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药材

    家里又多了一张新的小床,一组新的晒架,几个新的簸箕。还有一张未完工的晒簟,是李氏编织的。

    就连家门前的菜地都开垦了出来,也种上了她需要的红果和野山姜。

    那野薄荷没重在菜地里,李氏说那东西随便哪里都能长,不用占着菜地。

    好在今日一早就带着二禾叉了五六条肥鱼,孟家和杨家各分得一条,周家给分了两条,自家分了两条做了午食和夕食。

    那鱼和鬼针草种子,她直接让大牛先送回家去,而后再跑一趟来帮忙。

    叉的鱼已经死了,放久了不新鲜,趁早拿回去,是做午食还是夕食,都能赶得上。

    周家分两条,是因为周家出力最多,去镇上找木匠打床可是得收银子的。

    李氏手里还有些银钱,要付些银钱,但周叔不要,只说:“木材都是你们自家的,我只出些力,怎能要银钱?”

    是以给了两条鱼,周叔也不好再推拒。

    让虞秋没有想到的是,这鱼拿回村里,被人瞧见了。

    没多久,村里十几户人家都知道了,去卫家帮忙还管两顿饭,回来给还给一条大肥鱼。

    知道消息的第二天一早,卫家的茅草屋前,就来了不少人。

    都是孩子,大的也就十二三岁,小的也有八九岁。

    和二禾三丫差不多年纪。

    李氏见状说不上高兴,因为她知道,多数是为了两顿饭来的。

    罢了,多少都能帮上忙。

    虞秋看着一帮孩子,也是有些无语凝噎。

    好在没做的太明显,没把不能干活的孩子给送来。

    七个孩子,分别是村里刘家、钱家和陈家的孩子,刘家的来了三个,另外两家各来了俩。

    李氏和她说过,刘家的赵婆子爱占些小便宜,不太好说话,但是她家的儿媳妇都不错,只刘老头太过木纳,平日里就干干活,啥事都不爱管。

    来都来了,自家虽然管饭,但也不是白管饭的。

    所以虞秋就让二禾给他们分派活计,还悄悄的告诉他,跟那群孩子说,活干的不好可不管饭。

    二禾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她,见她挥了挥手,才扬着压不住的嘴角,把一群孩子都召集了过来。

    不是她小气计较,现在家家的吃食都金贵,这一下就来了七个半大的孩子,一顿得多少粮食?这么大的孩子,又真能指使他们干重活?

    真心实意的来帮忙,她不会计较。

    要是明摆着来蹭饭的,她也不会烂好心。

    是与否不重要,且看活干的咋样吧。

    今日周叔也来了,看着一群孩子,那张充满沟壑的脸上,也露出些许复杂的神色。

    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拿着工具,继续打床去了。

    见孟平、谷子、大牛和三花还没来,她也没等着,跟周叔打了招呼,就背上背篓带三丫一起去了后山。

    粮食快见底了,草药才开始晾晒,哪怕是最简单的炮制之法,也要经历除去残叶、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的几个步骤,天气好也需要三五天才能制成。

    这几天里,粮食还得省着吃。

    出门前她和李氏说了一声,今日她会带三丫抓些小鱼回来,粮食今日就别用了。

    带背篓就是为了当鱼篓用的,大鱼抓不着,小鱼还是能抓一些的。

    多抓一些,再挖一些野菜,把今日的饭食对付过去再说。

    三丫负责挖野菜,她去叉鱼。

    今日换了一处溪流,往上游去,下游那处的鱼被捕捉几回,都散开了,不太好抓。

    叉了两条大鱼后,就地清理,再等着鱼的内脏把其它鱼引出来抢食,她趁机一背篓下去,倒真网了不少鱼上来。

    把鱼倒在草丛里,又换一段,继续清理另一条鱼,同样的操作,再次有了不少收获。

    大鱼没有,巴掌大的小鱼约有三、四十条。再加上两条大鱼,够今日的吃食了。

    把三丫喝抓的鱼送回家,她又去了后山一趟,去摘了些异变后的大杨梅回来,当做饭后水果给孩子们吃,也算没亏待了来干活的孩子们。

    到了屋后,远远的就瞧见,二禾有模有样的带着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编织簸箕,那些小些的反而在用石块挖着屋后的地。

    还别说,还真让几个孩子开垦了一小片来。

    只是还少了一个呢?

    二禾抬头就看见大嫂,脸上挂着笑,喊了一声:“大嫂。”

    几个孩子也跟着喊。

    看大嫂眼神扫视着,大概也知道大嫂是在看什么,没等问就直接说了:“刘家阿奶的宝贝孙子,刘大宝,在前院哭呢。”

    虞秋一愣,“咋回事?”

    二禾撇了撇嘴,看了一圈干活的几个人,“说是没吃朝食,他奶奶告诉他来我们家有肉吃,结果没吃着,就一直哭到现在。”

    其余几个来干活的孩子,都把头埋低了,蹲在那里,不敢抬头。

    尤其是刘大宝的堂哥和妹妹,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

    虞秋知道了原由,就有意开口说道:“谁家有钱能请旁人吃得起肉啊?这事我们占理,不怕。”看着刘家另外两个来干活的孩子,那簸箕编的着实不错,倒也不好再多说。

    “嗯,我知道的大嫂,我学会做晒架了,下午带他们一起做出来。大嫂快去休息,我们吃饭时就过去。”

    “二禾真厉害,那等会喊你们吃饭。”

    回到前院,没看见刘大宝,只看见李氏在做饭,周叔在树荫下刨木头。

    孟平他们也都没来,估计是怕卫家的粮撑不住了。

    “娘,三丫呢?”

    “带刘大宝去割白茅草去了。”

    李氏也有些没有办法,还是三丫给哄好的。

    不然让孩子肿着眼回去,她还要再多嘴解释。

    虞秋点了点头,心想,有人能管得住就行。

    那刘大宝说是八岁,实际不过才六周岁,能干啥活啊?

    “正好这灶能用了,今日用铁锅炖鱼吃。”李氏转了话题,手里也不闲着。

    虞秋一听可以用铁锅炖鱼,心情都舒畅了。

    可算是能吃上一口像样的了。

    哦。

    话说早了。

    没油,没调料。铁锅炖的还是鱼汤,还没有陶罐炖的鲜香。

    果然是她想的太美了些。

    几个来干活的3娃子也是太久没吃上肉了,这铁锅的炖的鱼,每人分了一条,一个个的都恨不得把鱼刺都给咽下去,可是没有孟平那好牙口。

    饭后一人抱个大杨梅,眯着眼睛蹲在墙根下,乖巧的啃着。

    刘大宝都没有闹腾,看着倒也不惹人嫌。

    吃了午食,她就开始炮制药材。

    说是炮制,其实就是把金银花和枸杞晾晒。

    旁的她也是用了最简单的方法,这样快一些。加上家中这几日人多,旁的方法也不好施展。

    不同的药材,也需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保留最多的药性。

    她还指着这法子挣些银钱,被旁人瞧了去,总归是有些影响。

    待日后寻了旁的营生,倒也就不用再避着旁人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古代末世生存日常不错,请把《古代末世生存日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古代末世生存日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