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没说话,靠在门框上,默默地抽着烟。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投向了院外那条通往山外的土路。
邮局那辆绿色的二八大杠,每天来一趟,驮走的包裹量已经到了极限。
再多,人家邮递员的自行车都得散架。
“兴安猎人”这四个字,靠着一封封信,一张张邮票,确实飞出了大山,甚至还捧回了省里的金奖。
可林东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种靠邮局零售的模式,就像是用一根吸管给一片干涸的土地浇水。
零散、缓慢、成本高昂。
更重要的是,它撑不起林东心里那张更大的版图。
他要的,不是一个热闹的“邮购部”,而是一个能真正叫响全国的“品牌”!
必须找到一张网。
一张能覆盖全国,深入到每一个县、每一个镇的巨大网络!
放眼这个时代,有且只有一个答案。
林东的瞳孔微微收缩,仿佛看到了那块绿底白字,挂在全国无数个门楣上的招牌。
供销合作社!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心脏猛地一跳。
那是什么地方?那是那个年代商业体系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靠山屯这点家底,在人家眼里,怕是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让“兴安猎人”进入供销社的采购名录?
这不叫异想天开,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东子,想啥呢?愁眉苦脸的。”李长山凑了过来,递给他一根烟。
林东接过烟,却没有点燃,只是夹在手指间转动着,他沉声问道:
“长山叔,你说,要是咱们的货,能摆到全国所有供销社的柜台上,会是啥样?”
李长山被他这个问题问得一愣,随即失笑地摇了摇头。
“东子,你可真敢想。那是什么门槛?别说全国了,就是想进咱们县供销社的门,都很难?”
“人家有自己的采购渠道,凭啥要咱们这山沟沟里的东西?”
“凭这个。”林东捻了捻手指,仿佛捻着什么珍贵的东西,
“凭咱们的东西好,独一份!凭咱们有金奖,有报纸的报道!更凭……咱们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想要啥?人家啥也不缺!”
“不,”林东摇了摇头,目光深邃,
“他们缺成绩,缺亮点。尤其是那些思想活泛,想在改革浪潮里的年轻人,他们缺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符合政策导向的典型。”
“城乡互济,搞活经济。”
林东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八个字,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光芒。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
桌子上铺满了地图、报纸,还有他托人从县里弄来的、关于供销系统组织架构的资料。
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
一份详尽得令人咋舌的合作方案,在他笔下逐渐成型。
从产品优势、品牌潜力,到“试点合作、逐步推广”的风险控制,再到如何实现“双赢”的利益分配……
方案有了,可怎么把这份方案,递到能拍板的人手里,才是最难的一步。
林东开始像个渔夫,把他这几年织下的所有人脉关系网,一张张地撒了出去。
县里、省里的老领导,黄建发这样的生意伙伴,甚至……
他厚着脸皮,给远在卫生部的顾老,写去了一封长信。
信里,他没敢奢求太多,只是恳请老人家,若是有机会,能否向相关系统的人,提一提兴安岭深处,还有这么一群想做事的人。
半个月后,省城。
林东和李长山,坐在省供销社联合社办公楼下的花坛边上,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
这是他们第三次来了。
第一次,被门卫拦住,说领导开会。
第二次,总算进了办公室,但接待他们的王科长,听了不到三分钟,就把他们精心准备的方案推到一边。
“小同志,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供销社有严格的采购流程,不是什么地方的产品都能进来的。你们的材料,先放这儿吧。”
那句“放这儿吧”,让林东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今天,是第三次。
李长山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嘴里哈着白气,愁容满面:
“东子,我看这事……悬了。那个王科长,一看就是个油盐不进的主儿。咱们带来的山货样品,人家连看都懒得看。”
林东抬头看着那栋灰色的办公楼,
“长山叔,再等等。跑业务,最不值钱的就是脸皮,最值钱的就是耐心。”
就在李长山以为今天又要无功而返时,林东忽然站了起来,眼睛一亮。
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正是那位在省里开表彰大会时,给他颁过奖的省办领导。
机会!
林东一个箭步迎了上去,脸上带着最淳朴又热情的笑容。
“王主任!我是兴安岭来的林东啊!”
王主任一愣,显然不认识他。
林东也不尴尬,顺势从布袋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双手递了过去:
“王主任,知道您是大忙人,不敢耽误您工作。这是我们山里人自己炒的松子,刚下来的,您尝个鲜,就当是我们兴安岭几十万林区人民,向您问好了!”
他绝口不提合作,只说是“山里人的心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
王主任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清澈又执着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那个一脸局促的老农,
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油纸包。
“行,心意我领了。”
他本想就此离开,可林东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语速极快地说道:
“王主任,我不是来求您卖货的!我是想请您,当我们的‘龙头’!”
“龙头?”王主任停下了脚步,看向林东。
“对!我们靠山屯有全省最好的山货,拿了金奖,上了报纸,但我们走不出来!”
“供销社有全国最大的网络,却缺我们这种有特色、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林东的声音不大,但在空旷的楼道里,字字清晰。
“我们合作,不是简单的买和卖,是‘城乡互济’!是响应国家搞活经济的号召!”
“您这边,有了独家特色产品,业绩和政绩都有了。我们那边,解决了销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利国利民的双赢!”
王主任的眼神,变了。
他盯着林东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缓缓开口:“你,叫林东?”
“是!”
“去我办公室,把你的方案,仔仔细细地,跟我说一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