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直接加钱

    苏然的话如洪钟般在二相脑海中炸响,炸得二人久久不能言语。

    哪怕是早已看透一切的王翷,此刻也不禁对说出这句话的弱女子苏然另眼相看,眼里充满了敬佩与赞赏!

    此刻三人虽然各有所思。

    但有一点他们是一样的。

    他们三位都是读书人,而且读得好也读得精!

    所以知道历史上有过不少女性人物,早远的嫘祖、妇好等不谈。

    且说汉唐的吕雉、平阳昭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都是不让须眉的人物。

    可不曾想,如今大汉竟还有这样非凡的女子。

    虽然她们肯定没办法与那些人物相提并论,但至少从目前她们所展现出来的,就足以让人钦佩。

    那林仙姑看似胆怯,却一心为民,所提农具优化、农业方案必将是大汉福音,若真能成,赞一句“大汉嫘祖”绝不为过!

    那国师颜仙姑,不仅精通医术,甚至还提出过富国五策,若能顺利推行,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贡献绝不输武则天(即便武则天褒贬不一)!

    至于那婢女苏然,虽然目前看不出她的特长,可单单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便足以写进大汉史书!

    关键是,这样的奇女子,竟一次性有三个!

    不知怎的,三人竟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刘弘昌,全都瞬间明白了为何陛下会刻意让他们与这三名女子一同在书房觐见。

    二位宰相都是老狐狸了,也都知道陛下就是故意想让那三名女子来劝他们二人。

    而与二相不同,在王翷看来,陛下能把这三位奇女子聚拢用之,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说明当今陛下的过人之处。

    他比谁都清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能识人、用人的明君更是少有!

    想到此,他愈发激动:自己赌对了!

    在陛下当初还在潮州赈灾,给他送来富国五策时以及那份密信时,他就作出了选择。

    如今的一切都证明,陛下绝对是个值得辅佐的明君!

    贤王之名是不是装的不重要,作为帝王,能不能识人用人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此刻,他几乎要忍不住开口劝二相。

    但他还是把那股冲动忍了下来。

    因为他相信,陛下能搞定这两个老家伙。

    果然!

    二相在犹豫很久,互相眼神交流无数次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陛下,今日苏姑娘所言,实在让老臣惭愧。”

    “连她们都有如此决心,老臣又岂能落后。”

    说到此,二人竟纷纷跪倒在地,严肃地说道:“陛下放心,推行内阁一事,就交给老臣了,老臣定当竭尽全力。”

    刘弘昌大喜,连忙亲自去搀扶二人:“二位乃朕今后治理大汉的左膀右臂,日后见朕,不必下跪!”

    说罢又回到书案前拿出一道早已拟定好的圣旨:“朕宣布,今日起,内阁正式成立!”

    “赵光裔、杨洞潜,王翷听旨,即日起,你们三位便是内阁大臣……”

    见状,颜曜冰与林雨薇都有些兴奋不已。

    苏然却已经回过味来:等等!

    我好像又被刘弘昌算计了?

    唉,怎么就没忍住一时冲动,非要站出来刺激这两个贤相呢?

    然而,就在此时,刘弘昌新的旨意下达了:

    “推行内阁一事牵涉极广。”

    “这样吧,既然这个制度是她们三位提出的,就让她们三位给你们三人当个助手吧。”

    “官职就暂时不封了,毕竟正是官制改革的档口,而且也从未有过女子当官的先例,此时贸然加封,定会再掀波澜!”

    “待日后稳定了,朕再给她们三人封官。”

    “哦,对了,王翷你带带林仙姑,可一定要保护好她哟。”

    “国师,你就暂时跟着赵相,就劳烦赵相多教教国师官场的事情。”

    “至于苏……”

    刘弘昌说着,目光便落在了苏然身上。

    他清晰地看到苏然想要站出来拒绝,但被颜曜冰强行制止住了。

    “即日起,苏然就不再是婢女身份了,你好好辅佐杨相吧……”

    苏然撇了撇嘴:老娘本就不是婢女好吗?

