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我的名字叫做殷红!(加更求月票)

    德洋刑警支队接到消息后,动作很快。

    事关灭门大案,突然有了新的线索,而且之前的嫌疑人黄小兰被排除,重新浮现的嫌疑人‘殷红’,跟杨锦文他们寻找的是同一个嫌疑人。

    于是,在支队长李卫的带领下,刑警队全部出动,开着好几辆车,赶去高瓦乡。

    杨锦文他们这边,车只开到了半山腰,后面没有公路,只好步行上山。

    爬了半个小时,他们终于到了地方。

    这里高山环绕,村民依山而居。

    李福中的家在最高处,现场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只有还未烧毁的房梁和砖头,堆在一起。

    段毅向他介绍道:“三具尸体,死的地方都不一样。李福中死在自己的床上,脖子被砍断了。

    李勉也是死在床上,脸和胸口被砍了八刀,推测应该是在睡梦中,突然遭到了袭击。

    李勉的儿子,叫李骏,他死在堂屋里的,当时穿着秋衣秋裤,应该是发现了凶手。

    这孩子还没成年,他有没有和凶手发生过搏斗,就不晓得了。

    他被砍了三刀,法医在他的喉咙里发现了烟熏物质,推测起火的时候,他应该是没死,然后是被活活烧死的。

    作案工具是磨坊里的一把柴刀,带着木柄,磨的很亮那种,砍人不费事儿。”

    杨锦文不太清楚当时屋里的布局,只能由段毅指着方位,给他讲着尸体发现的方位。

    随后,他问道:“案发时是深夜,祖孙三人都睡下了,凶手是怎么进屋的?”

    姚卫华道:“‘殷红’在这里生活过,她肯定知道怎么进屋。”

    杨锦文点点头,看了看右侧磨坊。

    磨坊是石头垒砌起来的,前面的一片空地,并没有被烧毁。

    这个地方的山脉一览无遗。

    磨坊后面就是连绵的大山,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一片深绿色,绿的发黑。

    杨锦文问道:“张晨是被拐卖来的,那她的老家是在哪里?”

    段毅摇头:“这就不清楚了,这个线索很重要,之后我们会查,就怕她继续报复杀人,或者是躲在自己老家。”

    在山上待了一会儿,杨锦文他们决定下山。

    一人的行踪是无法完全掩盖的,要吃要喝要睡觉,如果凶手真的是‘殷红’,她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在刑警队和派出所的搜查下,当天晚上,不断有消息传回。

    杨锦文他们赶去高瓦乡派出所,狭小的会议室里,已经站满了人。

    因为条件简陋,派出所里没有白板、也没有可供写东西的黑板,所以李卫只能用嘴巴讲。

    看见杨锦文到来,他微微点了一下头,开口道:“在杨锦文、杨队他们的帮助下,再经过咱们一天的排查。

    可以确定一件事,125杀人纵火案,杀人犯可以确定为名叫张晨的女人。

    我们查到,她是在1月23号,从安南市搭乘火车回到咱们德洋,然后在1月24号早上,乘坐客车回到了高瓦乡。

    张晨在高瓦乡的招待所住了一天,期间,她一直没出招待所,一直到1月25号下午,她在一家炒菜馆点了三个菜。

    吃完饭之后,天已经黑了,但乡镇上有人看见她沿着公路走,方向就是八村。

    从高瓦乡到李福中所住的八村,全是山路,一共有五公里。

    当时路上没什么人,所以我们没有找到目击者。

    当天深夜十点,李福中一家三口遇害,并且被凶手烧掉了尸体,掩盖杀人行径。

    据招待所的老板娘确认,张晨是在凌晨一点多回到的招待所。

    老板娘看见她穿的皮鞋上有许多泥污,而且她显得很疲惫,还问老板娘要了一壶热水。

    老板娘说,她留意到张晨衣服打湿了,有可能是张晨杀人时,血水溅在了她的身上。

    之所以没看出来,是因为张晨穿的是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而且当时也是凌晨时分,招待所里的灯光很暗。

    天亮之后,也就是1月26号早上,张晨结账离开,乘坐大巴车返回德洋,这就是她的行动轨迹。

    至于她去了哪里,会不会藏在咱们市区,咱们要逐一排查,大排查!

    现在这个案子已经明朗,市局要发出通缉令,寻求社会大众的帮助,把人找出来。

    市区的火车站、汽车站、出租车司机,全部排查一遍,我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要结果!”

