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阶梯教室里人声嘈杂。
苏晚晴撑着下巴,眼皮沉重得像灌了铅。
讲台上的张教授是他们文学院最严厉的教授,此时他的声音忽远忽近,板书上的字迹渐渐模糊成一片。
"晴宝!"林小满用手肘捅了捅她,压低声音,"你昨晚偷鸡去了?"
苏晚晴一个激灵,差点从座位上滑下去。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声音含糊:"...没睡好。"
林小满眯起眼睛,凑近她:"不对劲。你以前码字到凌晨三点都精神抖擞,今天怎么——"她突然瞪大眼睛,"该不会是...顾沉舟?"
苏晚晴的耳尖瞬间红了,抓起课本挡住脸:"胡说什么!"
"啧啧啧。"林小满意味深长地摇头,"看来某人昨晚被'教育'得不轻啊~"
"林小满!"苏晚晴羞恼地去掐她,讲台上突然传来一声咳嗽。
"后排两位女同学,"教授推了推眼镜,"如果你们对《文心雕龙》有更独到的见解,不妨分享一下?"
整个教室的视线齐刷刷投来,苏晚晴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
林小满这种时候是不可能站起来抗伤害的,苏晚晴只好红着脸站起来。
张教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下讲台,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的看着她。
"上周布置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他开门见山,"你来分析'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苏晚晴余光看到所有同学都望着她。
她悄悄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桌面的书本。
"没做好功课?"张教授冷笑一声,"那你这组平时分——"
"教授。"苏晚晴突然开口,声音清晰,"我可以试试。"
整个教室的目光瞬间热烈起来,甚至好几个人拿出手机在偷偷拍她这边。
林小满在桌下猛掐她大腿,小声道:"你疯啦!这个课题这么难。"
苏晚晴轻轻摇头,已经站了起来。
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浅蓝牛仔裤,长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颈。没有华丽装扮,却自有一股沉静的书卷气。
张教授挑眉:"苏同学,说说吧。"
教授做了个"请"的手势,眼神中带着审视。
"是。"她声音不卑不亢。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刘勰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传统解释是创作需要内心虚空宁静。但我认为,这里的'虚静'不是消极的放空,而是作家主动构建的、容纳万象的心理空间。"
她声音渐渐变得坚定,手指轻轻点着桌面,像是给自己起了个节奏:"就像陶匠的转轮,看似静止,实则蕴含无限可能。当代网络文学中'世界观构建'的概念,恰是这种'虚静'的现代诠释——作者先在心里搭建一个完整而空旷的宇宙,人物和情节才能自然生长。"
教室里一片寂静。张教授的眉头渐渐舒展,而同学们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思索。
"有意思。"教授示意她继续,"那'神与物游'呢?"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苏晚晴脑海中的某个闸门。
她想起每次写小说时那种奇妙状态——当人物的形象浮现在脑海,那些场景的描写突然变得无比鲜活...
"神与物游..."她眼神微微放空,"是创作者与创作对象间动态的精神互动。不是被动观察,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共情体验。"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生动,"就像...要写一个金融分析师,光查资料不够,必须理解他的思维模式、职业困境,甚至他西装袖口磨损的细节..."
林小满突然在下面咳嗽一声,眼神暧昧。
苏晚晴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耳根瞬间发烫。
但学术的兴奋让她继续下去:"这种状态下,作者与创作对象的界限是流动的。刘勰用'游'字,正是强调这种自由穿梭的创作快感..."
她的分析持续了十多分钟,从文本细读到跨时代比较,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说到最后,连张教授严肃的脸上都浮现出一丝罕见的笑意。
"很好。"教授打断讨论,这在他课堂上已是最高评价,"苏同学指出了重要一点:《文心雕龙》的智慧在于,它不仅是古代文论,更为我们理解所有时代的创作提供了钥匙。"
他环视教室:"这才是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目光落回苏晚晴身上,"下课后留一下。"
林小满在桌下疯狂给苏晚晴竖大拇指,而她只是抿嘴笑了笑,低头继续做笔记,但脸颊上的红晕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经过这一遭,苏晚晴的瞌睡虫早就跑没影了。
下课铃响,同学们鱼贯而出,不少人向苏晚晴投来敬佩的目光。
徐若年特意绕到她桌前:"晚晴学妹,你刚才的分析太精彩了!……"
徐若年话还没说完,张教授的声音从讲台传来:"苏同学?"
