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 章 快雪时晴帖

    “同盟军分八成,山城分两成,这是我最大的让步了,希望郑次长,也能体谅老弟的难处。”

    “还有,所有的税收分成,同盟军都会以法币的形式付给山城。”

    “您也知道,同盟军这边不流通法币。”

    “法币对我们也没有用,所以同盟军会将所有属于山城的税收,兑换成法币交给山城。”

    “陈大帅,不用这么麻烦吧。山东不是流通大洋吗?到时候同盟军可以,以大洋的形式付给山城。”

    “郑次长,用法币支付是我们的底线。你们如果不要就算了。”

    郑次长尴尬的喝了一口茶,还想和陈向北继续讨价还价。

    这个时候的陈向北就不高兴了,“郑次长,如果您在这样,我陈向北只能送客了。”

    郑军一看陈向北发火了,也就不敢再加码,郑军这次已经完成了最低限度,即使回去也能交代了。

    郑军又习惯向上推了一下眼镜说,“陈大帅,我郑某人最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这句话,都把陈向北逗乐了,明知道是不情之请还要说。

    “郑次长,您说吧。”

    “山城想派一些税收人员,到山东主持税收工作,但您放心,这些人只是协助记账而已,绝对不碰现金。”

    “原来是担心我陈向北记花账啊!”

    向北冷笑一声,“行,郑次长我答应了。但有些事可说好了,你们的工资同盟军可不管。”

    “我希望刚刚那是最后一个要求了,您可别再提其他条件了。”

    “陈大帅说的这是哪里话,没了,没了,一条也没了。”

    郑军起身连忙道谢,他没想到,陈向北是如此的好说话。

    此次山东一行,没想到竟将所有的目标都完成了,至于借钱的事,郑军连提都没敢提。

    陈向北让张强设宴招待了一下郑军,毕竟名义上还在一个阵营里。

    表面的客气还是要做一下的,至于让陈向北亲自作陪,他郑军的级别还不够。

    再说了,家里的媳妇还没有哄好。

    哪里会有时间陪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郑军。

    赵小棠到现在,还在生向北的气。

    没办法,自己的媳妇还要自己哄。

    陈向北也知道,自己在叶莲娜的这件事上,做的确实有点过分了。

    无奈之下,当天就乘坐飞机去了泰安。

    本来陈向北打算,将叶莲娜带在身边好好教导。

    但泰山金库对同盟军太重要了,叶莲娜又有这样的背景,暂时还是不让她知道为妙。

    既然小棠喜欢凤冠,陈向北想去金库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首饰。

    在飞机上向北就在想,以赵小棠的性格。

    恐怕只是一件首饰,还不足以让赵小棠消气。

    实在不行,就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送给她。

    上次老丈人不是说,这是他第一个愿望吗?

    既然南迁的文物,已经少了一幅溪山行旅图。

    那么再多一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好像也无所谓了。

    现在的向北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虱子多了不怕咬,账多了不愁。

    向北下了飞机,在去往泰山金库的路上。

    向北透过汽车上的防弹玻璃,看见有行人穿行在这条偏僻的公路上。

    这条公路,是专为泰山金库而修建的。

    附近的村庄都很少,怎么会有卖货郎走在这条公路上。

    向北用系统一看,“北川一郎,梅机关特工, 奉命调查泰山金库详细构造,以及人员部署。”

    看到这里向北眉头也是皱了起来,这个梅机关真是阴魂不散。

    上次在济南闹出那么大的乱子,向北还没找他们算账。

    这次倒好,泰山金库成立还没有几个月,就被鬼子盯上了。

    不知道是同盟军内部信息泄露,还是梅机关神通广大。

    这个日本特务组织的鼻子比狗还灵,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就能嗅到。

    向北当即就招呼随行人员,将这个鬼子直接抓了。

    这些小喽啰,还不值得陈向北操心。

    审问特工,还是陈乔慧的部门更拿手。

    当即陈向北就命令士兵,将这个鬼子送往济南。

    为了金库的安全,陈向北还是命令036团。

    将金库方圆10公里以内的村庄,全部迁走,对于搬迁的那些农民,房屋和土地按市价的三倍赔偿。

    反正周围也没几个村庄,赔不了几个钱,这些百姓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

    突然要离开世代生活的家乡,多赔的钱就当是给他们的补偿了。

    陈向北将金库周边的警戒区域,扩大到了6公里。

    相信经过这一番操作,鬼子再想打金库的主意,就没那么容易了。

    向北在南迁的文物里面,很容易的就找到了王羲之的“快雪石晴帖。”

    陈向北将“快雪时晴帖”缓缓打开,原文只有四行28个字。

    内容是,“羲之顿手。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未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候。”

    大体的意思为,“王羲之拜上,刚刚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

    “想必你哪里都好吧,那件事情没完成,心里纠结至今。”

    “精力有限,就不一一赘述了。”

    “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称为“二十八骊珠”。

    “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代表,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荀的伯远帖。”

    “被乾隆爷称之为三希,收藏在故宫的三希堂内。”

    从东晋到现在,这张书帖上竟有多达172个印章。

    在书贴上有赵孟頫、护都沓儿、乾隆等无数帝王名人留言。

    可当陈向北,将这幅书帖拿在手里时。

    向北怎么也看不出,这张书贴有多好。

    也许是陈向北两世都没读过多少书,他竟觉得这张“快雪时晴帖。”

    “还没有向北在后世的抖音里看过的,某小区的“停水贴”写的好。”

    “不管怎么样,既然老丈人和媳妇都喜欢,那么这幅快雪时晴帖就是最好的。”

    向北将这幅字帖收进空间,就在这几十个金库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不错,请把《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接替韩复榘保卫山东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