在的方向!那是一张模糊却充满怨毒的脸庞,眼中没有瞳孔,只有两团跳跃的幽火!

    “嗡!”

    一股更强的精神冲击如同尖针般刺向赵清真的识海!

    赵清真神色不变,识海中观想北斗七星,稳守灵台,那股精神冲击如同撞上铜墙铁壁,瞬间消散。他并指如剑,指尖一缕纯阳真火凝聚,便要出手将这“念灵”净化。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低沉而充满正气的声音骤然响起:

    “何方妖孽,还敢在此作祟!朗朗乾坤,岂容尔等魑魅魍魉横行!”

    话音未落,一道炽烈的、带着浩然刚正之气的白色才气光芒,如同利剑般从侧方射来,直击那白色虚影!

    那“念灵”发出一声尖锐的惨嚎,在白光中剧烈扭曲,变得稀薄了许多,慌忙遁入地底,消失不见。

    赵清真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儒服、头戴方巾、面容刚毅、约莫四十岁上下的中年文士,手持一卷书册,正站在不远处,目光如电,扫视着废墟。其人身周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色光华,正是精纯的儒家才气,诸邪避易。

    此人,定然就是那位不信鬼神、焚烧圣姑祠的府学教授——彭朂了。

    彭朂也看到了赵清真,见他一身蓝色道袍,气度不凡,尤其刚才面对“念灵”冲击时那分毫未动的沉稳,让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随即眉头微皱,显然对僧道之流并无太多好感。

    “这位道长,夜深人静,为何在此偏僻之地?”彭朂语气还算客气,但带着明显的审视意味。

    赵清真打了个稽首,不卑不亢:“福生无量天尊。贫道赵清真,云游途经贵地,听闻府学近来不甚安宁,特来查看。方才见那怨念聚集之物欲害人,正欲出手,不料先生已然先行驱散。先生浩然正气,令人佩服。”

    彭朂听到赵清真称赞他的浩然正气,脸色稍霁,但依旧坚持己见:“不过是些阴秽残念,借助人心恐惧而显化罢了。只要心正意诚,胸存浩然气,何惧这些虚妄之物?焚其祠,破其依凭,时日一久,其念自散。”他顿了顿,看着赵清真,“道长有心了。不过府学之事,自有官府与吾等儒生处置,不劳方外之人费心。”

    话语中透着明显的疏离和“划清界限”之意。

    赵清真也不在意,微微一笑:“贫道只是随心而行,既见不妥,便来看看。先生之法,刚正不阿,能破邪显正,然则……”他目光扫过那片重归寂静、却怨气并未完全散去的废墟,“堵不如疏,强压其形,恐难断其根,甚至可能积郁更深,他日再生变故。先生还需留意,府学生员心神受损,亦需调理。”

    彭朂闻言,眉头再次皱起,显然对赵清真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但对方言辞恳切,又确实点出了目前学生病倒的问题,他也不好直接反驳,只是淡淡道:“不劳道长挂心,彭某自有分寸。夜已深,道长还是请回吧。”

    赵清真知道多说无益,打了个稽首,便转身离去。彭朂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离开府学,赵清真并未回客栈,而是站在街上,望向西北方向梅岭的轮廓。

    府学之事,有彭朂这等刚正儒生在,暂时不会出大乱子,但根源未除,终是隐患。而梅岭白猿洞的传闻,似乎更加凶险,直接关乎人命。

    “看来,明日需往梅岭一行了。”赵清真心中定计。他感觉,南雄府的“滞涩”之气的核心,或许就在那梅岭深处,白猿洞中。

    夜色更深,保昌县城一片寂静,唯有那无形的薄纱,依旧笼罩着这片土地,等待着被揭开的那一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青海没有羊眼汤不错,请把《青海没有羊眼汤》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青海没有羊眼汤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