她歉意地对徐若年点点头,快步走向讲台。
教授正在整理讲义,头也不抬地说:"全国青年文学论坛下个月在杭州举办,有个古典文论与现代创作的研讨单元。"他递来一张宣传单,"我认为你可以代表A大参加。"
苏晚晴接过宣传单,手指微微发抖——这个论坛的评委中有她最崇敬的文学评论家王晓鹰。
"谢谢教授!"她声音因兴奋而轻颤,"我一定认真准备。"
张教授难得地笑了笑:"好好发挥。对了,"他状似随意地补充,"王晓鹰教授今年受邀临时担任我校文学院特聘教授,会参与保研面试,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关注一下他的招生要求,对想要考研的同学都有好处。"
这个暗示再明显不过。苏晚晴心跳加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直通理想学府的康庄大道。
走出教室,林小满立刻扑上来:"晴宝!你要出名了!张老头从没这么夸过谁!"她晃着手机,"我都录下来了,这就发个朋友圈"
"别!"苏晚晴慌忙去抢,却见林小满已经眼疾手快地点击了发送。
"搞定!"林小满坏笑,"配文'我家才女又发光了!!!'"
苏晚晴羞恼地去掐她脖子:"林小满!你给我低调一点!"
两人笑闹着走向图书馆,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她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晚晴的心情如同这明媚的天气,学术上的肯定让她脚步轻快,连带难缠的顾沉舟也变得不那么难以面对了。
在图书馆门口,她突然停下脚步:"小满,你说...顾沉舟会看到视频吗?"
林小满夸张地翻了个白眼:"废话!他有我微信,你等着吧,我赌五毛,他不用一会会就知道了,还会把你在大课上的视频盘包浆!"
苏晚晴咬着下唇,心里涌起一丝尴尬。她想起刚才分析"神与物游"时脑海中浮现的顾沉舟的身影——那个男人不知何时起,已经成为她创作灵感的一部分。
中午的阳光透过食堂玻璃窗洒进来,苏晚晴正机械地往嘴里塞着米饭,对面突然落下一道阴影。
"学妹,下午别忘了来经管院听课。"徐学长端着餐盘坐下,笑容温和,"今天讲风投案例分析,不知道对你的新书有没有帮助。"
苏晚晴筷子一顿。她今天确实要去蹭课的,
"啊...好。"她轻松的露出笑容。
林小满在桌下踢了她一脚,挤眉弄眼:"听说经管院今天要分析一个超厉害的风投案例,据说是某位业界大佬的经典操作~"
“那咱们去蹭课能带奶茶去吗?”苏晚晴开玩笑道。
下午,经管院的阶梯教室比上午文学院的大课还要拥挤。苏晚晴和林小满跟着徐学长挤到中间位置时,投影仪上已经显示出一行醒目的标题:
《风险投资中的危机应对:从"蔚蓝海洋"项目看决策魄力》
讲台上他们不认识的教授正在授课:
"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去年风投圈最经典的逆转案例。"教授推了推眼镜,"由沉舟资本创始人顾沉舟操盘的'蔚蓝海洋'项目。"
苏晚晴手里的笔啪嗒掉在桌上。
"卧槽!"林小满一把抓住她的胳膊,"是你家顾大哥!"
徐学长惊讶地看过来:"苏学妹认识顾总?"
"不熟!"苏晚晴声音陡然拔高,引得前排几个同学回头。她赶紧低头假装捡笔,心跳如擂鼓。
教授继续讲解:"项目初期,蔚蓝海洋面临核心技术泄露危机,竞争对手以两倍估值挖走核心团队。当时所有投资人都建议撤资..."
投影切换到一份签满红手印的联名信,唯独最下方有个凌厉的黑色签名——"顾沉舟",后面跟着力透纸背的四个字:"继续加注"。
"顾沉舟力排众议,不仅没有撤资,反而追加三千万。"教授敲了敲黑板,"他亲自飞往德国,用两周时间说服了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才少年团队加盟..."
幻灯片切换到一份德文合同,签名处的墨水晕染开,仿佛能看见当时谈判的紧张。
"三个月后,蔚蓝海洋突破技术瓶颈,估值翻十倍。那些当初联名反对的投资人..."教授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现在都无比后悔。。"
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声。有女生小声议论:"顾沉舟本人比照片还帅...""听说他单身?""别想了,这种男人眼光肯定高得上天..."
苏晚晴如坐针毡。她从来不知道顾沉舟的工作是这样的——杀伐决断,力挽狂澜。那个会在深夜闯入她家"威胁"她的男人,在商场上竟是如此令人仰望的存在。
下课后,苏晚晴有点神不守舍,路过讲台的时候听到教授感慨道,"如果能请到顾总来演讲...绝对是我们经管院今年最好的招生噱头。"
徐学长突然转头:"苏学妹,你不是认识顾总吗?能不能..."
"她说了不熟!"林小满抢先回答,却靠近苏晚晴耳边,用气音说:"晴宝!你捡到宝了知不知道!"
苏晚晴盯着幻灯片上那个熟悉的签名,思绪飘回昨晚——他捏着她下巴说"你很好"时的眼神,和这份合同上如出一辙的强势。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