    他知道,刘弘昌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她们三人听的,更是说给二相听的。

    话里的意思很明确:

    自己三人是他刘弘昌极其看重的,将来也一定会让我们参政的。

    但现在还不太合适,而且不符合制度。

    所以,你们两个老家伙要懂点事,多教教我们三个女人,也要把他刘弘昌的意思传播出去,为日后我们三女参政朕铺路!

    再换句话说:日后,你们二相就是与我们三女一个集团的了!

    什么集团?

    自然是改革派,更是他刘弘昌的坚定拥护派!

    苏然真的很想拒绝,但转念一想,都这个时候了,还怕刘弘昌不放自己走?

    自己早就被动陷入进去了,他刘弘昌又怎么可能放自己走?

    所以啊,还是先帮颜曜冰当上皇后,然后日后再让颜曜冰送自己去找赵匡胤!

    我这可不是为了他刘弘昌,而是为了颜曜冰!

    刘弘昌说完,又做了一些嘱咐,便让六人全都退下了。

    ……

    偌大的书房内,沉香缓缓飘升。

    刘弘昌靠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闭着眼,手指再次不自觉地搓动了起来。

    官制、吏治、农业、经济、人口、军事、那么多亲王、还有尚未平息的循州暴动……

    一项项、一条条难题如同PPT一般浮现在他脑海。

    如今,赵相、杨相二人已经同意站出来推动内阁制改革一事。

    再加上有颜曜冰三女的帮助,应该问题不大,自己只需要给他们站台就行。

    赵相、杨相都是老臣持重的贤臣,而且自开国之君起,就开始担任宰相。

    根基之深,能力之强毋庸置疑。

    颜曜冰三女思想先进,各自都有着自己的专业强项。

    这几个人搭配起来,无疑是最好的改革推手。

    即便以萧益为首的那批保守派继续反对,他相信,三位内阁大臣与三女的组合,一定能妥善处置好。

    而官制改革只是一个开始!

    之后便是推进农业、经济等各项改革,同时对吏治进行整顿。

    这便是接下来内政改革的大致蓝图。

    但要持续推进改革,为后续蓄力,就必须储备大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南汉地处偏僻,又有很多民族,人口少,读书普普及率都没必要提,更别说人才了。

    仅仅靠本地的人才肯定远远不够。

    所以,恢复科举是肯定的,但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推广出去,想办法吸引其他政权下的人才。

    但这又会面临问题:吸收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定会引来南汉本地绅士门阀的的对抗。

    若处理不好,谁敢保证不会带来反噬?

    除了人才之外,经济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朝廷,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转不通!

    内库的确还存有一笔较为可观的钱财,这些原本是刘玢准备用来修建宫殿与过他登基后第一个寿辰的。

    现在他死了,这些钱自然可以留给自己用在正途上。

    可问题是,仅有这一笔钱根本就不够啊。

    南汉现在的朝堂收入,完全是靠最大限度压榨老百姓得来的。

    自己现在继位了,如果还继续过分压榨老百姓,那坐上这把龙椅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笔钱必须花在刀刃上!

    可什么才是刀刃呢?

    农业、经济、科举……

    刘弘昌只感觉自己脑子乱糟糟的。

    这样一个混乱、腐败的烂摊子,真的让人头疼。

    良久。

    他猛地坐直身子,双眼放光,提笔、蘸墨、挥毫,一蹴而就!

    而纸上赫然出现了两个字:军事!

    “没错!”

    “这才是真正的刀刃!”

    所有的改革都会遇到莫大的阻力。

    因为它必定会动到无数人的蛋糕。

    说白了,人家凭尊你为帝?

    凭你之前有贤王的美名?

    笑话!

    那只是吸引部分人的工具。

    还是凭你是皇帝?

    别人就必须要你言听计从?

    扯淡!

    这在个“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乱世,换皇帝比翻书还快。

    一旦触及到别人的根本利益,哪管你是不是所谓的皇帝?

    而如今,南汉之所以还算勉强稳定,只有一个原因:军事!

    所以,军事才是关键!

