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再战朝鲜之稷山大捷

    丁酉年九月初六,朝鲜稷山北,金岛坪。

    秋意已浓,枯黄的野草在带着寒意的风中伏低身子,发出沙沙的哀鸣。远处稷山城灰暗的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死气沉沉。

    一支沉默的军队正沿着低矮的丘陵侧翼快速潜行,人人甲胄在身,虽极力压低声响,但那两千六百余副铁甲与兵器摩擦、战靴踏地的沉闷声音汇聚起来,依旧如同地底深处传来的闷雷,滚动在空旷的原野上。

    一面被硝烟熏染得有些发黑的“解”字将旗,在队列前头猎猎作响。

    领军之人正是副总兵解生。他面色沉凝如铁,两道浓眉紧紧锁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那片必经的狭窄谷地。几骑斥候如同离弦之箭,从谷口方向疾驰而回,马蹄踏碎了枯草上的薄霜。

    “报!”为首的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急促,“将军!倭寇大队,黑田长政部先锋,约三千余众,已入谷口!其势甚嚣尘尘!”

    解生眼中精光暴射,猛地拔出腰间长刀,雪亮的刀锋在秋阳下划出一道刺目的寒弧,直指前方谷口:“传令!左右两翼依计埋伏!中军列阵,弓弩上弦,火铳装药!给老子堵死这窝贼寇!让他们知道知道,犯我大明天威,是个什么下场!”他的吼声如同虎啸,瞬间点燃了身后两千六百颗滚烫的心。

    “杀!”压抑到极致的低吼汇成一股,在谷地两侧的丘陵后轰然炸响。

    谷口处,喧嚣声浪骤然涌来。一面面绘着狰狞家纹的日式军旗率先刺破地平线,紧接着是黑压压一片攒动的人头。倭兵穿着杂乱的具足或阵羽织,足踏草鞋,手中长枪、太刀在阳光下反射着森冷的光。

    他们脸上带着劫掠后的得意与对前路的轻蔑,队形虽大体维持,却透着一种因连续胜利而滋生的散漫。为首的倭将骑在矮小的战马上,正唾沫横飞地呼喝着什么。

    “放!”解生手中的长刀狠狠劈下。

    嗡——!死亡的尖啸撕裂空气!早已蓄势待发的明军强弩瞬间爆发出密集的箭雨,如同骤降的黑色冰雹,狠狠砸入刚涌出谷口的倭寇前锋之中!惨嚎声冲天而起!

    “铳手!放!”解生的命令如铁锤击砧。

    轰!轰轰轰!早已排列整齐的三排明军火铳手次第开火!浓烈的白烟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猛然腾起,呛人的硝磺味瞬间弥漫开来。灼热的铅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在近距离横扫而过!

    冲在最前、侥幸未被箭雨射翻的倭兵如同被无形的巨拳击中,身上瞬间爆开大团血雾,成片地栽倒下去。倭寇原本散漫的队伍,顷刻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狂暴打击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血肉模糊的口子!

    “大明!万胜!”震天的怒吼如同平地惊雷!早已按捺不住的明军步卒,在解生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如同决堤的洪流,挺着雪亮的长枪、锋利的腰刀、沉重的铁鞭,从埋伏的丘陵后汹涌扑出!他们沉默着,眼中只有燃烧的杀意,狠狠撞入被箭矢火铳打懵的敌阵!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名魁梧的明军百户抡起沉重的铁鞭,带着破风声狠狠砸在一名举刀格挡的倭寇武士头盔上!精铁锻造的兜鍪肉眼可见地凹陷下去,红的白的瞬间迸溅开来!铁鞭去势不减,又重重砸在另一个倭兵的肩膀上,骨骼碎裂的刺耳声令人牙酸!

    倭寇引以为傲的太刀,在明军精良的铠甲和势大力沉的劈砍、砸击面前,竟显得如此脆弱无力!谷口瞬间变成了修罗地狱,倭寇的惨嚎和明军的怒吼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

    金陵,奉天殿。

    天幕之中,那场发生在两百多年后异国土地上的血腥厮杀,正纤毫毕现地投射在巨大的光幕之上。箭矢破空,火铳轰鸣,刀枪撞击,血肉飞溅……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气,扑面而来。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天幕中传来的厮杀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震得人心头发颤。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那光幕上,呼吸粗重。

    “砰——咔嚓!”

    一声巨响打破了死寂!朱元璋那蒲扇般的大手,竟生生将龙椅那坚硬的紫檀木扶手拍得断裂开来!木屑纷飞!

