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 章 脱相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向北在头一年的时候,就已经对河南的各个县进行过广泛的宣传。

    他告诉那些难民们,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活下去,可以拖家带口地投奔山东。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不少河南的难民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路途。

    而随着今年这场巨大灾难的降临,越来越多的河南难民涌入了济南。

    这些难民们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他们带着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一路艰辛地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

    向北精心策划了一项庞大的救济计划,他在山东到河南的十几条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救济点,总共设置了数百个之多。

    更令人惊讶的是,向北竟然还将不少救济点直接设立在了河南鬼子的防区内。

    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日军的强烈反对,他们绝对不会轻易让向北在自己的地盘上搞这些事情。

    然而,向北早有应对之策,向北手里握着鬼子的软肋,皇子在我手里,我怕谁?

    毕竟现在向北有求于鬼子,还是给了鬼子足够的脸面。

    并承诺这些救济点绝对不会有武装人员的出现,同盟军也不会进入日军的防区,日军最终才勉强同意了向北的提议。

    为了确保救济行动的顺利进行,向北还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他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规定河南的灾民每天只能在一个救济点享用一餐。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担心难民们会赖在一个救济点不愿前行。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向北精心策划的所有计划都将被彻底打乱。

    毕竟,这里有食物供应,而且距离河南老家也比较近,谁还会愿意继续踏上漫长的迁徙之路呢?

    尽管大家都听说前方还有其他救济点,但对于这些饱受饥饿折磨的难民来说,没有亲眼见到,他们根本就不会相信。

    然而,正是那股对吃饱饭的强烈渴望,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最终走进山东的各个地区。

    向北心里很清楚,经过去年的宣传,今年至少会有一半的河南人选择逃往山东。

    这意味着,即使只有一半,也将有多达 1500 万的难民涌入山东。

    要知道,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都会给,任何一个地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住房、饮食、治安、就业以及防疫等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地区,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向北打算将这1000多万人分散到七八个地区的,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外来难民对当地社会的冲击。

    就这样,灾民们一路靠着救济点提供的食物,艰难地向山东行进。

    虽然路途遥远,但有了这些救济点的支持,他们终于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仅仅依靠一个济南显然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难民。

    于是,向北通过合理布局救济点,将难民分流到了徐州、菏泽、枣庄、聊城以及济南等地,使得各个地方都能够分担一部分压力,共同应对这场巨大的难民潮。

    这些区县与河南相邻,距离相对较近。

    然而,对于那些只能依靠双脚艰难前行的难民们来说,这段路程依然充满了无尽的艰辛和困难。

    如果不是同盟军设立了如此众多的救济点,恐怕很多人都难以在漫长的逃难途中幸存下来。

    然而,尽管有这么多的救济点和援助措施,仍然有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饥饿而面容憔悴、身形消瘦。这让人深感痛心,也更加凸显出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向北去年在漂亮国带回了整整 200 万吨粮食!

    这也是向北为这次难民潮特意准备的,当初还购入了10万吨的腌制肉类,

    向北特意从中抽调了1.5万吨,别看这批肉制品这么庞大,分到1500万人里面。

    每人才分到两斤肉,而且这两斤肉还要分成两个月吃,你可以想象能吃到多少肉。

    向北算过,即使将全河南的人口的一半都迁移到山东,只要大家节约着食用这些粮食,顺利度过灾年应该不成问题。

    回想起前世的惨状,河南曾经有多达 300 多万人在饥荒中饿死。

    而这一世,向北虽然不敢夸口能够彻底改变历史,但他坚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至少能够挽救几十万人的生命,让他们免受饥饿的折磨。

    同盟军的这一伟大善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和钦佩。

    那个原本就威风凛凛的陈大帅,如今更是声名远扬。华夏人民对他充满敬意,甚至赋予了他一个全新的称呼——“悲帅”。

    这个“悲”字,并非悲伤之意,而是指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北帅”,以表达对他的敬重和喜爱。

    当然,向北也将真金白银挥洒出去,向北认为这才是这笔钱该花的地方。

    他的善举完全配得上人们对他的赞美,向北也真正明白了蜘蛛侠里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而河南的这批难民也没有辜负北帅的期望,他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大批的青壮年纷纷响应号召,有的选择参军入伍,为同盟军和华国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则投身工厂,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

    还有的在救济点找到了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更有一些人勇敢地去开垦荒地,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无数的灾民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华夏精神。

    作为北帅,向北不仅关注着难民们的生活状况,还亲自带领小棠和乔慧前往救济点慰问灾民。

    他亲切地与灾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同盟军的上万顶帐篷捐献出来,为灾民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赵小英和马大叔更是对灾民的艰辛生活感同身受。

    他们主动担任义工,经常前往救济点帮忙,尽自己所能为灾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不错,请把《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