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药王现世,百年老黄芪

    月上柳梢头,林东家的土炕上,油灯的光晕照亮了三张年轻又严肃的脸。

    王小虎和张大山坐得笔直,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这次出去,不是去玩,是去寻宝,给咱们靠山屯寻希望。”

    林东把一沓厚厚的钞票和几封介绍信推到两人面前。

    “小虎机灵,大山稳重,你们俩搭伴,我放心。”

    “路线我给你们画好了,先去亳州,再去安国,那是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

    ”别急着买,多看,多问,多学!看看人家的好种子是什么样,怎么育苗,怎么培育。”

    王小虎激动得脸膛发红,攥紧了拳头:“东哥,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张大山也闷声闷气地使劲点头:“俺……俺们一定把真种子带回来!”

    “记住,”林东的目光变得格外锐利,

    “外面人心杂,别轻易信人。钱要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是,把眼睛擦亮,把本事学回来!遇到事,别硬扛,马上给我打电话!”

    送走两个年轻人,看着他们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林东知道,自己布下的第二步棋,已经走出去了。

    但光靠别人,还不够。

    最珍贵的宝贝,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东就背上背篓,腰插砍刀,一头扎进了茫茫的兴安岭深处。

    山林静谧,只有晨鸟在不知名的树上鸣叫。

    林东像一头耐心的猎豹,行走在没过膝盖的草丛里,目光如炬,扫视着身边每一株植物。

    这株五味子,藤蔓够粗,但果串稀疏,不行。

    那片党参,叶形倒是标准,但挖开一闻,土腥味太重,药气不足,淘汰。

    他时而蹲下,捻碎一片叶子在鼻尖轻嗅;时而拔出根茎,用指甲掐开,看里面的成色;

    甚至会摘下一小截,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感受那最细微的味道差别。

    日头渐渐升高,汗水湿透了林东的背心。

    就在他准备找个地方歇脚时,眼角的余光,忽然被一片缓坡上的一抹枯黄吸引了。

    不对劲!

    这个时节,万物生长,怎么会有这种成片的枯黄?

    林东心头一跳,拨开灌木,快步走了过去。

    那是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草地,但那几株枯黄的植物,叶片形状,赫然是黄芪!

    可它们的衰败之相,与周围的生机格格不入。

    有古怪!

    林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刨开四周的浮土。

    当他的手指触碰到一个坚硬、粗糙的物体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止了!

    他像是对待一件绝世珍宝,一点点,一寸寸地往下挖。

    泥土之下,一截形如鸡冠的芦头缓缓显露,上面的碗状茎痕,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看得人眼晕!

    林东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继续往下挖,盘根错节的根系,逐渐展现在眼前,散发出一股醇厚到极致的药香!

    “我的天……”

    光看这芦头和根系,这株野山黄芪,少说也得有上百年的光景!

    这周围几株枯败的黄芪,定是这株元气耗尽所致!

    这哪里是什么药材!

    这简直是一尊“药王”!是能改变整个靠山屯黄芪品质的“活宝贝”!

    林东激动得浑身发抖,小心翼翼用油纸将这株百年老黄芪的根部包裹起来,

    又在周围做了记号,准备改日带人来,完整地将它移栽回村里的苗圃!

    半个月后。

    靠山屯的仓库里,一堆堆散发着不同药香的种子被分门别类地放好。

    有孙掌柜辗转弄来的当归籽,有王小虎和张大山风尘仆仆带回来的黄芩苗,更多的,是林东亲自从深山里采集、筛选出的本土优良品种。

    李晓梅医生和几个老农正戴着老花镜,在灯下对每一批种子进行最后的筛选和发芽测试。

    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金种子”,林东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这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他抓起一把颗粒饱满、泛着光泽的黄芪种子,仿佛握住了整个靠山屯沉甸甸的未来。

    兵马已备,粮草先行。

    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可以开始种植了。

    “都加把劲儿!把这块石头给我撬出来!”

    王小虎赤着膀子,黝黑的脊背在春日下油光锃亮。

    他一嗓子吼出去,旁边几个汉子立刻应声,手里的镐头和铁锹舞得更快了。

    不远处,林东正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一撮土,用手指捻着,感受着里面的湿度和腐殖质。

    这是靠山屯几十年来最火热的一个春天。

    “金种子”一到,整个屯子都活了。

    播种那天,后山坡上比过年赶集还热闹。

    “东子,这儿,是当归的地儿吧?”

    “没错,叔,就这块,坑挖浅一点,三指深就够。”

    林东手里攥着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像个将军一样在田垄间穿梭,嗓子喊得有些沙哑。

    王小虎和张大山这两个憨汉子,俨然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两人刚从安国药材市场学了半个月,回来就把那些种植要点当圣旨一样,不厌其烦地跟乡亲们重复。

    “轻点!轻点!这可不是咱家那皮实的苞米!”

    “行了行了,知道了,比伺候我爹还金贵。”

    人群中爆发出善意的哄笑。

    当林东让人抬出一个垫着厚厚棉布的大木箱时,所有人的说笑声都停了。

    大家不自觉地围拢过来,伸长了脖子。

    林东深吸一口气,亲手打开箱子。

    一株根须虬结的老黄芪,静静地躺在里面。它的根系盘根错节,一看就是有年份的。

    “这就是……‘药王’?”有人小声地问。

    林东点点头,他亲自选了整片药田里阳光最好、土质最肥的一小块地,

    用筛子一遍遍地筛着细土,又混上从老林子里挖来的腐殖土。

    他亲手将“药王”移栽下去,小心翼翼地培上土,最后还用崭新的木栅栏围了一圈,生怕被谁碰着。

    半个月后。

    “出苗啦!”

    不知道是谁在山坡上喊了一嗓子,整个靠山屯的人都像潮水一样涌向后山。

    新翻的土地上,一片片细密的嫩绿破土而出,带着朝露,在阳光下闪着光。

    “俺的老天爷嘞!真活了!”

    “你看那一片,多齐整!跟拿尺子量过似的!”

    大伙儿乐得合不拢嘴,看林东的眼神,比看那“药王”还要热切。

    但林东的眉头,却在几天后,悄悄皱了起来。

    “东子,你过来瞅瞅。”

    一个叫赵四爷的老农,蹲在地头,满脸愁容,

    “你瞅这苗,叶子尖儿咋有点发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不错,请把《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