    老皇帝猛地站起身,须发皆张,双目赤红如血,死死盯着天幕中那面被硝烟熏染的“解”字将旗,以及旗下如同猛虎般搏杀的大明健儿,声音如同滚雷,带着难以置信的狂怒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

    “好啊!好啊!二百余年!二百余年后!我大明的兵,竟还有此等血性!还有此等虎狼之威!没死绝!没死绝啊!”他的胸膛剧烈起伏,那断裂的扶手在他手中被捏得咯吱作响。

    侍立在旁的太子朱标,脸色微微发白,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父皇断开的扶手,又迅速将目光投向天幕中那惨烈的搏杀,眼中既有震撼,也有一丝忧虑。

    “陛下!”兵部尚书沈溍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率先打破了沉默,“天佑大明!观此军容,观此战法!万历年间此辈边军之悍勇、号令之森严、器械之精良,远超土木之后!臣斗胆断言,高拱、张居正数十年苦心孤诣,整顿军政,富国强兵,实有回天再造之功!此乃陛下洪福,亦是后世贤相之力啊!”他激动得胡子都在微微颤抖。

    “沈尚书所言,切中肯綮!”户部尚书郁新立刻接口,他虽管钱粮,此刻也被那铁血杀伐刺激得热血上涌,声音洪亮,“如此虎贲,若无充盈国库支撑,焉能万里远征?若无高、张二公当年开源节流,整饬漕运,清理田亩,积下厚实家底,万历爷纵有雄心,怕也难为无米之炊!此役,实乃我大明百年国策积厚之显!”他用力地点着头,仿佛在为自己掌管的后勤找到了无上的荣光。

    然而,一片激昂之中,一个苍老而忧虑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礼部尚书郑沂颤巍巍地出列,花白的眉毛紧紧拧成一个疙瘩,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陛下!老臣……老臣心实难安!”

    他指着天幕中仍在激烈搏杀的战场,“天兵神勇固然可嘉,然……然我大明再弱,亦是天朝上邦!倭寇,疥癣之疾耳!观此天幕,所遣之兵,观其甲胄器械,分明是九边用以防备北元蒙古的精锐!此乃以屠龙之刀,杀鸡也!”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重,带着深深的忧惧:“陛下请看!那天幕中亦曾提及,李如松何等悍将,最终却殒命于蒙古人之手!可见我大明真正心腹之患,仍在漠北!辽东、九边之兵,乃国之干城!此番为援一藩属,精锐尽出,千里赴战于朝鲜,辽东防务必然空虚!若此时北元余孽或蒙古诸部乘隙而入,叩我边关,则九边震动,京师危殆!此诚舍本逐末,饮鸩止渴之道啊!老臣恳请陛下深思!”

    郑沂一番话,如同冰水浇头,让殿内刚刚升腾起的炽热气氛骤然冷却了几分。一些大臣脸上也露出了思索和赞同的神色。

    ---

    郑沂忧心忡忡的话语还在大殿里回荡,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朱元璋脸上的激赏之色尚未完全褪去,眉头却已紧紧锁起,目光锐利如鹰隼般扫过郑沂,又落回那血火交织的天幕。龙椅断裂处的木刺,似乎无声地刺痛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焦虑。

    “郑尚书之言……”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非是无的放矢。辽东,九边!确是我大明北门之锁钥!”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断裂的扶手,发出笃笃的闷响,仿佛在叩问着看不见的危机。

    “陛下!”一直凝神观战的魏国公徐达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如磐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位开国第一功臣,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尺规,正一丝不苟地丈量着天幕中明军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此役关键,并非仅仅在于将士用命。”他抬手指向光幕一角。

    画面中,稷山城下,黑田长政的主力在短暂的混乱后,终于稳住了阵脚。倭寇特有的、令人心头发紧的螺号声呜呜响起。原本散乱的倭兵开始快速聚拢,队形变换,两翼如同巨大的翅膀般缓缓张开,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典型的日军“鹤翼之阵”!阵中,手持超长“鑓”(长枪)的足轻排成密集的枪林,寒光闪闪的枪尖直指前方,后方是引弓待发的弓箭手和蓄势待发的武士,一股肃杀的压迫感隔着时空扑面而来。

    “倭贼此阵,两翼包抄,中军厚实,看似铺天盖地。”徐达的声音冷静得如同在分析沙盘推演,“然其弱点,便在阵型转换之时,两翼与中军衔接之处!最忌被精锐从中突击,分割击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不错,请把《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