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二年那个滴水成冰的寒冬。画面一分为二,左右映照,如同两柄沉重的鼓槌,同时狠狠擂在永乐皇帝朱棣的心口,发出沉闷而令人窒息的回响。
左擂:南京,太子府的愁云惨雾。
画面聚焦在略显空旷的东宫正殿。
太子朱高炽那三百斤的庞大身躯,此刻却像一座被抽空了底座的肉山,颓然地陷在宽大的座椅里,几乎要将那紫檀木的骨架压垮。
他面前堆积的奏疏,比他的人还要高出一截,几乎将他淹没。每一份奏疏都像是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坐立不安。
户部侍郎,一个干瘦的老头,此刻正佝偻着腰,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几乎要哭出来:“殿下!应天、苏松、杭嘉湖……各处府库的存粮簿册都在这了!空印?不,殿下,连空印都没得盖了!是真真正正的空仓!老鼠进去都得含着眼泪出来!”
朱高炽费力地抬起沉重的眼皮,额头上全是细密的冷汗,他艰难地喘着气,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耗尽全身力气:
“孤……孤知道了。父皇……父皇北征,乃是国朝大计……孤……孤……”
他颤抖着手,拿起一份奏疏,上面是他亲笔所书,字迹因心力交瘁而显得虚浮无力:“……已令内承运库,清点宫中金银器皿、绸缎宝玩……凡非礼制所定、祭祀所需……尽数……尽数发卖!所得银钱,悉数……悉数充作军饷转运……”
他顿了顿,巨大的疲惫和压力让他声音都带上了哽咽:“再……再拟一道令!命应天府及南直隶各州县……今岁……今岁秋粮未入仓者,提前征缴!官吏俸禄……暂……暂发半数!告诉……告诉百姓们,孤……孤朱高炽,对不住他们!待……待北疆大捷,父皇凯旋……孤……孤砸锅卖铁,也……也定当加倍补偿!”
话音未落,他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头重重地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胸膛剧烈起伏,脸色灰败。他身边的内侍慌忙上前,用浸了冷水的帕子替他擦拭额头的冷汗。愁云,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整个太子府,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右擂:南京,汉王府的雷霆怒火。
画面陡然切换,色调瞬间变得阴沉而暴戾。
汉王府的暖阁,金猊吐香,一派富贵奢靡。汉王朱高煦,一身墨色暗金纹的亲王常服,衬得他高大健硕的身躯愈发气势迫人。他并未坐着,而是像一头被激怒的困兽,在铺着厚厚波斯地毯的厅堂中央烦躁地踱步。
刚从北京护送母亲梓宫归来的心腹将领,单膝跪地,大气不敢出,小心翼翼地复述着北京的安排:“……王爷,陛下……陛下已令皇太孙殿下(朱瞻基)再次留守北京,户部夏原吉辅政,总理粮饷……”
“砰——!”
一声巨响!朱高煦猛地抓起手边一只价值连城的羊脂白玉酒爵,狠狠掼在地上!玉屑四溅,琼浆淋漓,染污了名贵的地毯!他额角青筋暴起,双目赤红,如同燃着两团鬼火!
“留守!又是留守!他朱瞻基算个什么东西?!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本王在靖难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时候,他还在他娘怀里吃奶!”
他猛地转身,指着北方,声音如同受伤的猛虎在咆哮,震得暖阁嗡嗡作响,“老头子眼里就只有那个小崽子!本王呢?本王的功劳呢?本王的世子瞻壑呢?!”
他几步冲到那跪着的将领面前,巨大的阴影将对方完全笼罩,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刺骨的寒意:
“本王鞍前马后,执掌最精锐的三千营、神机营!流的血汗比他朱瞻基喝的水都多!现在倒好,老头子把那个小崽子捧到天上坐镇北京,本王的儿子,堂堂汉王世子,就只配在南京这软玉温香里当个废物点心?!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他胸膛剧烈起伏,猛地一挥手,如同斩断一切:“去!给老头子回话!”他嘴角咧开一个近乎狰狞的弧度,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赤裸裸的威胁与决绝,“这北征,本王不奉诏了!让他带着他的好圣孙,自个儿领着那点可怜的兵马,去漠北啃沙子吧!本王倒要看看,没了我这个老二,他这仗怎么打!”