    杨锦文有话要说,但李卫没给他发言的机会,他只好作罢。

    翌日。

    大排查开始,德洋市刑警支队使出了全力,各个警种的人都在搜查‘殷红’的下落。

    杨锦文他们也跟着排了一整天,但却没有一点线索。

    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三天过后,无论是汽车站、或是火车站,都没有发现‘殷红’的行踪。

    在案子陷入僵局的时候,杨锦文带着姚卫华他们去到了高瓦乡的邮电局。

    “你好,向你打听一个事儿。”

    杨锦文望向铁栅栏里面的工作人员,笑容满面地问道。

    邮电局是两个女孩在值班,在穷乡僻壤待久了,哪里见过杨锦文这样高高大大的帅哥,人不仅斯文,说话还好听。

    “你请说。”

    “你要问啥子?”

    两个女孩异口同声,一个是普通话,一个是川省方言,都是笑眯眯的。

    杨锦文拿出聋哑女人的照片,递给她们看:“这个女人,你们认识吗?”

    对方把手伸出来,接过照片,只是看了一眼,便回答道:“她、不就是那个谁吗?”

    “你认识?”

    女孩点头:“我认识啊,她是聋哑人,但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杨锦文出示自己的证件:“我们是公安局的,能聊聊吗?”

    “公安局的同志啊,行。”

    女孩从椅子里站起身,绕出柜台,打开旁边的铁门,走了出来。

    另一个女孩也想来凑热闹,但因为是工作时间,同事已经离开岗位了,她不好摸鱼,只能忿忿地咬了咬牙。

    “要喝水吗?我给你们倒点水。”

    杨锦文摆手:“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该我们请你们喝水。”

    说完后,他向猫子道:“猫哥,出去买几瓶汽水。”

    猫子应了一声,他回来的时候,杨锦文他们已经坐在靠窗的椅子上了。

    杨锦文把汽水拿给女孩,铁栅栏里、说川省方言的女孩也拿到一瓶,脸笑眯眯的。

    杨锦文问道:“你刚说,你认识她?”

    “认识啊。”女孩咬了一下吸管。

    “怎么认识的?”

    “她每半年就会来取一次信,她不认识字,都是拆开信后,让我给她读……不,是用手比划,很费劲的。

    我根本就不懂手语,每次让我看信,都得给她比划好半天,我是看她可怜,她人也好,还送鸡蛋给我。”

    “每半年?具体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女孩歪着脑袋,想了想,回答说:“好像是从95年开始,那时候我刚在邮电局上班。”

    “信是从哪里寄来的?”

    “都是同一个地方的邮戳,秦省安南市的。”

    杨锦文点头,他之所以找来邮电局,是因为聋哑女人能够准确地搭乘火车,找到‘殷红’在丹南县的地址,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没有联系。

    打电话是不可能的,那只能通过写信交流。

    高瓦乡就一个邮电局,收信寄信都在一个地方,那么在找不到‘殷红’的情况下,杨锦文就联想到了这个地方。

    “你能告诉我,信里都写了一些什么吗?”

    听见这话,女孩犹豫了:“这不太好吧,你们到底是在查什么?”

    杨锦文想了想,老实回答说:“那个聋哑女人名叫黄小兰,是高瓦乡八村的人。

    她过得很苦,而且她已经死了。我们要找到给她写信的人,这个女人跟一起特大刑事案件有关。”

    “啊!”

    女孩被吓到了,她咽下一口唾沫:“那我就告诉你们。”

    “好,你请说。”杨锦文拿出录音机,按下开关,放在了桌面上。

    女孩沉吟了半天,开口道:“我大概能记住最近的几封信,因为我是一边读出声,一边给那个聋哑女人用手比划,记得还算清楚。”

    “好。”杨锦文鼓励道:“尽可能还原信里的内容,不要掺杂个人想法,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女孩点点头,开始口述,桌上的录音机徐徐地转动,连接两个女人的命运,通过一份份信件,把她们的生命展开。

    【……小兰,你放心,我过的很好,有一个爱我的人,我准备和他结婚。

    没有你帮我逃离那个地方,就没有现在的我。

    虽然,我在这边遭遇到了很多事情,好几次我都在想,一死了之,但最终我咬牙撑下来,一切都过去了。

    我换了名字,有了崭新的人生,我会结婚生子,我会很幸福的活下去,你也一样,我希望你快乐。谢谢你帮我照顾我的女儿萌萌。

    等我这边安定下来,时机成熟后,我会回来接走萌萌,要不是生下她,我不会咬牙坚持到现在。

    小兰,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你能带着萌萌来找我,或者是我安定下来之后,也会回来找你们……

    对了,我现在的名字叫‘殷红’,如果我发生了意外,你和萌萌将来找不到我,可以去江城沙萍镇找找看。

    如果在这个地方也找不到我,那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不错,请把《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