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李籍的提议

    张濬和田仕鞅,张公素,王处存等曾经陈从进的对手,经过一番细细的详谈后,张濬得出了一个结论。

    陈从进此人,善奇正相合,在幽州军中,赏罚分明,颇得军心,而更重要的是,此人在取得如今的地位,却没有懈怠之意。

    张濬都听说了,陈从进因为不放心平卢战事,在大过年的时候,还冒着风雪,奔赴战场,这样的人,野心实在太大了。

    虽然陈从进此刻,尚不能威胁到关中,但张濬知道,一旦中原朱全忠失败,那么陈从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攻打关中。

    因此,张濬决定,一旦陈从进攻打中原,那么朝廷上下,必将全力支持李克用,驰援朱全忠。

    张濬也知道,大唐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其实无论是陈从进,还是朱全忠,亦或是李克用,这些人对朝廷的忠心,都是极其有限。

    不同于一些无知之辈,认为朱全忠是忠心耿耿,张濬觉得,朱全忠对朝廷的恭敬,只是实力不济罢了。

    当然,这话张濬只是在心里思索,从未对他人言道,对朝廷恭顺,即便是心有异心,也好过连装都不肯的陈从进,要好太多了。

    (陈从进:“从未跋扈过,一切皆是牙军所迫!”)

    而面对如今局势,张濬也想做出最后的努力,他听闻张公素之女,被陈从进收入房中,且颇为宠爱,因此,张濬特意请张公素,书信一封,送往幽州。

    信中大体的意思,便是劝说陈从进,不要出兵攻打朱温,信中内容,可谓是苦口婆心,连劝带威胁。

    从汾阳王的青史留名,到安禄山的遗臭万年,再到实际上的威胁,如果幽州大举南下,朝廷就很可能会宣布幽州为叛逆,关中,中原,甚至征调更多的藩镇,共讨幽州。

    甚至,在信中直言,朝廷很可能还会在幽州诸多大将中,进行加封笼络。

    只是这封信,是以张公素个人名义送出的,并不是朝廷的正式文书,这就给双方留下了最后一个台阶。

    因为,张濬也担心,如果朝廷的威胁太过严重的话,陈从进是否会直接叛乱称帝,而一旦陈从进叛乱的话,如今的朝廷可真撑不住这么重的打击。

    早知道,连当年黄巢入关中后,大量的藩镇直接就投降了黄巢,全国上下,总共加起来,共有二十余镇降巢,当然,这些藩镇后续又叛巢归唐,而且黄巢在实质上,也从未深入统治过这些藩镇。

    但是这样的表现,张濬如何敢相信,其余藩镇,是否会在幽州军庞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屈服。

    在会议结束后,张濬忍不住叹息道:“心腹大患啊!”

    李克用是知道张濬的举动,他也没有阻止,不过,他依然认为,想靠张公素和陈从进那点微末的香火情,就会让陈从进熄了进军中原的心,那显然是痴人说梦。

    就在河北大地上,兵戈云集之时,负责送信的信使,也已经得到上官的严令,他虽不知信的内容,但也隐晦的察觉到,这封信,或许会影响天下大势。

    因此,信使是日夜兼程的奔赴幽州,面对朝廷所遣的信使,沿途无论是河中,还是洛阳,宣武,全部都是补给拉满,要马给马,要粮给粮。

    仅仅十余日的时间,这封书信便从长安一路送到幽州城。

    当然,这个速度还是不能和安史之乱时相比,那时候,只有七天,叛乱的消息便送到长安城。

    陈从进打开信件一瞧,还真是件稀奇事,朝廷为了自己,把张公素也请出来了,陈从进也知道,这封信,仅仅是张公素代笔并且加个名头罢了。

    就是不知道这封信是哪方势力写的,是原来的唐廷朝臣,还是李克用,不过,以陈从进对李克用的了解,这个李克用应该是不会写这种信。

    而对于书信中的威胁,说实话,陈从进并不是很在乎,实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难道还能指望朝廷继续装瞎子吗?

    特别是如今朝廷感觉还能挽救一把的时候,那肯定是会拼尽全力,拉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看完书信后,陈从进秘密召见了手下文臣,而且还是分别召见,听从众人的意见。

    而在这其中,萧郗的建议是,先行上书,声讨朱全忠之罪,请朝廷下旨征讨,即便是朝廷不认可,也要先把话放出去。

    而陶师琯,杨建二人则表示,既然朝廷没有明确用正式公文,而是用张公素的名义,那么幽州就当不知道,只是给张公素回信,让他回幽州看看女儿,外孙。

    但是韩公望的建议,却是出乎陈从进的意料之外,如果这个建议是李籍出的,那么陈从进还不会诧异。

    陈从进不由自主的想到,莫非科举不中之人,都对大唐心怀怨恨吗?

    韩公望进言道:“大唐祚运已竭,天厌其德久矣,今朝政紊乱,权臣僭越,藩镇跋扈,民不聊生,是为土崩瓦解之兆也,今,大王雄踞北方,兵甲精足,民心归附。”

    说到这,韩公望显然是有些兴奋,他来回踱步,口中急切的说道:“若欲尊王,可效伊霍故事,或可言,清君之侧,甚至,大王英姿盖世,承天受命,亦无不妥!”

    这话说的,把陈从进都吓一跳,这要是在击败朱温后,那么这些话,陈从进很可能会动心,但在这个时候,真要这么干,可就太激进了。

    陈从进挥退了韩公望,又召见了李籍,对于李籍的歪脑筋,陈从进还是寄予厚望的。

    而李籍看完书信后,沉吟片刻后,随即自信的笑道:“大王,此有何难!”

    李籍的建议,很新颖,也很简单粗暴,李籍言:“既然朝廷不想让大王动兵,那么也可以,只要朝廷愿意调走朱温,并将濮,曹二州归还天平,再分义成军,忠武军,如此一来,朱全忠之势,悉数瓦解,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陈从进听后哑然失笑,道:“这怎么可能,且不论朝廷会不会同意,就是朝廷同意了,朱全忠也不可能同意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唐末从军行不错,请把《唐末从军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唐末从军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