天幕旁白音适时切入,冰冷如霜,带着一丝残酷的戏谑:
“一面,是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穷尽心力,榨干骨髓,甚至不惜自毁根基,只为支撑父亲远征的钱粮命脉,沉重的压力几乎将他那肥胖多病的身躯压垮。另一面,是汉王朱高煦因世子去留问题,悍然以拒征相要挟,将私欲置于国事之上,父子亲情在权力的砝码前轻如鸿毛。”
“永乐皇帝朱棣,这位刚刚在漠北草原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马上天子’,此刻却被自己的血脉至亲,在帝国的钱袋与家庭的算盘之间,死死钉在了无形的擂台上,承受着双面重锤的无情擂打!出征在即的肃杀,被这父子兄弟间的冰冷博弈,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
天幕光影流转,朔风仿佛透过画面,带来了永乐十二年二月的凛冽。北京城肃杀的城门缓缓开启,龙纛高扬,甲胄如林。在庞大军队即将开拔的沉重氛围中,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皇太孙朱瞻基,年仅十五岁。
他并未像寻常宗室少年般躲在华盖车驾中,而是挺直脊梁,跨坐在一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
一身特制的明光铠覆盖着他尚未完全长成的身躯,甲叶在清晨的寒光中闪烁着冷硬的银辉。头盔下的面容犹带稚气,但那双眼睛,却沉静如深潭,锐利如鹰隼,直视着前方无垠的漠北。
他沉默地控着马缰,立于祖父永乐皇帝朱棣、叔叔汉王朱高煦的龙纛之侧,小小的身影在铁血洪流中,竟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砥柱之气。
天幕仿佛读懂了奉天殿内洪武皇帝朱元璋探究的目光,适时切入几段闪回,如同为这位少年太孙的登场,写下最震撼的注脚:
【闪回一: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北平德胜门城头!】
画面剧烈晃动,充斥着刺鼻的硝烟、燃烧的火焰和震耳欲聋的喊杀!
箭矢如飞蝗般掠过垛口!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抽打在守军满是血污的脸上。
就在这片修罗地狱般的景象中,一个身影如定海神针般挺立——燕王世子朱高炽!
他身着紧绷着的甲胄,棉袍上已溅满泥雪,发髻散乱,却毫无惧色。而他怀中,紧紧抱着一个裹在厚厚锦缎襁褓中的婴儿!
那婴儿的小脸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异常安静,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混乱而残酷的世界,浑然不知自己人生的起点,便是这刀光剑影、血火淬炼的城头!这婴儿,正是朱瞻基!
【闪回二:永乐七年,燕山深处。】
画面陡然一转,风和日丽。险峻的关隘之上,十岁的朱瞻基身着利落的骑装,策着一匹温顺的小马,紧紧跟随在祖父朱棣高大的战马之后。
朱棣马鞭遥指,讲解着长城垛口、烽燧布局,讲述着当年如何奇兵出塞,如何在此地设伏。小瞻基听得聚精会神,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对祖父英雄事迹的崇拜和对这片雄浑山河的向往。
他努力挺直小小的腰板,试图模仿祖父指点江山的姿态。这北巡的旅程,是书本之外最生动的军略课堂。
【闪回三:永乐八年,北京户部官署。】
烛火摇曳至深夜。十二岁的朱瞻基端坐在宽大的公案后,身量尚小,几乎要被堆积如山的账册和文牒淹没。
户部尚书夏原吉侍立一旁,恭敬而详尽地汇报着各州府漕粮转运的进度、沿途损耗、仓储实数。
朱瞻基听得极其专注,小小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指在摊开的地图册上划过一道道漕运线路,不时提出关键问题:“夏尚书,山东河道淤塞,改走海运风险几何?损耗可能接受?”“河南仓禀告急,可否从湖广仓先行调拨?需几日可达?”