    与其把这些钱花在内政方面,还不如花在军事上,打造一支绝对效忠自己,然后战斗力又强悍的军事力量。

    只有这样,将来无论是面对内政改革带来的抵抗,或者那么多亲王可能出现的祸乱,甚至是国内的暴动,外地的入侵,才能有根本性的保障!

    说句难听的:

    只要有了绝对的军事力量,绅士门阀不听话就杀绅士门阀!

    亲王要zao反,就砍亲王的头!

    流民要暴动就强制镇压。

    外敌要入侵,就虽然远必诛!

    想到此,刘弘昌又突然无奈地摇了摇头:

    果然,登上权力顶峰,当真会影响人的心态……

    杀伐是必要的保障,就像真相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一样。

    但杀伐也很容易带来反噬。

    刘弘昌回复冷静,在心中确立了一个宗旨:

    在掌握绝对军事力量的基础上,还是得继续走“贤王”的路子,不,现在要晋级到“仁君”的路子!

    刘弘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强行止住了自己乱飞的思绪。

    直接起身往书房外走去,对一直守护在书房外的御前侍卫统领王复说道:“走,随朕去禁军军营逛逛……”

    御前侍卫统领这个职务之前是没有的。

    还是在颜曜冰的建议下,刘弘昌才单独以王复之前的人手为基础成立了这股安保力量。

    甚至名字都是颜曜冰取的。

    没办法,他刚登基,的确需要能绝对信任的安保。

    刘玢留下来的那些人,虽然他还在用,但说实在的,他很难信任。

    特别是之前掌握内侍军(全部由太监组成),负责贴身保护刘玢的内常侍林延遇。

    只是此人情况特殊,暂时也没精力、也不能随意动他。

    临近正午时。

    刘弘昌的銮驾终于来到了禁军军营。

    数万禁军,分东西两营驻扎,拱卫都城。

    刘弘昌来到了循王刘弘杲所在的东营。

    在刘弘杲的陪同下,整整一下午都在巡视禁军的训练情况与人员情况。

    之后,又单独与刘弘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刘弘杲本就是他五哥的铁杆支持者,陈道庠一事后,他就对刘弘昌更加感激。

    所以,在与刘弘昌交流禁军情况时,几乎没有任何保留。

    于是,经过一下午的了解,再加上原主的记忆。

    刘弘昌对南汉最大的军事力量——禁军,终于有了一个全面且全新的认知。

    就两个字:混乱!

    南汉禁军模仿唐代南衙卫军制度,设立六军十二卫,每军分左右两卫,由上将军、大将军等高级武官统领,并赋予特定名号以区分职能。

    其中又包括什么龙虎军、控鹤军、羽林军、龙武军、神武军等等。

    说实话,如果不是有原主记忆加持,他都很难记清楚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名字。

    不仅仅是军制混乱,指挥系统也十分混乱!

    将领(指挥官)什么人都有,亲王、宦官、外戚,派系林立。

    虽然之前通过刘弘熙的事情清除了一部分,但现在还是残留不少。

    而除了混乱之外,还有训练与后勤废弛,军备荒疏等等问题。

    仅仅是观看他们训练,刘弘昌就知道这些人的战斗力在什么水平了。

    难怪循州暴乱至今都平定不了。

    这得亏是有地理优势,以及较为给力的边境守军。

    否则早就被背的政权轻松攻破了。

    中军大帐内,刘弘杲无比气氛地说道:“皇兄,除了之前说的那些问题,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刘弘昌皱了皱眉:“是内部贪腐吧?”

    刘弘杲先是一愣,随即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问题,我虽然名义上统领禁军,也严厉管教自己的人,可实在没办法,刘玢……”

    “哦,不,你也知道,先帝在位时,出了很多制度,导致我现在想整顿也整顿不了,毕竟那些人都……”

    见刘弘杲欲言又止,刘弘昌叹了口气,道:“难为你了!”

    “放心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朕的重心就是整顿禁军!”

    刘弘杲眼前一亮:“皇兄打算如何整顿?”

    刘弘昌嘴角微微勾起:“加钱!”

    刘弘杲愣了愣,瞬间急了,甚至连称呼都改了:“什么,加钱?”

    “五哥,你、你没事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不错,请把《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