声音尚带童音,条理却异常清晰。窗外夜色深沉,这间署衙却灯火通明,维系着前线数十万大军生存的命脉,就压在这个少年尚显单薄的肩膀上!
--
奉天殿内,死寂无声。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刻刀,反复雕琢着天幕上那个十五岁少年坚毅的侧脸,再掠过那三段血火交织、责任加身的闪回画面。
他布满风霜沟壑的脸上,那惯常的冷硬线条,竟在某一刻奇异地柔和下来,深邃的眼窝中,爆发出一种近乎灼热的激赏!
“好!好!好个龙种麟儿!”老皇帝猛地一拍御案扶手,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久违的、发自肺腑的赞叹,“老四!朱棣!你小子……行!”
他指着天幕上朱瞻基的身影,目光扫过阶下的太子朱标和群臣,“瞧瞧!这才是养儿育孙之道!这才叫未雨绸缪!知道老大(朱高炽)那身子是座指不定哪天就塌的土山!知道老二(朱高煦)空有一身蛮力,是个只懂冲锋、不通韬略的莽夫!他就直接把孙子当儿子来摔打!当储君来磨砺!从襁褓里就扔进战场听金鼓,十岁带出去看山河险隘,十二岁就敢把帝国粮草命脉压给他!这眼光!这魄力!咱……不如也!”
最后三个字,朱元璋说得极其轻微,却带着一丝复杂难明的意味,是承认,也是感慨。
然而,这激越的赞叹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很快便被更沉重的东西吞没。
朱元璋脸上的激赏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穿时空的、近乎悲悯的苍凉。
他缓缓靠回宽大的龙椅,身体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佝偻了几分。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下重重叩击着冰冷的紫檀木扶手,发出沉闷而压抑的“笃、笃”声,如同敲打在宿命的鼓点上,每一声都回荡在寂静的大殿里。
“可惜啊……可惜……”老皇帝低沉的声音如同叹息,在空旷的殿宇中幽幽回荡,只有离得最近的太子朱标能勉强听清,“除非……除非老大(朱标)能平平安安活到洪武三十一年,顺顺当当坐上这把椅子,再把位子稳稳当当地传给雄英……或者允炆、允熥……否则……”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痛楚,那是朱雄英早夭留下的永远伤痕,随即又闪过朱允炆、朱允熥那两张尚显稚嫩的脸庞,最终,一切都被天幕上那个在“靖难”大旗下挥剑呐喊的、年轻而决绝的燕王朱棣所取代!
“否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坐在允炆那个位置上,只要他敢举起削藩的刀,敢动他四叔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残酷,“老四他,必定会反!必定会!这根本就是个死结!砍不断!解不开!”
他的目光,如同穿透了天幕的幻象,死死钉在画面中那个伴随祖父、叔父出征、此刻尚显沉静的朱瞻基身上,又仿佛看到了他身后那个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汉王朱高煦。一股巨大的、宿命轮回般的窒息感,攫住了这位开国之君。
“老四……他比咱更惨!”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疲惫与苍凉,“咱的难题,是因为太子早逝。他的劫……在高煦那崽子,活脱脱就是当年的他!一样的勇悍,一样的野心,而最糟糕的是他跟他爹还不一样,老四毕竟还是服老大标儿的,但高煦这个孩子可是一点也不服他大哥高炽!”
老皇帝的手掌在龙椅扶手上猛地一拍,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如同最终的宣判:“要么……再来一场‘靖难’!要么……”他眼中寒光一闪,一字一顿,如同冰锥坠地,“就被他大哥朱高炽,或者这个他爹亲手磨砺出来的、更锋利的好侄儿朱瞻基……给收拾掉!粉身碎骨!绝无第三条生路可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